吴门画派的诗画结合研究

吴门画派的诗画结合研究

论文题目: 吴门画派的诗画结合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古代文学

作者: 汪涤

导师: 胡晓明

关键词: 诗画结合,吴中文人,吴门画派

文献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明代中叶吴门画派在诗画结合方面的成就及其影响问题。明代中叶的吴中地区文人吟诗作画蔚然成风,出现了一批诗画兼长的艺术大家,代表人物有沈周、唐寅、文徵明、刘珏、杜琼、文嘉、陆师道、钱谷、陆治等。这些文人十分注重诗画的结合运用,喜欢在自己的画作上题写自创诗歌,还邀请其朋友随之进行唱和、题跋活动,故而其画作上往往写满了题画的诗文,形成了一个特别的文化景观。吴门画派的这种诗画结合现象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文化史和艺术史发展的产物。吴中文人处在社会的中层,这使他们既不过于热衷权力也不愿全然投入商业活动中。他们在文化上处在介于传统精英文化和新兴市民文化之间的中层状态。他们既喜欢雅文化的代表——诗歌,也喜欢较具俗文化色彩的绘画,而诗画结合的形式最能恰当地表现其社会身份和文化艺术趣味。吴中诗画的结合也解决了艺术的自我表现性和艺术的实用功能性之间的矛盾。诗画结合一方面使艺术家们在进行创造时更加自由和富有想象力;另一方面诗画结合作品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吸纳受众参与创造,起到了人际沟通的作用,并且也为创造者和受众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本文的前两章主要分析吴中地域文化传统对吴中文人的影响,分析社会文化因素对诗画结合的推动作用。第三至第五章分别以沈周、唐寅和文徵明为例分析了吴门画派诗画结合的三种不同类型。沈周继承并振兴了元末吴中诗画结合传统,然而他的作品弱化了元人诗画中普遍存在的避世情绪,代之以一种与自然和现实人生和谐共生的自得情绪。唐寅在才学和遭遇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得他的诗画结合更强调一种豪侠与凄婉并存的风流之意。这种风格特征与其生平紧密相连,堪称是部分吴中文人落魄的生存状态的反映。文徵明的诗画结合始终与其人品道德的内在之美相连,表现出温厚和平、古雅端庄的面貌,可说是吴门诗画结合盛期的代表。正是这种品质使得文徵明及其追随者能够获得普遍的赞誉,并最终奠定了吴门诗画在文艺界的主流地位。吴门诗画结合在明末衰弱源于社会经济状态的恶化以及吴中文人内在独立精神的消亡。当诗画结合仅仅成为谋取利益的形式时,其艺术的品质与魅力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然而吴中诗画结合促进了诗画在理论和审美趣味上的靠拢,对明清诗、画艺术各自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论文目录:

引论

第一章 吴中诗画家与吴中地域文化

1.吴中重文尚学的传统

2.元末的吴中文化

3.吴中文化的冬季

4.吴中文化的复兴

5.明中叶吴中文人的文化精神

第二章、吴中诗画结合的历史与社会因素

1.诗画结合的历史传统

2.明初诗画结合的困境

3.吴中诗画结合的社会因素

第三章、沈周及其诗画的结合

1.沈周与吴门画派的早期诗画结合

2.沈周的诗画结合

第四章、唐寅及其诗画的结合

1.唐寅的身世及其对诗画结合的影响

2.唐寅的诗画结合

第五章、文徵明及其诗画的结合

1.文徵明的“以艺藏道”

2.文徵明的诗画结合

3.文徵明传派的诗画结合

余论

1.吴中诗画的衰弱

2.吴中诗画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05-07-14

参考文献

  • [1].“吴门画派”花鸟画手卷研究[D]. 刘羽珊.中国美术学院2018

相关论文

  • [1].文人画的书法化倾向研究[D]. 顿子斌.中央美术学院2005
  • [2].中国古代山水画“诗画一律”研究[D]. 王玲娟.东南大学2006

标签:;  ;  ;  

吴门画派的诗画结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