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王艳书1李海燕2(通讯作者)

(1大理学院临床学院云南大理671000)

(2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现有的宫颈癌筛查方法的检出率不是很稳定,也尚无可靠的无创性指标来预测宫颈癌的复发、转移及预后。在分子水平上找理想得肿瘤标记物,使之成为能早期诊断宫颈癌、预测宫颈癌发病危险度及判断预后并能指导宫颈癌治疗的临床检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对宫颈癌肿瘤标记物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survivin、SCCA、Telomerase、DcR3、OPN等肿瘤标记物上,并取得一系列进展。对宫颈癌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宫颈癌早期诊断肿瘤标记物

【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075-02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的宫颈癌新发病率约为50万,我国就占13万,高居世界宫颈癌发病例的第二位。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生率还有年轻化的趋势,宫颈癌居高不下的发病率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伴随着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快速发展和运用,不断探索寻找宫颈癌理想的肿瘤标志物,以期在分子水平上寻找一种宫颈癌早期诊断及预测发病危险度的临床检验方法,并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近几年有关宫颈癌诊断的肿瘤标志物的研究作如下综述。

1.生存素(survivin)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ofapoptosisprotein,IAP)家族中新发现的最小的成员,也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凋亡抑制因子,由定位在人染色体17q25位点的单拷贝基因编码,是含有142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6500的蛋白,全长14.7Kb,具有抑制凋亡和调节细胞分裂的作用[1]。Survivin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核,表达于细胞周期的G2/M期。邬素芳[2]等,田莉等[3]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结果显示:Survivin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而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慢性宫颈炎组织和CIN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Survivin的表达还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但与病理分级、组织类型、肿瘤生长类型无明显关系;研究还提示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发生在宫颈癌恶性转化的早期,对Survivin蛋白的检测可作为早期宫颈癌的辅助诊断。Survivin的表达增高在肿瘤发展的早期就已经出现,并随着肿瘤的生长、浸润而表达逐渐增强,这些理论依据和研究均提示Survivin将有可能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预测患病危险度的一个可靠肿瘤标记物。除此之外,由于生存素在肿瘤患者中仅表达于肿瘤细胞,正常细胞中不表达,以Survivin为靶点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技术治疗肿瘤也将成为可能。

2.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

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cellcarcinormaantigen,SCCA)是从子宫颈的鳞状上皮细胞中分离出来,由SCCA-1和SCCA-2两个相类似的蛋白质组成,它们具有特异的蛋白酶抑制剂的特性,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4]。SCAA存在于子宫、子宫颈、头颈等鳞状上皮细胞的胞浆之中。SCAA可以避免肿瘤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并可通过信号调节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SCCA作为宫颈癌血清学的肿瘤标记物已经在大量的研究中被证实[5],SCCA在宫颈鳞癌中高表达,在宫颈腺癌中不表达。由于约90%宫颈癌属于鳞状上皮癌,故首选检测SCAA[6]。Yuan等[7]临床分析研究表明:治疗前SCCA水平越高则预后越差。近年来众多研究者的研究表明,血清SCCA水平不仅可以反应肿瘤的大小、分级、宫颈的侵袭程度、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还可以作为判断宫颈癌治疗效果、有无复发和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血清SCCA作为宫颈癌辅助诊断检测的首选标志物已经在临床上开始运用。可是,SCCA作为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肿瘤标记物,其敏感性较高,其特异性却不太理想[8,9]。因此现在很多学者将SCCA分别与P53、suPAR、TAM、CYERA21-1、CA125、VEGF等进行联合检测,弥补SCC单独使用的不足,以期为进一步早期临床诊断、治疗及监测预后提供新的靶点。

3.端粒酶(Telomerase)

1989年Morin在人宫颈癌Hela细胞中发现了活化的端粒酶,端粒酶是RNA与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蛋白。端粒酶由三个亚单位组成:(1)端粒酶反转录亚单位(hTRT);(2)端粒酶RNA(hTRNA);(3)端粒酶相关蛋白(hTRPl、hTRP2、TIP或TP1)[10]。正常人体细胞中端粒酶的表达很低或完全测不到,而约85%人类肿瘤细胞和永生化细胞中端粒酶具有较高的活性[11]。大量国内外研究发现,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的阳性率为90~100%[12]。张娟娟[13]等,李茜等[14]运用原位荧光分子杂交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端粒酶不仅在宫颈癌组织中呈较高的阳性表达率,在部分癌前病变中也有表达,人端粒酶RNA组分(hTERC)基因的检出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递增,呈正相关性。hTERT在宫颈组织中的阳性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依次上升,这与其他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因端粒酶的活化是细胞癌变的早期事件,所以与端粒酶活性相关的hTERT高表达或hTERC均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宫颈癌早期诊断和筛查的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通过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即端粒酶抑制剂进行肿瘤的治疗也将成宫颈癌治疗的新靶点和热点。

4.诱骗受体3(DcR3)

DcR3是1998年Pitti等发现的一种无明显跨膜序列的分泌型蛋白,是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necrosisfactorreceptor,TNFR)超家族的新成员。DcR3又被称作TR6或者M68,DCR3编码基因M68定位于人类染色体20q13.3。DcR3通过竞争性地与LIGHT、FasL和TL1A等配体特异性结合,从而阻断该配体诱导产生的细胞凋亡。此外,DcR3在正常组织、正常血清及癌旁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而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肿瘤患者的血清及一些免疫性疾病中表达明显增高[15]。血清中DcR3水平高低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肿瘤的分化和TNM分期密切相关。王治荣[16]等分别用ELISA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癌、CIN及正常宫颈组织患者外周血清及宫颈组织中DcR3的表达,结果显示:宫颈癌组DcR3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对照组,其表达水平随着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在组间呈逐渐升高趋势,宫颈癌组DcR3血清水平及组织表达阳性率均随着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加重而升高;与其他文献研究结果相一致。宫颈组织中DcR3的表达阳性率按宫颈癌、CIN以及正常宫颈组织的顺序依次为:72.5%,45%、6.7%。宫颈癌组DcR3血清水平及组织表达阳性率之间呈正相关。因此,血清DcR3水平的检测可以作为宫颈癌筛查、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的一种辅助手段。

5.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

OPN是一种磷酸化、带负电荷、具有亲水性的有多种功能的酸性分泌型钙结合磷酸化糖蛋白。人OPN基因是单一编码基因,位于染色体4q13上,由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组成[17]。OPN通过与其受体整合素、CD44等结合来促进细胞的趋化、黏附和迁移,从而介导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8]。郝筱诗等[19]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癌组织中OPN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显示:OPN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组织、在CINⅡ、Ⅲ组织、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4%、25%、38.89%、67.5%。OPN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病理类型无关。此外,多数研究认为,OPN可以作为恶性肿瘤标志物,用于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和病情监测,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WHO作出的最新权威性结论:癌症患者如果能早期发现,治愈率可达80%以上。宫颈癌的筛查能够显著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但与此同时现有的宫颈癌的筛查方法的检出率不是很稳定。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将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开辟新的道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经筛选和鉴定了一些与宫颈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除了前面所述的survivin、SCCA、端粒酶、OPN、DcR3外,还有P53、TSGF、TSLC1、EGFR、VEGF、MTA1、Her-2、、CA125、CA15-3、CA19-9、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FHIT蛋白、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DC6和MCM5及CGl5等。

这些单一的肿瘤标志物均未达到理想肿瘤标志物的要求,这些肿瘤标志物之间的联合检测以及与其他血清标志物或细胞学检测之间的联合检测是现在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也是最有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的临床检验方法。

参考文献

[1]MitaAC,MitaMM,NawrockiST,eta1.Survivin:keyregulatorofmitosisandapoptosisandnoveltargetforcancertherapeutics[J].ClinCancerRes,2008,14(16):5000—5005.

[2]邬素芳,张稼闻,邱敏,等.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Fas和FasL的表达及其关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9):1138-1142.

[3]田莉,辛娟.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0):31-32.

[4]NawataS,MurakamiA,ToriiM,etal.Diferentexpressionpatternsofintactformsofsquamouscellcarcinomaagtigensbetweennormalandmaligantcervicalsquamousepithelialtissues:nondenaturing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ticanalysis.OncolRep,2006,16(2):399.

[5]燕忠平,郑曙民.宫颈癌患者联合检测血清suPARSCC—Ag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7):9.

[6]何凤梅.鳞状细胞癌抗原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7):965-966.

[7]YuanCC,WangPH,NgHT,etal.BothTPAandSCC—Aglevelsareprognosticeveninhigh—riskstageIb-Iiacervicalcarcinomaodeterminedbyastratificationanalysis.EurJGynaecolOncol,2002,23(1):17

[8]周志红,原天香.宫颈癌组织中SCCA、p53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1,51(30):39-40.

[9]袁媛,孙伟莉,李卫鹏.肿瘤标志物在宫颈癌的诊治及预后中的价值[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9,22(3):258-261.

[10.12]曾范华,赵建武,梁文通.端粒和端粒酶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贵州医药,2011,35(6):563-565.

[11.14]李茜,卞美璐,陈庆云,等.宫颈脱落细胞中人端粒酶RNA组分基因表达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价值[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1,25(3):152-155.

[13]张娟娟.陈永平.吴秀霞.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及意义[J].医学信息.2011,24(5):60

[15]陈春燕.龚莉.DcR3、Livin、TRAIL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9,32(3):135-318.

[16]王治荣,邢兰瑛,刘宁侠等.诱捕受体3(DcR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81(2):224-228.

[17]谢秀静.胡凯.张勇.骨桥蛋白与肿瘤研究进展[J-CD].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3(1):48-53

[18]WaiPY,KuoPC.Theroleofosteopontinintumormetastasis[J].JsurgRes,2004,12(2):228-241.

[19]郝筱诗,安燕,王立岩等.骨桥蛋白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进展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1):65-67.

标签:;  ;  ;  

宫颈癌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