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与临床相关研究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与临床相关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脑卒中后抑郁障碍(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但是对其脑内神经生理、生化代谢的改变尚缺乏足够的认识。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是直接测定人体内化学物质唯一的非创伤性技术,这项技术使得在体外检测感兴趣区的活体神经递质浓度成为可能。本研究旨在探讨 PSD 患者前额叶皮质、白质及小脑的 1HMRS 的变化特征及规律,并与相关的临床量表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研究。 材料与方法 选取 2004 年 2 月至 10 月间由本院神经内科医师诊断的脑卒中患者 38 例,男性 28 例,女性 10 例,年龄 40-79 岁(平均 65.79岁)。按发病时间分为以下两组: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急性期组,共20 例,男 15 例,女 5 例,年龄 40-79 岁,平均为 64.9 岁 。其中超急性期(发病时间后 6h 之内)5 例,急性期(发病后 6h-72h 内)10 例,亚急性期(发病后 4d-10d 内)5 例。慢性期组(发病后 11d 以上者),共 18 例,其中男 13 例,女 5 例,年龄 45-79 岁,平均为 66.67 岁。所有病例组患者在行 MR 检查前均由神经内科医师进行临床相应量表评分,且按抑郁诊断标准均诊断为抑郁症患者,其 Hamilton(HAMD)评分均≧7 分。 另选 17 例年龄相当的健康对照组进行 1HMRS 对照研究。采用美国 GE1.5T 超导磁共振仪行多体素 PRESS 序列扫描,定位于双侧前额叶皮质、白质及双侧小脑半球。分别计算各代谢物的绝对浓度及其与Cr 的比值,采用 SPSS11.5 软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各组间的差别。同时分别在病例组(急、慢性期)内对代谢物的绝对浓度和相对浓度与临床相应量表评分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并采用 ANOVA检验比较不同抑郁程度类型的患者(轻型组及中/重型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别。 结果: 本研究组中,年龄因素与代谢物浓度关系的研究表明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构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在对照组内年龄因素对代谢物浓度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年龄与代谢物的绝对浓度和相对比值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急、慢性期组脑卒中抑郁者临床量表评分相关分析表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其 HAMD 评分与 NIHSS、SSS、BI 及 HAMA 密切相关(p﹤0.05);进一步统计分析表明,急性期组的 NIHSS(7.65±0.89)、SSS(41.95±2.49)、BI(60±7.13)和HAMA(6.31±1.03)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1HMRS 显示脑卒中急(1.35±0.05)、慢性期组(1.26±0.05)左侧额叶白质区 Cho/Cr 较对照组(1.13±0.05)升高,且急性期组较慢性期组升高明显(p﹤0.05)。临床测定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中 Cho及 Cr 浓度后发现,急性期患者较健康对照者血中 Cho 浓度有增高的趋势,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 Cr 浓度在两组之间则无差别。三组中的其余感兴趣区脑实质及小脑内各代谢物的绝对浓度及相对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慢性期组脑卒中患者 1HMRS代谢物浓度检测与临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研究表明,HAMD 评分与左额叶白质区 Cho/Cr 比值有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 r=0.36(p﹤0.05),而与其余各感兴趣区 1HMRS 代谢物浓度检测均无相关性(p﹥0.05)。余临床量表评分与各感兴趣区 1HMRS 代谢物浓度检测均无相关性(p﹥0.05)。本研究急性期患者中,左额叶白质区 Cho/Cr 比值在轻型 PSD组(1.37±0.05)和健康对照组(1.12±0.05)间有差异(p﹤0.05),而中/重型 PSD 组与轻型 PSD 组间及与对照组间各代谢物的绝对浓度和相对浓度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HAMA 评分在轻型 PSD 组(5.79±0.79)和中/重型 PSD 组(12.75±1.25)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

论文目录

  • 一、论文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前言
  • (四) 材料与方法
  • (五) 结果
  • (六) 讨论
  • (七) 结论
  • (八) 参考文献
  • 二、文献综述
  • (一) 正文
  • (二) 参考文献
  • 三、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评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9)
    • [2].双任务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下肢康复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0(01)
    • [3].咳嗽功能与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 2020(01)
    • [4].肌内效贴扎对早期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J]. 临床荟萃 2019(11)
    • [5].生物标志物在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20(01)
    • [6].脑卒中患者延续性照护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 2019(24)
    • [7].脑卒中后失眠中西医病因机制初探[J]. 陕西中医 2020(01)
    • [8].人性化护理在脑卒中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02)
    • [9].脑卒中坐位平衡及评定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0(02)
    • [10].社区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04)
    • [11].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微信公众平台在脑卒中照顾者中的应用[J]. 现代实用医学 2020(03)
    • [12].音乐疗法治疗脑卒中的进展与展望[J].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9(04)
    • [13].脑卒中照护者喂食知识掌握现状调查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08)
    • [14].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预防[J]. 人口与健康 2020(04)
    • [15].脑卒中环境与社会参与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16)
    • [16].心理疏导模式在青年人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04)
    • [17].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应用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6)
    • [18].女性生殖相关因素对脑卒中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19)
    • [19].复发性脑卒中患者复发危险因素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18)
    • [20].国际脑卒中识别量表及其性能比较[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0(06)
    • [21].抑酸剂的使用与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相关性[J]. 医疗装备 2020(10)
    • [22].12个脑卒中预警信号[J]. 江苏卫生保健 2020(06)
    • [23].脑卒中筛查高危因素分析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17)
    • [24].脑卒中相关失眠的研究进展[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03)
    • [25].首发脑卒中患者积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J]. 护理学杂志 2020(15)
    • [26].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的研究现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08)
    • [27].脑卒中重症患者的标准化护理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26)
    • [28].局域性脑卒中中心网络的建设对提高区域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能力的作用[J]. 广西医学 2020(17)
    • [29].护理门诊干预用于脑卒中高危患者中的护理效果[J]. 吉林医学 2020(09)
    • [30].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高龄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分析[J]. 名医 2018(12)

    标签:;  ;  ;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与临床相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