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电力线物理层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家庭电力线物理层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论文摘要

家庭宽带电力线通信系统是采用电力线传输数据的一种通信方式,具有用户多、分布广、无需重新布线等特点,可以作为家庭网络通信的有效手段。但由于电力线信道存在多径效应的衰落特性,且信道噪声丰富,如何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下拓宽带宽、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成为现在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是性能最接近香农极限的线性分组码,能够有效的对抗噪声干扰,具有良好的纠错性能。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将信道分为若干子信道,高效利用带宽,能够很好克服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是当前高速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设计一种通信系统,采用LDPC与OFDM联合的方式,可以在复杂的通信环境中提供高速高质量的数据传输。因此,如何在电力线信道中设计有效的LDPC-OFDM通信系统具有现实意义。ITU协会于2009年推出最新一代家庭组网通信标准Ghn,将电力线等3种家庭通信介质组合在一起,以实现家庭宽带通信。G.hn标准物理层采用LDPC作为信道编码,OFDM作为信道调制技术,理论上支持1Gbps的数据传输速度。本文在研究ITU G.hn标准物理层通信的基础上,设计宽带电力线通信系统,主要包括物理层发送端LDPC编码器与OFDM调制器的实现和接收端LDPC解码器与OFDM解调器的设计。LDPC解码器的设计重点是在高速传输的条件下保证良好的纠错性能。OFDM解调器需要对接受信号做精确的符号同步与信道估计。本文给出宽带电力线信道的仿真,并在此基础上测试LDPC-OFDM系统的通信质量,实际测试表明基于Ghn标准的宽带电力线通信系统能够提供高速率高质量的数据传输。

论文目录

  •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有电力线通信标准概述
  •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其章节安排
  • 2 宽带电力线信道特征与仿真
  • 2.1 信道特征分析
  • 2.1.1 信道输入阻抗特性分析
  • 2.1.2 信道衰减特性分析
  • 2.2 信道噪声分析
  • 2.3 信道建模
  • 3 LDPC码的基本理论
  • 3.1 LDPC码的表示
  • 3.1.1 LDPC码的矩阵表示
  • 3.1.2 Tanner图表示
  • 3.2 LDPC码的分类
  • 3.3 LDPC码编码
  • 3.3.1 全下三角形式的编码算法
  • 3.3.2 基于近似下三角矩阵的编码算法
  • 3.3.3 子矩阵编码算法
  • 3.4 LDPC译码
  • 3.4.1 BP译码算法
  • 3.4.2 LLR BP译码算法
  • 3.4.3 最小和译码算法
  • 3.4.4 AWGN信道消息初始化
  • 4 OFDM基本原理
  • 4.1 OFDM系统的DFT实现
  • 4.2 保护间隔与循环前缀
  • 4.3 加窗技术
  • 5 LDPC编码器与解码器的设计
  • 5.1 Ghn标准PMA子层介绍
  • 5.2 编码器
  • 5.2.1 扰码器
  • 5.2.2 FEC编码器
  • 5.2.3 副本生成器与OFDM符号生成器
  • 5.3 解码器
  • 5.3.1 LLR消息初始化
  • 5.3.2 G-Shuffled BP算法
  • 6 OFDM调制器与解调器的设计
  • 6.1 G.hn标准PMD子层介绍
  • 6.2 调制器
  • 6.2.1 音调映射
  • 6.2.2 QAM星座映射
  • 6.2.3 OFDM调制器
  • 6.2.4 前导序列preamble生成器
  • 6.3 解调器
  • 6.3.1 符号定时同步器
  • 6.3.2 信道估计器
  • 7 系统测试及误码率
  • 7.1 电力线信道仿真
  • 7.2 LDPC译码器误码率测试
  • 7.3 OFDM解调器测试
  • 7.3.1 OFDM符号定时
  • 7.3.2 OFDM信道估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编码器端到端物理层优化方案[J]. 计算机工程 2019(12)
    • [2].5G通信背景下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J].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0(02)
    • [3].物理层安全专栏序言(中英文)[J]. 密码学报 2020(02)
    • [4].5G系统终端物理层控制的设计与实现[J]. 电子技术应用 2019(04)
    • [5].同轴物理层:一个高成本效益、稳健且可扩展的物理层解决方案[J]. 今日电子 2017(08)
    • [6].一种基于物理层加密的OFDM系统设计与实现[J].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0(02)
    • [7].物理层安全技术[J].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0(02)
    • [8].认知中继网络的物理层安全[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20(06)
    • [9].时变OFDM系统中基于基扩展模型的物理层认证[J]. 电子技术应用 2016(12)
    • [10].无线通信系统中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04)
    • [11].多天线系统中物理层安全问题研究综述[J]. 信息网络安全 2016(05)
    • [12].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 电信科学 2011(09)
    • [13].MIPS科技实现USB 2.0高速物理层IP[J].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9(05)
    • [14].面向物理层安全的广义随机空间调制技术[J].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0(02)
    • [15].一种用于E级数据中心高速互联总线物理层测试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集成电路 2020(10)
    • [16].ZigBee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设计[J]. 山西电子技术 2017(04)
    • [17].基于天线选择与协作通信联合的物理层安全增强方法[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17(08)
    • [18].协作网络中物理层安全关键技术研究[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6(06)
    • [19].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 军事通信技术 2015(03)
    • [20].多天线多载波系统物理层安全研究进展[J].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4(04)
    • [21].卫星通信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展望[J]. 电讯技术 2013(03)
    • [22].无线通信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J]. 信息网络安全 2012(06)
    • [23].WCDMA空中接口的物理层测量[J]. 微计算机信息 2010(06)
    • [24].EPON物理层的一种新设计方法[J]. 光通信技术 2010(08)
    • [25].5G物理层安全技术——以通信促安全[J]. 中兴通讯技术 2019(04)
    • [26].基于支持向量机的4G室内物理层认证算法[J]. 计算机应用 2016(11)
    • [27].无线通信网络物理层安全风险及其防护技术研究现状分析[J]. 保密科学技术 2015(07)
    • [28].移动通信系统平均物理层安全容量[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1)
    • [29].物理层安全的存在性实验研究[J]. 计算机应用 2014(S1)
    • [30].面向5G的物理层安全技术综述[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8(05)

    标签:;  ;  ;  

    家庭电力线物理层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