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烟气同时脱硫脱氮高活性吸收剂开发研究

新型烟气同时脱硫脱氮高活性吸收剂开发研究

论文摘要

在开发了以粉煤灰﹑Ca(OH)2 为基础物质的高活性吸收剂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了能同时脱硫脱氮的高活性吸收剂。在固定床和管道喷射系统上进行了脱硫脱氮实验,研究了干法,湿法制备吸收剂最佳制备条件,分析了影响吸收剂脱硫脱氮效率的若干影响因素;研究了烟气循环流化床运行的最佳工况,在最佳工况下SO2、NOX 的脱除效率较为理想,在用湿法制备的吸收剂时分别为94.5%和64.2%;在用干法制备的吸收剂时分别为62.8%和38.8%。论文对高活性吸收剂进行特性分析,探讨了高活性吸收剂的制备机理和脱硫脱氮机理。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为烟气污染控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同时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现状
  • 1.2.1 国外烟气同时脱硫脱氮技术
  • 1.3.2 国内同时烟气脱硫脱氮技术
  • 1.3 高活性吸收剂开发研究现状
  • 1.3.1 美国对高活性吸收剂开发研究
  • 1.3.2 日本对高活性吸收剂的研究
  • 1.4 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二章 吸收剂制备机理
  • 2.1 火山灰反应机理
  • 2.1.1 粉煤灰火山灰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 2.1.1.1 试样及试验方法
  • 2.1.1.2 试验结果和讨论
  • 2.2 分子筛合成机理
  • 2.3 提高吸收剂活性的方法
  • 第三章 高活性吸收剂的制备
  • 3.1 高活性吸收剂制备的实验方法
  • 3.1.1 制备原料及仪器
  • 3.1.2 制备方案
  • 3.1.2.1 氧化添加剂的选择
  • 3.1.2.2 湿法制备吸收剂方法
  • 3.1.2.3 干法制备吸收剂方法
  • 3.1.2.4 实验流程及方法
  • 3.2 吸收剂制备实验结果与讨论
  • 3.2.1 Ca/(S+N)的定义及脱除效率的计算方法
  • 3.2.2 氧化添加剂选择结果
  • 3.2.3 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
  • 3.2.4 管道喷射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 3.2.4.1 不同研磨方式吸收剂研磨时间的影响
  • 2的质量比的影响'>3.2.4.2 粉煤灰/Ca(OH)2的质量比的影响
  • 3.2.4.3 氧化型添加剂含量的影响
  • 3.2.4.4 灰种的影响
  • 3.2.5 干法最佳吸收剂制备条件的确定
  • 3.3 脱硫脱氮条件选择实验结果与讨论
  • 2和NOX浓度对脱除效率的影响'>3.3.1 SO2和NOX浓度对脱除效率的影响
  • 3.3.2 固体颗粒物浓度和钙硫氮比对脱硫脱氮的影响
  • 3.3.3 反应温度对脱硫脱氮的影响
  • 3.3.4 不同烟气湿度对脱硫脱氮的影响
  • 2、NOx的吸收特性'>3.4 管道喷射实验SO2、NOx的吸收特性
  • 3.5 干法制备吸收剂脱硫脱氮效果平行实验
  • 3.6 干湿法制备吸收剂的比较
  • 第四章 高活性吸收剂特性分析及脱硫脱氮机理研究
  • 4.1 高活性吸收剂特性分析
  • 4.1.1 密度、堆积密度、粒径分布
  • 4.1.2 吸收剂的扫描电镜分析
  • 4.1.2.1 粉煤灰与吸收剂的对比分析
  • 4.1.2.2 吸收剂与反应产物对比分析
  • 4.2 高活性吸收剂脱硫脱氮机理
  • 4.2.1 吸收及吸附理论
  • 4.2.2 吸附及吸收过程
  • 4.2.3 氧化理论
  • 4.2.4 相互促进机理
  • 4.2.5 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脱氮过程机理分析
  • 第五章 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脱氮实验
  • 5.1 烟气循环流化床实验系统简介
  • 5.1.1 模拟烟气发生装置
  • 5.1.2 烟气循环流化床主体
  • 5.1.3 气固分离系统
  • 5.1.4 增湿系统
  • 5.1.5 加料系统
  • 5.1.6 物料消化系统
  • 5.1.7 测量系统
  • 5.1.8 控制系统
  • 5.2 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脱氮实验
  • 5.2.1 实验概述
  • 2、NOx效率实验'>5.2.2 烟气循环流化床同时脱除SO2、NOx效率实验
  • 5.3 反应产物分析和利用途径
  • 5.3.1 反应产物分析
  • 5.3.2 反应产物的利用途径
  • 5.4 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脱氮经济评价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烟气干法脱硫脱氮新工艺诞生[J]. 石油和化工节能 2016(02)
    • [2].催化法烟气同时脱硫脱氮技术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 2010(12)
    • [3].一株针对高温烟气的嗜热嗜酸同步脱硫脱氮菌的分离鉴定[J]. 煤炭学报 2012(S1)
    • [4].一株异养脱硫反硝化菌株的筛选及其生物脱硫脱氮特性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 2015(05)
    • [5].活性炭吸附预处理对真油加氢脱硫脱氮的影响[J]. 有色金属设计 2019(01)
    • [6].烟气干法脱硫脱氮新工艺诞生[J]. 低温与特气 2016(01)
    • [7].烟气干法脱硫脱氮新工艺诞生[J]. 河南化工 2016(01)
    • [8].烟气干法脱硫脱氮新工艺诞生[J]. 化工管理 2016(07)
    • [9].烟气干法脱硫脱氮新工艺诞生[J]. 能源化工 2016(01)
    • [10].超重力旋转床烟气除尘脱硫脱氮一体化设备[J]. 广东化工 2013(12)
    • [11].将水用于重质油脱硫脱氮过程[J]. 齐鲁石油化工 2019(01)
    • [12].烟气干法脱硫脱氮新工艺诞生[J].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 2016(02)
    • [13].湿法烟气同时脱硫脱氮技术综述[J]. 环境科学导刊 2009(02)
    • [14].电厂锅炉脱硫脱氮技术与分析[J]. 中国科技投资 2012(24)
    • [15].稀土元素对生物塔烟气同时脱硫脱氮的强化作用[J]. 环境工程学报 2016(04)
    • [16].玻璃熔窑烟气湿法联合脱硫脱氮技术[J]. 建材世界 2013(04)
    • [17].尿素/飞灰混合浆液同时脱硫脱氮反应热力学分析[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4(04)
    • [18].表面活性剂在同时脱硫脱氮中的应用[J]. 天津大学学报 2011(11)
    • [19].烟气循环流化床同时脱硫脱氮技术[J].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08(06)
    • [20].烟气循环流化床同时脱硫脱氮技术[J].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08(05)
    • [21].生物强化法提高生物塔烟气同时脱硫脱氮性能的实验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 [22].生物同步脱硫脱氮工艺研究进展[J]. 宜春学院学报 2014(09)
    • [23].亚铁螯合剂法同时脱硫脱氮[J]. 科技信息 2014(09)
    • [24].杂多酸用于焦化汽油脱硫脱氮工艺[J].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12(04)
    • [25].皮革废水处理工程分析[J]. 广东化工 2019(15)
    • [26].化学强化法烟气同时脱硫脱氮的动力学研究[J]. 环境工程 2018(05)
    • [27].ZSM-5沸石分子筛脱硫脱氮机理及改性方法[J]. 化工科技 2010(04)
    • [28].微波改性对吸附剂脱硫脱氮性能的影响[J]. 江西冶金 2010(01)
    • [29].多孔柱撑粘土及其汽油同步脱硫脱氮性能[J]. 过程工程学报 2008(03)
    • [30].烟气脱硫脱氮技术进展[J].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2008(02)

    标签:;  ;  ;  ;  

    新型烟气同时脱硫脱氮高活性吸收剂开发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