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探析

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探析

薛兆莹(西北工业大学咸阳启迪中学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学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具体指学生对于自身是否有能力去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主观评判。本文立足于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采用文献综述法和个别访谈法对影响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进行探究。通过调查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师生关系和个体性格特质是影响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高低的三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高中生;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3-0044-01

1引言

1.1研究综述

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在自我效能感概念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体现,我国学者根据自身的理解对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行了不同表述。周健(2016)在学业自我效能感探析一文中指出,学业自我效能感是表现人们对于自己学习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学习者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自信程度能够直接影响到其学业成就的高低。阿拉坦巴根(2013)提到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的学习和作业能力的主观评价。曹果果(2016)认为学业自我效能感即学生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的评估以及学生能否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观判断。

1.2研究目的

深入研究影响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能够为如何提高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制定相关策略来帮助高中生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从而使更多的高中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就。

2研究过程

2.1调查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本论文通过分析文献和个别访谈的研究方法了解影响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在西安市西郊某小区以及西安市西郊某教育培训机构的高中部随机选取了部分高中生进行个别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力求本次调查结果真实有效。

2.2访谈的结果

从与高中生的交流来看:他们整体意识到自己对于自身学业能力的主观评估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学业态度和学业行为,可以看到学业自我效能感对于高中生在学业上的表现有重要作用,较高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促使他们对自身的学业能力持乐观态度,学习成绩也更容易达到良好和优秀;如果学业自我效能感偏低,学生在学业上则会表现的比较消极,且常常出现学业不自信的心理。此外,受访问的几位高中生都认为影响他们学业自我效能感高低的较为明显的因素有三种,即父母的教养方式、师生关系和个体性格特质。

3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3.1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中,父母往往会以命令的方式将自己想法强加给子女,忽视子女的个人真实需求和想法。这种教养方式下的高中生往往分为两种:第一种在父母强压下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上进,此时专制型教养方式就与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第二种在父母的管制下变得畏惧犯错,胆小不自信,此时子女学业态度和行为消极化,学业成就也就偏低。溺爱型教养方式下的高中生对于学业大都采取不重视的态度,对自身学业能力评估较低,也不会看重自己学业成就的高低。放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下的大多数高中生在学业方面态度被动,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业自我效能感普遍偏低。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的高中生往往都富有责任感,开朗自信,努力上进,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积极,能乐观的评估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学业自我效能感较高。

3.2师生关系对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师生关系是影响高中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于璐2008:12)。师生关系主要分为教师权威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参与型。

教师权威型的关系下,第一种学生在教师的绝对权威下急于取得优良成绩而不断努力来提升自身学习能力,此时的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较高;第二种学生担心出错被批评和冷落,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评估偏低。放任自流型的师生关系表明教师主体责任意识淡薄,独立自主的学习环境的确是为高中教学所倡导的,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彻底不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民主参与型师生关系强调师生关系平等,相互信任合作,教师对学生持积极态度。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鼓励、支持和欣赏会提升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谢慧2010:22)。

3.3性格特质对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一般而言,性格外向主动的高中生在学习上更为自信和积极,因而在学业上的自我效能感较高,而性格内向被动的高中生在学习上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被动的接受知识,因而学业自我效能感偏低。

拥有乐观性格特质的高中生生活态度积极,心态良好,充满朝气(谢慧2010:20),这类学生在学习中有迎难而上的精神,因而学业自我效能感比较高;悲观特质的高中生遇到困难消极应对,踌躇被动,在比较压抑的氛围里紧张不安,容易出现消极的心理暗示,这些情况都会大大降低他们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4研究建议

4.1改善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过于严厉或过于松散的教养方式都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过于严厉专制的教养方式会使得父母与子女间感情淡薄,子女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郭蕾、葛操2005:19);过于松散或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会使子女养成懒散无毅力的性格。一般而言,父母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最有利于子女的身心成长。在较为民主放松的家庭氛围中,高中生能感受到家庭的和谐温暖,性格特质的形成上也会受到积极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自然也会提高。

4.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前社会所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就是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等都是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张涛、杨春芳2012:57)。民主平等是说教师与学生间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教师应该尊重作为个体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尊师爱生即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相互尊重。教学相长意味着教师应用自身的知识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而学生的行为和个性也会反作用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促使教师及时反思个人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下,高中生能最大化的受到学校教育的积极影响,对待学业也容易形成乐观上进的态度,学业自我效能感也会因此提高。

4.3帮助学生塑造积极人格

积极人格对于青少年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使高中生有积极的人格,家长和教师应该多了解高中生的内心想法,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引导他们发展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同时也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成为学生们的精神榜样,潜移默化的帮助他们塑造积极人格。

5结语

高中阶段的教育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这个时期的青少年面临着高考升学或就业的压力,所以重视他们的学业表现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素质。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业中对于自身学习能力的主管评估。通过调查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师生关系、个人的性格特质是影响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三个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分析总结,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条策略,即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帮助学生塑造积极人格。

参考文献

[1]阿拉坦巴根.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4):23.

[2]曹果果.大学生学习拖延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亚太教育,2016(1):248.

[3]方平.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1):78.

[4]郭蕾,葛操.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9.

[5]陆娟.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成长的影响[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6):221.

[6]刘丽英.上海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2):40.

[7]李小娜.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5):12.

[8]谢慧.初中生英语学习中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成分及影响因素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5):20.

[9]于璐.中学生亲子沟通、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6):12.

[10]周健.学业自我效能感探析[J].亚太教育,2016(6):3.

[11]张涛,杨春芳.追求真善美与理想师生关系的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9):57.

标签:;  ;  ;  

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