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及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干/祖细胞的研究与造血干细胞(HSC)的研究密不可分。1961年人们提出HSC的概念,开创了干细胞生物学的研究领域,1994年Lapidot等首次通过特异细胞表面标志分离出了人AML的白血病干细胞(LSC),发现只有LSC才具有不断自我更新并维持其恶性显型的作用,证明了肿瘤干细胞(CSC)的客观存在。研究表明LSC的特异细胞表型为CD34+/CD38-或CD34+/HLA—DR-。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以外,几乎所有的AML亚型均与LSC相关。干细胞(SC)具有自我更新及定向分化的特性。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成功使用药物将APL的原始细胞诱导为成熟细胞,开创了原始白血病细胞分化研究的先河。目前,LSC体外分析方法主要是白血病干/祖细胞集落(CFU—L)形成能力测定法。从SC到祖细胞(PC)及成熟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在很大程度上是多种细胞因子通过多种形式的相互作用调控的。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为观察白血病细胞在特定的体外培养条件下,通过加入IL-3、IL-6、SCF、GM-CSF及G-CSF等细胞因子诱导髓系白血病干/祖细胞向成熟粒细胞分化。方法:本实验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两个预实验,均在相同的CFU—L培养条件下完成,该培养条件是由Agar、McCoy’5A培养基、胎牛血清(FBS)及滋养层细胞(经60CO辐射的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共同构成的混合体系,简称为Agar半固体培养基。实验分别为:1、AML患者骨髓(BM)单个核细胞(MNC)与正常人BM MNC集落生长对照实验:在上述CFU—L培养条件下,经IL-3、GM-CSF及SCF刺激的AML BM MNC与正常人BM MNC进行集落培养,分别在培养第0d、2d、5d及7d对集落计数,进行对照研究。2、新鲜AML BM MNC与液氮冻存AML BM MNC集落生长对照实验:在相同CFU-L培养条件下,经IL-3、IL-6、SCF、GM-CSF及G—CSF刺激的新鲜AML BM MNC与液氮冻存AML BM MNC进行集落培养,分别在培养第0d、2d、5d及7d对集落计数,进行对照研究;第二部分:髓系白血病干/祖细胞的集落培养实验:在IL-3、SCF、GM-CSF等细胞因子的刺激下,AML BM MNC在上述Agar半固体培养基上进行集落培养,并对其进行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免疫分型的鉴定,以确定其是否为CFU—L。第三部分:髓系白血病干/祖细胞的体外分化实验:CFU-L的细胞分别接种于含与不含FBS的McCoy’s5A培养基中,加入IL-3、IL-6、SCF、GM-CSF及G-CSF等细胞因子进行培养,诱导其向成熟粒细胞分化,将培养至20d时收获的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免疫分型的鉴定,以确定其是否为成熟粒细胞。结果:第一部分:1、显微镜观察:正常人BM MNC在Agar半固体培养基上不形成集落,而AML BM MNC可以在培养第2天时开始出现,到第七天时集落数达到300-500个;统计学方法使用一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集落计数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别。2.显微镜观察:新鲜AML BM MNC与液氮冻存AML BM MNC均在培养第2天开始出现集落,第7天集落数量最高;统计学方法与实验1相同,结果显示二者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形成集落计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别。第二部分:CFU—L为白血病干/祖细胞的集落,其细胞形态学类似小淋巴细胞,无特异表现,不应具有成熟血细胞或常见的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特点,本实验收获的集落细胞的形态学符合上述特点;CFU—L的细胞免疫分型的特点为CD34+CD38-,其粒系分子表面标志CD13+CD15+CD33+的表达低,本实验收获的集落细胞CD34+CD38-的表达为16.94%±4.52%;CD13+、CD15+及CD33+的表达分别为5.26%±1.92%、6.72%±1.03%及6.77%±3.58%,符合CFU-L的特点。第三部分:体外分化实验最终获得的细胞,在含与不含FBS的培养基中培养第20天时收获细胞的平均计数分别为0.98×106个、90.67×106个,经成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别;收获细胞没有特殊染色颗粒等成熟粒细胞的形态学特点,细胞免疫分型的鉴定结果:CD34+CD38-、CD13+、CD15+及CD33+表达分别为:0.30±0.17%、10.73±3.05%、9.67±2.59%及12.35±3.15%,均不符合成熟粒细胞的特点。结论:1、在CFU—L的培养条件下,正常人BM MNC不形成集落,可以排除HSC的污染;新鲜AML BM MNC与液氮冻存AML BM MNC形成集落的能力无明显差别,可以用液氮冻存的AML BM MNC样本做为实验样本的补充。2、经IL-3、SCF、GM-CSF等细胞因子刺激的AML BM MNC在本实验特制的Agar半固体培养基上能够形成髓系CFU-L。3、髓系CFU-L的细胞(即髓系白血病干/祖细胞)适合在FBS的McCoys5A的培养基中生长;髓系白血病干/祖细胞不能被IL-3、IL-6、SCF、GM-CSF及G-CSF等细胞因子诱导分化为成熟粒细胞。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内皮祖细胞与组织工程皮肤构建[J]. 医学研究杂志 2019(12)
- [2].不同水平切应力对早期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01)
- [3].深低温冷冻对脐带血干祖细胞影响的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0(03)
- [4].内皮祖细胞来源外泌体在血管生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心脏杂志 2019(05)
- [5].血管干/祖细胞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进展 2017(03)
- [6].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J]. 生物技术进展 2017(04)
- [7].瑞舒伐他汀通过抑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改善晚期内皮祖细胞再内皮化功能[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6(01)
- [8].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及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变化[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23)
- [9].高糖环境对内皮祖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及其机制探讨[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20)
- [10].心脏康复与内皮祖细胞的关系[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4(11)
- [11].急性白血病患者造血B祖细胞分析及其意义[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4(06)
- [12].转染VEGF基因对内皮祖细胞生长的影响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03)
- [13].内皮祖细胞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09)
- [14].两种不同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26)
- [15].手术中一种新的细胞治疗方法——内皮祖细胞[J]. 医学研究杂志 2020(02)
- [16].烟雾病治疗中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0(04)
- [17].中药对内皮祖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04)
- [18].内皮祖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改善新血管形成的影响(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02)
- [19].肝内外干/祖细胞参与肝再生的研究进展[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7(07)
- [20].晚期内皮祖细胞对血管新生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医生 2016(20)
- [21].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杂志 2015(11)
- [22].内皮祖细胞对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及再内皮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24)
- [23].脑梗死病灶大小及预后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水平的相关性[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11)
- [24].吸烟对COPD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15(06)
- [25].脂联素对内皮祖细胞的作用及其在脑卒中治疗方面的意义[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5(05)
- [26].内皮祖细胞对兔急性肺损伤血管通透性的影响[J].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4(02)
- [27].正常成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32)
- [28].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05)
- [29].普伐他汀对培养人内皮祖细胞药理作用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13(06)
- [30].辛伐他汀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对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22)
标签:急性髓系病白血病论文; 白血病干论文; 祖细胞集落论文; 分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