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佛经中的双宾语研究

西晋佛经中的双宾语研究

论文摘要

双宾语,作为述宾结构的一个重要类型,向来受到学界普遍关注,对古代汉语双宾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先秦时期,对中古阶段很少涉足,尤其是重要的语言过渡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双宾语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文通过对240万余字的西晋佛经语料进行考察,对其中出现的双宾语及其与之相关的结构,做了详尽的统计和分析。在240万余字的佛经文献中,共有双宾动词72个,用例737个,出现频率为0.31个/千字。其中,单音节动词49个,双音节动词23个。依据双宾结构语义特征的典型程度,将双宾语分作四小类:给予类、取得类、告示类和称谓类。其中给予类和取得类最多,告示类其次,称谓类最少。结合动词配价理论归纳了双宾动词的特征及其与两个宾语的关系,提取了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的语义和语法特征和音节特点。我们发现,双宾动词总是和施事、与事、受事三个语义相联系。在施事、与事、受事三个成分中,生命度由高到低呈递降趋势,可以表示为:施事﹥与事﹥受事。和直接宾语比较而言,间接宾语具有生命度低、定指度低、语义抽象、音节较多、结构形式较复杂等特点。这是由于直接宾语所处的语序位置以及动词与直接宾语之间的语义关联造成的。直接宾语位于句尾,必然承载着大量信息,是语义重心和信息焦点。从句型看,西晋佛经中双宾结构以及相关句型在继承了上古和两汉、三国时期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根据其语法和语义特点,我们将这些句型分为双宾结构、准双宾结构和相关结构进行分析。其主要句型有:(1)双宾结构:A.V-O1-O2;B.V-O2-O1;(2)相关结构C. V+于+O1+O2;D. V+O2+于+O1;E. V+O1+以+O2;F.从+O1+V+ O2;G. O1+S+V+O2;H. O2+S+V+O1;I.以+O2+V+O1;J.以+O2+V+于+O1;K. V1+O2+V2(与)+ O1;L. V-与+ O1+O2。其中,我们对K和L两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我们认为K式是受当时复杂谓语的影响,产生于连动式,最迟在西汉时已产生;L式产生于西晋时期,是从K式经过省略和类推两个过程发展而来,其中“V”和“与”的关系并不如前人所言是两个动词,而是准双音复合动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双宾语结构概述
  • 1.1.1 双宾语句式的定义
  • 1.1.2 双宾语句式的历史演变
  • 1.2 双宾句式的研究概况
  • 1.3 研究内容、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选题意义
  • 第2章 双宾动词
  • 2.1 双宾动词
  • 2.1.1 概况
  • 2.1.2 给予类
  • 2.1.2.1 给与类
  • 2.1.2.2 赏赐类
  • 2.1.2.3 奉献类
  • 2.1.2.4 馈送类
  • 2.1.3 取得类
  • 2.1.3.1 获得类
  • 2.1.3.2 夺取类
  • 2.1.3.3 收受类
  • 2.1.3.4 求乞类
  • 2.1.3.5 交易类
  • 2.1.4 告示类
  • 2.1.4.1 问告类
  • 2.1.4.2 示现类
  • 2.1.5 称谓类
  • 2.2 准双宾动词
  • 第3章 双宾宾语
  • 1'>3.1 近宾语(间接宾语)O1
  • 1 的内容和语义特征'>3.1.1 O1的内容和语义特征
  • 1 的结构形式和音节特征'>3.1.2 O1的结构形式和音节特征
  • 2'>3.2 远宾语(直接宾语)O2
  • 2 的内容和语义特征'>3.2.1 O2的内容和语义特征
  • 2 的结构形式和音节特征'>3.2.2 O2的结构形式和音节特征
  • 第4章 句型分析
  • 4.1 双宾结构
  • 1-O2'>4.1.1 V-O1-O2
  • 2-O1'>4.1.2 V-O2-O1
  • 4.2 准双宾结构
  • 4.3 其他特殊结构
  • 4.4 相关结构
  • 4.4.1 虚词标记类
  • 4.4.1.1 “于”字标记类
  • 4.4.1.2 “以”字标记类
  • 4.4.1.3 “从”字标记类
  • 4.4.2 语序标记类
  • 1 的主题化'>4.4.2.1 O1的主题化
  • 2 的主题化'>4.4.2.2 O2的主题化
  • 4.4.3 综合标记类
  • 1+O2+V2(与)+O1和V1-与+ O1+O2'>4.5 V1+O2+V2(与)+O1和V1-与+ O1+O2
  • 4.5.1 两式产生时代
  • 1+O2+V2(与)+O1'>4.5.1.1 V1+O2+V2(与)+O1
  • 1-与+O1+O2'>4.5.1.2 V1-与+O1+O2
  • 4.5.2 两式来源
  • 1+O2+V2(与)+O1'>4.5.2.1 V1+O2+V2(与)+O1
  • 1-与+O1+O2'>4.5.2.2 V1-与+O1+O2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大正新修大藏经西晋部分目录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构式语法框架下汉语非典型双宾结构研究——以“他送了本书我”为例[J]. 汉字文化 2020(13)
    • [2].汉语母语者对汉语歧义双宾结构的理解研究[J]. 文学教育(上) 2019(01)
    • [3].信息结构理论与汉语双宾结构的内部差异[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01)
    • [4].英汉双宾结构的研究综述[J]. 海外英语 2016(07)
    • [5].英汉双宾结构语法化特征的比较[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6].指示代词对准双宾结构的影响探析[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01)
    • [7].非典型双宾结构界定标准探析[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8(10)
    • [8].汉语儿童给予类双宾结构的习得研究[J]. 北方文学 2016(17)
    • [9].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双宾结构及其格转化结构的研究述评[J]. 考试周刊 2017(37)
    • [10].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双宾结构及其格转化结构的研究述评[J]. 祖国 2017(14)
    • [11].英汉双宾结构的语法化对比研究[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9(04)
    • [12].汉语双宾结构的构式认知视野[J]. 语文学刊 2011(18)
    • [13].非典型双宾结构的界定与分类[J]. 咸宁学院学报 2009(01)
    • [14].非典型双宾结构成因及语用价值研究[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01)
    • [15].非典型双宾结构宾语特点探究[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03)
    • [16].英汉双宾结构的共性探微[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 [17].双宾结构的历时嬗变及形成动因[J]. 语言研究 2019(01)
    • [18].汉英双宾结构分析——类型学视角[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3)
    • [19].对双宾句生成G参数分析模式的几点疑问——兼论双宾结构的句法语义[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01)
    • [20].汉语复杂双宾结构的生成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3)
    • [21].汉语双宾句式的韵律结构分析[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 [22].双宾结构的虚妄[J]. 青年文学家 2016(08)
    • [23].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结构、语素成分与英汉双宾结构的句法语义属性[J].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0(01)
    • [24].构式语法视阈下英汉双宾构式教学研究[J]. 现代交际 2016(22)
    • [25].准双宾结构中无定量化成分省略问题初探[J]. 语言科学 2015(02)
    • [26].现代汉语中表称类双宾句式的句法与语义特征[J]. 语文学刊 2009(06)
    • [27].试析古代汉语双宾结构中的近宾语“之”[J].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 [28].上古汉语“夺取”类双及物结构研究[J]. 语言学论丛 2014(01)
    • [29].最简方案框架下的英汉双宾语结构生成研究[J]. 现代外语 2008(01)
    • [30].从vP壳的角度对比分析英汉双宾结构与作格结构[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7(11)

    标签:;  ;  ;  ;  ;  

    西晋佛经中的双宾语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