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园绿盲蝽发生消长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

冬枣园绿盲蝽发生消长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选择滨州市几个有代表性的冬枣主产基地为主要试验观察地点,对冬枣绿盲蝽发生消长规律及其为害特点进行了研究,调查研究了冬枣园生态与绿盲蝽发生的关系,对2.5%百劫(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0%抗虫速灭乳油、90%杜邦万灵可溶粉粉、35%啶虫脒乳油和10%吡虫啉乳油等5种药剂防治绿盲蝽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并开展了粘虫胶防治绿盲蝽应用技术研究。通过两年的调察,我们发现:1.绿盲蝽在鲁北地区年发生5代,越冬卵主要产在冬枣剪枝残茬、枣股芽鳞内、老翘皮缝及园中杂草、病残体中,以剪枝残茬中卵量最多;早春3~4月份越冬卵开始孵化,第一代发生盛期在5月上旬,第二代发生盛期在6月中旬;从第二代后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第三、四、五代发生盛期分别为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其中一、二代虫口数量最多,对冬枣危害最为严重,7月中旬后枣园虫口数量显著减少。冬枣园绿盲蝽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不均衡状态。虫口密度以枣园周边地头枣树最高。在不同时序上空间分布变化也较大。冬枣发芽前绿盲蝽初孵若虫集中在树下杂草上取食;冬枣发芽后至5月下旬多数在树上危害,其余在树下杂草上取食;6月上中旬形成上树高峰,且在同一棵树的不同方位虫口密度差异不大。绿盲蝽多在清晨或夜晚爬到叶、芽上取食危害,晴天高温多在树下土缝或背阴处潜息;活动性差,受惊后爬行迅速。成虫飞翔力强,可在不同枣园间及不同作物间转移危害。2.冬枣绿盲蝽第一代主要危害幼芽、嫩叶,幼嫩组织被害后,大发生时常使冬枣不能正常发芽。第二代主要危害花蕾及幼果,花蕾受害后即停止发育而枯死脱落,幼果被害出现黑色坏死斑,有的出现隆起的小疱,果肉组织坏死,造成落果。3.冬枣园及其周围生态与绿盲蝽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对加强枣园精细管理,开展生态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4.通过对5种药剂防治冬枣绿盲蝽的大田药效试验我们得出:在相同的稀释倍数下,不同类型药剂对绿盲蝽的毒力顺序为:万灵(灭多威) >抗虫速灭(高效氯氰菊酯与马拉硫磷复配制剂) >吡虫啉>百劫(高效氯氟氰菊酯) >啶虫脒。药后1d,万灵的防效最好,抗虫速灭其次,啶虫脒防效最差;药后3 d,各药剂的药效普遍增大,其中,万灵、抗虫速灭、吡虫啉的校正防效均达到90%以上,啶虫脒的校正防效也达到了82.68%;7 d各药剂的防效均下降,最高的为抗虫速灭,最低的为啶虫脒;1d、3d的田间防效与室内效果基本一致。5.试验证明粘虫胶对冬枣绿盲蝽具有较好的防效,于冬枣萌芽期和抽枝展叶末期,在枣树主干分枝以下,一年进行两次涂胶,胶环宽度2cm~3cm,为最佳使用技术。6.以试验研究为基础,提出的防治意见,经生产应用后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并为制定《良好农业规范出口冬枣操作指南(DB37/T693—2007)》山东省地方标准做出了一定贡献。

论文目录

  •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冬枣的研究现状
  • 1.2 绿盲蝽生物学研究综述
  • 1.3 目前防治技术现状
  • 1.4 研究立题的意义
  • 1.5 论文设计思路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滨州市冬枣绿盲蝽发生为害规律调查研究
  • 2.2 滨州市冬枣绿盲蝽的发生与生态相关性研究
  • 2.3 5 种药剂防治冬枣绿盲蝽试验研究
  • 2.4 粘虫胶防治冬枣绿盲蝽试验研究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绿盲蝽在滨州冬枣园发生消长规律
  • 3.2 滨州市冬枣绿盲蝽的发生与生态相关性
  • 3.3 5 种试剂防治冬枣绿盲蝽试验结果
  • 3.4 粘虫胶防治冬枣绿盲蝽试验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及对应章节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冬枣园绿盲蝽发生消长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