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在“关爱进城务工者子女项目”中的应用 ——以S机构为例

小组工作在“关爱进城务工者子女项目”中的应用 ——以S机构为例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然而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这部分向城市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还不属于国家制度范围内的城市工人,因为他们的户籍仍在农村。本文将这部分进入城市工作但户籍仍在农村的劳动力称为“进城务工者”。这些“进城务工者”的6-14岁小孩在本文称之为“进城务工者子女”。大多数进城务工者子女由于其父母忙于生计而缺乏关爱、照顾和教育,面临着认知缺乏、情感失落、自我封闭、自卑心理、心理失衡等问题。因此,进城务工者子女作为社会的特殊弱势群体,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也需要精神上的关心,更需要专业性的人文关怀。而以往社会各界对进城务工者子女的帮助大多数停留在物质层面,缺乏对其精神层面需求的满足;对进城务工者子女的研究往往从“社会能够给予进城务工者子女什么”的角度,忽视了从“如何关爱进城务工者子女”或“用什么专业方法关爱进城务工者子女”的角度探讨问题。所以,研究小组工作在“关爱进城务工者子女项目”中的应用,是社会工作领域较新的课题。研究这个新课题有利于促进进城务工者子女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帮助进城务工者实现家庭和睦,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言。该部分主要论述了问题的缘起、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以及相关文献回顾。第二部分论述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第三部分论述了研究个案的基本背景。该部分分别论述了S机构“关爱进城务工者子女项目”的简介、小组成员的基本情况与精神需求。第四部分论述了小组工作在“关爱进城务工者子女项目”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包括小组活动开展前的准备工作、小组工作的应用效果描述、小组工作效果的评估与分析。结果发现:小组工作在“关爱进城务工者子女项目”中的应用过程是科学的、符合专业规范的;其实施效果是成功的、有效的和可行的,基本实现了小组工作的预期目标。第五部分论述了小组工作在“关爱进城务工者子女项目”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小组工作在“关爱进城务工者子女项目”的应用中存在小组工作者专业技能不足、小组活动节目设计不足、投入资金不足、小组工作者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不足、服务时间过短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高小组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增强小组活动节目设计的科学性、持续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小组工作者之间的合作与沟通、适当延长服务时间等。第六部分为结语,主要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以及强调了小组工作在“关爱进城务工者子女项目”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其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言
  • (一) 问题的缘起
  • (二) 研究目的、方法和意义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意义
  • (三) 相关文献回顾
  • 1. 关于小组工作概念的界定
  • 2. 关于小组工作研究的现状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二) 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 三、研究个案的基本背景
  • (一) S机构“关爱进城务工者子女项目”简介
  • (二) 小组成员的基本情况与精神需求
  • 1. 小组成员的基本情况
  • 2. 小组成员的精神需求
  • 四、小组工作在“关爱进城务工者子女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 (一) 小组活动开展前的准备工作
  • 1. 小组方案的设计
  • 2. 小组专业目标的设立
  • 3. 小组成员的选取
  • 4. 小组活动的设计
  • (二) 小组工作的应用效果描述
  • 1. 第一周小组活动效果描述
  • 2. 第二周小组活动效果描述
  • 3. 第三周小组活动效果描述
  • (三) 小组工作效果的评估与分析
  • 1. 服务前评估
  • 2. 服务中评估
  • 3. 服务后评估
  • 五、小组工作在“关爱进城务工者子女项目”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 (一) 小组工作者的专业技能不足及其建议
  • (二) 小组活动节目设计不足及其建议
  • (三) 投入资金不足及其建议
  • (四) 小组工作者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不足及其建议
  • (五) 服务时间过短及其建议
  • 六、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相应对策[J]. 新课程(中) 2019(03)
    • [2].城乡结合部学校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及成因[J]. 新课程(中) 2015(11)
    • [3].进城务工者子女的教育困难探究[J]. 中学教学参考 2009(15)
    • [4].女性进城务工者的媒介素养教育空白初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14)
    • [5].如何面对留守的一代[J]. 群言 2018(10)
    • [6].保定市354名女性进城务工者生存质量调查[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3(07)
    • [7].关爱进城务工者子女:小组工作应用的不足及建议[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36)
    • [8].浅析高职院校进城务工者子女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在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为例[J]. 沧桑 2009(05)
    • [9].90后务工者:炫酷外表下的脆弱内心——一名摄影记者对90后进城务工者群体的关注与思考[J]. 中国记者 2015(04)
    • [10].成都“1+4”文件实现进城务工者变市民三大突破[J]. 领导决策信息 2008(18)
    • [11].进城务工者流动难题该怎么破解[J].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6(02)
    • [12].沈厚平:从进城务工者到区人大代表[J].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8(07)
    • [13].新生代进城务工者市民化困境分析[J]. 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12(01)
    • [14].新生代进城务工者婚恋生活状况调查[J]. 中国妇运 2012(02)
    • [15].互动平台[J]. 观察与思考 2009(03)
    • [16].进城务工者家庭功能与学前子女行为问题的关系[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6)
    • [17].最普通,也最伟大——庐剧《得失之间》剧评[J]. 戏剧之家 2017(02)
    • [18].福建进城务工者学龄前子女行为问题现状[J]. 中国学校卫生 2017(03)
    • [19].观念:在不经意间悄然变化[J]. 中国职工教育 2008(05)
    • [20].《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城乡平等就业[J]. 农家顾问 2008(01)
    • [21].试探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原因及对策[J]. 知识窗(教师版) 2012(04)
    • [22].用爱为每一位外来孩子撑起成长的蓝天[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0(12)
    • [23].小工[J]. 青年博览 2014(24)
    • [24].小工[J]. 大学生 2014(12)
    • [25].许小猛:“打工歌手”用歌声去拥抱城市[J]. 时代邮刊 2018(06)
    • [26].小工[J]. 家庭之友(爱侣) 2014(11)
    • [27].呼声:暑期别忘了留守儿童[J].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 2017(09)
    • [28].平等、尊严:进城务工者应有的符号[J]. 政协天地 2011(Z1)
    • [29].服务进城务工群体政策变迁的动力分析[J]. 岭南学刊 2014(01)
    • [30].政法快讯[J]. 农家致富 2010(11)

    标签:;  ;  ;  

    小组工作在“关爱进城务工者子女项目”中的应用 ——以S机构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