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戊型病毒性肝炎28例临床分析

妊娠合并戊型病毒性肝炎28例临床分析

一、妊娠合并戊型病毒性肝炎28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华英[1](2021)在《妊娠期重症化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预警模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妊娠期重症化肝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妊娠期肝衰竭前期进展为妊娠期肝衰竭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发生肝衰竭的早期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选的81名妊娠期肝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疾病进展情况和预后。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展为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81例患者中有36例(44.4%)进展为肝衰竭,大多数患者通过分娩和支持治疗后恢复,但是仍有6例(7.4%)死亡。其中5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感染,27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妊娠期急性脂肪肝(HBV+AFLP),1例戊型病毒性肝炎(HEV)。总体上,进展为肝衰竭的患者短期存活率明显下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病情进展更快,肝衰竭发生率更高(P=0.004),死亡率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2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1、流产/死胎(OR=3008.93,P=0.006),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升高(OR=4.819,P=0.039),血清白蛋白(ALB)水平降低(OR=0.418,P=0.005)是妊娠期HBV患者肝病进展为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2、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升高(OR=20.381,P=0.041)和空腹血糖(FBG)水平降低(OR=0.324,P=0.048)是AFLP进展为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预警指标分别建立的发生妊娠期肝衰竭预测模型:1、建立的妊娠期HBV肝衰竭预警模型,PAA模型:Logit(P)=In[P/(1-P)]=1.573×[ln(ALT)(U/L)]-0.873×[ALB(g/L)]+10.312×[流产/死胎(有=1,无=0)]+12.344。2、AFLP肝衰竭的预警模型,PF模型:Logit(P’)=In[P’/(1-P’)]=3.015×[PT(s)]-1.128×[FBG(mmol/L)]-47.223。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ROC)分析,PAA模型的AUROC=0.943,(95%CI,0.864-1.00);PF模型的AUROC=0.929,(95%CI,0.837-1.00);(AUROC均>0.8)都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结论:妊娠期重症化肝病的疾病进展与病因关系密切。流产/死胎、ALT水平升高、血清白蛋白(ALB)水平降低是妊娠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升高和空腹血糖(FBG)降低是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肝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妊娠期HBV肝衰竭预警模型和AFLP肝衰竭的预警模型都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岳娜[2](2020)在《戊型肝炎的生态流行病学研究及干预策略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与目的:全球因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导致44,000人死亡。我国戊型肝炎的报告发病率于2012年超过甲型肝炎,成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第一大疾病。研究目的是了解中国部分地区人群、猪和环境中的HEV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戊型肝炎的干预策略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从而为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HEV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内容与方法:(1)基于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方法,了解人群与猪的HEV感染情况。(2)对江苏省某监测点采集上报的猪胆汁、人血清及水样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血清抗-HEV Ig G、抗-HEV Ig M、HEV RNA,同时利用荧光定量与测序分析,从基因层面分析HEV在生态环境、猪及猪制品和患者间的同源性。(3)利用决策树-马尔科夫模型,从社会角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戊肝疫苗接种进行卫生经济学效果评价,采用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ICER)和增量成本效用比(Incremental cost-utility ratio,ICUR)来确定优势策略,用敏感性分析来确定模型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1)中国大陆一般人群血清抗-HEV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 G)阳性率为27.30%(95%CI:22.40%-32.20%),职业人群为47.40%(95%CI:40.10%-54.80%),猪群为66.40%(95 CI:61.70%-71.10%),人群抗-HEV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 M)血清阳性率为1.80%(95%CI:0.70%-2.90%)。年龄大于40岁者血清感染率较高,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高,在职业人群中,猪肉零售商血清感染率最高。职业人群血清感染率与成年猪(>3个月)血清感染率相关系数为0.88。(2)江苏省某监测点猪胆汁HEV RNA阳性率为2.90%,猪职业接触人群血清感染率为36.50%。40岁以上人群血清感染率高于40岁以下,且养殖工血清感染率最高为74.12%。疑似急性病毒性肝炎确诊戊型肝炎患者中,d4h基因型占比为68.57%。戊型肝炎感染者中,乙型肝炎与戊型肝炎重叠感染率为22.22%。(3)在中年慢性乙型肝炎人群中,相对于不接种,全部接种、筛选后接种的ICER依次为5.35万元/病例、3.00万元/病例,ICUR依次为27,362.52/QALY、15,300.10/QALY。老年患者中相比于不接种,全部接种、筛选后接种ICER为4.43万元/病例、2.08万元/病例,ICUR为22380.11元/QALY、10413.61元/QALY。研究结论:(1)猪职业接触人群的HEV感染情况高于一般人群,且地域、年龄和不同工种是影响血清感染率的重要因素。职业人群血清感染率与成年猪(>3个月)血清感染率存在相关性。(2)江苏省某监测点猪和人感染HEV具有同源性,年龄与工种影响血清感染率。(3)从社会角度出发,筛选后疫苗接种是戊肝散发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优势策略。

吴志华[3](2017)在《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戊型病毒性肝炎属于临床常见疾病范畴,研究表明该疾病对肝功能损害大,且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此类疾病最大的特点是传染性较强,且其病死率也高于其他型肝炎疾病,除此以外还会出现暴发流行情况,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该文对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及防控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做好戊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

钟园园,徐花[4](2016)在《妊娠合并戊型病毒性肝炎孕妇的围生期护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戊型病毒性肝炎孕妇实施围生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妊娠合并戊型病毒性肝炎孕妇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围生期护理,观察两组孕妇护理满意度、心理状况、妊娠结局及母婴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护理满意率为94.87%,与对照组的79.49%比较,显着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孕妇护理前SAS及SDS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均有改善,观察组孕妇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0.26%,同对照组的23.08%比较,明显较低,观察组未出现母婴感染,对照组感染率为5.13%,两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戊型病毒性肝炎孕妇实施围生期护理,能有效提高孕妇满意度,改善心理状态,降低母婴感染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王鹏,尚丽新[5](2015)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文中提出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常见的妊娠合并症,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包括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等。近年来还发现己型肝炎病毒(HFV)和庚型肝炎病毒(HGV)。另外,输血传播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严重肝损害甚至肝衰竭[1]。妊娠合并病毒性

朱冰,游绍莉,刘鸿凌,荣义辉,李晨,臧红,万志红,辛绍杰[6](2015)在《1489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分析大宗散发性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E)的临床特点,为散发性戊型肝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2003-2012年所有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分型、转归等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者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者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3-2012年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共收治急性戊型肝炎患者1 489例,主要来自华北地区,以冬春季节多发,常见于青中年患者,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总数的73.81%。急性黄疸型(总胆红素值≥17.1μmol/L)1 376例,占92.41%,急性无黄疸型113例,占7.59%。普通型戊型肝炎患者最多,占78.64%(1 171/1 489);淤胆型戊型肝炎患者186例,占12.49%;戊型肝衰竭患者132例,占8.87%。治疗好转率在普通肝炎组、淤胆型肝炎组、肝衰竭组分别为97.78%(1 145/1 171)、97.31%(181/186)、39.39%(52/132),肝衰竭组明显比其他两组转归差(P<0.05),同时重叠感染在肝衰竭组占50.00%,与其他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戊型肝炎患者(年龄≥60岁)376例(25.25%),青少年戊型肝炎(年龄<18岁)14例(0.94%)。老年治愈好转率92.29%;青少年治愈好转率100.00%。结论散发性戊型肝炎一般预后较好,但是发展为肝衰竭者预后较差,年龄大、重叠感染、肝硬化基础是病情危重的危险因素。

李卫昆[7](2014)在《妊娠合并重型戊型肝炎32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型戊型肝炎临床特点。方法:2004年1月-2010年1月收治妊娠合并重型戊型肝炎患者32例,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存活率43.75%,死亡率56.25%。26例妊娠晚期产妇中新生儿存活率11.54%,死亡率88.46%(其中死胎率69.23%);6例产褥期产妇中新生儿存活率100%。另外,妊娠合并重型戊型肝炎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脏肿大等。结论:妊娠合并重型戊型肝炎预后效果较差,病死率较高,为此需早期准确诊断及积极治疗,以保护母婴安全。

付宽,王晓静,孙凤霞[8](2014)在《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al,HEV)感染导致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播,常引起暴发流行。戊型肝炎虽然是自限性疾病,但其病死率高于甲型与乙型肝炎,在孕妇中的病死率甚至可达20%30%[1]。1986至1988年在我国新疆东南部暴发的戊型肝炎疫情,共计发病119 280例,死亡707例,其中孕妇404例。此外,自2003年来我国戊型肝炎病例

程丹颖,邢卉春,王笑梅,欧蔚妮,段英,赵莹莹[9](2013)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54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和分析急性病毒性肝炎(AVH)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本科室收治的54例AV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物化学指标。结果 54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男女比例为1.35:1,平均年龄(43.85±15.95)岁。根据病原分布,分为急性乙型肝炎(AHB)组(29例,53.70%)、急性戊型肝炎(AHE)组(18例,33.33%)、未分型肝炎组(6例,11.11%)、乙型肝炎肝硬化基础上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组(1例,1.85%)。AHB组患者中有3例为妊娠期女性。AHB组[(37.76±13.67)岁]发病年龄低于AHE组[(54.11±13.97)岁],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方面,AHB组[(37.24±3.68)g/L]患者较AHE组[(33.73±4.61)g/L]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AHB、AHE两组患者的性别比、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KP)、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水平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HB、AHE是目前常见的AVH类型,AVH预后良好。妊娠合并AHB需引起注意。AHB多见于中青年,AHE多见于中老年。AHB患者血清ALB水平高于AHE患者。

宋立莎[10](2013)在《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及乙戊重叠感染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HEV是引起我国成年人急性散发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体,在多数地区的急性散发性肝炎病因中已占首位,尤其在老年人中占有更高的比例。我国亦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有大量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乙肝肝硬化的患者,因此,HBV与HEV的重叠感染在我国较多见;近些年,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多为散发病例,仅个别国家的某些地区有过小型流行;有学者提出了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合并HEV感染可加重病情,也有提出两种病毒可相互作用,但该类观点尚无定论;乙戊重叠感染的高发生率和对患者预后影响的重要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此次研究,我们主要对吉林省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及乙肝肝硬化患者合并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现状;对HEV感染所致影响等进行研究,为更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本地区近6年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分析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合并HEV感染的现状及对患者的影响;探讨不同肝病基础的患者发生HEV感染后的发病情况。我们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研究,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抗-HEV IgM阳性的188例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的单纯HEV感染组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HEV感染组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行抗-HEV IgM与抗-HEV IgG的血清学研究,分析HEV合并感染对乙肝肝硬化人群的影响。并对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中165例单纯HEV感染者、1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HEV感染者与24例乙肝肝硬化抗-HEV IgM(+)患者(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中的6例与本次实验检测的18例)的临床特征及数据进行分析。本次研究的188例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均为四季散发病例,无家庭聚集现象。临床类型表现为急性黄疸型152例(80.85%)、急性无黄疸型24例(12.77%)、重型肝炎12例(6.38%)。年龄<60岁患者(非高龄组)共137例,其中重型肝炎5例(3.65%),无死亡病例。年龄≥60岁(高龄组)患者51例,其中重型肝炎7例(13.73%),死亡3例。高龄组黄疸、腹水及重症肝炎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P <0.05);两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 ALT)、白蛋白(Albumin,ALB)、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 PT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7例重型肝炎中6例发现抗-HBs与抗-HBc均为阳性。在188例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165例单纯HEV感染组患者的年龄比1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HEV感染组明显较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HEV感染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HEV感染组,ALT、CHE水平明显低于单纯HEV感染组(P<0.0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HEV感染组的PTA水平低于单纯HEV感染组,其谷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T-BIL、D-BIL水平比单纯HEV感染较高,差别具有边缘显着性(0.05<P <0.10)。两组间的年龄、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白蛋白(Total protein,TP)、 ALB、球蛋白(Globulin,GLB)、间接胆红素(Indirectbilirubin,I-BIL)水平无明显差别。在336例行HEV抗体血清学检测的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抗-HEV IgM(+)的患者共18例(5.36%);其中,肝性脑病1例(5.56%),上消化道出血3例(16.67%),肝衰竭有4例(22.22%),死亡2例(11.11%);乙肝肝硬化抗-HEV IgM(-)的患者共318例,肝性脑病5例(1.57%),其中I期有2例,II期、III期、IV期各有1例;肝衰竭1例(0.31%),无死亡。ALT、ALP、T-BIL、D-BIL、I-BIL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乙肝肝硬化抗-HEV IgG(+)组的GLB水平明显高于抗-HEV IgG(-)组,A/G水平明显低于抗-HEVIgG(-)组(P<0.05)。对比165例单纯HEV感染者与37乙戊重叠感染者(19例来自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8例来自本次检测抗-HEV IgM(+)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数据,单纯HEV感染组的年龄比乙戊重叠感染组明显较高,PT水平明显低于乙戊重叠感染组,PTA、ALT、ALP、GGT、ALB、CHE水平明显高于乙戊重叠感染组。165例单纯HEV感染者与24例乙肝肝硬化抗HEV-IgM(+)患者(6例来自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18例来自本次HEV的血清学检测患者)比较发现,单纯HEV感染组患者的ALB、CHE水平明显高于乙肝肝硬化合并HEV感染组,乙肝肝硬化合并HEV感染组的PTA水平明显低于单纯HEV感染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乙肝肝硬化合并HEV感染组的PT水平高于单纯HEV感染组,差别具有边缘显着性(P=0.059)。1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HEV感染者的AST水平明显高于24例乙肝肝硬化合并HEV感染者(P<0.05)。经过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急性黄疸型比例高,高龄组重症肝炎发生率高,死亡率高,其中针对抗-HBs伴随有其他抗体阳性患者,要注意隐匿性HBV感染的存在,应使用高敏感性检测方法进一步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DNA,HBV DNA)定量检测,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充足的依据。乙型病毒性肝炎较一般人发生HEV感染年龄更早,且合并HEV感染后,其肝功能损伤明显重于单纯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合并HEV感染率较高,且发生HEV感染后肝功能明显恶化。(3)乙戊重叠感染比单纯HEV感染组的病情明显重,预后差。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乙肝肝硬化患者应尤其注意预防HEV的合并感染,一旦发生病情迅速恶化,应考虑到合并HEV感染的可能性。

二、妊娠合并戊型病毒性肝炎28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妊娠合并戊型病毒性肝炎2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妊娠期重症化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预警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2.1 肝衰竭诊断标准
        2.2.2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诊断标准
        2.2.3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AFLP)诊断标准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的整体临床特征
    3.2 HBV组和AFLP组患者一般特征和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3.3 妊娠期慢性乙型肝炎发生肝衰竭的影响因素
        3.3.1 HBV组患者进展为肝衰竭的单因素分析
        3.3.2 HBV组患者进展为肝衰竭的多因素分析
        3.3.3 HBV患者肝衰竭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3.4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发生肝衰竭的影响因素
        3.4.1 AFLP组患者进展为肝衰竭的单因素分析
        3.4.2 AFLP组患者进展为肝衰竭的多因素分析
        3.4.3 AFLP患者肝衰竭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第4章 讨论
第5章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妊娠期肝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戊型肝炎的生态流行病学研究及干预策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大陆人群和猪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纳入排除标准
        1.3 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被纳入研究的检索结果及特征
        2.2 方法质量学
        2.3 异质性和发表偏倚
        2.4 不同群体间的感染率和关系
        2.5 人群和猪群亚组分析
        2.6 人群与猪血清感染率相关性
        2.7 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第二章 江苏省戊肝监测点生态流行病学现况调查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实验室检测原理
        1.4 实验操作步骤
        1.5 质量控制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猪群
        2.2 猪职业接触人群
        2.3 急性戊型肝炎肝炎患者
        2.4 江苏省某监测点水样检测情况
    3 讨论
第三章 基于Markov模型对乙肝戊肝重叠感染人群免疫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免疫策略
        1.3 决策树-Markov模型
        1.4 模型参数确定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决策树-Markov模型
        2.2 中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戊肝免疫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2.3 慢性乙型肝炎老年人群戊肝免疫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戊型肝炎生态流行病学研究现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机制及特点
2 治疗
    2.1 不同类型的戊性肝炎患者应给予不同治疗
    2.2 妊娠合并戊型病毒性肝炎治疗
3 防控
    3.1 政府部门应加大重视
    3.2 推广、普及疫苗接种工作
    3.3 加大戊型病毒性肝炎专业知识整体宣传力度
    3.4 动态监测HEV239接种工作落实情况
    3.5 组织确诊病例定期展开复查工作

(4)妊娠合并戊型病毒性肝炎孕妇的围生期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方法
    三、观察指标
    四、 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患者满意度
    二、心理状况
    三、妊娠结局及胎儿感染情况
讨论

(5)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2诊断
3治疗

(6)1489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7)妊娠合并重型戊型肝炎3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8)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病毒学
二、流行病学
三、病理特征与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六、血清学检查
七、特殊类型的戊型肝炎
八、治疗
九、慢性化
十、疫苗

(9)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5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方法
    1.4 检测试剂及仪器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10)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及乙戊重叠感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1.1 戊型肝炎病毒概述
    1.2 HEV 流行病学研究
        1.2.1 HEV 在欧洲国家的感染情况
        1.2.2 HEV 在美国的感染情况
        1.2.3 HEV 在亚洲一些国家的感染情况
        1.2.4 HEV 在中国的感染情况
    1.3 HEV 的传播途径
        1.3.1 HEV 的食源性传播
        1.3.2 HEV 的血液传播
    1.4 HEV 感染的诊断
    1.5 HEV 感染的临床特点
        1.5.1 免疫正常个体发生 HEV 感染
        1.5.2 HBV 与 HEV 的重叠感染
        1.5.3 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发生急性和慢性 HEV 感染
    1.6 HEV 感染的治疗
    1.7 HEV 感染的预防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2.1.1 研究对象选择及分组
        2.1.2 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
    2.2 乙肝肝硬化合并 HEV 感染的检测
        2.2.1 研究对象选择及评估
        2.2.2 实验试剂、仪器及器材
        2.2.3 实验方法
        2.2.4 实验步骤
        2.2.5 数据分析
    2.3 单纯 HEV 感染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 HEV 感染组与乙肝肝硬化合并 HEV 感染组的研究
        2.3.1 研究对象的选择及分组
        2.3.2 数据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对HEV 感染者的影响
        3.1.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3.1.2 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
        3.1.3 单纯 HEV 感染组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 HEV 感染组临床特点比较
    3.2 乙肝肝硬化患者合并 HEV 感染的现状与特点
        3.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3.2.2 乙肝肝硬化抗-HEV IgM(+)与抗-HEV IgM(-)组临床特点
        3.2.3 乙肝肝硬化抗-HEV IgG(+)组与抗-HEV IgG(-)组临床特点
    3.3 单纯 HEV 感染、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 HEV 感染与乙肝肝硬化合并 HEV 感染组的临床特点分析
        3.3.1 单纯 HEV 感染组与乙戊重叠感染组的临床指标比较
        3.3.2 单纯 HEV 感染组与乙肝肝硬化合并 HEV 感染组的临床特点比较
        3.3.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 HEV 感染组与乙肝肝硬化合并 HEV感染组临床特点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对急性 HEV 感染者的影响
        4.1.1 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
        4.1.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对急性 HEV 感染者的影响
    4.2 乙肝肝硬化患者合并 HEV 感染的现状与特点
        4.2.1 乙肝肝硬化抗-HEV IgM 研究结果分析
        4.2.2 乙肝肝硬化抗-HEV IgG(+)组与抗 HEV-IgG(-)组临床特点
    4.3 单纯 HEV 感染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 HEV 感染组、乙肝肝硬化合并 HEV 感染组的临床分析
        4.3.1 单纯 HEV 感染组与乙戊重叠感染组的分析
        4.3.2 单纯 HEV 感染组与乙肝肝硬化合并 HEV 感染组的分析
        4.3.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 HEV 感染组与乙肝肝硬化合并 HEV 感染组的分析
第5章 结论
    5.1 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
    5.2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合并 HEV 感染的肝功能研究
    5.3 单纯 HEV 感染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 HEV 感染组及乙肝肝硬化合并 HEV 感染组的临床特点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妊娠合并戊型病毒性肝炎28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妊娠期重症化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预警模型[D]. 陈华英. 南昌大学, 2021(01)
  • [2]戊型肝炎的生态流行病学研究及干预策略评价[D]. 岳娜. 东南大学, 2020(01)
  • [3]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J]. 吴志华. 医疗装备, 2017(12)
  • [4]妊娠合并戊型病毒性肝炎孕妇的围生期护理[J]. 钟园园,徐花.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01)
  • [5]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J]. 王鹏,尚丽新. 人民军医, 2015(09)
  • [6]1489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临床分析[J]. 朱冰,游绍莉,刘鸿凌,荣义辉,李晨,臧红,万志红,辛绍杰.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5(03)
  • [7]妊娠合并重型戊型肝炎32例临床分析[J]. 李卫昆. 中国社区医师, 2014(30)
  • [8]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J]. 付宽,王晓静,孙凤霞.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4(01)
  • [9]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54例临床分析[J]. 程丹颖,邢卉春,王笑梅,欧蔚妮,段英,赵莹莹.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13(02)
  • [10]急性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及乙戊重叠感染的研究[D]. 宋立莎. 吉林大学, 2013(08)

标签:;  ;  ;  ;  ;  

妊娠合并戊型病毒性肝炎28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