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运动动词的认知研究 ——基于语料库方法

英语运动动词的认知研究 ——基于语料库方法

论文摘要

无论是母语习得还是二语习得都具有很多相似性,人生来就具有语言本能和习得第二语言的能力。而物质世界,运动无处不在,运动在人类思维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对运动的研究有利于揭示人类思维认知的规律。这种认知规律也会透过语言而传递出来。众所周知,语言之间的异同也往往依赖于动词的表现。运动动词作为最具动词特征的词,在语言中自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词汇习得研究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中心,动词的研究也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一些研究者在对动词的研究中,不同程度的关注了对运动动词的研究。但受到传统语言学研究的影响,大部分的研究都从单个运动动词的语法意义入手进行阐述,分析了学习者的使用错误和教学误区。从这些研究来看,国内英语学习者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学习者们死记硬背语法条款,却无法灵活运用动词,甚至在写作中出现大量的动词使用错误。由此可见,对运动动词进行研究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更重要的是从认知角度进行运动动词的研究在国内英语研究领域中并不多见,更具挑战性。认知语言学从认知的角度观察语言中词汇的组织和规律,以人的经验和认知事物的规律为基础说明语言中词汇产生、发展和习得的内在机制,反映了人类认识事物的有序性以及词汇在大脑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因此,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英语运动动词,不只是理论阐述上的突破,更具有方法论上的优势。本论文以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与典型理论、动作方位概念框架、运动事件框架和复合空间理论四个主要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语料库研究方法以及错误分析法,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学习者习得英语运动动词是否有一些规则?如果有,这些规则是什么?2)中国学习者对常用的运动动词使用的准确率是否明显优于对生疏运动动词使用的准确率?3)中国学习者对这些规则的敏感程度如何?这样的敏感性是否会随着对英语掌握的熟练程度而有所增长?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并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阐述与错误分析方法,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不同类型的英语运动动词本身就具有不同的特征,而对英语运动动词的学习也必须遵循运动动词本身的特征。英语运动动词的语法形式直接反映的是认知模式,认知模式的差异就决定了英语运动动词的使用表现形式。英语运动动词的语法形式,句法行为都与其语义和语用效果密不可分。因此,要更好的掌握英语运动动词,必须建立起认知模式,不能单纯的去死记硬背语法条规。当然,运动动词的习得规律其实与认知规律相关联,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中国学习者对熟悉的运动动词使用的准确率不一定优于对生疏动词使用的准确率。3)随着对英语掌握的熟练程度的增长,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运动动词的规则的敏感性会有所提高。全文由七章组成:第一章为导论。简要介绍了研究的内容、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框架。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首先从动词的分类入手,展现动词分类依据角度不同而有所差别,分别从语法角度、形态学角度、语义等角度将英语动词的分类进行梳理,进而讨论了运动动词的定义和分类,并选择了以句法行为角度进行英语运动动词的分类作为本研究英语运动动词的分类依据。其次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回顾和总结国内外学者对英语动词进行的研究,进而归纳了国内外对英语运动动词研究的现状。最后是本章小结。本章内容不仅是起到文献综述的作用,更重要的指出各流派研究的不足之处,以便提出笔者的观点。第三章是英语运动动词的认知语言学研究。认知语言学将人的语言能力当做一种认知能力,从狭义的角度来说,认知语言学不只是一种单纯的理论,而代表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认为语言和人的认知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认知语言学中有相当的理论框架都可以用来研究语言。而运动动词作为语言中的重要部分当然也反映了人类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能力。本章简略介绍了范畴化与典型理论对英语运动动词的解释,其次简略介绍了认知框架中的动作方位概念框架,重点阐述运动事件框架对英语运动动词的描述,进一步结合复合空间理论对英语运动动词的语用效果进行阐述。第四章是研究设计。本文采用了认知理论描述法、语料库研究方法和错误研究法。在前面的章节已经详细介绍了认知语言学的四种理论框架,本章着重是介绍语料库研究方法,并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本文要使用的三个语料库,分别是:英国国家语料库(BNC)、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和英国英语书面语语料库(LOB)。与此同时,还介绍了错误分析法。在本章中,还提出了几个研究问题。第五章基于BNC语料库对英语运动动词使用的分析。本章借助BNC语料库的语料和数据,结合认知理论分析了包括escape,leave,roll和run四个不同类别运动动词,揭示了其背后的认知机制,并得出结论:英语本族语者在使用运动动词的时候,除了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更多展现的是语义和语用的效果,从运动动词本身的特点,到隐喻和转喻的拓展,赋予了运动动词新的语义和语用效果,而这个过程正是认知机制在发挥着作用。第六章基于CLEC语料库对中国学习者使用英语运动动词的分析。本章借助CLEC和LOB语料库的语料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使用运动动词时的差异。其次还列举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四个运动动词时所出现的失误,并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较之本族语者,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运动动词的时候更倾向于表达比较完整的运动事件框架,而所犯的言语失误基本集中在动词时态的错误上,而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者所表现的错误类型也有所区别。第七章是结论。在这一章里,谈到了本论文的结论,创新和贡献。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最重要的是指出本研究对于英语运动动词教学和学习的启示,并对将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概述
  • 1.2 研究内容及目的
  • 1.3 研究问题及方法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概述
  • 2.2 英语动词的分类
  • 2.2.1 语法角度的英语动词分类
  • 2.2.2 形态学角度的英语动词分类
  • 2.2.3 语义角度的英语动词分类
  • 2.2.4 基于COBUILD语料库的英语动词分类
  • 2.3 英语运动动词的定义及分类
  • 2.3.1 英语运动动词的定义
  • 2.3.2 英语运动动词的分类
  • 2.4 国内外英语运动动词的研究现状
  • 2.4.1 国内外英语动词习得研究状况
  • 2.4.2 国内外英语运动动词习得研究状况
  • 2.5 小结
  • 第三章 运动动词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 3.1 概述
  • 3.2 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描述
  • 3.2.1 范畴化与典型理论
  • 3.2.2 认知框架中的动作方位概念框架
  • 3.2.3 Talmy's运动事件框架
  • 3.2.4 复合空间理论与运动动词
  • 3.3 小结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概述
  • 4.2 研究方法
  • 4.2.1 语料库研究法
  • 4.2.2 语误分析法
  • 4.3 研究问题
  • 4.4 研究过程
  • 4.5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BNC语料库对英语运动动词使用的分析
  • 5.1 概述
  • 5.2 英语运动动词escape
  • 5.2.1 escape的搭配和意义
  • 5.2.2 认知分析
  • 5.3 英语运动动词leave
  • 5.3.1 leave的搭配和意义
  • 5.3.2 认知分析
  • 5.4 英语运动动词roll
  • 5.4.1 roll的搭配和意义
  • 5.4.2 认知分析
  • 5.5 英语运动动词run
  • 5.5.1 run的搭配和意义
  • 5.5.2 认知分析
  • 5.6 小结
  • 第六章 基于CLEC语料库对中国学习者使用英语运动动词的分析
  • 6.1 概述
  • 6.2 英语运动动词escape
  • 6.2.1 英语运动动词escape在CLEC和LOB语料库中的分布对比
  • 6.2.2 英语运动动词escape的介词搭配状况
  • 6.2.3 英语运动动词escape的使用失误
  • 6.3 英语运动动词leave
  • 6.3.1 英语运动动词leave在CLEC和LOB语料库中的分布对比
  • 6.3.2 英语运动动词leave的介词和副词搭配情况
  • 6.3.3 英语运动动词leave的使用失误
  • 6.4 英语运动动词roll
  • 6.4.1 英语运动动词roll在CLEC和LOB语料库中的分布对比
  • 6.4.2 英语运动动词roll的介词和副词搭配情况
  • 6.4.3 英语运动动词roll的使用失误
  • 6.5 英语运动动词run
  • 6.5.1 英语运动动词run在CLEC和LOB语料库中的分布对比
  • 6.5.2 英语运动动词run的介词和副词搭配情况
  • 6.5.3 英语运动动词run的使用失误
  • 6.6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概述
  • 7.2 论文研究结论
  • 7.3 对英语学习者和教师的启示
  • 7.4 创新与贡献
  • 7.5 研究的局限性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泛义动词“弄”的用法分析[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02)
    • [2].英汉存现动词事件类型、语法体和存现构式互动关系的比较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0(01)
    • [3].动词语义与论元结构的二语习得[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0(01)
    • [4].武汉,春天里的一枚动词[J]. 金融博览 2020(03)
    • [5].跨语言视角下动词复制结构的句法推导[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0(03)
    • [6].从致使动词到目的连词——海外华语中“俾”字句的来源及演变[J]. 语言科学 2020(03)
    • [7].类型学视野下的朝鲜语多动词结构研究[J]. 民族语文 2020(03)
    • [8].白山方言动词特殊小类探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09)
    • [9].从动词的角度分析“V+了”中“了”的语法意义[J]. 才智 2019(02)
    • [10].藏语动词形态变化的还原研究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28)
    • [11].试论形式动词、代动词和泛义动词[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1)
    • [12].俄语反身动词的语义特征及结构阐释[J].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04)
    • [13].探析补助动词“しまう”的用法转变——以江户时代到明治末期为主[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12)
    • [14].试论形式动词“造成”及其词汇化[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6)
    • [15].东北方言中泛义动词探析[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6(04)
    • [16].位置变化动词与结果副词共起条件及动因分析[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7(01)
    • [17].转述动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交际 2017(02)
    • [18].论“通顺”为感官动词翻译的主导策略[J]. 外文研究 2016(03)
    • [19].英语提升动词与控制动词的句法差异[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0].动词隐喻的多学科研究前沿[J]. 现代外语 2017(05)
    • [21].形式动词的共性特征与个体差异[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2].瞬间动作动词的确定和语义语法特征[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3].动词“给”对“与”的替换[J]. 殷都学刊 2016(02)
    • [24].汉译日中复合动词常见偏误分析[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5(01)
    • [25].与“自己”搭配动词的分类及语义指向[J]. 大众文艺 2015(03)
    • [26].转述动词研究[J]. 科技资讯 2015(04)
    • [27].概念框架下毁灭类动词的变式分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03)
    • [28].自他对应动词“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研究[J]. 商洛学院学报 2015(03)
    • [29].春天是一个动词[J]. 兴趣阅读 2019(Z6)
    • [30].关于上古汉语给予动词的探讨[J]. 中华辞赋 2019(10)

    标签:;  ;  ;  ;  ;  

    英语运动动词的认知研究 ——基于语料库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