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预防急诊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集束化护理预防急诊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1.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五病科030053;2.太原市中心医院,呼吸科030009)

【摘要】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预防急诊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急诊科共收治患者1652例,2014年1月,实施集束化护理后,截止2014年12月,收治患者1785例。结果:改进后,转住院患者3日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医务人员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手卫生抽检合格率、物品表面消毒合格率、门诊呼吸道感染入院前1周有急诊科停留史发生率低于改进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开展集中束化护理,有助于降低相关人员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

【关键词】医院感染;呼吸道感染;急诊;集束化护理

我国医院感染发生率约为10%,医院感染轻则延长住院治疗时间、增加医疗费用,重则可致死亡,已成为社会公共卫生问题[1]。急诊科是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类型,急诊科人流量大、护士频繁接触患者,为医院感染创造了条件[2]。故,有必要加强急诊医院感染护理管理。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急诊科共收治患者1652例,其中男749例、女903例,年龄4岁~99岁、平均(38.5±7.1)岁。2014年1月,实施集束化护理后,截止2014年12月,收治患者1785例,其中男771例、女1014例,年龄5岁~103岁、平均(38.9±7.0)岁。纳入标准:①不以原发性呼吸道感染就诊;②临床资料完整。

1.2方法

在系统分析医院急诊科护理流程后,制定呼吸道感染预防护理措施如下。

1.2.1建立完善医院感染防控制度

建立急诊科呼吸道感染管理小组,统筹呼吸道感染管理工作,负责调查、统计医院感染实际情况,协调接待室、急救室、留观区等区域工作人员工作,制定感染预防、采样、送检标准,做好质控管理,编制季度以及年度感染防控报告,进行PDCA管理。

1.2.2建立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培训计划

急诊科发生的呼吸道感染与患者接触人群、侵入性操作、原发肺部疾病、留观时间、候诊时间、环境场所空气质量与流通性等因素有关[3]。进行为期1周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急诊科护理道感染特点、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循证护理策略、防控措施等。增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能力。同时尽快使护士熟悉新的制度,保证日常病原体监测等改进制度尽快落实。

1.2.3主要防控内容

(1)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包括环境空气质量与物品表面日常监测制度、手卫生执行规范、消毒物品管理制度、职业保护、奖惩制度等。

(2)做好关键环节管理:①主要包括每日做好场所消毒,加强监管,不放过死角,做好紫外线光照杀毒,以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及时更换消耗品等;②规范急救器械使用,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做好与消毒供应室交接工作,保证仪器安全、可靠;③做好层流环境管理;④严格遵守手卫生制度,扩大手卫生适应范围,鼓励相互监督,对于吸痰、口腔护理操作,更应慎重,及时洗手,预防交叉感染;⑤做好人流管理,限制无关人员进出留观室、急救室,出入需穿戴防护装备;⑥合理安排病区,做好发热、咳嗽、咳痰等可疑患者隔离工作,提高护理标准;⑦提高口腔护理、气管切开护理、吸痰护理等操作护理质量,加强培训、监督,规范操作,关注细节,如对于气管切开者,做好导管出口管理,严格消毒;⑧加强留观患者监护,做好防寒保暖,及时吸痰、排痰;⑨建立爆发性医院感染应急处理,若一次性收入多例呼吸道感染症状表现患者,开辟独立病区,立即转诊呼吸科,减少其在急诊科的停留时间;⑩加强健康教育,督促患者及其家属自觉遵守医院规章制度。

1.3观察指标

转专科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医护人员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改进前、改进后,手卫生、物品表面消毒合格率,门诊呼吸道感染入院前1周有急诊科停留史。

1.4统计学处理

WPS收集录入数据资料,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检验水平。

2结果

改进后,转住院患者3日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医务人员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手卫生抽检合格率、物品表面消毒合格率、门诊呼吸道感染入院前1周有急诊科停留史发生率低于改进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诊科接待患者众多,病原菌来源广,空气流通性不足,为呼吸道感染创造了条件[4]。为此,医院针对性的制定了集束化护理策略,主要包括统筹管理、加强技能培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好关键环节管理,尽可能提高环境场所、物品清洁标准,规范操作,控制危险因素,切断感染途径。结果显示,改进后,手卫生、物品表面消毒合格率明显上升,与急诊科停留有关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包括转住院患者、医务人员以及快速出院患者或陪护送院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均低于改进前。提示集束化管理确实有助于降低急诊科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对于改善医院整体诊疗服务水平、保障医护人员健康,提升医院形象具有重要意义。需注意的是,集束化护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集中性改进护理活动可能干扰正常的护理工作秩序,增加护理人员工作负担[5]。

【参考文献】

[1]吴安华,任南,文细毛,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2009-2013年监测资料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401-403.

[2]殷美,孙海霞.急诊科护理中的风险控制及人性化管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1,4(4C):111-112.

[3]穆芳杰,赵瑞婷,郭述财.医院感染及危险因子研究综述[J].中外医学研究,2010,27(8):171-172.

[4]周逸.基层医院传染科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92-193.

[5]任雅欣,周英.当代护士离职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5):613-614.

标签:;  ;  ;  

集束化护理预防急诊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