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际关系视角下“扩权强县”改革研究

府际关系视角下“扩权强县”改革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县域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1992年浙江先行试点后,河南、广东、河北、吉林、湖北、四川等省先后进行了“扩权强县”改革,通过实施财政“省直管县”,以及下放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以扩大县级政府的自主权,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本文以府际关系理论为研究视角,从地方政府在事权、财权、职责配置等方面分析“市管县”体制下的省、市、县政府间关系的现状,认为在“市管县”体制下,地方政府间行政层级过多,不利于县级政府行政效率的发挥;上级政府上提财权,下压事权也导致县级政府财力弱化;县级政府在处理公共事务问题上面临沉重的负担。“市管县”体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在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环境下,一些经济较强的县反而形成了“反经济带动”趋势,市级政府的经济辐射功能正逐步弱化。本文认为,为了增加县级政府发展的自主权,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壮大县域经济,有必要进行“扩权强县”改革。本文通过对浙江、湖北、四川三省“扩权强县”改革案例的分析,探讨了“扩权强县”改革的制度效应以及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所面临的困境。本文认为,地方各级政府权力边界模糊、职责同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等,正是“扩权强县”改革中优化地方政府关系所面临的障碍。因此,本文提出建立新型市县伙伴关系,在省、市、县三级政府间以命令——服从为主导的关系模式中嵌入协商——合作的关系模式,建立与完善具有高效率的“权力机制”、经济发展中“利益共享与激励机制”和在公共服务和居民需求问题上的“协商合作机制”。在“扩权强县”改革的具体路径选择上,提出改革地方政府层级结构,实行市县分治,进一步转变地方政府职能、重新划分地方政府间职责权限,实行制度性分权,健全权力监督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主要内容和论文框架
  •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扩权强县”改革的理论基础
  • 2.1 “扩权强县”概念的界定
  • 2.2 “扩权强县”改革的理论基础:政府间关系理论
  • 2.2.1 政府间纵向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 2.2.2 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层级结构划分与职能配置
  • 2.2.3 政府间纵向分权改革与关系模式的变迁
  • 第三章 府际关系视角下“市管县”体制的现状分析
  • 3.1 “市管县”体制的历史沿革
  • 3.2 “市管县”体制下的府际关系现状
  • 3.2.1 省、市、县政府的层级关系
  • 3.2.2 省、市、县政府的职权配置
  • 3.3 “市管县”体制的局限性分析
  • 3.3.1 行政层级增多,降低了行政效率
  • 3.3.2 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导致县级财力弱化
  • 3.3.3 “小马拉大车”,束缚县域经济发展
  • 第四章 府际关系视角下“扩权强县”改革的理性思考
  • 4.1 “扩权强县”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 4.1.1 有利于分化权力,扩大地方政府自主权
  • 4.1.2 有利于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率
  • 4.1.3 有利于转变政府角色,提升政府能力
  • 4.1.4 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壮大县域经济
  • 4.2 “扩权强县”改革的实践分析
  • 4.2.1 浙江改革的实践
  • 4.2.2 湖北改革的实践
  • 4.2.3 四川改革的实践
  • 4.3 “扩权强县”改革的制度效应与困境分析
  • 4.3.1 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但管理水平亟待加强
  • 4.3.2 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但市县竞争更加激烈
  • 4.3.3 增强了公共服务职能,但财权与事权有待统一
  • 第五章 府际关系视角下深化“扩权强县”改革的路径选择
  • 5.1 确立目标:建立新型的市县合作伙伴关系
  • 5.2 制度前提:改革政府层级结构,实行市县分治
  • 5.3 路径选择:以县为基础合理划分政府间职责权限
  • 5.4 制度配套:实行制度性分权,健全权力监督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市管市市管县 全国原来学大连[J]. 东北之窗 2012(06)
    • [2].“省管县”与“市管县”协调并举的可行性分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 [3].从市管县到省管县的体制变迁[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4(07)
    • [4].历史演进、现实困境与法律重构——“市管县”体制的合宪性问题探究[J]. 社会主义研究 2011(05)
    • [5].探析浙江省“市管县”体制兴衰及其启示[J]. 传承 2011(29)
    • [6].“市管县”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 管理观察 2009(04)
    • [7].“市管县”与“省管县”利弊比较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14)
    • [8].论“市管县”体制改革[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4)
    • [9].中国地方府际关系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基于“市管县”体制的研究[J]. 江海学刊 2008(01)
    • [10].析“市管县”体制的利弊,构“市协县”体制的设想[J]. 传承 2008(06)
    • [11].从“市管县”体制到“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一个文献综述[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 [12].由市管县过渡到省直管县的县级政府执行力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0(07)
    • [13].中国即将逐步告别“市管县”时代[J]. 北方经济 2009(13)
    • [14].省管县与市管县之比较研究[J]. 衡阳通讯 2010(02)
    • [15].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市管县”体制改革[J]. 经济地理 2009(11)
    • [16].从“市管县”到“省管县”[J]. 当代广西 2008(24)
    • [17].从“市管县”到“省管县”:地方政府改革展现新图景[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2009(02)
    • [18].国家垂直治理体系中省市县关系的反思与改革——基于非完整性“委托—代理”视角[J]. 中州学刊 2020(02)
    • [19].“省管县”政策分析[J]. 重庆行政 2008(02)
    • [20].“市管县”体制的缺陷与“强县扩权”改革[J]. 改革与开放 2012(02)
    • [21].浅析中国实行“省管县”体制改革[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07)
    • [22].关于张家口市实施财政“省直管县”体制的思考[J]. 经济研究参考 2011(64)
    • [23].政策科学视角下市管县体制改革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 [24].“省管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J]. 当代经济 2008(03)
    • [25].省直管县改革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 党政干部文摘 2009(03)
    • [26].“省管县”的好处[J]. 新世纪周刊 2008(23)
    • [27].湖南:“省管县”改革会全面推行[J]. 新闻天地 2009(04)
    • [28].“省直管县”财政体制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9(10)
    • [29].从“市管县”到“省管县”——地方政府改革展现新图景[J]. 共产党员 2008(23)
    • [30].福建省“省管县”改革的两难困境突围[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01)

    标签:;  ;  ;  

    府际关系视角下“扩权强县”改革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