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节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关于历节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周艳玲孟晓辉郎伟莉李俊卿(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黑龙江鹤岗154100)

【中图分类号】R25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4-0304-02

【关键词】历节病中医辨证治疗

古云:“痹者,闭塞不通之义也”。历节病即指疼痛遍历关节,凡由于肝肾气血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气,阻滞人体经络脏腑,气血运行,失于畅通,以致肢体、关节、肌肤、筋骨等处(主要以四肢小关节为主疼痛,或伴肿胀、痠胀、麻木等一类疾患,统称历节病,其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历节病的病因有两个方面,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由于正气不足特别是营卫气虚。《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异治》指出:“营气不通,卫不独行,营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赢瘦,独足肿大……便为历节也。”外因方面,则主要是风、寒、湿三气合至,或风湿之邪与热邪相搏结而成,外邪侵入机体之后,痹阻经络,营卫不通,气血运行受阻,形成关节肿胀,屈伸不利,筋脉拘急,肌肉消瘦之邪实正虚重症,即历节病。

历节病具有骨节变形,关节功能不利,肌肉消瘦;形体衰微,甚则卧床不起等特点,其形成原因可由感受风湿热之邪气而形成之痹证,或风寒湿痹日久不愈,失治误治演变而来。其病理特点,不仅有外邪痹阻气血经络,而且还有痰浊血瘀阻滞筋骨,脏腑气衰,或形成骨蒸潮热,湿火留筋(偏热)功形成肾虚骨寒(偏寒)之证,总属邪实正虚、肝肾亏虚或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之证候。

根据以上等特点,知道其主要症状有:关节肿胀、疼痛(以上指、趾、腕、踝等小关节为主)或灼热、或怕冷,肢端或僵或麻,屈伸不利;或骨节变形,筋脉挛急,肌肉瘦削,腰膝痰软,或身体旭赢,头眩、短气、自汗、食少或骨蒸潮热,或恶风怕冷,严重有关节废用,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出现“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之症状。由于此病错综复杂,故舌苔尚无定论,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篇中详细地描述了“历节病”的症状和脉象:“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博,即疼痛如掣。盛人脉涩小,短气血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诸肢节疼痛,身体旭赢,肢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又云:“身体赢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对于历节病晚期患者,其骨节变形,肌肉萎缩等症状,明代叶文龄在《医学统旨》中就提出:“膝肘肿痛,臂骨衍细小,名曰鹤膝风,以其家鹤之形而名之也,或上有两膝肿大,皮肤拘挛,不能屈伸,骨衍腿枯细,俗谓之鼓槌风”形象的描述。清代程钟龄著《医学心悟·痹》中亦有如此的论述。

对于历节病分型及辨证治疗,各家不一,现举李志铭《痹证论》可分为偏热型、偏寒型和寒热错杂型来辨证治疗。

1.偏热型:关节肿胀热痛,或局部发红,伴有骨蒸潮热,心烦口渴,盗汗恶风;或出现红斑和结节,皮肤干燥,肌肉消瘦,舌质多红绛,苔白干或黄,脉细数或弦数,治则:清热除骨蒸、祛风除湿、益气活血、滋养肝肾。方用除蒸理顽汤:青蒿、地骨皮、生黄芪、防风、乌梢蛇、钩藤、地风皮、二活、当归、白术、桑寄生、地龙、红花、玄参、蜂房、雷公藤加减,干肢痛者加牛膝,肩颈、项痛加葛根,上肢痛加桑枝,关节灼热甚者可加生石膏、细辛,肿甚者可加萆薢、麻黄,骨蒸潮热甚者可加知母、别甲、秦艽,肝肾阴亏者加女贞子、旱莲草、石斛或玉竹、首乌;有红斑者可加生地、丹皮、紫草。

2.偏寒型:关节肿胀,疼痛,局部怕冷,得热则舒,遇冷则麻,屈伸不利或兼有全身畏寒恶风,舌质多淡红或暗红,苔白厚或薄白,脉沉迟或沉细弱,治则:温通祛寒,祛风除湿,益气活血,补益肝胃,处方用祛寒理顽汤:制川乌、草乌、桂枝、麻黄、黄芪、防风、防己、苍术、二活、鹿胶、当归、细辛、白花蛇舌草、补骨脂、社仲、全虫、雷公藤。加减法:痛甚者加姜黄、松节、蜈蚣,肿甚者加灵仙、山甲、自芥子,筋挛者加伸筋草、鸡血藤、自芍、甘草。

对于以上两种方法,皆根据历节病具有“邪恋正虚,标实正虚,痰浊血瘀,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的病理特点,处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立法原则,以上两方均用雷公藤,其目的以祛风湿,通血脉为攻顽痹之要药,最后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入活血化瘀之品或引经之品。

3.寒热错杂型:其症状复杂,或局部发热而全身怕冷,或局部怕冷而全身症状有热象表现等等,治则综合以上两法治之,方用安荣通痹汤加味,方药如下:当归、黄芪、皂刺、制没药、制川乌、炙草、川断、桑寄生、补骨脂、蜈蚣、全蝎。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发展,特别是针灸学的发展,越来越看到针灸治疗历节病有很好的疗效,现列举一些如下:膝关节红肿与积液:梁丘、膝眼、委中、阳陵泉;臂痛:合谷、曲池、手三里;肩胛疼痛加秉风、臑俞、天宗;腰疼:腰阳关、肾俞、命门委中;后腰连腿后疼:环跳、环中、委中、殷门、承山、昆仑。以上列举所取穴位,完全符合邻近取穴、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的处方原则。以舒筋利关节、宣通气血、祛风驱湿,遵循针灸的治疗原则“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溜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陈以上这些治法外,历节病的治法还有几种,如饮食疗法,推拿法,以及各种虫类药、藤类药、骨胶类药对历节病的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许许多多的治疗历节病的方法层出不穷,相信人们在不久的将来会更完善历节病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黄永生.中医内科教学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雷戴权.中药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

[3]陈湘君,主编.中医内科常见病证辩证思路与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标签:;  ;  ;  

关于历节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