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地域文化视角下城镇居住生活空间形态研究 ——以延安市甘泉县为例

陕北地域文化视角下城镇居住生活空间形态研究 ——以延安市甘泉县为例

论文摘要

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作为一块独立的地理单元,具有典型且鲜明的地理环境特征。在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家族和宗教观念、儒家礼制、风水文化等共同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沟壑山地城市的空间形态,蕴含着多样性的地域文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建设的高速发展使国内城市普遍出现了地域文化主题意识减弱和文化特色渐失的状况,陕北也不例外。而如何保持和传承陕北的地域文化,并在其空间形态中体现出来,也成为当前陕北城镇规划设计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是在总结前人对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在地域文化特色方面研究的不足,通过多种学科相关理论的运用和大量资料研究,挖掘陕北黄土沟壑区的地域文化内涵,并通过实地调查,掌握了许多一手的生活空间形态资料。在对居住生活空间表象的归类整理和分析后,从宏观的总体布局特点和选址,到中观的城镇与所在地理环境的关系和对城镇内部功能结构研究,再到微观的居住外部空间形态和建筑组合空间形态的研究三个层面分别判定其外在空间形态是否符合当前时空下的地域文化。从陕北地域文化的视角下提出其居住生活空间设计的目标、原则、对策和设计手法。论文选取了延安市甘泉县作为实例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陕北地域性居住生活空间形态的研究,对今后陕北城镇的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实现陕北城镇地域性特征的传承和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背景
  • 1.1.2 学科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缓解当前陕北城镇的"文化缺失"症状
  • 1.2.2 寻找适宜于陕北城镇发展的途径
  • 1.2.3 探索能保持地域人居环境构建的方法
  • 1.2.4 积累地域性城镇建设的实践经验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框架
  • 1.4.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4.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3 论文的框架结构
  • 2 陕北地域文化解析
  • 2.1 相关概念诠释
  • 2.1.1 文化地理学的启示
  • 2.1.2 地域文化与城市规划研究
  • 2.1.3 陕北地域文化
  • 2.2 地域文化价值判定
  • 2.3 陕北地域文化解析
  • 2.3.1 自然地理文化
  • 2.3.2 传统宗法文化和宗教信仰
  • 2.3.3 历史文化
  • 2.3.4 社会民俗文化
  • 2.3.5 外来文化
  • 2.4 小结
  • 3 陕北地域文化视角下居住生活空间形态解析
  • 3.1 相关概念诠释
  • 3.1.1 居住生活空间
  • 3.1.2 居住生活空间形态
  • 3.2 陕北地区居住生活空间区域分布形态
  • 3.2.1 总体分布特点
  • 3.2.2 宏观选址
  • 3.2.3 地域文化特征及问题
  • 3.3 城镇居住生活空间布局形态
  • 3.3.1 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
  • 3.3.2 城镇边界形态
  • 3.3.3 城镇功能对空间形态的影响
  • 3.3.4 地域文化特征及问题
  • 3.4 居住外部空间形态
  • 3.4.1 私密空间-院落空间
  • 3.4.2 半私密空间-门户空间
  • 3.4.3 半公共空间-巷道空间
  • 3.4.4 公共空间
  • 3.4.5 居住外部空间形态与居民生活活动关系
  • 3.4.6 地域文化特征及问题
  • 3.5 建筑群体组合空间形态
  • 3.5.1 点状空间
  • 3.5.2 线状空间
  • 3.5.3 面状空间
  • 3.5.4 立体空间
  • 3.5.5 地域文化特征及问题
  • 3.6 小结
  • 4 陕北地域文化视角下居住生活空间形态规划研究
  • 4.1 设计目标
  • 4.1.1 与地理环境和谐共生
  • 4.1.2 与地域文化相互交融
  • 4.2 设计原则
  • 4.2.1 尊重自然人文环境、彰显地域特色
  • 4.2.3 尊重历史文化、体现场所精神
  • 4.2.2 尊重居民生活习俗、体现风土人情
  • 4.2.4 尊重时代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 4.3 设计对策
  • 4.3.1 宏观层面的居住生活空间格局
  • 4.3.2 中观层面的居住生活空间格局
  • 4.3.3 微观层面的居住生活空间格局
  • 4.4 设计手法
  • 4.4.1 保留
  • 4.4.2 抽取
  • 4.4.3 关联
  • 4.4.4 兼容
  • 4.5 小结
  • 5 实例解析—甘泉县居住生活空间形态研究
  • 5.1 甘泉县地域文化解析
  • 5.1.1 自然地理文化
  • 5.1.2 生态文化
  • 5.1.3 历史文化
  • 5.1.4 社会民俗文化
  • 5.1.5 建筑文化
  • 5.2 甘泉县居住生活空间形态解析
  • 5.2.1 现状分析
  • 5.2.2 对甘泉县居民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
  • 5.3 规划研究--甘泉县居住生活空间规划对策
  • 5.3.1 宏观层面的居住生活空间格局
  • 5.3.2 中观层面的居住生活空间格局
  • 5.3.3 微观层面的居住生活空间格局—以甘泉县西台片区为例
  • 5.4 小结
  • 6 结语
  • 6.1 研究成果
  • 6.2 展望
  • 致谢
  • 已发表论文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附表1:问卷调查表
  • 附表2:已做问卷调查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浙江地域文化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J]. 建筑技术开发 2020(02)
    • [2].浅析南阳市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孤岛化[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9(06)
    • [3].关于辽宁地域文化称谓体系构建的思考[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4].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结合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33)
    • [5].艺术品创作视角下的地域文化符号与特征归集[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 [6].探究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J]. 农家参谋 2019(06)
    • [7].地域文化如何成为一种软实力——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9(06)
    • [8].黑龙江冰雪地域特色旅游纪念品现状分析[J]. 中外企业家 2019(33)
    • [9].地域文化在特色校园创建中的独特功能与有效路径[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 [10].探析地域文化专刊的“地域书写”[J]. 新闻战线 2017(18)
    • [11].基于地域文化的赣南采茶舞蹈艺术传承[J]. 福建茶叶 2018(05)
    • [12].论吉林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冰雪雕塑教学[J]. 美术教育研究 2018(06)
    • [13].注入地域文化的衍生品设计[J]. 西部皮革 2018(10)
    • [14].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 居舍 2018(11)
    • [15].刍议多样的地域文化教学[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5(14)
    • [16].试论地域文化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J]. 中国民族博览 2016(10)
    • [17].地域文化与公共艺术家发展契合路径探究[J]. 中国民族博览 2016(12)
    • [18].江苏民间舞蹈的地域分布研究[J]. 北方音乐 2017(11)
    • [19].广西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在装饰壁画中的应用[J]. 中国民族博览 2017(07)
    • [20].地域文化在电视艺术中的特殊作用[J]. 电视指南 2017(15)
    • [21].唐前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探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22].地域文化数字化保护和大数据应用方案探讨[J]. 现代信息科技 2018(11)
    • [23].地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彰显路径研究——以天水地域文化为研究视角[J].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4)
    • [24].地域文化视阈中的杨杨创作解读[J]. 新西部(理论版) 2017(02)
    • [25].庆阳地域文化及其现代价值——甘肃地域文化当代价值研究之二[J]. 陇东学院学报 2016(06)
    • [26].陕西省地域文化与地方美食之互动发展探讨[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08)
    • [27].论关中地域文化对当地旅游产品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J]. 美术教育研究 2017(13)
    • [28].陕西地域文化的现代设计新模式研究[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15)
    • [29].颍淮地域文化创新发展研究——以阜阳市为例[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08)
    • [30].黑龙江地域文化艺术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J]. 高教学刊 2016(10)

    标签:;  ;  ;  ;  ;  

    陕北地域文化视角下城镇居住生活空间形态研究 ——以延安市甘泉县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