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感性思想及其对马克思哲学的影响

费尔巴哈感性思想及其对马克思哲学的影响

论文摘要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费尔巴哈哲学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哲学思想对马克思思想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我们要想走进马克思,更加深入的理解马克思,我们就毫无疑问的要了解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有我们通过研究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才能更好的在联系的观点中去看待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以及两者之间密切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中对费尔巴哈思想的继承和超越。本文重点研究费尔巴哈的感性思想,费尔巴哈是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经典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他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通过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完整的表述出了自己的感性思想,这是他提出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想,是不同于前人提出的感性思想的。费尔巴哈通过感性的人以及感性的思想作为自己的理论武器,去反对和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辨哲学,他的思想在当时的哲学界中是具有非常大的优越性的。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对后来的马克思思想形成起到了理论支撑的作用,马克思哲学思想中有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体现。所以本文重点从分析原著出发,来阐述费尔巴哈感性思想的基本内容,揭示其感性思想中理论的内在不足及其现实意义,并且重点论述其对马克思感性思想形成的重要影响。文章分三部分进行论述。文章第一部分论述费尔巴哈感性思想的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来源。主要是通过康德和黑格尔等人对感性的定义从而引出费尔巴哈对感性的定义。通过对英国经验论的继承和对黑格尔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分析其思想来源的根源。文章第二部分阐述费尔巴哈感性思想的基本内容,重点分析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原则和根据,即在意志、情感领域突出人的感性欲望的优先性,在认识领域强调人的感觉的终极性地位。第三部分阐述费尔巴哈感性思想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中的影响作用。通过三方面阐述了费尔巴哈感性思想在马克思思想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即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及《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影响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目标
  • 0.2 选题的理论意义
  • 1 费尔巴哈感性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来源
  • 1.1 时代背景
  • 1.2 思想来源
  • 1.2.1 对英国经验论的继承
  • 1.2.2 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
  • 2 费尔巴哈感性思想的基本内容
  • 2.1 自然学的内容
  • 2.1.1 自然为上帝所造
  • 2.1.2 自然界是感性的、有形的
  • 2.1.3 时间和空间学说
  • 2.1.4 必然性和因果性学说
  • 2.2 人本学的内容
  • 2.2.1 人的肉体性
  • 2.2.2 人的意志
  • 2.2.3 人的感情
  • 2.2.4 人的感性与理性
  • 2.3 自然学与人本学的关系
  • 2.3.1 自然是人的根据
  • 2.3.2 人本学是自然学的结论和归宿
  • 3 费尔巴哈感性思想对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过程中的影响
  • 3.1 对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影响作用
  • 3.1.1 马克思受到费尔巴哈自然主义思想的影响
  • 3.1.2 马克思受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
  • 3.2 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影响作用
  • 3.2.1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感性直观的批判
  • 3.2.2 马克思在社会历史观上的超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 3.3 对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影响作用
  • 3.3.1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历史唯心主义的批判
  • 3.3.2 马克思对历史唯心主义的超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费尔巴哈与孔子“爱”的差异及当代意义[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4)
    • [2].费尔南德斯:阿根廷新总统[J]. 中国外汇 2019(21)
    • [3].“感性直观”走出了意识的内在性吗?——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性翻转[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2)
    • [4].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12)
    • [5].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学术关系的历史原像——一种基于文本的比较性诠释[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0(02)
    • [6].论恩格斯对施达克批评唯物主义的反批判——基于《费尔巴哈论》的解读[J].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2)
    • [7].费尔巴哈道德观的出发点、基本准则及其理论本质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9(18)
    • [8].简析费尔巴哈人本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03)
    • [9].马克思、费尔巴哈“实践”概念及启示——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研究文本[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17)
    • [10].继承和超越——论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实践观之关系[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5)
    • [11].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及其启示[J]. 大连干部学刊 2016(07)
    • [12].费尔巴哈为什么没能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J]. 哲学动态 2016(09)
    • [13].试论费尔巴哈“人的本质”思想以及对马克思的影响[J]. 黑河学刊 2016(06)
    • [14].半截子马克思主义者——费尔巴哈[J]. 商 2016(29)
    • [15].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何种意义上的旧唯物主义[J]. 哲学研究 2015(05)
    • [16].费尔巴哈为什么没有走向历史唯物主义[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4)
    • [17].浅析马克思主义美学中感觉理论与费尔巴哈感觉理论的关系[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08)
    • [18].从黑格尔、费尔巴哈到马克思——浅谈“现实的人”及其意义[J]. 文教资料 2017(01)
    • [19].马克思“世界观”的新突破[J]. 青春岁月 2016(21)
    • [20].对《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二章的研读[J]. 长江丛刊 2016(31)
    • [21].浅析美国第三人同意搜查制度——以费尔南德斯案切入[J]. 中财法律评论 2016(00)
    • [22].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宗教本质思想的超越[J]. 青年文学家 2016(33)
    • [23].幸福是一种内心的稳定[J]. 中学生百科 2016(36)
    • [24].莱茵河[J]. 科学家 2017(04)
    • [25].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阐述——《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J]. 青春岁月 2017(11)
    • [26].恩格斯对“偏差理解”的批判——以《费尔巴哈论》为例[J]. 学园 2017(01)
    • [27].盗牛者[J]. 小猕猴智力画刊 2017(06)
    • [28].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和超越[J]. 山西青年 2017(08)
    • [29].论马克思的“人的本质”[J]. 长江丛刊 2017(18)
    • [30].孤独,也许是你的陌生——伊恩·费尔韦瑟的世界[J]. 收藏与投资 2017(07)

    标签:;  ;  ;  

    费尔巴哈感性思想及其对马克思哲学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