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黛炮制过程中原理与工艺的优化研究

青黛炮制过程中原理与工艺的优化研究

论文摘要

马蓝叶经炮制成为青黛是由前体物质转化为有效成分靛蓝和靛玉红的过程,经历了浸泡、制靛、精制三个环节。本论文对青黛的炮制原理、炮制工艺、质量标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全方位的控制青黛炮制过程,实现青黛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为了对青黛炮制原理的研究提供科学的评价手段,本论文分别对青黛药材的性状、鉴别和含量测定项下进行了修订。性状增订为:本品为深蓝色的粉末,体轻,易飞扬;或呈不规则多孔性的团块、颗粒,用手搓捻即成细末。微有草腥气,味淡。鉴别项下:展开剂苯-三氯甲烷-丙酮(5:4:1)修订为甲苯-三氯甲烷-丙酮(5:4:1)。含量测定项下: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有效成分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结果表明:经泡沫浮选除杂工艺加工的颗粒或者粉末状的青黛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相关鉴别规定。用甲苯代替苯为展开剂对薄层鉴别影响较小,靛蓝和靛玉红斑点清晰、分离良好。HPLC法同时测定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科学、准确、简便。其中,性状、鉴别修订内容及HPLC法测定青黛中靛玉红的含量已被《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本论文应用HPLC-ELSD法、pNPG法和对照法研究了马蓝叶传统浸泡环节的原理是前体物质吲哚苷的溶出并伴随着β-葡萄糖苷酶的水解的过程;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浸泡和制靛环节的主要影响因素,明确了影响产生靛玉红的主要因素为浸泡温度、制靛前氧气含量和制靛时pH值;应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优化了主要影响因素,分别确定了定向生成靛蓝、靛玉红的青黛炮制工艺。定向生成靛蓝的青黛制备工艺如下:将鲜叶置于pH约为3.5的25℃自来水中,其中水体积:鲜叶质量(ml:g)为13,避光浸泡24h后,过滤除去叶渣,加氨水调节滤液pH至9,再通空气30min后,加入10%新制的石灰乳(取鲜叶质量10%的生石灰,加入10倍量的沸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混悬液,即可),搅拌均匀后静置24h,过滤取沉淀,干燥即得粗靛,粗靛精制后得青黛。定向生成靛玉红的青黛制备工艺如下:将鲜叶置于pH约为7的60℃自来水中,其中水体积:鲜叶质量(ml:g)为15,浸泡48h后,过滤除去叶渣,滤液通空气30min,加氨水调节滤液pH至10.5,再通空气180min后,加入10%新制的石灰乳(取鲜叶质量10%的生石灰,加入10倍量的沸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混悬液,即可),搅拌均匀后静置24h,过滤取沉淀,干燥即得粗靛,粗靛精制后得青黛。本论文从青黛炮制原理入手,筛选影响靛蓝和靛玉红生成的重要因素,优化炮制工艺,分别从原理、因素、工艺三个层次对青黛传统炮制加工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按着市场需求调控靛蓝和靛玉红的生产方向,使炮制工艺系统化、可控化。同时建立"M-P-T-I" (Maket-Principles-Technology-Industry;市场需求-炮制原理-炮制工艺-产业化)相结合的产品开发新模式,为其它传统中药的炮制研究提供了模板。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立题目的
  • 2. 选题依据
  • 2.1 青黛炮制的历史沿革
  • 2.1.1 青黛炮制工艺的研究进展
  • 2.1.2 青黛炮制原理的研究进展
  • 2.2 青黛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
  • 2.3 青黛传统炮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 研究目标
  • 3.1 通过控制微观物质变化,宏观影响因素,全方位的研究炮制工艺
  • 3.2 产靛方向由靛蓝转向靛玉红,提高青黛中靛玉红的含量,扩大应用范围
  • 3.3 建立"市场需求-炮制原理-炮制工艺-产业化"相结合的产品开发模式
  • 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4.1 研究内容
  • 4.2 技术路线
  • 正文
  • 1. 青黛炮制过程中原理研究
  • 1.1 马蓝叶浸泡环节原理研究
  • 1.1.1 HPLC-ELSD法测定浸泡液中吲哚苷含量
  • 1.1.2 马蓝叶中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测定及基本酶学性质研究
  • 1.2 马蓝叶粗靛制备环节的原理研究
  • 1.2.1 制靛前增加氧气含量对产靛的影响
  • 1.2.2 粗靛制备过程中加碱种类对产靛的影响
  • 1.2.3 粗靛制备过程中pH值对产靛的影响
  • 1.2.4 探讨将传统的一步制靛优化为两步制靛的科学性
  • 2. 青黛炮制过程中工艺的研究
  • 2.1 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显著影响浸泡、制靛环节因素
  • 2.1.1 仪器与试药
  • 2.1.2 方法与结果
  • 2.2 单因素试验考察影响因素
  • 2.2.1 除蜡否对靛蓝产率的影响
  • 2.2.2 浸泡液pH值对靛蓝产率的影响
  • 2.2.3 浸泡时间对靛蓝产率的影响
  • 2.2.4 浸泡避光否对靛蓝产率的影响
  • 2.2.5 浸泡液pH值对靛玉红产率的影响
  • 2.2.6 浸泡时间对靛玉红产率的影响
  • 2.2.7 除蜡否对靛玉红产率的影响
  • 2.2.8 浸泡避光否对靛玉红产率的影响
  • 2.3 优化各个显著影响因素定向控制炮制过程
  • 2.3.1 Box-Behnken设计因子的水平范围的规定
  • 2.3.2 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结果
  • 2.3.3 定向生成靛蓝的工艺结果分析
  • 2.3.4 定向生成靛蓝的工艺的验证试验
  • 2.3.5 定向生成靛玉红的工艺结果分析
  • 2.3.6 定向生成靛玉红的工艺的验证试验
  • 2.4 动态监测浸泡过程中微观物质的变化过程
  • 2.4.1 定向生成靛蓝的浸泡工艺中吲哚苷含量的动态监测
  • 2.4.2 定向生成靛玉红的浸泡工艺中吲哚苷含量的动态监测
  • 3. 青黛质量标准研究
  • 3.1 性状
  • 3.2 薄层鉴别
  • 3.3 含量测定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1.1 青黛炮制过程原理研究
  • 4.1.2 青黛炮制工艺的优化研究
  • 4.1.3 青黛质量标准的优化研究
  • 4.2 讨论
  • 4.2.1 青黛炮制过程原理研究
  • 4.2.2 青黛炮制工艺的优化研究
  • 4.2.3 青黛质量标准的优化研究
  • 4.2.4 阐明青黛浸泡原理的研究与炮制工艺优化间的关系
  • 4.2.5 阐明影响靛玉红生成的因素与炮制工艺优化间的关系
  • 5. 创新点
  • 5.1 青黛饮片质量标准的修订被《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
  • 5.2 青黛炮制工艺规范化、标准化、可控化
  • 5.3 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建立不同的控制指标,生产相应的产品
  • 5.4 将炮制原理和炮制工艺的研究相结合共同控制炮制过程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青黛炮制过程中原理与工艺的优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