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达地区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 ——以苏州、温州、东莞为例

中国发达地区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 ——以苏州、温州、东莞为例

论文摘要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制造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创新能力薄弱依然是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中国制造业创新存在明显的东、中、西部区域差异,所以从区域层面上,研究东部发达地区的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首先,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内容,并在对国内外有关制造业区域创新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和评述的基础上,对区域创新和制造业区域创新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其中,按照区域创新主体的类别划分,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可以分为内源创新模式、外源创新模式和平衡创新模式。温州、东莞和苏州分别是内源创新模式、外源创新模式和平衡创新模式的典型代表。本文从创新环境、创新资本投入、创新人才投入以及创新绩效四个方面对三市的制造业创新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初步结论: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的一个合理比例对区域创新的能力有重要影响;东部地区的外资企业比重接近50%最有利于区域制造业创新;平衡创新模式是当前东部地区区域制造业创新的最优模式。然后,针对初步结论,文章利用东部11个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具体步骤:(1)运用因子分析法,对11个省、直辖市的制造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2)分别检验内外资企业比例和外资企业数占比与创新能力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实证分析的结论进一步证明了初步结论的正确性。最后,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选择的建议,并进一步提出提升我国制造业区域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文章通过研究我国高梯度地区的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以期对其它梯度地区的现实选择和未来发展提供政策参考,进而对我国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的选择与建立提供理论支持,以促进我国制造业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论文的选题背景
  • 二、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基本内容
  • 一、研究思路
  • 二、基本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一、研究方法
  • 二、数据来源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和难点
  • 一、可能的创新点
  • 二、研究的难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外有关制造业区域创新的研究动态
  • 一、创新的国外研究状况
  • 二、区域创新的国外研究状况
  • 三、制造业创新模式的国外研究状况
  • 第二节 国内有关制造业区域创新的研究动态
  • 一、创新的国内研究状况
  • 二、区域创新的国内研究状况
  • 三、制造业创新模式的国内研究状况
  •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简单评述
  • 第三章 区域创新理论研究
  • 第一节 创新的理论渊源
  • 一、经济增长理论对创新问题的研究
  • 二、贸易理论对创新问题的研究
  • 三、区域发展理论对创新问题的研究
  • 第二节 创新的基本理论
  • 一、创新的概念界定
  • 二、创新的基本特征
  • 三、创新的分类
  • 四、创新的动力
  • 五、创新的新趋势
  • 第三节 区域创新理论
  • 一、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
  • 二、区域创新体系的特点
  • 三、区域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制造业区域创新
  • 第一节 制造业的内涵
  • 一、制造业的定义
  • 二、制造业的分类
  • 三、制造业特征
  • 第二节 制造业创新机理研究
  • 一、实现制造业创新的条件
  • 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创新
  •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创新现状
  • 一、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 二、中国制造业创新现状
  • 三、中国制造业创新存在明显的东、中、西部区域差异
  • 第四节 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
  • 一、按照区域创新路径划分
  • 二、按照区域创新主体的类别划分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对比研究
  • 第一节 苏州、温州、东莞的制造业创新模式
  • 一、苏州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创新模式
  • 二、温州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创新模式
  • 三、东莞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创新模式
  • 第二节 苏州、温州、东莞的制造业创新模式对比
  • 一、制造业发展模式
  • 二、制造业创新环境
  • 三、创新资本投入
  • 四、创新人才投入
  • 五、创新绩效
  • 第三节 对比研究的初步结论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制造业企业类型结构与制造业区域创新
  • 第一节 创新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及数据说明
  • 一、评价方法的确定
  •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三、数据说明
  • 第二节 区域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
  • 一、建立数据文件
  • 二、KMO和Bartlett检验
  • 三、因子提取
  • 四、因子解释
  • 五、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
  • 第三节 制造业企业类型结构与区域创新
  • 一、内外资结构的数据说明
  • 二、方法的选取
  • 三、相关分析
  • 第四节 实证结果的分析与说明
  • 一、实证结果说明
  • 二、外资企业的合理占比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原因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政策建议
  • 第一节 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的选择
  • 一、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选择的原则
  • 二、我国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的选择
  • 第二节 提升制造业区域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 一、选择适宜的制造业创新模式
  • 二、将本土企业做大做强
  • 三、优化制造业企业类型结构
  • 四、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创新平台
  • 五、引进创新人才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表1 2003年东部省、直辖市制造业创新数据
  • 附表2 2004年东部省、直辖市制造业创新数据
  • 附表3 2005年东部省、直辖市制造业创新数据
  • 附表4 2006年东部省、直辖市制造业创新数据
  • 附表5 2007年东部省、直辖市制造业创新数据
  • 附表6 省域制造业企业类型结构
  • 附表7 2007年全国主要地级城市的制造业企业类型结构
  • 附表8 相关系数矩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发达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调研及有关地方立法建议——以对浙江省杭、甬、湖地区的调研为例[J]. 幼儿教育 2016(30)
    • [2].次发达地区雾霾治理探究[J]. 产业创新研究 2019(09)
    • [3].经济发达地区高速公路扩建新模式研究[J]. 人民交通 2018(03)
    • [4].残疾人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现状与趋势[J]. 中外企业家 2019(16)
    • [5].经济发达地区创建国家农业高新区模式探索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科学管理研究 2018(01)
    • [6].发达地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启示[J]. 学理论 2019(08)
    • [7].发达地区精准扶贫状况调查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18)
    • [8].浅谈经济发达地区职业院校贫困生教育——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学周刊 2014(23)
    • [9].发达地区新型农民培养经验及对湖南的启示[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11)
    • [10].发达地区乡村再生策略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J]. 乡村科技 2019(13)
    • [11].发达地区党员领导干部腐败案件的特点与趋势研究——以Z省W市为例[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3(06)
    • [12].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增长驱动力比较——兼论经济危机中浙苏粤三省经济增速差异之因[J]. 嘉兴学院学报 2011(01)
    • [13].发达地区文化发展经验对我国文化小康建设的启示[J]. 河南农业 2018(03)
    • [14].发达地区反贫困的指导思想与指导原则[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11)
    • [15].国内特大城市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经验对北京乡村发展的启示——以上海、浙江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19(09)
    • [16].经济发达地区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探究——以江阴市为例[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06)
    • [17].国内外发达国家(地区)信息化发展趋势[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07)
    • [18].临空经济:发达地区经验与河北发展路径选择[J]. 河北学刊 2015(05)
    • [19].发达地区语言态度比较分析研究——以广东省佛山市为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 [20].经济发达地区构建现代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 2012(12)
    • [21].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沿海发达地区招商引资工作思考与对策[J]. 中国市场 2018(05)
    • [22].发达地区农业发展银行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以嘉兴为例[J]. 黑龙江金融 2013(05)
    • [23].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发展条件的辩证思考[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2(02)
    • [24].经济发达地区城乡统筹发展路径探讨——以奉化市为例[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24)
    • [25].生态水利工程对发达地区的重要性[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29)
    • [26].发达地区城市社区自治: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上海市D区经验的探讨[J]. 地方治理研究 2016(03)
    • [27].发达地区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做法及对河南省的启示[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06)
    • [28].关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新思考——兼评《江苏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 江海学刊 2012(03)
    • [29].中国发达地区人口工作与人才培养的若干策略[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0(05)
    • [30].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08(18)

    标签:;  ;  ;  ;  

    中国发达地区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 ——以苏州、温州、东莞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