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景观变化及其对丹顶鹤生境的影响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景观变化及其对丹顶鹤生境的影响

论文摘要

本论文利用野外实地调查以及历史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解译了1986年、1996年和2006年三期江苏滨海地区的遥感影像,分析了江苏盐城滨海湿地不同时期的景观状况,研究了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并结合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历年丹顶鹤监测记录对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下的丹顶鹤适宜生境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在1986~2006年期间盐城滨海湿地景观变化明显。盐城滨海湿地的景观变化特征表现为以芦苇白茅湿地、碱蓬湿地以及河流等自然湿地的大幅减少和农田、水产养殖塘以及建筑用地等人为活动强度较高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显著增加。1996~2006年自然湿地丧失的面积大于1986~1996年丧失的面积,自然湿地丧失的速率也明显快于1986~1996年。其中,米草湿地面积在1986~2006年期间米草湿地面积增加了近25倍。碱蓬湿地降幅达到79.65 %,芦苇白茅湿地降幅达到83.25 %,河流湿地降幅达到32.19 %,光滩湿地降幅为44.08 %,由于光滩湿地面积受潮位影响巨大,所以光滩湿地面积的实际降幅应小于44.08 %。而水产养殖塘、盐田等人工湿地和农田面积都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盐田湿地的面积变化幅度不大,水产养殖塘和农田是本地区人类对滨海湿地利用的主要方式,分别增幅为169.50 %和106.09 %。另外,建筑用地面积增幅达445.75 %。(2)从三个时期研究区域的景观格局指数来看,单个斑块面积减小,斑块的复杂性有所增加,斑块类型趋于分散,斑块之间的平均距离减小,斑块类型的邻接度变化不大,香农多样性指数增大,景观多样性增加,而香农均匀度指数变化不明显,景观指数的变化说明人为干扰对研究区域的影响在3个时期持续增长,景观破碎化明显。(3)盐城滨海湿地不同区域间景观变化差异显著。沿海5县市自然湿地面积变化的对比结果表明自然湿地呈现出一致的减少趋势,但其变化速率具有差异性。响水和滨海自然湿地面积较小,面积变化也较小。在盐城滨海湿地的主要分布区域射阳、大丰、东台三县市中。由于将辐射沙洲划分在东台县境内,所以东台所占湿地面积最大。大丰自然湿地减少的面积最高,其次是东台和射阳。在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中,核心区保存最为完好,自然湿地面积减少的最小。核心区湿地景观的自然演替占主导的决定性地位。缓冲区在1986~1996年期间景观变化主要以滨海湿地的自然演替为主,而在1996~2006年期间,对自然湿地的大面积围垦成为了这一时期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1986~1996年期间,实验区的景观变化表现为自然湿地急剧减少,其中第五实验区自然湿地损失最大。在1996~2006年期间,自然湿地的损失进一步加剧,第五实验区的面积损失仍然最大。(4)滨海地区景观变化的原因以人类对自然湿地的围垦利用为主,接下来顺次为湿地的自然演替、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以及米草的生物入侵,而人工景观的自然化仅占相当小的比重。景观变化以人为因素为主导的驱动机制,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国家及地方的湿地围垦政策,技术进步,人口变化及经济发展。自然驱动因子除了包括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自身演替外,还包括海岸的侵蚀与淤长,米草的扩张以及海平面的变化,但与人为驱动相比仅处于次要地位。(5)根据野外调查,丹顶鹤的生境因子主要包括干扰、食物、水情况和植物覆被条件,其变化主要表现为干扰强度加重、面积扩大,食物丰度下降,植物覆被条件适宜性下降,浅积水区和湿润区面积的减少,深积水区和干燥区大面积增加。无干扰、食物丰富、植物覆被条件适宜的丹顶鹤栖息的生境类型总体上呈现减少的趋势,生境类型斑块数量减少率要小于几个生境类型面积的减少率,栖息地呈现破碎化的趋势。栖息地景观指数变化也同样表明,丹顶鹤的栖息地破碎化明显,栖息地的复杂性增加。1996~2006年的变化速度要明显高于1986~1996年,体现了人类干扰强度呈现加剧的趋势。本论文根据生境因子及人为影响建立了生境适宜性评价模型。从生境质量评价结果、实地调查及历年丹顶鹤同步调查记录显示,20年来丹顶鹤的生境类型及分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丹顶鹤适宜生境面积大量降低;适宜生境由连续分布转变为岛屿状分布,栖息地破碎化明显;丹顶鹤的分布有向核心区集中的趋势;人工湿地已经成为丹顶鹤的一种重要的生境类型。根据盐城滨海湿地景观变化分析结果和丹顶鹤生境评价结果,论文最后提出了江苏盐城滨海湿地及丹顶鹤栖息地的保护对策。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插图目录
  • 表格目录
  • 第一章 前言
  • 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2 滨海湿地保护与研究概况
  • 2.1 滨海湿地的定义
  • 2.2 滨海湿地保护与研究
  • 3 滨海湿地景观变化与动物栖息地研究概况
  • 3.1 湿地景观变化特征及研究概况
  • 3.2 湿地景观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 3.3 湿地景观变化对动物栖息地的影响研究
  • 第二章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1 研究内容
  • 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2.1 遥感影像
  • 2.2 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数据
  • 2.3 潮汐数据
  • 2.4 外业调查数据
  • 3 研究方法
  • 3.1 湿地景观分类系统的建立
  • 3.2 湿地景观制图与GIS 分析
  • 3.3 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
  • 3.4 景观变化指数选取
  • 3.5 栖息地评价模型
  • 4 技术路线
  • 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三章 研究区域概况
  • 1 研究区域范围的界定
  • 2 研究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 2.1 地质地貌条件
  • 2.2 气象条件
  • 2.3 水文特征
  • 2.4 土壤条件
  • 2.5 生物区系
  • 3 研究区域社会经济状况
  • 3.1 种植业
  • 3.2 水产养殖业
  • 3.3 林业
  • 3.4 盐业
  • 3.5 滩涂采集业
  • 3.6 狩猎业
  • 3.7 旅游业
  • 3.8 交通、通讯与其它基础设施
  • 4 自然保护
  • 第四章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景观特征分析
  • 1 1986 年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分析
  • 1.1 景观类型及面积比例
  • 1.2 斑块类型级别景观指数分析
  • 1.3 景观级别景观指数分析
  • 2 1996 年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分析
  • 2.1 景观类型及面积比例
  • 2.2 斑块类型级别景观指数分析
  • 2.3 景观级别景观指数分析
  • 3 2006 年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分析
  • 3.1 景观类型及面积比例
  • 3.2 斑块类型级别景观指数分析
  • 3.3 景观级别景观指数分析
  • 第五章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景观变化及其驱动分析
  • 1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景观变化
  • 1.1 湿地景观类型的面积变化
  • 1.2 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变化
  • 1.3 滨海五县市行政区的湿地景观变化
  • 2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的景观变化
  • 2.1 核心区湿地景观变化
  • 2.2 缓冲区湿地景观变化
  • 2.3 实验区湿地景观变化
  • 3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景观时空变化转移分析
  • 3.1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景观时空变化转移分析方法
  • 3.2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景观时空演变趋势分析
  • 4 湿地景观变化驱动力机制分析
  • 4.1 人为驱动作用
  • 4.2 自然驱动作用
  • 5 小结
  • 第六章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景观变化对丹顶鹤栖息地的影响
  • 1 丹顶鹤越冬地调查与丹顶鹤数量
  • 1.1 丹顶鹤主要越冬栖息地调查
  • 1.2 丹顶鹤越冬小群分布及数量变化
  • 2 丹顶鹤越冬生境因子特征及其变化
  • 2.1 丹顶鹤越冬生境因子与生境图制作
  • 2.2 生境因子条件变化
  • 3 丹顶鹤越冬栖息地变化趋势分析
  • 3.1 丹顶鹤越冬生境类型
  • 3.2 丹顶鹤越冬生境的变化趋势分析
  • 3.3 丹顶鹤越冬生境质量评价
  • 4 生境景观变化对丹顶鹤栖息地的影响
  • 4.1 丹顶鹤由连续分布变为岛屿状分布
  • 4.2 丹顶鹤栖息地趋向于核心区
  • 4.3 人工湿地成为丹顶鹤栖息地选择的重要景观类型
  • 4.4 道路对栖息地景观影响巨大
  • 5 小结
  • 第七章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及丹顶鹤栖息地保护对策
  • 1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保护对策
  • 1.1 树立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 1.2 制订保护区管理条例
  • 1.3 增加投入,加大湿地保护区的建设力度
  • 1.4 减少污染,开展盐城滨海湿地恢复工作
  • 1.5 借鉴国内外经验,加强国际合作
  • 2 丹顶鹤越冬栖息地保护对策
  • 2.1 加强现有自然湿地的保护
  • 2.2 加强人工湿地生境的管理
  • 2.3 减少人为干扰和环境污染
  • 2.4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教,提高公众法律意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著作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景观变化及其对丹顶鹤生境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