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M系统中子载波间干扰的产生因素及消除研究

OFDM系统中子载波间干扰的产生因素及消除研究

论文摘要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作为一项多载波调制(Multi-Carrier Modulation,MCM)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最重要的优点是相比传统的频分复用技术具有更高的频谱利用率。这得益于它利用了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使得不同子载波信号在频谱上相互重叠,却不影响它们各自的接收。但是,这一优点同时也给OFDM技术埋下了一个隐患,即子载波间干扰(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ICI)。随着通信要求的不断提高,OFDM系统逐渐向子载波数更多,载波频率更高,移动速度更快的方向发展。这将导致子载波间隔更窄,ICI的程度更严重。此时,OFDM系统的正交性变得十分脆弱,ICI的影响将不可忽视。本文以无线移动环境下的OFDM系统为对象,围绕ICI的消除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分别涉及ICI自消除,时变信道估计,系统均衡和多成因ICI的联合消除等方面。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和创新点:(1)指出目前存在的基于多项式的ICI自消除编码方法并非最优且编码效率缺乏灵活性,提出了基于生成矩阵的可变编码效率的ICI自消除编码方法,并且,在编码效率给定的情况下,通过搜索算法设计出达到ICI消除效果最优的生成矩阵。(2)提出在OFDM系统中的脉冲成形技术应该遵从两个标准:ICI抑制效果和带外功率泄漏。并在滚降系数给定的情况下,给出了最佳脉冲波形的模型,以此设计出了在减少带外功率泄露和抑制ICI干扰两方面均具有很好表现的脉冲波形。(3)提出了基于粒子滤波的时变信道估计方法。首先,利用相邻OFDM符号周期内中间时刻的信道冲击响应进行自回归(Auto-Regressive,AR)建模,并在导频符号辅助情况下,建立起状态空间模型。通过对ICI干扰的统计分析,指出其不符合高斯分布。于是,采用粒子滤波对线性非高斯的状态空间模型进行信道估计。最后,利用三次样条插值逼近出完整的时变信道。(4)将ICI自消除的原理应用在了改善时变信道估计性能上。首先,指出BEM建模下基于导频符号辅助信道估计所存在的问题,即相邻非导频符号产生的ICI干扰,降低了估计的准确度。然后,分析发现子载波所产生的ICI系数具有渐变特性。于是,提出在接收端采用ICI自消除操作以减小ICI项,提高估计效果。(5)提出了OFDM系统中基于叠加训练(SuperimposedTraining)序列的时变信道估计方法。叠加序列具有不占用频谱资源的优点。但是,由于叠加序列方法利用了一阶统计量,则要求被估计值必须恒定,而单纯的时变信道是不可能满足这一要求的。所以,利用BEM建模将一个OFDM符号周期内的时变信道转化为恒定的BEM基系数,便可以实现利用叠加序列估计时变信道。(6)在复指数BEM(CE-BEM)信道建模的基础上,提出了低复杂度的判决反馈均衡器(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er,DFE)。该均衡器利用估计得到的CE-BEM基系数直接构造DFE,从而避免了恢复时变信道的运算,以及均衡中的大矩阵求逆运算,大大降低了复杂度。(7)提出了对时变信道和相位噪声同时产生ICI的消除方法。由于在时变信道和相位噪声混合的情况下,依然满足平稳窄带特性,因此,采用卡洛BEM(KL-BEM)对混合时变信道和相位噪声进行建模,从而完成了对时变信道和相位噪声的同时估计。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OFDM发展历程
  • 1.2 OFDM基本原理
  • 1.3 OFDM的优点
  • 1.4 OFDM的主要问题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1.6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二章 OFDM系统中ICI的成因及影响分析
  • 2.1 频率偏移产生的ICI分析
  • 2.1.1 载波频率偏移产生ICI
  • 2.1.2 采样频率偏移产生ICI
  • 2.2 多普勒频展产生的ICI分析
  • 2.2.1 多普勒频展的产生
  • 2.2.2 多普勒频展产生ICI
  • 2.3 相位噪声产生的ICI分析
  • 2.3.1 相位噪声的产生及建模
  • 2.3.2 相位噪声产生ICI
  • 2.4 IQ不平衡产生的ICI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ICI的自消除方法
  • 3.1 ICI自消除编码
  • 3.1.1 基于多项式的ICI自消除编码
  • 3.1.2 基于生成矩阵的可变编码效率的ICI自消除编码
  • 3.1.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2 时域脉冲成形技术
  • 3.2.1 脉冲成形OFDM系统描述
  • 3.2.2 最佳脉冲波形的设计
  • 3.2.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随机模型的时变信道估计
  • 4.1 时变信道的随机模型
  • 4.1.1 Jakes模型
  • 4.1.2 AR模型
  • 4.2 基于Kalman滤波的导频辅助时变信道估计
  • 4.2.1 状态空间模型的建立
  • 4.2.2 Kalman滤波用于时变信道跟踪
  • 4.3 基于粒子滤波的导频辅助时变信道估计
  • 4.3.1 ICI干扰的非高斯性
  • 4.3.2 粒子滤波用于时变信道跟踪
  • 4.4 时变信道的插值逼近
  • 4.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基扩展模型(BEM)的时变信道估计
  • 5.1 时变信道的基扩展模型(BEM)
  • 5.2 基于BEM信道建模的OFDM系统
  • 5.3 基于频域导频的时变信道估计
  • 5.3.1 传统导频辅助估计方法
  • 5.3.2 利用ICI自消除对估计性能的改善
  • 5.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5.4 基于时域叠加序列的时变信道估计
  • 5.4.1 时域叠加序列的系统描述
  • 5.4.2 叠加序列的周期平均
  • 5.4.3 估计算法
  • 5.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消除ICI的信道均衡技术
  • 6.1 OFDM系统中的常见均衡算法
  • 6.1.1 按均衡的作用域划分
  • 6.1.2 按均衡的运算单元划分
  • 6.1.3 按是否有反馈划分
  • 6.1.4 按估计准则划分
  • 6.2 降低均衡运算复杂度的主要方法
  • 6.2.1 信道矩阵的带状近似
  • H分解'>6.2.2 LDLH分解
  • 6.3 基于CE-BEM信道建模的低复杂度均衡
  • 6.3.1 DFE结构
  • 6.3.2 复杂度分析
  • 6.3.3 性能分析
  • 6.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多成因ICI的联合消除
  • 7.1 时不变信道下相位噪声产生ICI的消除
  • 7.2 时变信道与相位噪声共同产生ICI的消除
  • 7.2.1 时变信道与相位噪声联合BEM建模
  • 7.2.2 时变信道与相位噪声的联合估计
  • 7.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 8.1 论文工作总结
  • 8.2 下一步研究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OFDM系统中子载波间干扰的产生因素及消除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