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安忆的“上海世界” ——从《长恨歌》到《桃之夭夭》

论王安忆的“上海世界” ——从《长恨歌》到《桃之夭夭》

论文摘要

90年代以来形成的新意识形态中有一个声音是对旧上海的感怀和咏叹。这种怀旧热下产生的文学多以三四十年代十里洋场为背景,呈现了单一化的上海——摩登奢华的上海。在此背景下,90年代王安忆的上海书写具有了特别的意义。她把被流行意识形态所排斥在外的上海的边远地区、粗砺的劳工世界、芜杂的市井生活等重新规划入上海书写中。本文试图通过解读《长恨歌》及其后的几部长篇小说来把握王安忆所塑造的上海的主体形象,来把握上海本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本文引言部分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研究王安忆《长恨歌》及其后的一些作品,二是研究些什么问题,三是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论文正文部分共分三章。第一章,分析王安忆九十年代以来上海书写的代表之作《长恨歌》。《长恨歌》以布尔乔亚女性王琦瑶为上海的代言人,所代言的上海是:辉煌的外表里面有着实惠的日常生活。文中呈现了几种不同的日常生活形式,布尔乔亚式的:精致、讲究、有趣味;与之相对,无产阶级的日常生活是粗陋而无趣的;邬桥的生活则是极其朴素简单的。在王安忆看来,能够代表上海的是淮海路上布尔乔亚式的日常生活。第二章,讨论《富萍》的开拓性意义。在《富萍》这篇小说中,王安忆重新认识了上海。她选用了一个普通的社会底层富萍为线索,串起了上海三个不同的日常生活世界:淮海路、棚户区、梅家桥。《富萍》中,无产阶级生活方式开始呈现出美好、健康的一面。同时,淮海路上日常生活中繁琐、晦暗的一面在小说中也有所体现。富萍最终扎根在了梅家桥,这样的情节安排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王安忆此时的价值倾向:单纯、朴素、健康的日常生活样式才能代表上海。第三章,从一个全新的上海主体形象——郁晓秋入手,把握王安忆对上海的全新理解。郁晓秋生长在缺乏温暖的家庭环境中,饱受市井流言、误解、诱惑,但她克服了这些障碍最终纯净、健康地成长。可以说,《桃之夭夭》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上海:它虽然有一个“传奇”的开端,却最终归于平常。本文的整体设想是,通过分析自《长恨歌》起王安忆的一系列书写上海日常生活的小说存在着的内在的连续与变化,来把握从批判性的写一个上海代言人到建立一个代表上海的理想主体这么一个过程,体会王安忆对上海精神及对上海生活的理解。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长恨歌》:徘徊在两端
  • 1.1 “上海小姐”王琦瑶
  • 1.2 《长恨歌》的日常生活世界
  • 第二章 《富萍》:别样的上海叙事
  • 2.1 淮海路的底层
  • 2.2 棚户区的“乡村”世界
  • 2.3 梅家桥:仁义之地
  • 第三章 《桃之夭夭》:拯救市井精神
  • 3.1 “市井观音”郁晓秋
  • 3.2 “善”德形成的时代因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件
  • 相关论文文献

    • [1].在历史的“阴面”写作——论《长恨歌》阴影的修辞性表达[J]. 名作欣赏 2019(33)
    • [2].白居易《长恨歌》情感投射探微[J]. 汉字文化 2019(24)
    • [3].《长恨歌》主题的多义性探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03)
    • [4].草书《长恨歌》节录[J]. 大学书法 2020(04)
    • [5].清唱剧《长恨歌》之《山在虚无缥缈间》作品音乐分析及美学意义初探[J]. 北方音乐 2017(05)
    • [6].论《繁花》和《长恨歌》中的上海怀旧书写[J].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 [7].《长恨歌》主题的“叙事”与“传播”[J]. 汉字文化 2017(10)
    • [8].《长恨歌》传唱经久不衰成因考[J]. 名作欣赏 2017(32)
    • [9].风格理论视角下诗歌译者风格对比研究——以白居易《长恨歌》为例[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10].《长恨歌》三主题之我见[J]. 语文建设 2014(33)
    • [11].观国标舞剧《长恨歌》有感[J]. 艺术品鉴 2019(15)
    • [12].《长恨歌》主题辨析[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2(04)
    • [13].《长恨歌》教学设计[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7(02)
    • [14].我这样教学《长恨歌》[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7(22)
    • [15].一篇长恨有风情——《长恨歌》的主题探究[J]. 文教资料 2017(21)
    • [16].上海心·流水情·尘世错爱——论《长恨歌》中女性悲歌之源[J]. 语文学刊 2010(02)
    • [17].《长恨歌》中的典型女性形象所透视的生命困境[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8(08)
    • [18].自我揣度与二次创作的路径——《长恨歌》文本与电影比较研究[J]. 明日风尚 2016(22)
    • [19].以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再现复杂真实的历史现实——论白居易《长恨歌》的创作[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6(11)
    • [20].浅析黄自音乐创作中的民族化元素——以清唱剧《长恨歌》为代表[J]. 明日风尚 2016(23)
    • [21].试论《长恨歌》主题[J]. 北方文学 2017(03)
    • [22].浅析《长恨歌》为何经久不衰[J]. 北方文学 2017(03)
    • [23].解读《长恨歌》中的爱情模式[J]. 青年文学家 2017(14)
    • [24].生死·爱恨·天人——《长恨歌》的谜与魅[J]. 文史知识 2017(03)
    • [2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长恨歌》中王琦瑶人物形象分析[J]. 青年文学家 2017(21)
    • [26].《长恨歌》环境描写之我见[J]. 长江丛刊 2017(06)
    • [27].周煜国《云裳诉》中主奏筝左手音韵的演奏要领[J]. 岭南音乐 2017(03)
    • [28].香汤文火煲,美文慢慢品——基于新课标的《长恨歌》教学设计[J]. 课外语文 2017(05)
    • [29].《长恨歌》审美意味探究[J]. 青年文学家 2017(06)
    • [30].《长恨歌》中城市空间与人物性格关系分析[J]. 北方文学 2017(23)

    标签:;  ;  ;  ;  

    论王安忆的“上海世界” ——从《长恨歌》到《桃之夭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