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分组网络时钟同步技术研究及应用

以太分组网络时钟同步技术研究及应用

论文摘要

以太网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网络之一。作为IP网络的一种有效实现方式,以太网技术已经由桌面办公环境逐步进入到企业网、园区网和城域网的建设中。除了非实时的数据业务外,各种实时业务,如通过IP的电路仿真业务、流媒体业务和实时测控等都希望通过廉价的以太网进行传输。以太网最初的用途不是用来作为传输实时业务的,当通信网络演进到基于以太网的下一代网络时,必须在以太网中制定时钟同步的传输机制,以便提高恒定比特率业务的传输质量。本文主要围绕以太分组网络中时钟同步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从以太网IP层、无线局域网中MAC层及以太物理层的角度出发,对网络中源时钟传输与恢复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提出了不同的时钟同步方法。另外,对以太无源光网络中电路仿真业务的时钟同步也进行了应用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贡献如下:首先论述了基于IP网络的源时钟恢复方法。从研究CBR分组业务间的IPDV的特点开始,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分组到达间隔的二次移动平均加PI控制器的源时钟恢复方法。该方法将统计平均和PI控制器结合起来,使恢复时钟的抖动功率可控,初始响应时间较快。文中还应用排队理论对单节点交换情况下的CBR分组的IPDV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分布特性受网络背景流量影响的特点。最后,利用Parsavel关系式和z域中离散数学等分析工具,获得了在输入时钟样本具有弱相关性情况下时钟恢复算法的剩余输出抖动功率的解析式,同时,通过同步响应时间解析式的简化获得了响应时间低界的表达式。然后研究了基于以太网帧间隔(IPG)的带外时钟传输方法。在分析了IPG数据传输机理和数据传输帧格式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以太物理层中IPG的CBR业务同步时钟传输方法,并将同步剩余时戳(SRTS)的算法引入该方法中。基于IPG的剩余时戳同步算法是一种不受以太分组流量影响的带外时钟传输方法。文中通过连分数展开分析了恢复时钟的各阶抖动成分,解决了基于IPG的SRTS算法的参数选择问题,通过软件仿真和FPGA硬件实验证明了其优良的同步性能。接着,论文研究了以太无源光网络中电路仿真业务的传输方法。介绍了以太无源光网络的MAC层、PHY层及电路仿真业务在分组网络中的数据封装和时钟恢复方法。提出了基于频率比值计算的TDM over EPON的时钟同步方法。该方法能同时将多路具有独立时钟的E1信号经EPON系统传输。另外,用于恢复TDM的时钟无需特殊要求,频率可以各不相关,这为该时钟同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带来了便利。文中还给出了TDM业务在EPON系统中的时钟传输方法。本文最后研究了基于无线局域网的时钟同步方法。简述了WLAN中MAC层的功能、时钟模型和软件时钟同步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WLAN的信标的连续时钟同步算法,该算法的特点是利用了信标时戳作为公共参考时钟,将同步设备中的软件时钟同步到WLAN的AP定时时钟上去。这部分还对所提出的连续时钟同步算法在容错性能、抗信标延迟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和NS2软件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连续时钟同步算法能满足工业自动化的实时信号传输要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以太网中定时同步的应用需求
  • 1.2.1 时间同步、定时同步和时钟同步的概念
  • 1.2.2 通过IP的电路延伸
  • 1.2.3 通过以太网的实时测控
  • 1.2.4 住宅以太网中流媒体传输
  • 1.3 以太交换网络中的现有时钟同步技术
  • 1.3.1 建立在应用层上的时钟同步
  • 1.3.2 建立在物理层和MAC层之间的时钟同步
  • 1.3.3 建立在物理层的时钟同步
  • 1.3.4 现有时钟同步协议的比较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
  • 第二章 基于IP网络的源时钟恢复方法研究
  • 2.1 分组间延迟变化
  • 2.2 基于二次移动平均和PI控制器的时钟恢复方法
  • 2.2.1 二次移动平均
  • 2.2.2 时钟恢复算法
  • 2.3 时钟恢复算法的性能分析
  • 2.3.1 剩余抖动功率
  • 2.3.2 同步响应时间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以太帧间隔的带外时钟传输方法研究
  • 3.1 基于IPG的数据传输原理
  • 3.1.1 IPG数据的接入位置
  • 3.1.2 IPG数据的帧格式
  • 3.2 基于IPG的剩余时戳同步算法
  • 3.2.1 剩余时戳同步原理
  • 3.2.2 基于IPG的剩余时戳同步算法的参数选择与性能分析
  • 3.2.3 剩余时戳的相位抖动仿真结果
  • 3.3 同步系统方案设计
  • 3.3.1 发送端设计
  • 3.3.2 接收端设计
  • 3.4 实验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以太无源光网络中电路仿真业务的传输方法研究
  • 4.1 以太无源光网络
  • 4.1.1 EPON的MAC层功能
  • 4.1.2 EPON的物理层功能
  • 4.2 电路仿真业务
  • 4.2.1 IWF的数据封装
  • 4.2.2 IWF的时钟恢复
  • 4.3 基于频率比值计算的TDM over EPON的时钟同步方法
  • 4.3.1 基于频率比值计算的时钟同步算法
  • 4.3.2 FPGA硬件仿真实验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无线局域网的时钟同步方法研究
  • 5.1 无线局域网及其时钟同步算法
  • 5.1.1 WLAN的MAC层功能
  • 5.1.2 时钟模型
  • 5.1.3 软件时钟同步
  • 5.2 基于信标的连续时钟同步算法
  • 5.2.1 连续时钟同步算法
  • 5.2.2 容错性能分析
  • 5.2.3 抗信标延迟能力分析
  • 5.3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附录A式(2-49)递减性的证明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情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和获奖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  ;  

    以太分组网络时钟同步技术研究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