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鼠锰的蓄积性毒性试验及其组织残留分析研究

小白鼠锰的蓄积性毒性试验及其组织残留分析研究

论文摘要

本试验采用KM小鼠作为动物模型,采用梯度剂量的锰灌胃,进行毒理性试验,研究锰在动物体内蓄积毒性和残留的情况,为肉品安全监督部门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本试验选用17—22g的清洁级健康KM小鼠100只,雌雄各半,分为5组,每组20只,补锰水平分别为:对照组Ⅰ(0mg/kg)、低剂量组Ⅱ(80mg/kg)、中剂量组Ⅲ(160mg/kg)、高剂量组Ⅳ(320mg/kg)、超高剂量组Ⅴ(640mg/kg)。对小鼠的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肾、心、脾形态病理学及骨、肌肉、肝组织残留等多指标进行系统的综合的研究。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补锰水平对小鼠各阶段平均体重的影响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对小鼠的周增重差异显著(P<0.05),补锰80mg/kg组各阶段的平均体重均高于其他组,并且该组4周的平均增重最高,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不同锰水平影响小鼠的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采食量随着锰水平的增加不断降低,饲料转化率则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补锰80mg/kg组最低,对照组次之。不同锰水平也影响小鼠的脏器指数(P>0.05),其中肝脏指数和肺脏指数变化明显,随锰水平的升高而增大。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含量降低,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补锰水平达80mg/kg到320mg/kg时,淀粉酶活性和血清葡萄糖含量均上升,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没有呈现出规律性变化。肌肉,骨和肝脏中锰的残留量结果表明,不同锰水平在小鼠肌肉、肝脏、骨组织中锰残留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不同锰水平在骨组织中锰的残留量在各组织之间最高,残留最明显。在试验的第7,21天,补锰320mg/kg组骨中锰的残留量与各组差异极显著(P<0.01),在试验的第14天,补锰320mg/kg组骨中锰的残留量与各组差异显著(P<0.05)。肝脏和肌肉中锰的残留量在试验的第14天与各组差异极显著(P<0.01)。在28天灌胃试验结束时,肌肉中锰的残留量各组差异不显著,补锰160mg/kg组和320mg/kg组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0.05),而骨中锰的残留量与其他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在半个月的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残留在肝脏,肌肉的锰在试验期间会不断的减少,但是减少的速度慢,各自仍是试验28天时残留量的35%和46%;而骨中锰的残留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出现升高趋势,到实验结束,骨中的锰量是试验28天时残留量的1.36倍。从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的病理学变化表明,不同锰水平对心、肝、脾、肾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肝脏的损害程度最大并且随着锰水平的升高肝的损伤面积加大,在光镜下可以看见明显的局灶性崩解坏死,心脏在试验后期出现心肌纤维断裂和坏死现象,脾脏中脾髓大量出血和肾脏中肾小囊高度扩张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影响了动物的心脏功能、肝脏功能、脾脏功能和肾脏功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微量元素锰的化学
  • 1.2 微量元素锰的来源、分布和代谢
  • 1.2.1 锰的来源
  • 1.2.2 锰在动物体内的含量与分布
  • 1.2.3 锰的吸收和代谢
  • 1.3 锰的生物学功能
  • 1.3.1 锰与酶
  • 1.3.2 锰对动物生长、骨骼发育的影响
  • 1.3.3 锰与营养物质代谢
  • 1.3.4 锰的其他功能
  • 1.4 动物锰的需要量研究
  • 1.5 影响锰吸收利用的因素
  • 1.5.1 锰的结合形式
  • 1.5.2 纤维和植酸
  • 1.5.3 常量元素Ca和 P
  • 1.5.4 其他微量元素
  • 1.6 锰的缺乏和过量对机体的影响
  • 1.7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动物
  • 2.1.2 试验药物和试验日粮
  • 2.1.3 主要试验仪器及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2.2.2 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 2.3 检测指标与测定方法
  • 2.3.1 临床观察
  • 2.3.2 生长性能
  • 2.3.3 血液生化指标
  • 2.3.4 不同组织中锰残留
  • 2.3.5 病理学观察
  • 2.4 数据处理
  •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1 临床观察
  • 3.2 对小鼠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1 对小鼠各阶段平均体重和周增重的影响
  • 3.2.2 对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 3.2.3 对脏器指数的影响
  • 3.3 不同锰水平对小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1 对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影响
  • 3.3.2 对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影响
  • 3.3.3 对血清淀粉酶活性和葡萄糖含量的影响
  • 3.4 不同锰水平对不同阶段小鼠的肌肉,肝脏和骨中残留量影响
  • 3.5 不同锰水平对小鼠肝脏、肾、心和脾组织结构的影响
  • 3.5.1 病理剖检变化
  • 3.5.2 病理组织学变化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 4.1.2 对血液生化指标及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
  • 4.1.3 对组织中锰残留量的影响
  • 4.1.4 小鼠对锰毒发病规律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 4.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动物防疫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J]. 中国畜禽种业 2019(04)
    • [2].食品安全问题及检测发展趋势探究[J]. 食品安全导刊 2019(06)
    • [3].啤酒生产食品安全控制技术[J]. 中外酒业·啤酒科技 2017(11)
    • [4].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相关建议[J]. 中国食品 2019(02)
    • [5].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科普型教学的实践研究[J]. 当代教研论丛 2016(11)
    • [6].浅谈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 中国食品 2018(14)
    • [7].加大食堂管理力度,确保学校食品安全——浅析小学食堂管理[J]. 新课程(上) 2016(12)
    • [8].校园食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新教育 2016(23)
    • [9].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和不足[J]. 健康之路 2017(03)
    • [10].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J]. 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浙江省基层档案工作者论文集 2016(00)
    • [11].军队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6(06)
    • [12].我国乳业安全的政策分析[J]. 饮食科学 2017(06)
    • [13].食品安全专业应用技术本科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分析[J]. 时代教育 2017(16)
    • [14].刍议食品安全检测[J]. 食品安全导刊 2018(21)
    • [15].加强食品安全建设的战略思考[J]. 现代食品 2016(16)
    • [16].食品安全抓源头 监管不可忽视[J]. 当代畜牧 2015(17)
    • [17].浅议如何用法律和道德来保障食品安全[J]. 中国食品 2018(20)
    • [18].关于食品安全问题及其对策的思考[J]. 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03)
    • [19].简述食安问题在中国历史中的表现[J]. 饮食科学 2017(20)
    • [20].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 民营科技 2013(05)
    • [21].关于我国食品安全刑事立法不足的四点分析[J]. 现代交际 2015(12)
    • [22].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研究[J]. 现代食品 2016(03)
    • [23].浅谈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J]. 新疆农业科技 2016(04)
    • [24].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 科技展望 2015(16)
    • [25].试分析食品安全法修订中的若干问题[J]. 法制与社会 2015(25)
    • [26].中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 智富时代 2017(10)
    • [27].浅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J]. 青年与社会 2013(05)
    • [28].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探析[J]. 河南科技 2014(05)
    • [29].食品安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J]. 新经济 2014(17)
    • [30].新时期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02)

    标签:;  ;  ;  ;  

    小白鼠锰的蓄积性毒性试验及其组织残留分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