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出口道路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武汉市出口道路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九省通衢”的武汉,区位市场优势明显,科教实力雄厚,产业基础较好,自古就是地区经济的中心。然而,在改革开放、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武汉的传统优势在逐步减弱,总体聚散能力在逐步下降。在南有广深、北有京津、东有沪宁这些迅猛发展城市的有力竞争下,武汉传统辐射范围内的城市正呈现“离心”现象。武汉有被边缘化的可能。在全面开放的格局下,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城市圈建设方兴未艾,武汉要在区域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打破单兵挺进的模式,走区域合作的道路。在此背景下2003年,武汉市规划建设7条高速出口路,分别通往洪湖、孝感、红安、仙桃、鄂州、麻城、咸宁、汉川等8个周边城市,并以此及之前建设的出口高速公路作为建设武汉城市圈的道路基础设施。这些城市均在武汉100公里范围内,高速通道建成后,均可1小时通达。这7条高速出口路建设总里程2076公里,按双向四至六车道设计,总投资约为91.1亿元。目前,这七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全面启动,预计2008年建成通车。届时,七条高速出口公路与京珠、沪蓉和188公路的武汉环城公路连接互通,形成武汉中心城区到绕城高速30公里半小时交通圈,武汉到省内周边城市100公里一小时交通圈,武汉到临省周边城市500公里四小时交通圈。武汉市出口高速公路分别通往周边孝感市、黄冈市、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政府规划武汉市与以上周边8个城市组成武汉城市圈,俗称“8+1”。本课题研究武汉市出口道路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思路为:追溯区域发展的历史,从而更好的了解区域发展的现状,结合关于高速公路产业带的定义及特点的介绍以及武汉城市圈的现实情况,得出建设武汉市出口道路产业带的几点建议。因此,本论文从三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为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内容为分析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历史、经济发展现状。关于历史的论述重点在于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历史、经济联系发展程度,现状分析突出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及区域工业发展存在问题的论述。第二部分为武汉市出口道路现状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内容(1)为武汉市出口道路现状分析、城市圈道路货运情况调查及武汉市出口道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武汉市高速出口道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以武黄高速公路做实证分析,重点分析其对黄石市、武汉市及两个城市之间的联系的贡献。第三部分为利用武汉市高速出口道路构建高速公路产业带,首先介绍了高速公路产业带的定义及其特点,然后结合武汉城市圈的具体情况提出几点武汉出口高速公路产业的开发管理建议,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
  • 2.1 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历史及发展程度分析
  • 2.1.1 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历史
  • 2.1.2 城市圈经济联系发展程度分析
  • 2.2 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评价
  • 2.2.1 产业结构评价
  • 2.2.2 工业结构评价
  • 2.2.3 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章 武汉市出口道路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 3.1 武汉城市圈道路货运现状
  • 3.1.1 武汉城市圈道路货运量情况
  • 3.1.2 武汉城市圈道路货种结构分析
  • 3.2 武汉市出口道路现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联系
  • 3.3 武汉市高速出口道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实证分析
  • 3.3.1 武黄高速公路对黄石市经济发展贡献评价
  • 3.3.2 武黄高速公路对武汉市经济发展贡献研究
  • 3.3.3 武黄高速公路加强区域联系的分析
  • 第4章 武汉市高速出口道路产业带开发管理建议
  • 4.1 高速公路产业带属性及特点
  • 4.1.1 高速公路产业带的空间分布
  • 4.1.2 高速公路产业带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 4.1.3 高速公路产业带具有梯度规律
  • 4.1.4 高速公路产业带的社会经济效益
  • 4.2 武汉市高速出口公路产业带的开发管理
  • 4.2.1 武汉市高速出口公路产业带开发管理的指导思想
  • 4.2.2 武汉市高速出口公路产业带开发管理的基本原则
  • 4.2.3 武汉市高速出口公路产业带开发管理的具体策略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11)
    • [2].探讨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财经界(学术版) 2019(35)
    • [3].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16)
    • [4].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商业经济研究 2019(24)
    • [5].区域经济[J]. 新疆农垦科技 2019(08)
    • [6].区域经济、城镇化与社会治理耦合协调水平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20(01)
    • [7].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分析[J]. 教育现代化 2019(A2)
    • [8].江西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 市场研究 2019(12)
    • [9].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J]. 现代商业 2020(01)
    • [10].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陕西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挑战[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9(12)
    • [11].山东省旅游产业融合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评价[J]. 人文天下 2019(23)
    • [12].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 2020(02)
    • [13].服务区域经济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中国商论 2020(05)
    • [14].社会资本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J]. 科技经济市场 2020(01)
    • [15].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分析[J]. 商讯 2020(11)
    • [16].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 财经界(学术版) 2020(11)
    • [17].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J].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0(04)
    • [18].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探析[J]. 全国流通经济 2020(08)
    • [19].区域经济[J]. 新疆农垦科技 2019(11)
    • [20].环境污染和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 大众标准化 2020(06)
    • [21].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J]. 西部学刊 2020(06)
    • [22].太平洋联盟:拉美区域经济合作新引擎[J]. 经济论坛 2020(05)
    • [23].试论公路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11)
    • [24].区域传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制研究[J]. 商讯 2020(18)
    • [25].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三维演化”框架研究[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20(03)
    • [26].人才的培养和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几何[J]. 人力资源 2020(10)
    • [27].以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撬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研究》[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0(02)
    • [28].护航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J]. 审计观察 2019(02)
    • [29].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 审计观察 2019(02)
    • [30].跨境电商发展重塑新时代区域经济新格局[J]. 审计观察 2019(02)

    标签:;  ;  ;  

    武汉市出口道路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