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普鲁士蓝类化合物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纳米普鲁士蓝类化合物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两种纳米普鲁士蓝类化合物,考察了各种工艺参数对产物粒径和形貌的影响,并研究了两种纳米催化剂对高氯酸铵、黑索今(AP、RDX)的热分解性能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在乙二醇溶液中,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高分子稳定剂的方法成功制备了颗粒大小均匀、分散性好、具有单斜结构的纳米Pb2Fe(CN)6。重点考察了溶液介质种类、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以及PVP的浓度对产物的分散性以及粒径大小的影响。在水溶液中,用PVP作为高分子稳定剂的方法成功制备了颗粒大小均匀、分散性好,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Cu3[Co(CN)6]2纳米材料。主要考察了PVP的浓度对产物的分散性以及粒径大小的影响。其次,研究了微、纳米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对AP分解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微普鲁士蓝类化合物相比,纳米普鲁士蓝类化合物表现出更强的催化作用。同时纳米Pb2Fe(CN)6、纳米Cu3[Co(CN)6]2对AP的热分解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催化作用,且随着纳米催化剂质量分数的增加,AP的高温热分解峰温在逐渐前移,热分解放热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当纳米催化剂的质量百分比相同时,纳米Cu3[Co(CN)6]2对AP的催化效果明显优于纳米Pb2Fe(CN)6的催化效果。最后,研究了微、纳米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对RDX热分解特性的影响;重点研究了纳米普鲁士蓝类化合物与RDX为不同质量比对RDX的热分解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Pb2Fe(CN)6、纳米Cu3[Co(CN)6]2均能使RDX的热分解峰峰温向低温方向移动,热分解峰宽变窄。且随着纳米催化剂与RDX质量比的增加,RDX的热分解峰峰温降低越多。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纳米材料常见的制备方法及特点
  • 1.2.1 气相法
  • 1.2.2 固相法
  • 1.2.3 液相法
  • 1.3 普鲁士蓝类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1.3.1 普鲁士蓝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 1.3.2 纳米普鲁士蓝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 1.4 AP/RDX固体推进剂及其燃烧催化剂研究进展
  • 1.4.1 纳米无机氧化物与无机盐催化剂
  • 1.4.2 纳米芳香酸配合物催化剂
  • 1.4.3 纳米脂肪族配合物催化剂
  • 1.5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1.5.1 研究背景
  • 1.5.2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2 纳米普鲁士蓝类化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 2.1 引言
  • 2.2 实验设备与试剂
  • 2.2.1 实验设备
  • 2.2.2 实验试剂
  • 2.2.3 表征方法及仪器
  • 2Fe(CN)6的制备及表征'>2.3 纳米Pb2Fe(CN)6的制备及表征
  • 2.3.1 实验部分
  • 2Fe(CN)6粒度及形貌的影响'>2.3.2 主要工艺参数对Pb2Fe(CN)6粒度及形貌的影响
  • 2Fe(CN)6的表征'>2.3.3 纳米粉体Pb2Fe(CN)6的表征
  • 3[Co(CN)6]2的制备及表征'>2.4 纳米Cu3[Co(CN)6]2的制备及表征
  • 2.4.1 实验部分
  • 3[Co(CN)6]2纳米颗粒形状及大小的影响'>2.4.2 PVP的浓度对Cu3[Co(CN)6]2纳米颗粒形状及大小的影响
  • 3[Co(CN)6]2的表征'>2.4.3 纳米粉体Cu3[Co(CN)6]2的表征
  • 2.5 本章小结
  • 3 纳米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对AP催化性能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AP的热分解特性和热分解机理
  • 3.2.1 AP的热分解特性
  • 3.2.2 AP的热分解机理
  • 3.3 复合粒子的制备及热分析方法
  • 3.3.1 纳米普鲁士蓝类化合物与AP复合粒子的制备
  • 3.3.2 复合粒子的热分析研究
  • 2Fe(CN)6对AP的催化性能研究'>3.4 纳米Pb2Fe(CN)6对AP的催化性能研究
  • 3[Co(CN)6]2对AP的催化性能研究'>3.5 纳米Cu3[Co(CN)6]2对AP的催化性能研究
  • 3.6 不同纳米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对AP催化性能的对比分析
  • 3.7 催化机理探讨
  • 3.8 本章小结
  • 4 纳米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对RDX催化性能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RDX热分解特性和热分解机理
  • 4.2.1 RDX的热分解特性
  • 4.2.2 RDX的热分解机理
  • 4.3 复合粒子的制备及热分析方法
  • 4.3.1 纳米普鲁士蓝类化合物与RDX复合粒子的制备
  • 4.3.2 复合粒子的热分析研究
  • 2Fe(CN)6对RDX的催化性能研究'>4.4 纳米Pb2Fe(CN)6对RDX的催化性能研究
  • 3[Co(CN)6]2对RDX的催化性能研究'>4.5 纳米Cu3[Co(CN)6]2对RDX的催化性能研究
  • 4.6 不同纳米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对RDX催化性能的对比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5 全文结论和展望
  • 5.1 全文结论
  • 5.2 主要创新点
  • 5.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络合剂对铁基普鲁士蓝结构及储钠性能的影响[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01)
    • [2].铁基普鲁士蓝正极的制备及电化学储钠性能[J]. 无机化学学报 2020(05)
    • [3].普鲁士蓝类复合材料去除放射性铯的研究进展[J].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2018(05)
    • [4].冰雪中的盛夏[J]. 电子显微学报 2017(04)
    • [5].《普鲁士蓝系列之光晕》[J]. 艺术品鉴 2017(10)
    • [6].一种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普鲁士蓝负载多孔陶瓷复合材料[J].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7].普鲁士蓝光度法测定药物中乙酰半胱氨酸含量[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5(06)
    • [8].编读往来[J]. 大科技(科学之谜) 2009(05)
    • [9].普鲁士蓝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高收率合成过程及性能[J]. 过程工程学报 2018(04)
    • [10].清代“洋青”背景下匠作使用普鲁士蓝情况浅析[J].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7(02)
    • [11].CTAB微乳液的稳定条件和普鲁士蓝类纳米粒子的制备[J]. 当代化工 2013(11)
    • [12].詹先生的普鲁士蓝[J]. 四川文学 2019(08)
    • [13].电化学掺铜(Ⅱ)类普鲁士蓝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对亚硝酸根的测定[J]. 分析化学 2010(07)
    • [14].论普鲁士军服对清末军服改革的影响[J]. 智富时代 2019(01)
    • [15].基于植酸锆/普鲁士蓝复合膜的电催化行为研究[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16].物理化学趣味实验:棉秆对废水中普鲁士蓝的吸附[J]. 化学教育 2017(04)
    • [17].普鲁士蓝类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6(03)
    • [18].普鲁士蓝类化合物负热膨胀及机理[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0(03)
    • [19].普鲁士蓝纳米粒子的合成及过氧化氢催化的应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5(09)
    • [20].新型普鲁士蓝纳米方块-离子液体复合纳米界面协同检测鸟嘌呤[J]. 分析科学学报 2012(03)
    • [21].普鲁士蓝基纳米催化剂提高单线态氧生成用于增强的光动力治疗[J]. 科学新闻 2019(02)
    • [22].铁基普鲁士蓝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储钠性能的研究[J]. 功能材料 2019(07)
    • [23].分光光度法测定番茄中维生素C的含量[J]. 山东化工 2017(15)
    • [24].行行好,留住“APEC蓝”[J].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5(07)
    • [25].血液净化联合普鲁士蓝、活性炭治疗急性铊中毒[J]. 中国药师 2012(09)
    • [26].水系钠离子电池普鲁士蓝正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19(04)
    • [27].绿讯[J]. 环境与生活 2014(19)
    • [28].三维石墨烯复合普鲁士蓝材料的简易水热法合成及储钠性能(英文)[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8(04)
    • [29].一个本科生化学综合设计实验——双偶极Ru(Ⅱ)配合物和普鲁士蓝自组装多层膜的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30].基于金-普鲁士蓝复合纳米粒子的电流型DNA传感器的制备[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标签:;  ;  ;  ;  ;  

    纳米普鲁士蓝类化合物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