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实学思想研究

黄震实学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黄震是南宋末年浙东地区绍承朱熹之学的一位学者,他宗朱而不守朱,于经学、史学、理学和诸子之学都有研究,且颇多创获。黄震的学术思想很早就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黄宗羲,全祖望等都对黄震的思想有所阐述,且后人研究黄震,多是以黄、全二人的论述为依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学者们对黄震的研究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使得人们对黄震的研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趋同性,即最终都将黄震界定为一位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实际上,在今天看来,这样的研究方法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以西方哲学学科规范下的术语来衡论中国思想家的思想,难以真正把握中国哲学家思想的全部属性,无论是西方哲学还是中国哲学,都是一般哲学学科下两种具体的哲学形态,二者各有自己的特色,以西方哲学的概念来解读中国哲学家的思想,难免会有削足适履之嫌,很难准确表达出中国哲学家的思想原意。哲学是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黄震的思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即是黄震的思想以求实致用为宗旨,力图通过发挥学问的致用功能而挽救已趋于覆亡的南宋社会,实学思想的特色十分鲜明。《黄震实学思想研究》一文,就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实学的研究方法,从实理论,实性论,实修论,实践论和经世论等几个方面,对黄震的学术思想加以剖析,从而尽可能准确的还原黄震思想的本来面目。文章认为,黄震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次使用了“理学”一词,且对“理学”的含义进行了准确的界定,黄震对狭义“理学”内涵的确定性称谓,具有“首肯”之功,在学术史上应该占有相应的地位。黄震的实学思想,于朱熹之学在批判中有所继承和修正,时代特征明显,是对南宋时期社会状况的如实反映和对当时学术思想的批判。同时,黄震的实学思想亦具有思想史上的意义,至明末清初,黄震的思想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或是直接启发了顾亭林对宋儒心性之学的批判,或是与颜习斋之论“性”出现了相当程度的暗合。所有这些都表明,黄震所阐发的实理论,实性论,实修论,实践论和经世论,不但在当时有着批判理学末流,恢复儒学的“践行”功能的作用,亦具有思想史上的特定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黄震的生平、师承及著作
  • 1.1 黄震的生平
  • 1.2 黄震的师承
  • 1.3 黄震的著作
  • 第2章 黄震实学思想的形成原因
  • 2.1 黄震对南宋末年社会状况的认识
  • 2.2 黄震对朱学、心学、和佛、老之弊的批判
  • 2.3 黄震对浙东事功派“求实”学风的借鉴
  • 2.4 黄震的精神气质与思想追求
  • 第3章 黄震实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 3.1 天地之理“至实而无妄”的实理论
  • 3.2 “非未生以前虚空中别可言性”的实性论
  • 3.3 “言日以精,行日以修”的实修论
  • 3.4 “言之非艰,行之惟艰”的实践论
  • 3.5 “六经之文皆道”的经世论
  • 第4章 黄震实学思想的历史影响
  • 4.1 黄震与东发学派
  • 4.2 黄震与明末清初的实学思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山片蟠桃的实学思想[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8(02)
    • [2].王阳明的实学思想及其对新实学研究的启示[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 [3].论刘基的实学思想[J]. 理论月刊 2014(10)
    • [4].论朴趾源的实学思想[J]. 当代韩国 2013(01)
    • [5].何良俊实学思想及其成因探析[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 [6].王阳明的实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 [7].用阮元实学思想积极影响学校德育工作探究[J]. 成才之路 2018(01)
    • [8].王阳明实学思想刍议[J]. 船山学刊 2010(03)
    • [9].浅析福泽谕吉的实学思想[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0(02)
    • [10].东林党的实学思想及政治理念分析[J]. 科学中国人 2015(29)
    • [11].浅论明清实学思想在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作用[J]. 考试周刊 2011(69)
    • [12].浅析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人才培养观[J]. 长江丛刊 2018(22)

    标签:;  ;  ;  ;  

    黄震实学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