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设计

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设计

一、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冯贺男[1](2021)在《雕塑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与融合》文中提出景观雕塑是提升环境美观程度的具体表现之一,但是其除了具有一定的鉴赏作用之余,还确切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现代社会的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变得越来越高,所以如何实现雕塑与景观设计的有机融合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这对雕塑家在设计、创作、调和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本文就雕塑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与融合展开研究。

李强[2](2021)在《上海城市雕塑的文化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上海自开埠以来逐渐成为一座世界着名的城市,并以其特殊的历史与文化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象。雕塑作为一种设置在城市中的艺术表达已有悠久的历史记载,早在建国之前便存在着诸多久负盛名的雕塑作品。然而,“城市雕塑”被定义为一种概念,依法纳入城市建设之中是二十世纪80年代。城市雕塑起初以美化城市、纪念革命、精神导向为理念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工程。上海作为我国城市雕塑的重要试点城市,自建国至今的七十余年中呈现出了跨越式的发展,总体呈现出有如从教化走向美化、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外化走向客观、从官方走向商业、从精英走向大众等现象。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上海的开放性、包容性、合作性、引领性、国际性等特点越来越成为这座城市的显着特点,其展现城市精神的城市雕塑也越来越需要经得起各种文化思想的检视。本论文研究基于城市雕塑作为一种城市文化现象,在性质上可称之为文化雕塑,通过文化批判理论的视角对上海城市雕塑进行全面考察。随着文化工业在我国的风起云涌、突飞猛进,上海城市雕塑显现出了其文化现状堪忧,在潜移默化中将工具理性的效用、拜金主义的观念、功利主义的张扬结合到城市雕塑的建设之中,使得城市雕塑作品在思想内涵上空洞无物,在造型语言上千篇一律,在人文精神上支离破碎,甚至与这座城市形成了鲜明对抗,从而影响着城市精神的追求。为此,需要从上海城市雕塑的历史环境与文化构成方面重新探索这种文化雕塑存在的真实本性,通过对城市雕塑现状的批判和城市雕塑实践的分析,在制度性、艺术性、公共性之间阐发城市雕塑未来的向度,以促使城市的管理者、艺术的创作者和文化的享有者形成一种共识,建构起美好城市的意象。在文化批判中产生出创新的进步力量,在公众交流中寻求鲜活的创作题材,在跨界互动中生成共赢的合作方式,让上海的城市建设展现出求真务实的精神态度,城市文化体现出遏恶扬善的人性品格,城市雕塑表现出美丽动人的理想境界。

刘卓[3](2021)在《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的融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围绕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的融合展开研究,在分析景观和雕塑融合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大众审美需求、雕塑与自然景观融合特点和新技术等展开研究,不断增强现代雕塑设计的艺术性,推动现代景观和现代雕塑更好地融合。

宋哲琦[4](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认为《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李圆[5](2020)在《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中景观雕塑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文化涵概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是国家社会与民族的内在精神寄托。目前,各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对地域性历史文化的发掘与建设,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景观项目备受各地政府的重视,而弘扬民族文化、展示地域历史文化的主题公园受到青睐。以历史文化为载体的艺术作品在文化主题公园中更具有代表性、文化性、艺术性,以景观雕塑为例,历史文化不但丰富了文化主题公园场所精神,更充盈了景观雕塑设计的内容,而且赋予了艺术作品灵魂。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公园成为了人们娱乐生活的栖息之地,对于文化主题公园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精神文化,其中景观雕塑起着重要的作用。景观雕塑对于文化的表达充实且为人们提供了精神粮食,景观雕塑对于文化的传播成为了重要媒介,景观雕塑进入人们视野已然在公园中成为重要一员,体现了城市的整体风貌与文化精神。本文以历史文化为基础,探寻景观雕塑与历史文化的关系及作用,探寻主题公园中景观雕塑运用,文化公园景观雕塑与周边环境要素的关系等。借鉴案例景观雕塑在主题公园中优点,通过分析深刻体会到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及艺术表现形式,二者融入公园景观雕塑设计,提供众多和详细的设计原则与运用策略、以及思路与素材。文章通过对铜川书画公园中的景观雕塑设计,研究历史文化融于景观雕塑的思路和方法。从历史文化背景下用历史文化直观展现、场景重现、文化元素的运用等手法来表现主题公园景观雕塑的内涵,从而达到文化与艺术的融合。并总结了在历史文化下,选择景观雕塑的位置、材质、尺寸等方法。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使历史文化与景观雕塑相融合,让雕塑艺术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和时间的冲刷。

窦岳[6](2020)在《新中式风格在商业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无锡清名桥南长街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民族意识逐渐复苏,国人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使得中国风这一艺术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悄然兴起。在此背景下,为适应人们对于现代审美的需求,“新中式”风格开始逐渐崭露头角,并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被大众广泛推崇。与此同时,多年来的城镇化发展,使得国内的商业街开始逐渐由商业化、现代化向人文化、历史化转型,因此,国内开始涌现出以“新中式”风格为主题的商业街。将“新中式”风格引入到商业街景观之中不仅能保留其商业化、现代化的特征,同时也能赋予其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新中式”商业街景观的营造策略,构建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商业街景观。本文首先梳理了“新中式”风格、商业街与商业街景观等相关概念,并对其中的概念要点进行深入探讨。其次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阐述了目前“新中式”风格在商业街景观中的应用方式以及现存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与思路。然后从商业街景观中的空间布局、建筑形态、景观设施等三个层面入手,结合菱形元素主题、串联式空间、极简主义理念等创新性要素,提出了“新中式”风格应用于商业街景观中的设计策略。最后以无锡清明桥南长街商业街为例,从地域文化入手,以具体的设计实践对理论层面上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论证。

姜晨[7](2020)在《基于传统美德传承的景观雕塑设计研究 ——以山阳县滨河景观雕塑群项目为例》文中认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生存基础就是文明,文明之邦是我国留给世界的深刻印象,也是民族不断发展的源泉。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拥有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和强大凝聚力的精神力量至关重要。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华民族养成了崇尚美德的优良传统,对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能够在新时代推动和谐社会稳步发展,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障社会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不断完善小康社会的发展模式,始终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论文从山阳县雕塑设计实践入手,在广泛阅读雕塑设计相关书籍文献,充分了解山阳当地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基础上,探索基于传统美德传承的景观雕塑设计。论文第一章提出当代物质文明取得长足进步的背景下,精神层面缺失、进入发展误区等问题。第二章对传统文化美德带来的积极影响,传统美德传承的重要性与价值,景观雕塑是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最佳载体几方面,寻找传统美德与景观雕塑的关系。第三、四、五章通过对相关景观雕塑案例分析,通过对山阳县滨河景观雕塑群项目的设计,研究传统美德传承的景观雕塑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并梳理景观雕塑设计原则、设计内涵及设计语言,分析景观雕塑设计中的传统美德传承的基本原则及表现形式,达到传统美德与景观雕塑的完美融合。从而使景观雕塑真正达到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目的,经得起时间的沉淀和时代的记忆。论文将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研究,使得学以致用,用之有道,将传承传统美德的思想和方法系统化。

陈晨[8](2020)在《青铜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业革命开启了城市现代化的道路,在现代主义追求功能、标准化风格下,中国城市景观开始呈现趋于千城一面的现象。一方面由于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力度不够,导致城市正在逐渐遗忘其历史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文化与景观的契合度过低,导致城市景观的精神文化内涵匮乏。这两者共同造成了城市千城一面的现象。若照此发展下去,不仅会导致本土文化的流失,而且城市景观越来越会偏向只注重外表的“好看”,忽视其外表下的精神内涵。青铜文化是奴隶制社会制度下青铜时代的产物,在青铜时代形成的青铜文化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青铜器是青铜文化的物质载体,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艺术价值,通过青铜器反映出的青铜文化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青铜文化与城市景观的结合,既能够美化城市景观,赋予城市景观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有利于青铜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共同营造居住环境优美、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内涵丰富的美丽城市景观。文章首先尝试通过对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以及青铜文化精神内涵的剖析,将其提炼成可运用于城市景观设计的具象文化符号;其次,通过对青铜文化的深度挖掘以及城市景观现状的剖析,归纳青铜文化与现代城市景观相结合的特殊性与普世性范式:针对拥有特定青铜文化的城市制定与之相匹配的青铜景观,令青铜文化成为该城市独具一格历史人文魅力的展示窗口。而针对青铜文化并不明显的城市,则提供具备高通识性的青铜景观设计。以此为增强城市景观的人文内涵提供方法论的指导,进而实现优秀文化的传承、景观内涵的丰富,也为在景观中注入更多元的文化元素提供基本方法。塑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不仅是当代城市景观的发展要求,也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之一。

归汝臻[9](2020)在《临潼文化街区景观雕塑设计中唐文化元素的表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唐朝文化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中国整体的文化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唐代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并将唐朝文化元素融入到景观雕塑设计中,满足当代人对于景观雕塑的审美需求。因而,利用唐文化元素来设计西安市的城市景观,就能够进一步挖掘西安市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整个城市在厚重的历史感中突出自己的唐文化特色。所以,本文以我国临潼文化街区景观雕塑为对象,研究分析唐文化内涵,并将唐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化街区景观雕塑设计中,围绕临潼文化街区景观雕塑设计展开分析。首先,文中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明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其次,从街区景观雕塑,历史文化对城市雕塑设计的影响,唐文化的内涵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再次,选取唐文化在街区景观雕塑中的应用案例:大唐不夜城、华清池广场,雁塔美术街,从主题与题材,街区景观要素两个角度进行对比总结,除了艺术表现,文化传承以外,还包括人与街区景观雕塑的交互性,同时结合地域性,大众性,可持续发展性,充分整合设原则、方法、内容,表现手法等多方面强调融合并凸显唐文化的重要性。最后,选择了临潼区秦唐大道雕塑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本文关于唐文化元素的设计策略进行了验证,从而为今后城市建设中利用唐文化元素设计景观雕塑提供了参考。通过本课题研究为街区景观雕塑中唐文化元素的表现提供了新思路,在唐文化范畴内,总结出唐文化在街区景观雕塑设计中的关联性和表现策略,确立了唐文化的历史地位,系统的分类,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唐文化背景下街区景观雕塑创作与实践的理论方法。

张景璇[10](2020)在《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高校“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伴随“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方针的提出,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发展方向转向提高物质环境品质,使得大学校园不仅可以展现高校办学水平和文化特色,还可以同时完成环境育人的实践。在经历世纪之交的大学校园建设热潮后,千校一面、文化底蕴缺失、文化氛围淡薄等校园物质环境问题逐渐浮现,形成了校园规划设计的文化困境,因此,如何进行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是当下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基于实地和文献调研,梳理了大学校园物质环境文化建设经验及现存问题,并在建立针对性的理论模型后,提出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策略。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4个部分:首先,本文明晰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回溯其变迁的历史以及在此背景下的大学校园规划建设方式和规划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梳理各时期中西方大学校园空间形态模式。其次,本文选取8所大学12个校园作为实地调研对象,通过资料搜集、实地考察和随机访谈等方法,对校园规划格局、校园建筑,景观标识、校园文化氛围等进行深入考察,再结合对相关文献的研读,对当下大学校园物质环境文化建设的经验和现存问题进行整合与归纳。接着,本文针对“文化”用于设计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确定探讨的校园文化要素,明确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物质环境间的联系方式,从而建构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策略研究理论模型。最后,在前期调研和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从文化传承、文化实践和文化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策略:基于文化传承,提出传承地域文化景观和校园历史文化景观的策略;基于文化实践,提出契合学生活动模式场景、契合教学活动场景、策划交往活动场景、契合及策划文娱活动场景的策略;基于文化发展,提出预留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固定要素、适时维护和更新校园内半固定要素的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综合运用,提升校园空间文化品质、彰显校园文化特色。全文约78000字,图184幅,表格29个。

二、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雕塑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与融合(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对雕塑与现代景观关系的基本论述
    1.1 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鉴赏价值
    1.2 能够使艺术与文化进行更深入化的交流
2 雕塑与自然景观设计的表现与融合的意义
3 提高雕塑与景观设计融合表现力的途径
4 结语

(2)上海城市雕塑的文化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1.1 城市雕塑
        1.1.2 上海城市雕塑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内研究状况
        1.2.2 国外研究状况
        1.2.3 上海城市雕塑的研究问题
    1.3 研究思路及其主要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其主要观点
第二章 从雕塑到城市雕塑的兴起
    2.1 雕塑的起源及历史形态
    2.2 雕塑在现代中国的发展
    2.3 城市雕塑在当代中国的兴起
        2.3.1 从实践活动中建立城市雕塑的概念外延
        2.3.2 从城市管理中建立城市雕塑的概念内涵
        2.3.3 从雕塑创作中建立城市雕塑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上海城市雕塑的历史类型
    3.1 上海城市雕塑的形成前期
        3.1.1 上海的古代雕塑遗存
        3.1.2 晚清时期的上海雕塑
        3.1.3 民国时期的上海雕塑
    3.2 上海城市雕塑的形成时期
        3.2.1 上海美术教育院校的建设
        3.2.2 上海美术社团与研究机构
        3.2.3 上海雕塑创作与雕塑建设
    3.3 上海城市雕塑的发展时期
        3.3.1 上海城市雕塑的管理建制
        3.3.2 上海城市雕塑的建设概况
        3.3.3 上海城市雕塑的类型特征
第四章 上海城市雕塑的文化结构
    4.1 城市雕塑与城市文化
    4.2 上海城市雕塑的文化要素
        4.2.1 上海城市雕塑的制度性文化
        4.2.2 上海城市雕塑的艺术性文化
        4.2.3 上海城市雕塑的物态性文化
第五章 上海城市雕塑的文化批判
    5.1 城市雕塑与文化批判
    5.2 对创作方式标准化与伪个性的文化批判
        5.2.1 上海城市雕塑“标准化”的表现及其批判
        5.2.2 上海城市雕塑“伪个性”的表现及其批判
    5.3 对创作题材仿造性与照搬化的文化批判
        5.3.1 上海城市雕塑“国内山寨货”的表现及其批判
        5.3.2 上海城市雕塑“国外山寨货”的表现及其批判
第六章 上海城市雕塑的实践分析
    6.1 编制城市雕塑规划推动城市雕塑建设
    6.2 搭建展示平台促进城市雕塑建设
        6.2.1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6.2.2 上海“雕塑公园”建设
    6.3 借助国际活动进行城市雕塑建设
        6.3.1 2007 世界夏季特奥会主题雕塑园建设
        6.3.2 中国2010 上海世界博览会园雕塑建设
第七章 上海城市雕塑的未来向度
    7.1 文化批判意识的内化与审美霸权的解构
    7.2 地缘性经验的建构与跨学科平台的认知
    7.3 参与角色的互动合作与社会评价的制衡
        7.3.1 城市雕塑的管理与委托
        7.3.2 城市雕塑的创作与合作
        7.3.3 城市雕塑的评审与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社会项目
致谢

(3)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的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融合的重要作用
    增强整体美感,更好地展现景点艺术风格
    融入时代特色,科学的构建现代景观
    加强两者融合,推动双方更好的发展
    丰富景观内容,提升整体环境
现代景观与现代雕塑融合的措施
    重视社会大众审美要求
    雕塑与自然情况相融合
    推动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相融合
    运用新技术促进城市景观和雕塑的融合
结语

(4)《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5)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中景观雕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创新点
        1.5.2 研究框架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主题公园概述
        2.1.1 主题公园概念
        2.1.2 主题公园分类
    2.2 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概述
        2.2.1 历史文化的概念
        2.2.2 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的概念
        2.2.3 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的特征
    2.3 景观雕塑相关理论
        2.3.1 景观雕塑的概念
        2.3.2 景观雕塑的分类
        2.3.3 景观雕塑的特征
    2.4 本章小结
3 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中景观雕塑设计的相关因素分析
    3.1 历史文化与景观雕塑设计的关系及作用
        3.1.1 历史文化与景观雕塑设计的关系
        3.1.2 历史文化景观雕塑设计的作用
    3.2 主题公园景观雕塑与周围环境要素的关系
        3.2.1 景观雕塑与空间的关系
        3.2.2 景观雕塑与植物的关系
        3.2.3 景观雕塑与水体的关系
        3.2.4 景观雕塑与色彩的关系
        3.2.5 景观雕塑与灯光的关系
    3.3 案例分析
        3.3.1 开封清明上河园——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的主题公园
        3.3.2 周礼文化主题公园——建于新区展示西周盛世文明和礼乐文化
        3.3.3 大唐芙蓉园——建于新区还原盛唐皇家园林代表作
        3.3.4 唐长城遗址公园——建立新区以唐文化为主题的公园
    3.4 本章小结
4 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中景观雕塑设计的表达与运用策略
    4.1 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中景观雕塑设计的原则
        4.1.1 以历史文化的本真性为原则
        4.1.2 以历史文化的地域特征性为原则
        4.1.3 以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性为原则
        4.1.4 以主题公园整体性为原则
        4.1.5 以艺术创新性为原则
    4.2 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中景观雕塑设计的内容
        4.2.1 景观雕塑设计的过程
        4.2.2 景观雕塑需整体规划布局
        4.2.3 景观雕塑形体与空间
        4.2.4 景观雕塑尺度与视距、视角
        4.2.5 景观雕塑材质与色彩
    4.3 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中景观雕塑设计的表达手法
        4.3.1 历史场景重现
        4.3.2 历史文化的直接展现
        4.3.3 提炼文化元素
        4.3.4 历史文化内涵特征
    4.4 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中景观雕塑设计的运用策略
        4.4.1 历史文化保护策略——保护是设计的基础与核心
        4.4.2 地域文化符号策略——运用符号塑造提高可识别度
        4.4.3 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景观雕塑手法
    4.5 本章小结
5 实践案例——铜川书画公园景观雕塑设计
    5.1 铜川相关历史文化背景
        5.1.1 铜川地理位置
        5.1.2 铜川历史文化资源
        5.1.3 历史文化精神传播
    5.2 铜川书画公园项目概况
        5.2.1 铜川书画公园的地理位置
        5.2.2 铜川书画公园的建设作用
        5.2.3 铜川书画公园的设计原则
    5.3 铜川书画公园景观分析
        5.3.1 公园平面
        5.3.2 功能分区
        5.3.3 交通流线
        5.3.4 景观节点
        5.3.5 绿化分析
    5.4 铜川书画公园中景观雕塑设计的构思
        5.4.1 铜川书画公园中景观雕塑设计的目的
        5.4.2 铜川书画公园中景观雕塑设计的思路
    5.5 铜川书画公园中景观雕塑设计应用分析
        5.5.1 铜川书画公园中景观雕塑的布局分析
        5.5.2 铜川书画公园中景观雕塑的方案设计分析
        5.5.3 铜川书画公园中景观雕塑的材质分析
        5.5.4 铜川书画公园中景观雕塑与植物配置分析
        5.5.5 铜川书画公园中景观雕塑的制作
        5.5.6 铜川书画公园中景观雕塑的基础、运输及安装
        5.5.7 铜川书画公园中景观雕塑与夜间照明分析
        5.5.8 铜川书画公园中景观雕塑现场实景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6)新中式风格在商业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无锡清名桥南长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角度与内容
        1.4.1 研究角度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查阅法
        1.5.2 实地调研法
        1.5.3 案例分析法
    1.6 论文创新点
    1.7 研究框架
第2章 “新中式”风格与商业街景观概念阐述
    2.1 “新中式”风格相关概念
        2.1.1 “新中式”风格发展历程
        2.1.2 “新中式”风格设计理念
        2.1.3 “新中式”景观含义及特征
    2.2 商业街相关概念界定
        2.2.1 商业街的定义
        2.2.2 商业街的分类
        2.2.3 商业街尺度
        2.2.4 商业街景观的概念
        2.2.5 商业街景观的主要内容
    2.3 “新中式”风格在商业街景观中的应用层面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中式”商业街景观案例分析
    3.1 成都远洋太古里商业街
        3.1.1 街巷式空间布局
        3.1.2 “新中式”建筑形态
        3.1.3 “新中式”景观设施带
        3.1.4 现存问题分析
    3.2 上海新天地商业街
        3.2.1 对称式空间布局
        3.2.2 “存表去里”的建筑形态
        3.2.3 “新中式”景观要素分析
        3.2.4 现存问题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中式”风格在商业街景观中的营造
    4.1 “新中式”商业街串联式空间布局
        4.1.1 串联式空间布局相关概念
        4.1.2 “新中式”商业街空间布局设计
    4.2 “新中式”建筑体量与形态的菱形元素营造
        4.2.1 建筑体量形态相关概念
        4.2.2 菱形元素在建筑中的应用方式
        4.2.3 建筑结构外露
        4.2.4 建筑外立面构造方式
        4.2.5 外立面装饰材料的运用
        4.2.6 “新中式”建筑体量形态设计策略
        4.2.7 “新中式”建筑体量形态设计营造
    4.3 “新中式”景观设施带极简化营造
        4.3.1 极简化景观设施带相关概念
        4.3.2 “新中式”极简化景观设施带设计策略
        4.3.3 中国传统符号的极简化处理
        4.3.4 极简化景观雕塑
        4.3.5 极简化公共座椅设施
        4.3.6 极简化水景设施
        4.3.7 极简化道路铺装
        4.3.8 “新中式”极简化景观空间的营造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无锡清名桥南长街商业街景观设计方案阐述
    5.1 项目概况
        5.1.1 区位分析
        5.1.2 现状分析
    5.2 无锡清名桥地域文化分析
        5.2.1 历史沿革
        5.2.2 运河文化
        5.2.3 吴文化
    5.3 南长街商业街区设计营造
        5.3.1 设计场地
        5.3.2 设计定位
        5.3.3 地域文化元素提取
        5.3.4 空间布局
        5.3.5 “新中式”商业街建筑设计
        5.3.6 景观节点分布
        5.3.7 道路铺装
        5.3.8 南长街商业街区“新中式”营造设计效果图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参加科研情况

(7)基于传统美德传承的景观雕塑设计研究 ——以山阳县滨河景观雕塑群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基本内容及方式方法
        1.4.1 研究的基本内容
        1.4.2 研究的基本方法
    1.5 研究框架
2.景观雕塑设计与传统美德的相关概念
    2.1 传统美德的相关理论研究
        2.1.1 传统美德的基本概念
        2.1.2 传统美德的基本特征
    2.2 景观雕塑的相关理论研究
        2.2.1 雕塑的发展
        2.2.2 景观雕塑的概念
        2.2.3 景观雕塑的基本分类
        2.2.4 滨河景观雕塑的相关概念
    2.3 传统美德在景观雕塑设计中的体现
        2.3.1 雕塑是传统美德传承和发扬的最佳载体
        2.3.2 景观雕塑设计中传统美德的应用所存在的价值体现
    2.4 小结
3.传统美德传承的景观雕塑设计案例分析
    3.1 相关案例分析
        3.1.1 芜湖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凿壁借光”和“孔融让梨”景墙
        3.1.2 兰州市《黄河母亲》雕塑分析
        3.1.3 华山中华孝文化主题雕塑园雕塑分析
    3.2 相关问题分析
        3.2.1 容易损坏
        3.2.2 盲目照搬
        3.2.3 高度相似
        3.2.4 缺乏美感
    3.3 小结
4.传统美德传承的景观雕塑设计的表现方法
    4.1 传统美德传承的景观雕塑的设计原则
        4.1.1 地域文化原则
        4.1.2 传承创新原则
        4.1.3 空间环境原则
        4.1.4 可持续发展原则
        4.1.5 “以人为本”原则
    4.2 传统美德传承的景观雕塑设计创作方法研究
        4.2.1 景观雕塑设计中所选取的美德主线
        4.2.2 传统美德传承的景观雕塑设计的空间关系分析
        4.2.3 传统美德传承的景观雕塑设计的艺术造型方式
        4.2.4 传统美德传承的景观雕塑设计的材料选择
5.山阳县滨河景观雕塑设计
    5.1 前期调研
        5.1.1 地理条件
        5.1.2 气候条件
        5.1.3 文化因素
    5.2 项目概况
        5.2.1 区位分析
        5.2.2 交通分析
        5.2.3 现状分析
    5.3 山阳县滨河景观雕塑设计实践
        5.3.1 设计构思
        5.3.2 设计要素
        5.3.3 设计方案
        5.3.4 雕塑制作
6 结论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Ⅰ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Ⅱ图片索引

(8)青铜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文化断层
        1.1.2 城市缺乏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景观发展史
        1.3.1 西方景观发展史
        1.3.2 中国景观发展史
    1.4 中国青铜发展史
        1.4.1 新石器时代
        1.4.2 夏商周青铜器
        1.4.3 秦汉至清
    1.5 国内外研究进展
        1.5.1 青铜文化
        1.5.2 青铜文化与艺术设计结合
        1.5.3 文化与城市景观
    1.6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框架
    1.7 问题探讨
第二章 中国青铜文化简述
    2.1 中国青铜文化分期及分区
        2.1.1 中国青铜文化分期
        2.1.2 中国青铜文化分区
    2.2 中国青铜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
        2.2.1 中国青铜文化精神内涵
        2.2.2 中国青铜文化的价值
第三章 青铜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研究
    3.1 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的关系
    3.2 青铜文化与景观设计
    3.3 青铜文化在景观中的艺术特色
        3.3.1 青铜造型文化在景观中的艺术特色
        3.3.1.1 食器
        3.3.1.2 酒器
        3.3.1.3 水器
        3.3.1.4 乐器
        3.3.1.5 兵器
        3.3.1.6 杂器
        3.3.1.7 家具类
        3.3.2 青铜纹饰文化在景观中的艺术特色
        3.3.2.1 动物主题
        3.3.2.2 几何主题
        3.3.2.3 人类生活主题
        3.3.3 青铜铭文文化在景观中的艺术特色
    3.4 青铜文化与景观设计的结合方法
        3.4.1 原型复制
        3.4.2 原型创新
        3.4.3 抽象写意
        3.4.4 文化提取
    3.5 青铜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表现形式
        3.5.1 城市景观小品
        3.5.2 城市照明设施
        3.5.3 城市景观建筑
        3.5.3.1 建筑形式
        3.5.3.2 建筑外立面
        3.5.4 城市绿化
        3.5.5 城市道路
        3.5.6 城市景观名称
    3.6 设计合作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以安徽省铜陵市青铜文化景观设计为例
        4.1.1 铜陵城市历史演变
        4.1.2 铜陵青铜文化历史
        4.1.2.1 铜陵城市历史发展背景
        4.1.2.2 铜陵城市文化内涵
        4.1.2.3 文人与铜陵
        4.1.3 城市设计目标
        4.1.4 青铜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
        4.1.4.1 城市公园景观
        4.1.4.2 城市广场景观
        4.1.4.3 城市道路景观
        4.1.4.4 城市景观建筑
        4.1.5 铜陵城市景观特色——山体青铜浮雕
        4.1.6 在城市景观中展现青铜文化内涵
    4.2 在城市景观中利用青铜文化的意义
        4.2.1 对地域主义景观的意义
        4.2.1.1 地域主义景观
        4.2.1.2 青铜文化作为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设计的意义
        4.2.2 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意义
        4.2.3 对城市美学的意义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未来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附录
参考文献

(9)临潼文化街区景观雕塑设计中唐文化元素的表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文章创新点
    1.6 课题的研究框架
    1.7 小结
2 基本概念解析
    2.1 景观雕塑概述
        2.1.1 景观雕塑的概念
        2.1.2 景观雕塑的特征
        2.1.3 景观雕塑在城市中的发展现状
    2.2 街区景观雕塑概述
        2.2.1 街区景观概念
        2.2.2 街区景观雕塑的表现形式
        2.2.3 景观雕塑和城市街区的关系
    2.3 历史文化对城市雕塑设计的影响
        2.3.1 历史文化在街区景观雕塑设计的重要性
        2.3.2 历史文化对城市雕塑的创作内容及题材的影响
        2.3.3 历史文化对城市雕塑材质选择的影响
        2.3.4 历史文化对城市雕塑创作表现形式的影响
        2.3.5 历史文化对城市雕塑尺度的影响
        2.3.6 历史文化雕塑在城市建设中的价值体现
    2.4 小结
3 唐文化在景观雕塑中的应用
    3.1 唐代历史发展
        3.1.1 唐代历史背景
        3.1.2 唐文化的特征
    3.2 唐代物质文化内涵
        3.2.1 建筑文化
        3.2.2 服饰文化
    3.3 唐代非物质文化内涵
        3.3.1 帝王文化
        3.3.2 女性文化
        3.3.3 乐舞文化
        3.3.4 诗书文化
        3.3.5 民间文化
        3.3.6 科技文化
    3.4 唐代文化资源的价值
        3.4.1 历史价值
        3.4.2 艺术价值
        3.4.3 文化价值
        3.4.4 精神价值
    3.5 唐文化在街区景观雕塑中的应用
        3.5.1 大唐不夜城
        3.5.2 华清池广场
        3.5.3 雁塔雕塑示范街
    3.6 唐文化街区景观雕塑创作
        3.6.1 历史挖掘
        3.6.2 艺术表现
        3.6.3 文化传承
    3.7 小结
4 唐文化在街区景观雕塑的创作表现策略
    4.1 设计原则
        4.1.1 地域性
        4.1.2 大众性
        4.1.3 经济性
        4.1.4 整体性
        4.1.5 可持续发展性
    4.2 设计方法
        4.2.1 题材选取
        4.2.2 布局形式
        4.2.3 设计尺度
        4.2.4 设计材质
        4.2.5 设计视觉表现
    4.3 设计内容
        4.3.1 结合历史文化
        4.3.2 注重精神传达
        4.3.3 实现环境和谐
    4.4 表现手法
        4.4.1 具象雕塑的表现手法
        4.4.2 抽象雕塑的表现手法
        4.4.3 意象雕塑的表现手法
    4.5 小结
5 西安临潼区秦唐大道景观雕塑设计实例
    5.1 项目背景
        5.1.1 地理位置
        5.1.2 历史沿革
    5.2 西安临潼区唐文化研究
        5.2.1 物质文化遗迹
        5.2.2 精神文化印记
    5.3 项目背景
        5.3.1 项目发展背景
        5.3.2 项目定位
    5.4 设计前期构思
        5.4.1 创作方案设计思路
        5.4.2 创作方案设计目的
        5.4.3 设计切入点分析
        5.4.4 题材选取分析
        5.4.5 尺度设计分析
        5.4.6 形体设计分析
        5.4.7 材质设计分析
        5.4.8 色彩设计分析
        5.4.9 照明设计分析
    5.5 临潼区秦唐大道景观雕塑的设计内容
        5.5.1 高山流水觅知音
        5.5.2 余音
        5.5.3 霓裳
        5.5.4 绿翠骊山烟幕间
        5.5.5 云想衣裳花想容
        5.5.6 箫声入云间
        5.5.7 谁家玉笛暗飞声
        5.5.8 怅望银河吹玉笙
        5.5.9 古琴悠扬
    5.6 小结
6 结论
    6.1 总结分析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本人已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
    附录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三:图表目录

(10)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1.3 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第二章 大学校园文化的变迁与校园规划设计的发展
    2.1 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变迁
        2.1.1 大学校园文化的含义
        2.1.2 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
        2.1.3 大学校园文化的变迁
    2.2 西方大学校园文化的变迁与校园规划设计的发展
        2.2.1 早期的大学校园——封闭式方院模式
        2.2.2 近代大学校园——对称开放模式
        2.2.3 现代大学校园——现代功能化模式
        2.2.4 20 世纪60 年代后大学校园——综合交流模式
        2.2.5 当代大学校园——特色高质模式
    2.3 我国大学校园文化的变迁与校园规划设计的发展
        2.3.1 古代大学校园——书院模式
        2.3.2 近代大学校园——中西融合模式
        2.3.3 建国至文革前大学校园——苏联模式
        2.3.4 大跃进和文革时期的大学校园——无序模式
        2.3.5 文革后至90 年代初的大学校园——兼容并蓄模式
        2.3.6 90年代初至新世纪大学校园——巨型化多元化模式
    2.4 大学校园规划建设方式的发展
        2.4.1 无规划建设
        2.4.2 静态规划建设
        2.4.3 动态规划建设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现状调研
    3.1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现状调研概述
        3.1.1 调研目的
        3.1.2 调研方法
        3.1.3 调研内容
        3.1.4 调研对象选取
    3.2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实地调研(详见附录A)
        3.2.1 清华大学调研
        3.2.2 武汉大学调研
        3.2.3 上海交通大学调研
        3.2.4 沈阳建筑大学调研
        3.2.5 烟台大学调研
        3.2.6 厦门大学调研
        3.2.7 北京大学调研
        3.2.8 四川大学调研
        3.2.9 实地调研小结
    3.3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文献调研
        3.3.1 文献调研内容
        3.3.2 文献调研总结
    3.4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现状调研总结分析
        3.4.1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经验总结
        3.4.2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现状问题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论模型
    4.1 阿摩斯·拉普卜特的“文化”用于设计的理论模型
        4.1.1 阿摩斯·拉普卜特解决研究难点的方法
        4.1.2 “文化”的分解
        4.1.3 文化与环境的联系
        4.1.4 “文化”用于设计的理论模型
    4.2 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物质环境的联系
        4.2.1 校园文化的分解
        4.2.2 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物质环境的联系
    4.3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论模型
        4.3.1 基于校园文化传承的文化景观理论
        4.3.2 基于校园文化实践的场景构成理论
        4.3.3 基于校园文化发展的固定与半固定要素理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策略
    5.1 基于校园文化传承的规划设计策略
        5.1.1 传承地域文化景观
        5.1.2 传承校园历史文化景观
    5.2 基于校园文化实践的规划设计策略
        5.2.1 契合校园内学生生活模式场景
        5.2.2 契合校园内教学活动场景
        5.2.3 契合校园内交往活动场景
        5.2.4 契合及策划校园内文娱活动场景
    5.3 基于校园文化发展的规划设计策略
        5.3.1 预留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固定要素
        5.3.2 适时维护和更新校园内半固定要素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实践
    6.1 项目概述
    6.2 学校简介
        6.2.1 学校概况
        6.2.2 校园概况
    6.3 校园文化
        6.3.1 学校理念
        6.3.2 校园历史文化
        6.3.3 校园标识文化
        6.3.4 校园文娱活动
        6.3.5 地域文化
    6.4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校园规划设计策略应用
        6.4.1 基于校园文化传承的规划设计策略应用
        6.4.2 基于校园文化实践的规划设计策略应用
        6.4.3 基于校园文化发展的规划设计策略应用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综述
    7.2 研究成果
    7.3 研究存在的问题
    7.4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与内容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附录A: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现状实地调研
    1.清华大学调研
    2.武汉大学调研
    3.上海交通大学调研
    4.沈阳建筑大学调研
    5.烟台大学调研
    6.厦门大学调研
    7.北京大学调研
    8.四川大学调研
附录B:大学校园物质环境调查访谈问题提纲
    大学校园物质环境调查访谈提纲(1)
    大学校园物质环境调查访谈提纲(2)
附录C:大学校园物质环境调查访谈记录
    清华大学校园物质环境调查访谈记录(1)
    清华大学校园物质环境调查访谈记录(2)
    清华大学校园物质环境调查访谈提纲(3)
    武汉大学校园物质环境调查访谈记录(1)
    武汉大学校园物质环境调查访谈提纲(2)
    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校园物质环境调查访谈记录(1)
    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校园物质环境调查访谈记录(2)
    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校园物质环境调查访谈提纲(3)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校园物质环境调查访谈记录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物质环境调查访谈记录
    厦门大学思明校区校园物质环境调查访谈记录(1)
    厦门大学思明校区校园物质环境调查访谈提纲(2)
    北京大学校园物质环境调查访谈提纲
    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校园物质环境调查访谈记录
附录 图片来源
作者简介

四、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雕塑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与融合[J]. 冯贺男.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1(11)
  • [2]上海城市雕塑的文化与实践研究[D]. 李强. 上海大学, 2021
  • [3]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的融合研究[J]. 刘卓. 商业文化, 2021(03)
  • [4]《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5]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中景观雕塑设计研究[D]. 李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6]新中式风格在商业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无锡清名桥南长街为例[D]. 窦岳.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1)
  • [7]基于传统美德传承的景观雕塑设计研究 ——以山阳县滨河景观雕塑群项目为例[D]. 姜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8]青铜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研究[D]. 陈晨. 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9]临潼文化街区景观雕塑设计中唐文化元素的表现研究[D]. 归汝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10]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 张景璇. 东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