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运动量辅助发情诊断及电导率辅助乳房炎诊断参数的研究

奶牛运动量辅助发情诊断及电导率辅助乳房炎诊断参数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分为两部分,试验一通过分析奶牛发情期与非发情期运动量的变化,建立较为理想的运动量判断发情的方法和标准,为牛场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提高牛场发情识别率;试验二研究电导率与体细胞数的相关性,拟合出电导率和体细胞数的相关方程,建立较为理想的电导率诊断隐性乳房炎的参数和方法。试验一从10个安装运动量自动记录系统的奶牛场收集到4752余头成母牛运动量记录数据,从中筛选出无记录缺陷的1702个发情期完整运动量记录,分析了胎次、季节、地区、产奶量、发情周期的阶段等因素对运动量的影响,并对运动量判定发情的方法和标准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奶牛的运动量存在牛场、季节、胎次、产奶量、地区之间的差异;在山东,夏季由于高温的影响,奶牛的运动量显著降低;而在内蒙古,冬季由于低温的影响,奶牛的运动量也显著降低;通过对内蒙古、北京、山东的三个牛场数据分析后结果显示,从北向南奶牛的运动量差异显著(P<0.001),从北向南运动量逐渐降低;随着产奶量的增加奶牛的发情期和非发情期运动量都显著降低(P<0.001);隐性发情的奶牛,发情期运动量变化不显著(P=0.75),但是产奶量和卧地时间均出现下降,这两个指标的变化可用于隐性发情奶牛的发情诊断;随着胎次的增加,奶牛运动量明显减少(P<0.001)。在一个发情周期中,发情前、后各一天和发情当天的运动量明显增加,其他各天运动量差异不显著。与发情周期内其他各天比较,发情前一天运动量平均增加20步,发情当天平均增加370步,发情后一天平均增加70步。用当日运动量减去前一天运动量的差值与128步比较的方法判断奶牛是否发情,检出率大于90%,误判率低于3.7%。试验二以鲁宝,金兰,杰瑞,佳宝及祥和牧场共1200头泌乳牛的奶样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奶样电导率和体细胞数,研究牛场、乳区、胎次、泌乳阶段等因素对电导率和体细胞数的影响;拟合出电导率和体细胞数的相关方程,分析用电导率预测乳房炎特别是隐性乳房炎的方法。主要试验结果为:随着奶牛胎次的增加,牛奶的电导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P<0.001);随着泌乳阶段的增加,牛奶体细胞数逐渐降低(P<0.001),电导率差异不显著(P=0.54);对于新产牛,产后十天与十天以后的体细胞数差异极显著(P<0.001),产后十天奶牛的体细胞数显著升高,但是在一个月之内降到正常水平;对于同一头奶牛的不同乳区,后乳区体细胞数显著高于前乳区(P<0.001),左乳区显著高于右乳区(P<0.001)。拟合出了四个牛场各自的电导率和体细胞数的相关方程和所有牛场1200头奶牛的总相关方程。结果表明:不同牛场电导率和体细胞数相关性存在差异,各自相关方程的R2分别为0.9257, 0.8206, 0.8961, 0.9249;总方程的R2为0.6203。当体细胞数大于20万时,总方程与实际结果相符率为75%;当体细胞数大于50万时,相符率为70%。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奶牛的发情鉴定
  • 1.1.1 奶牛发情的基本规律
  • 1.1.2 奶牛发情鉴定
  • 1.1.3 常用的发情诊断方法
  • 1.2 奶牛发情鉴定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发情鉴定的重要性
  • 1.2.2 运动量和奶牛发情的关系
  • 1.2.3 用运动量发情诊断的研究
  • 1.3 奶牛乳房炎
  • 1.3.1 乳房炎的主要危害
  • 1.3.2 其他危害
  • 1.3.3 乳房炎发病规律
  • 1.3.4 奶牛乳房炎发生的原因
  • 1.4 乳房炎诊断方法
  • 1.4.1 乳中体细胞计数法
  • 1.4.2 乳汁的细菌培养
  • 1.4.3 乳汁PH 检验法
  • 1.4.4 乳成分直接检测法
  • 1.4.5 PCR 检测方法
  • 1.4.6 酸度计检验法
  • 1.4.7 酶类检测法
  • 1.4.8 MTT 检测法
  • 1.5 电导率值检验法
  • 1.5.1 电导率值检验法的原理
  • 1.5.2 电导率检测乳房炎的研究进展
  • 1.6 本试验拟解决的问题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奶牛运动量辅助发情诊断技术的研究
  • 2.1.1 试验目的
  • 2.1.2 数据来源
  • 2.1.3 分析内容与数据样本
  • 2.2 电导率与体细胞数相关关系的研究
  • 2.2.1 试验目的
  • 2.2.2 试验材料
  • 2.2.3 奶样的处理
  • 2.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奶牛运动量辅助发情诊断技术的研究
  • 3.1.1 胎次对奶牛运动量的影响
  • 3.1.2 产奶量对奶牛运动量的影响
  • 3.1.3 季节对奶牛运动量的影响
  • 3.1.4 牧场对奶牛运动量的影响
  • 3.1.5 不同地区对奶牛运动量的影响
  • 3.1.6 奶牛发情规律
  • 3.1.7 判断发情的具体标准和方法
  • 3.1.8 隐发情牛的处理
  • 3.1.9 讨论
  • 3.1.10 小结
  • 3.2 电导率与体细胞数相关关系的研究
  • 3.2.1 新生牛体细胞数和电导率的变化
  • 3.2.2 不同泌乳阶段对体细胞数和电导率的影响
  • 3.2.3 胎次对电导率的影响
  • 3.2.4 不同乳区体细胞数的差异
  • 3.2.5 不同奶牛场电导率与体细胞数的相关性研究
  • 3.2.6 判断方法的确定
  • 3.2.7 讨论
  • 3.2.8 小结
  • 4 课题总体结论及创新点
  • 4.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 4.2 本研究创新之处
  • 4.3 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实际生产中奶牛发情时运动量的变化
  • 1 奶牛发情时的运动量变化
  • 2 奶牛发情时卧地次数的变化
  • 附录二 CMT 检验结果
  • 致谢
  •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奶牛运动量辅助发情诊断及电导率辅助乳房炎诊断参数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