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层面有机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网构建和稳定性研究

企业层面有机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网构建和稳定性研究

论文摘要

有机化工行业作为资源消耗高、污染物产生量大的行业,是最早开展循环经济实践的行业之一,已积累诸多成功经验。作为化学工业中的基础和主导行业,有机化工行业的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对整个化学工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早期有机化工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多是在长期实践积累的基础自发形成的,显示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强大优越性和生命力。但随着循环经济发展的深入和实践范围的扩大,单纯依靠实践积累、自发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运用新的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科学的指导循环经济产业链网的设计、改造和完善,建立高效、稳定的有机化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企业作为循环经济实施的主体,其循环经济产业链网的构建和发展,对更大层面上循环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在系统查阅和全面综述循环经济产业链及化工行业循环经济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元素流分析和系统集成技术,探索出企业层面有机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网的物质流动代谢效率的分析方法和产业链网的设计方法,并从经济学、生态学和产业链的结构特点等角度剖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的内涵和影响因素,构建了科学可行的稳定性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企业层面有机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网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并通过案例研究进一步验证和完善了相关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科学识别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与不足结合山东金沂蒙集团循环经济发展建设实践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对企业生产工艺及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分析,识别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以高资源消耗为支撑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简单的回收利用为主的发展模式,造成原辅材料利用效率不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产业链多为单向性流动,关联度相对较差;主要产品生产工艺普遍存在能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废物产生和排放量大等问题。(2)建立了企业层面有机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网的物质流动分析方法结合企业层面有机化工产业链物质流动特点,对现有的元素流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企业层面元素流分析方法,具体包括研究目的确定、系统与系统范围确定、清单分析与模型建立以及结果解释4部分,并设置了元素的资源效率、环境效率和资源化率3个评价指标。提出了工序间有效元素流的概念,即输入到工序中可被该工序利用的元素流。以金沂蒙集团的4条有机化工产业链为研究对象,研究建立了不同产业链中碳元素流动分析的模型,识别了制约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环节和废物产生及排放源。①发酵酒精产业链碳元素流分析结果表明,发酵酒精生产过程中碳元素系统资源效率为39.1%,发酵工序和糖化工序是制约系统碳元素利用效率的关键环节。提高系统的碳环境效率和再利用率的重点在于酒糟和发酵工序产生的CO2的资源化利用。②对醋酸产业链碳元素流分析结果表明,醋酸生产过程中碳元素系统利用效率为85.7%,酒精氧化工序是制约系统碳元素利用效率的关键环节,改进醋酸生产工艺,缩短醋酸生产过程,也是提高系统碳元素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③对醋酸乙酯产业链碳元素流分析结果表明,醋酸乙酯生产过程中碳元素系统利用效率为98.1%,脱水工序和酯化工序是制约系统碳元素利用效率的关键环节。④对氨醇联产产业链碳元素流分析结果表明,氨醇联产生产过程中碳元素系统利用效率为55.3%。由于现有产业链并不是以提高碳元素利用效率为目标,导致碳元素利用水平不高,大量碳资源流失,系统脱碳解吸气和造气灰渣均具有较好的利用价值。(3)研究建立了企业层面有机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网的技术方法研究了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内涵,分析了产业链的链状、环状、树状和网状四种结构类型和发展进化关系,提出了从产业链组装、产业链延伸、产业链补充产业链改进、产业链耦合等角度构建企业层面循环经济产业链网的技术方法,并以金沂蒙集团的4条有机化工产业链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应用研究:①产业链组装方面,在现有煤气化生产的基础上,开发了新的脱碳工序、CO提取工序和羰基合成工序,组装羰基合成产业链,新组装的产业链系统碳资源利用效率为0.501。②产业链延伸方面,以氨醇联产产业链的液氨和脱碳解吸气中CO2为原料,延伸设计了尿素合成产业链,使氨醇联产产业链的系统碳资源效率由0.553提高到0.644,提高了16.5%。③产业链补充方面,一是增加发酵酒精废气净化工序,回收含有的高浓度CO2用于生产食品级CO2,每年可资源化利用7.5万tCO2,使发酵酒精产业链系统碳资源效率提高到0.591,提高了51.2%。二是回收造气灰渣作用作锅炉为燃料,在提高碳元素利用水平的同时,回收能量。④产业链改进方面,通过改造造气炉结构,优化吹风和造气过程运行参数,改造后造气灰渣含碳量降低了2.6%,吨氨煤耗比现有氨醇联产产业链降低6.0%。⑤产业链耦合方面,通过甲醇、醋酸、脱碳解吸气、脱碳尾气和CO提取后尾气等物质在不同产业链间的流动,将羰基合成、氨醇联产、尿素合成、发酵酒精、醋酸、醋酸乙酯6条产业链相互耦合,建立企业层面有机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网。通过产业链耦合,丰富了产业链中资源流动路径,提高了系统碳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运行水平,增强了产业链网稳定性。对设计和新建的企业层面有机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网碳元素流分析结果表明,氨醇联产产业链各工序碳元素利用水平均高于现有水平,造气工序提高了10.5%,达到0.747;脱碳工序提高了16.1%,达到0.975;甲醇合成工序提高了18.2%,达到0.793。设计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网的系统碳资源利用效率比现有氨醇联产产业链提高了22.1%,达到0.675;系统碳环境效率是现有氨醇联产产业链的2.2倍。(4)构建了区域水资源梯级利用的循环经济链网体系研究并实施了酒精无载体大罐浓醪连续发酵工艺和羰基合成工艺等源头节水工艺,实现了水资源利用的源削减。针对新鲜水、二次水、蒸汽冷凝水等多种水资源,提出并实施了分级利用,构建了企业内部水资源梯级利用模式。研究并实施了基于废水分级、分质处理的深度处理工程,实现了废水的资源化利用。通过上述措施,企业新鲜水耗量由2005年的935万t,减少到2008年的512万t,削减率为45.2%;废水产生量由2005年的317万t,减少到2008年的193万t,削减率为39.1%,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5)建立了企业层面有机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方法在界定了循环经济稳定性的内涵的基础上,分别基于价值链原理、生命周期原理和产业链的开放性,揭示了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经济稳定性、生态稳定性和产业链的结构稳定性的内涵,识别了影响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关键因素;建立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指标层4个的层次的企业层面有机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技术修正下的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主客观的组合赋权,建立了企业层面循环经济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方法,科学评价了金沂蒙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和系统稳定性。结果表明,与2005年相比,2008企业新建有机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网后,产业链稳定性由原来的基本稳定提升为稳定,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均有较大削减。综上,通过对循环经济理论、模式和技术方法的系统研究及其在金沂蒙集团的成功应用,建立了企业层面循环经济产业链分析、构建、完善和稳定性评价的系统方法,对企业循环经济的实施起到了很好技术支持、理论指导和示范推动作用。与2005年相比,2008年建设新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网体系的实施效果为:淀粉出酒率提高了2.4%,工业水重复利用率提高了18.5%,COD排放强度降低了82.2%,SO2排放强度降低了77.6%,吨氨综合能耗降低了2.2%,吨酒精综合能耗降低了10.4%,吨氨新鲜水耗降低了8.5%,吨酒精新鲜水耗降低了15.7%。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循环经济产业链研究现状
  • 1.2.2 化工行业循环经济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1.3.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企业层面有机化工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 2.1 金沂蒙集团简介
  • 2.2 生产工艺及投入产出情况
  • 2.2.1 发酵酒精产业链
  • 2.2.2 醋酸产业链
  • 2.2.3 醋酸乙酯产业链
  • 2.2.4 醋酸丁酯产业链
  • 2.2.5 丁烯醛产业链
  • 2.2.6 氨醇联产产业链
  • 2.2.7 甲醛产业链
  • 2.3 基础设施情况
  • 2.3.1 废水处理设施
  • 2.3.2 能源供给设施
  • 2.4 现状评价
  • 第3章 企业层面有机化工产业链的物质流动模型建立与代谢效率分析
  • 3.1 企业层面元素流分析方法研究与建立
  • 3.1.1 研究目的确定
  • 3.1.2 系统与系统范围确定
  • 3.1.3 清单分析与模型建立
  • 3.1.4 结果解释
  • 3.1.5 企业层面元素流分析评价指标的研究与确立
  • 3.2 金沂蒙集团有机化工产业链碳元素流分析模型建立与应用研究
  • 3.2.1 发酵酒精产业链碳元素流分析
  • 3.2.2 醋酸产业链碳元素流分析
  • 3.2.3 醋酸乙酯产业链碳元素流分析
  • 3.2.4 氨醇联产产业链碳元素流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企业层面有机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网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
  • 4.1 产业链结构
  • 4.1.1 链状结构
  • 4.1.2 环状结构
  • 4.1.3 树状结构
  • 4.1.4 网状结构
  • 4.2 循环经济产业链设计的原则
  • 4.3 循环经济产业链设计的理论基础
  • 4.3.1 生态学相关理论
  • 4.3.2 生态结构重组
  • 4.3.3 系统集成
  • 4.4 循环经济产业链设计方法
  • 4.5 企业层面有机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网设计
  • 4.5.1 产业链组装
  • 4.5.2 产业链延伸
  • 4.5.3 产业链补充
  • 4.5.4 产业链改进
  • 4.5.5 产业链耦合
  • 4.5.6 有机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网碳元素流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企业层面有机化工生产过程水资源循环经济链网体系的构建
  • 5.1 工艺技术源头节水
  • 5.1.1 酒精生产节水工艺
  • 5.1.2 醋酸生产节水工艺
  • 5.1.3 工艺节水效果分析
  • 5.2 企业内部水资源梯级利用
  • 5.2.1 企业内部水资源利用现状
  • 5.2.2 企业内部水资源梯级利用方案
  • 5.2.3 企业内部水资源梯级利用效果分析
  • 5.3 企业废水的深度处理及回用
  • 5.3.1 企业有机化工废水产生排放情况
  • 5.3.2 废水处理工艺路线及关键技术研究
  • 5.3.3 分级分质处理工艺处理效果分析
  • 5.4 企业层面水资源区域循环梯级利用
  • 5.4.1 企业循环冷却水系统
  • 5.4.2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区域资废水资源化利用方案和水质评价
  • 5.4.3 区域资废水资源化利用效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企业层面有机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 6.1 循环经济稳定性内涵
  • 6.2 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分析
  • 6.2.1 基于价值链的经济稳定性分析
  • 6.2.2 基于生命周期的生态稳定性分析
  • 6.2.3 基于产业链开放性的结构稳定性分析
  • 6.3 企业层面有机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评价
  • 6.3.1 指标筛选原则
  • 6.3.2 指标体系结构
  • 6.3.3 指标解释
  • 6.3.4 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 6.3.5 评价模型建立
  • 6.3.6 金沂蒙集团有机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评价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展望及创新点
  • 7.1 结论
  • 7.2 展望
  • 7.3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ENGLISH DISSERTATION
  • Paper Ⅰ: Industrial metabolism of the carbon in an alcohol fermentation factory
  • Paper Ⅱ: Treatment and reuse of complex chemical wastewater: key techniques and pattern on a regional level
  • 相关论文文献

    • [1].《有机化工生产运行与操控》“掌上微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广州化工 2019(22)
    • [2].有机化工异味应急监测现状分析及对策[J]. 化工设计通讯 2019(12)
    • [3].有机化工标准中的气相色谱分析法研究[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9(24)
    • [4].有机化工合成应用过氧化氢的技术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7(02)
    • [5].有机化工原料工业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 2017(05)
    • [6].企业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的物化处理技术探讨[J]. 科学中国人 2016(36)
    • [7].《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J]. 广州化工 2017(03)
    • [8].有机化工合成中过氧化氢的应用刍议[J]. 化工管理 2015(19)
    • [9].高职《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2(09)
    • [10].微电解法处理有机化工原料生产废水实验研究[J]. 化工管理 2013(24)
    • [11].有机化工生产中合成气利用方法的比较与研究[J]. 化工管理 2014(06)
    • [12].有机化工原料产量继续稳步上升[J]. 化工时刊 2010(03)
    • [13].《有机化工生产技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J]. 广西轻工业 2010(04)
    • [14].有机化工原料工业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 化工管理 2019(20)
    • [15].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化工废水的预处理分析[J]. 科技展望 2015(27)
    • [16].高职《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实现[J]. 考试周刊 2009(16)
    • [17].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化工废水处理[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09)
    • [18].新年首月有机化工整体表现强势[J]. 粘接 2012(03)
    • [19].乙酸乙酯有机化工原料节能新工艺研究[J]. 河南化工 2012(10)
    • [20].高职《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的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28)
    • [21].多媒体在有机化工生产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职业时空 2009(09)
    • [22].高盐有机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分析[J]. 广州化工 2018(05)
    • [23].有机化工原料工业生产现状及其发展策略[J]. 化工管理 2015(04)
    • [24].浅谈高含油有机化工废水的生化处理工艺[J]. 科技传播 2011(02)
    • [25].沈阳东和有机化工有限公司 在科学发展中展翅腾飞[J]. 党史纵横 2010(06)
    • [26].探讨有机化工合成应用过氧化氢的技术[J]. 山东工业技术 2018(18)
    • [27].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开发与设计[J]. 科技创新导报 2013(23)
    • [28].有机化工合成应用过氧化氢的技术研究[J]. 当代化工研究 2017(12)
    • [29].有机化工合成中过氧化氢的应用分析[J]. 化工管理 2018(06)
    • [30].高职《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考试考核新模式探索研究[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4)

    标签:;  ;  ;  ;  ;  

    企业层面有机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网构建和稳定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