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及其主要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及其主要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

论文摘要

植物化感作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农作物耕作制度的合理安排,农田杂草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减少连作障碍危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前期研究证实了黄花蒿的化感作用及化感作用机理,本论文主要研究黄花蒿在自然条件下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并对黄花蒿茎叶挥发和淋溶途径中的主要化感物质进行分离鉴定,旨在利用化感活性物质,为开发新一代生物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发展可持续农业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以小麦、燕麦、黄瓜和萝卜为受体,对黄花蒿化感物质释放途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花蒿水浸提液、挥发物、淋溶物、残体土壤分解物、根分泌物5种途径来源的化感物质对4种受体植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黄花蒿水浸提液对小麦、燕麦的SE为56.29、57.17;茎叶挥发物对4种受体植物根长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地上部淋溶物对小麦和黄瓜表现为抑制作用,对燕麦和萝卜表现为促进作用;其残体分解物前10d对受体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根系分泌物对小麦和燕麦抑制作用较强,对萝卜和黄瓜表现为促进作用。比较黄花蒿5种不同途径来源的化感物质综合效应可知,黄花蒿主要是通过挥发、地上部淋溶向环境中释放化感物质,其次是通过根系分泌。2.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黄花蒿挥发性物质的化感作用,并用GC/MS联用仪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花蒿茎叶的挥发性物质对小麦、燕麦和萝卜的幼苗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挥发油提取器所得的挥发油对小麦、燕麦和萝卜的苗高、根长和鲜重也有显著抑制作用;其化感效应指数(RI)均在-0.50以下。黄花蒿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了56种化合物,主要为萜烯类。含量较高的是樟脑、桉叶油烯、β-石竹烯、杜松二烯、氧化石竹烯、芳樟酮、α-杜松烯醇和桉树脑,相对含量为23.212%、15.633%、7.054%、6.83%、6.489%、6.349%、6.097%和3.458%。其中樟脑、桉叶油烯、(α)β-石竹烯、杜松二烯、氧化石竹烯、桉树脑等均被报道有化感作用;芳樟酮、罗汉柏烯等物质的化感作用报道的较少。3.通过对黄花蒿水浸提液和甲醇提取液的化感作用测定,结果表明:甲醇提取液的化感效应强于水浸提液的化感效应;浓度为0.1g/mL时,甲醇提取物对小麦、燕麦、黄瓜和萝卜的SE分别为:68.16、61.12、46.69和43.98。对甲醇提取物用正己烷、二氯甲烷和甲醇分离,并进行GC/MS鉴定。正己烷组分中,有化感活性的物质为新植二烯、藿烯和乙酸VE酯;二氯甲烷组分中棕榈酸甲酯、(脱氧)青蒿素、麦角甾二烯、豆甾烯已经报道有化感活性;β-香树精、奥利烯-酮、乌散烯-酮、二十烷酸甲酯和3-羰基-乌散烯(12)-酸甲酯的化感作用首次被报道,证实了二氯甲烷组分对小麦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显著的化感作用。甲醇组分中主要是长链脂肪酸,邻苯二甲酸和十四烷酸、十五烷酸、十六烷酸、十七烷酸、十八烷酸、二十烷酸等长链脂肪酸均已经报道有化感活性;降姥鲛酮、乙酸乌散烯(12)-酯(3β)、乙酸-新-γ-蜡烯-22(29)-酯(3β)和3,5-二特丁基-4-羟基苯丙酸十八烷酸等物质的化感作用首次被报道。综上研究表明:在自然条件下,黄花蒿化感物质主要是通过挥发途径和淋溶途径释放到环境中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进展
  • 1.2 植物化感物质研究
  • 1.2.1 可溶性有机酸、直链醇、脂肪族醛和酮
  • 1.2.2 简单不饱和内酯
  • 1.2.3 长链脂肪酸和多炔
  • 1.2.4 醌类
  • 1.2.5 简单酚、苯甲酸及其衍生物
  • 1.2.6 肉桂酸及其衍生物
  • 1.2.7 香豆素类
  • 1.2.8 类黄酮
  • 1.2.9 单宁
  • 1.2.10 类萜和甾类化合物
  • 1.2.11 氨基酸和多肽
  • 1.2.12 生物碱和氰醇
  • 1.2.13 硫化物和芥子油苷
  • 1.2.14 嘌呤和核苷
  • 1.3 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研究
  • 1.3.1 淋溶
  • 1.3.2 根系分泌
  • 1.3.3 挥发
  • 1.3.4 植物体残留物分解
  • 1.3.5 种子萌发和花粉传播
  • 1.4 化感物质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 1.4.1 化感物质的提取方法
  • 1.4.2 化感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 1.4.3 化感物质的鉴定与检测
  • 1.5 化感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应用
  • 1.5.1 合理的作物栽培与耕作
  • 1.5.2 农田杂草和病虫害的防除
  • 1.5.3 品种改良和良种选用
  • 1.5.4 推动植被演替的进程
  • 1.5.5 保护生态环境
  • 1.6 黄花蒿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二章 黄花蒿对4 种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植物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黄花蒿地上部水浸提液对4 种受体植物生长的影响
  • 2.2.2 黄花蒿地上部淋溶物对4 种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
  • 2.2.3 黄花蒿地上部挥发物对4 种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
  • 2.2.4 黄花蒿残体土壤分解物对4 种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
  • 2.2.5 黄花蒿根系分泌物4 种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
  • 2.2.6 黄花蒿3 种途径化感释放物对4 种受体的综合效应比较
  • 2.3 讨论
  • 第三章 黄花蒿挥发物的化感作用及其成分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3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黄花蒿茎叶挥发物对4 种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
  • 3.2.2 黄花蒿挥发油对植物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 3.2.3 黄花蒿挥发油的成分鉴定
  • 3.3 讨论
  • 第四章 黄花蒿淋溶物的化感作用及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结果分析
  • 4.2.1 水浸提液对4 种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
  • 4.2.2 不同浓度甲醇提取物对4 种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 4.2.3 活性物质的的分离
  • 4.3 结论和讨论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1.1 黄花蒿5 种不同途径来源的化感物质对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
  • 5.1.2 黄花蒿茎叶挥发物的化感作用及化感物质的鉴定
  • 5.1.3 黄花蒿淋溶物的化感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 5.2 问题与讨论
  • 5.2.1 关于黄花蒿化感物质释放途径的研究
  • 5.2.2 关于黄花蒿化感物质的分离与鉴定的研究
  • 5.3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20(06)
    • [2].小麦化感作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02)
    • [3].植物们的悄悄话——化感作用[J]. 生命世界 2016(06)
    • [4].外来入侵植物北美车前对水稻根芽化感作用研究[J]. 新课程(下) 2017(01)
    • [5].化感作用在生态循环农业中的应用[J]. 农业装备技术 2013(04)
    • [6].化感作用在林业中的研究现状[J]. 林业科技 2012(06)
    • [7].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化感作用及其途径研究(英文)[J].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1(02)
    • [8].化感作用的研究新趋向[J]. 世界农药 2008(01)
    • [9].化感作用的未来研究需求及前景[J]. 世界农药 2008(02)
    • [10].化感作用——一种自然的可供选择的防除杂草的方法(上)[J]. 世界农药 2008(02)
    • [11].线麻秸秆浸提液对大豆的化感作用[J]. 作物杂志 2019(01)
    • [12].简述化感作用在蔬菜作物上的研究进展[J]. 上海蔬菜 2011(04)
    • [13].胜红蓟和三叶鬼针草的自化感作用[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 [14].我校吴凤芝教授喜获亚洲化感作用研究“突出成就奖”[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01)
    • [15].圆叶牵牛对衡水湖野大豆的化感作用探究[J]. 现代园艺 2016(14)
    • [16].黄精对三种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J]. 北方园艺 2019(08)
    • [17].胡桃科植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应用前景综述[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20)
    • [18].亚洲化感作用学会第三届国际会议在福州隆重举行[J]. 福建农业科技 2015(11)
    • [19].化感作用对黄瓜及其病害的影响分析[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5(02)
    • [20].杉木人工林化感作用研究综述[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01)
    • [21].海洋藻类化感作用研究进展[J]. 科技通报 2018(10)
    • [22].化感作用——一种自然的可供选择的防除杂草的方法(下)[J]. 世界农药 2008(03)
    • [23].植物残体的化感作用效应研究[J]. 南方农业 2018(32)
    • [24].人参化感作用及其研究进展[J]. 特产研究 2018(01)
    • [25].植物化感作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生物学杂志 2015(03)
    • [26].连作半夏化感作用初步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20(04)
    • [27].蔬菜类作物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研究初探[J]. 蔬菜 2018(07)
    • [28].植物化感作用影响因素的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23)
    • [29].狼毒对新麦草化感作用的研究[J]. 中国草地学报 2009(06)
    • [30].关于化感植物的介绍[J]. 农业装备技术 2020(04)

    标签:;  ;  ;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及其主要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