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絮凝剂微生物强化处理校园污水的研究

产絮凝剂微生物强化处理校园污水的研究

论文摘要

生物强化技术是指向生物处理系统中投加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或营养物质或与基质结构相似的物质以提高微生物的活性或诱导微生物产生相应的酶系统,从而改善原系统处理效果的方法。生物强化技术应用于生活污水的生物处理过程,可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改善污泥性能,减少污泥产生。目前,本项技术的研究重心主要集中在针对生活污水水质筛选和构建对于污水水质有降解作用的高效菌剂,增加系统生物量以及强化对特定污染物的降解作用,从而改善系统性能。因此,筛选出有效菌株,合成高效菌剂实现对污水进行高效处理,低成本地获得再生水,改善污泥性能正是本课题的意义所在。菌种A9和C3均为东北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实验室保藏菌种。针对这两株产絮凝剂微生物及其混合制成的菌剂,本课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第一阶段。首先,对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培养基的单菌种以及由它们配置合成的混合菌剂的驯化进行了实验研究。由于模拟生活污水的成分相对比较固定,便于摸索规律,因此,试验先采用模拟生活污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株菌种能以模拟生活污水中的物质为营养物质,菌体细胞同时分泌微生物絮凝剂。MBFC3对于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85.2%,而MBFA9对于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93.4%。随着模拟生活污水中的营养物质被利用,模拟生活污水的COD值明显下降。其次,又分别作了单菌种以及混合菌剂强化活性污泥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效果研究,并以COD去除率、污泥指数、活性污泥絮凝性为考查指标。结果表明,产絮凝剂微生物A9和C3与活性污泥联用可以强化活性污泥对模拟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与单纯使用活性污泥相比,可以提高模拟生活污水的COD去除率,并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和絮凝性。对混合菌剂强化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单菌种接种比例以及混合菌剂用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第二阶段。对混合菌剂强化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污泥和沈阳沈水湾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校园污水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进行了污泥和混合菌剂的驯化以及不同反应时间,不同溶解氧值,不同混合菌剂用量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絮凝剂微生物A9和C3合成的混合菌剂,能够以实际校园污水中的污染物为营养物质将其降解,提高COD去除率2%-10%,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8小时左右,溶解氧浓度为3.5-4mg/L,菌剂与污水比为1/250-1/200时,与对照污泥比较,最终COD去除率可提高2%-10%,达到85%左右,污泥指数可80左右降到50左右,污泥的絮凝性可由50%左右提高达到68%左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我国水资源现状
  • 1.2 城市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 生物强化技术、应用方式、优点及应用
  • 1.3.1 生物强化技术
  • 1.3.2 生物强化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式
  • 1.3.3 生物强化技术的优点
  • 1.3.4 国内外污水处理生物强化工艺的应用
  • 1.4 投菌活性污泥法微生物强化技术概述
  • 1.5 产絮凝剂微生物概述
  • 1.5.1 产絮凝剂微生物的研究背景
  • 1.5.2 产絮凝剂微生物的筛选
  • 1.5.3 微生物絮凝剂应用研究
  • 1.5.4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展望
  •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意义及试验方案设计
  • 1.6.1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6.2 试验设计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用仪器与药剂
  • 2.1.1 实验用药剂
  • 2.1.2 实验用仪器与设备
  • 2.2 菌种来源及培养基
  • 2.3 实验用模拟生活污水及实际废水
  • 2.4 实验用污泥
  • 2.5 实验测试项目与分析方法
  • 第三章 单菌种及混合菌剂的驯化及强化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试验
  • 3.1 菌种驯化
  • 3.2 单菌种强化活性污泥处理模拟生活污水
  • 3.3 菌种接种比例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3.4 混合菌剂用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四章 混合菌剂强化SBR工艺处理校园污水的试验研究
  • 4.1 混合菌剂强化北部污泥处理校园污水的研究
  • 4.1.1 混合菌剂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加速启动
  • 4.1.2 菌剂用量对强化北部污泥处理校园污水的影响
  • 4.1.3 溶解氧量对强化北部污泥处理校园污水的影响
  • 4.1.4 反应时间对强化北部污泥处理校园污水的影响
  • 4.2 混合菌剂强化沈水湾污泥处理校园污水的研究
  • 4.2.1 混合菌剂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加速启动
  • 4.2.2 菌剂用量对强化沈水湾污泥处理校园污水的影响
  • 4.2.3 溶解氧量对强化沈水湾污泥处理校园污水的影响
  • 4.2.4 反应时间对强化沈水湾污泥处理校园污水的影响
  • 4.3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株产絮凝剂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絮凝剂特性分析[J]. 中国水产科学 2012(04)
    • [2].一株产絮凝剂不动杆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J]. 微生物学通报 2008(02)
    • [3].产絮凝剂黄杆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5)
    • [4].产絮凝剂微杆菌的絮凝特性及印染废水处理应用[J]. 工业水处理 2016(12)
    • [5].复合微生物产絮凝剂的发酵及絮凝条件优化[J]. 广州化工 2012(21)
    • [6].枯草芽孢杆菌产絮凝剂的发酵条件及絮凝特性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1(08)
    • [7].1株产絮凝剂的棉生枝孢菌株的筛选及絮凝效果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7)
    • [8].产絮凝剂微生物的制备及其絮凝成分分析[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8(04)
    • [9].多粘类芽孢杆菌GA1产絮凝剂的培养基和分段培养工艺[J]. 食品界 2016(10)
    • [10].一株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絮凝剂絮凝特性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21)
    • [11].1株高效产絮凝剂菌株的分离及其在冷轧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 2011(09)
    • [12].高效产絮凝剂Pseudomonas alcaligenes培养条件优化及应用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03)
    • [13].枯草芽孢杆菌AS1-296产絮凝剂条件的优化[J]. 广东化工 2010(05)
    • [14].A3菌产絮凝剂培养动力学及靛蓝废水脱色研究[J]. 水资源保护 2011(02)
    • [15].潮间带产絮凝剂放线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1(07)
    • [16].产絮凝剂菌的优化培养与絮凝特性研究[J].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05)
    • [17].产絮凝剂霉菌的筛选及其应用的实验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0(02)
    • [18].P.phragmitetus发酵条件优化及其所产絮凝剂的应用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01)
    • [19].含硫无机物对克雷伯氏菌NIII2产絮凝剂特性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2016(07)
    • [20].高效产絮凝剂荧光假单胞菌C-2培养条件优化应用[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9(06)
    • [21].高产絮凝剂菌株G-203的筛选及其性质[J].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22].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研究[J]. 广西轻工业 2008(02)
    • [23].多功能水处理菌Pseudomonas stutzeri CDN1的絮凝特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1)
    • [24].产絮凝剂菌种的筛选及其在猪场污水净化中的应用[J]. 农业工程学报 2017(20)
    • [25].菌株H8产絮凝剂的成分分析[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5(01)
    • [26].Mg~(2+)对克雷伯氏菌NIII2及其诱变菌产絮凝剂特性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2014(12)
    • [27].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性能研究[J]. 江西科学 2008(01)
    • [28].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优化[J]. 广州化工 2012(23)
    • [29].谷氨酸废水培养枯草芽孢杆菌产絮凝剂及固定化吸附Cr(Ⅵ)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7)
    • [30].食品废水培养枯草芽孢杆菌产絮凝剂及固定化吸附Cu~(2+)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4)

    标签:;  ;  ;  ;  ;  ;  

    产絮凝剂微生物强化处理校园污水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