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治疗股二头肌急性拉伤的模拟实验研究

电刺激治疗股二头肌急性拉伤的模拟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实验目的:1.模拟运动状态下股二头肌的急性拉伤,建立一种反映运动实践特点的股二头肌急性拉伤动物模型,从而使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成为可能;2.通过对股二头肌急性拉伤后力学以及组织学的观察,明确其结构、功能和病理学等方面的特点,为下一步实验研究打下基础;3.采用低强度20Hz和80Hz电刺激治疗股二头肌急性拉伤,观察其对于肌肉损伤部位结构重塑的影响;4.采用低强度20Hz和80Hz电刺激治疗股二头肌急性拉伤,观察电刺激治疗对于成肌细胞分化、融合以及肌纤维形成的MyoD和Myogenin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为阐明电刺激治疗肌肉拉伤的机制寻找的突破口,从而为肌肉拉伤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参数与依据,优化电刺激治疗方案。实验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0组、D3组、D7组、D7-20Hz组、D7-80Hz组、D14组、D14-20Hz组和D14-80Hz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股二头肌急性拉伤动物模型。麻醉大鼠,采用生理刺激仪针电刺激固定侧肢体的坐骨神经,使股二头肌发生强直收缩,同时牵拉膝关节迅速做角速度为9600·s-1的伸膝运动,股二头肌做离心收缩,造成一侧肢体股二头肌急性拉伤。拉伤前后做超声诊断。动物造模完成后,D7-20Hz组、D7-80Hz组、D14-20Hz组和D14-80Hz于动物造模后第5天开始电刺激,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相隔4小时,其余组继续喂养。各组分别在相应的时间进行力矩测试,待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分离股二头肌,固定保存以备用,进行病理组织、免疫组化观察。实验结果:1.肌肉拉伤部位病理改变光镜观察结果:肌肉拉伤当天肌纤维坏死,肌肉组织结构紊乱,肌纤维水肿变性,肌肉间隙大小不一,部分肌纤维间隙明显加大,并可见血管扩张充血。其中股二头肌损伤程度较之半膜肌与半腱肌严重。拉伤后第3天病理改变光镜观察可见炎性反应明显。拉伤后第7天病理改变光镜观察可见,肌纤维出现修复,但是不成熟,肌纤维排列不严整,大小不一。经过20Hz电刺激治疗后,新生的肌纤维更成熟,成簇排列,结构更严整,边界更清晰。80Hz电刺激治疗的效果不明显。各组于拉伤后第14天肌纤维基本修复。2.肌肉拉伤后超声图像:大鼠肌肉拉伤后,半腱肌与半膜肌肌肉损伤较轻微,无超声影像的改变;股二头肌肌肉拉伤较前两者严重,表现为受累肌肉的局部回声减低,部分撕裂声像图显示肌纤维部分或完全不连续,裂口间出现血肿,肌肉拉伤位置处于远端肌腱结合部靠近肌肉端。各组于拉伤当日4小时后,经肌肉诊断超声横断面测量损伤所占横径比例处于5%-50%,属于二度损伤,各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3.关节最大等长力矩测定:正常对照组关节最大等长力矩值为0.337±0.025(Nm),大鼠肌肉拉伤后不同时刻关节最大等长力矩指标的变化,肌肉拉伤后即刻关节最大等长力矩下降为正常的73.05±5.3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第三天为79.79±6.95%;第七天为89.84±4.75%;第14天基本恢复到正常。4.电刺激治疗后关节最大等长力矩测定: D7-20Hz组关节最大等长力矩值为0.312±0.043(Nm),D7-80Hz组关节最大等长力矩值为0.302±0.033(Nm),与D7组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14-20Hz组关节最大等长力矩值为0.335±0.028(Nm),D14-80Hz组关节最大等长力矩值为0.334±0.060(Nm),与D14以及受伤前力矩比较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5.力矩-角度关系测定结果:正常对照组最优角度出现在130.000±3.540,肌肉拉伤后即刻力矩-角度关系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关节最大等长力矩出现右侧偏移,最优角度为144.500±3.710,与受伤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大鼠肌肉拉伤后第14天力矩-角度关系指标测定结果显示,D14组关节最大等长力矩出现左侧偏移,最优角度出现在120.000±3.530,与受伤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大鼠肌肉拉伤后经电刺激治疗,力矩-角度关系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关节最优角度出现左侧偏移, D14-20Hz和D14-80Hz最优角度分别出现在125.000±3.530以及121.000±4.180,其中D14-20Hz组偏移较小,与D14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6. MyoD与Myogenin蛋白表达测定结果:肌肉拉伤后第7天MyoD与Myogenin蛋白表达, D7组、D7-20Hz组以及D7-80Hz组明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其中D7-20Hz组增强更明显,与D7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但是D7-80Hz组与D7组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肌肉拉伤后第14天MyoD与Myogenin蛋白表达观察结果,其中肌肉拉伤后第14天各组MyoD蛋白表达,D14组以及D14-80Hz组减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但是D14-20Hz组依旧比正常对照组增强明显(P<0.05)。肌肉拉伤后第14天Myogenin蛋白表达,D14-20Hz组Myogenin蛋白表达依旧强于D14动物模型组(P<0.05)。实验结论:1.本实验研究成功地建立了股二头肌急性拉伤动物模型,并具有接近运动实践的特点;2.股二头肌急性拉伤后采用低强度20Hz的电刺激治疗,可以有效地促进损伤后肌肉结构的重塑,对于损伤后肌肉组织功能结构的恢复非常有利;3.股二头肌急性拉伤后采用低强度20Hz的电刺激治疗,并不能在两周内明显提高关节最大等长力矩,但是可以很好地优化关节力矩-角度的关系;4.股二头肌急性拉伤后采用低强度20Hz的电刺激治疗,促进了MyoD与Myogenin的基因表达,并观察到损伤股二头肌结构重塑和力矩-角度关系的优化,这表明采用低强度20Hz的电刺激治疗通过对MyoD与Myogenin的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从而促进损伤股二头肌组织的修复;5.股二头肌急性拉伤后采用低强度80Hz时,其对受损伤肌肉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恢复没有明显促进作用,并且对于MyoD与Myogenin的基因表达调控没有显著影响。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一、实验动物
  • 二、动物模型的建立
  • 三、电刺激治疗方案
  • 四、实验取材方法
  • 五、实验指标测试
  • 5.1 在体力矩的测定
  • 5.2 肌肉拉伤的超声诊断
  • 5.3 苏木素伊红(HE) 染色
  • 5.4 免疫荧光方法观察Myod 与 Myogenin的变化
  • 5.5 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 MyoD 与 Myogenin 蛋白表达
  • 六、统计学分析
  • 实验结果
  • 一、骨骼肌组织光镜观察结果
  • 二、在体力矩测量结果
  • 三、超声诊断结果
  • 四、MyoD 与 Myogenin表达免疫荧光标记观察结果
  • 五、MyoD 与 Myogenin 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结果
  • 分析与讨论
  • 一、股二头肌急性拉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 二、股二头肌急性拉伤及组织的修复
  • 2.1 股二头肌拉伤后组织病理改变
  • 2.2 股二头肌拉伤后力学变化
  • 2.3 组织修复的基因表达
  • 三、电刺激对股二头肌急性拉伤修复过程的影响
  • 3.1 电刺激对于损伤肌肉组织形态的影响
  • 3.2 电刺激对于损伤肌肉力学指标的影响
  • 3.3 电刺激对于损伤肌肉成肌调节因子(myogenic regulatory factors,MRFs)MyoD 和 Myogenin 的影响
  • 结论与建议
  • 1.结论
  • 2.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子宫托联合磁电刺激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及远期复发率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05)
    • [2].静电刺激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12)
    • [3].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 2020(04)
    • [4].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20(08)
    • [5].灵胶囊合并生物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J]. 罕少疾病杂志 2020(01)
    • [6].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价值[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30)
    • [7].悬吊训练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20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 2020(05)
    • [8].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9(09)
    • [9].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及其护理分析[J]. 黑龙江中医药 2020(02)
    • [10].补中益气汤结合低频冲击反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07)
    • [11].电刺激治疗配合运动治疗用于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效果分析[J]. 系统医学 2020(16)
    • [12].脊髓电刺激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75)
    • [13].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观察[J].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7(02)
    • [14].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导致的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39)
    • [15].电刺激治疗妇科手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6(06)
    • [16].中医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炎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14)
    • [17].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观察[J]. 中国乡村医药 2016(12)
    • [18].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价值分析[J]. 健康之路 2016(01)
    • [19].脊髓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步态障碍的研究进展[J].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9(04)
    • [20].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合并爆发痛的疗效分析[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01)
    • [21].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15)
    • [22].经颅直流电配合功能电刺激治疗脑卒中肢体障碍的疗效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88)
    • [23].盆底肌锻炼配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6(16)
    • [24].心律失常采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5(08)
    • [25].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疗效分析[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5(06)
    • [26].脊髓电刺激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效果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5(22)
    • [27].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电刺激治疗儿童原发性遗尿症的疗效观察[J]. 江苏医药 2012(02)
    • [28].穴位电刺激治疗急性肾绞痛的疗效[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05)
    • [29].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 2012(33)
    • [30].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 2010(01)

    标签:;  ;  ;  

    电刺激治疗股二头肌急性拉伤的模拟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