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雪龙山变质杂岩的组成、结构与构造演化

滇西雪龙山变质杂岩的组成、结构与构造演化

论文摘要

雪龙山变质杂岩地处“三江”并流区金沙江与澜沧江两大构造带的结合部,同时作为哀牢山-红河剪切带的北西延伸,遭受了新生代的剪切变形,所以多期构造活动强烈,构造属性和变形-变质历史复杂。本文通过对雪龙山变质杂岩的研究,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旨在探明其结构、组成和研究新生代的变形构造特征,从而进一步探讨雪龙山变质杂岩的构造演化历史。通过野外和室内研究,发现雪龙山变质杂岩是由多种类剪切变形的片岩、花岗岩及其它变质岩包体所组成的一个杂岩体。该杂岩体在新生代遭受了较强烈的剪切变形改造,形成了不同特征的构造岩:西部的花岗质糜棱岩为典型的L型构造岩,东部变形的片岩或千糜岩为S型或S-L型构造岩。总体上,岩石内部发育NNW-SSE向近水平的拉伸线理和NE-SW向中等倾斜的叶理,说明遭受了近南北向的剪切。研究区岩石糜棱岩化的程度表现为东部岩石超糜棱岩化,西部岩石初糜棱岩化,显示变形程度从东至西有减弱的趋势。石英EBSD组构和变质矿物组合分析表明,雪龙山杂岩的变质程度为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环境为中高温(400~600℃)环境,且从东至西显示递增的特征。对雪龙山西部的花岗质糜棱岩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了240 Ma的岩浆结晶年龄,证明西部大宝山-白龙里吾巴花岗岩体属于三叠系侵入岩,与维西地区的火山岩同时期,属于印支期古特提斯洋闭合的产物。本文研究也说明雪龙山变质杂岩中不存在完全的前寒武结晶基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工作量统计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大地构造背景
  • 2.2 地质单元组成
  • 2.2.1 中生界未变质-浅变质的沉积岩系(西部)
  • 2.2.2 雪龙山中-深变质杂岩(中部)
  • 2.2.3 新生界浅变质-未变质的沉积-火山岩系(南-东南部)
  • 2.2.4 中生界未变质沉积-火山岩系(东南-东北部)
  • 2.2.5 第四系沉积(东部)
  • 2.3 岩浆岩
  • 2.4 区域构造格局
  • 2.4.1 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
  • 2.4.2 澜沧江断裂带
  • 2.4.3 甘孜-理塘断裂带
  • 2.4.4 怒江断裂带
  • 第3章 雪龙山变质杂岩及剪切变形
  • 3.1 雪龙山变质杂岩的岩石组成与构造特征
  • 3.1.1 岩石组成
  • 3.1.1.1 花岗质岩类
  • 3.1.1.2 片岩类
  • 3.1.1.3 变质岩包体
  • 3.1.2 构造形式及特征
  • 3.1.2.1 逆冲推覆构造
  • 3.1.2.2 正断裂构造
  • 3.2 雪龙山变质杂岩的剪切变形表现
  • 3.2.1 区域性面理和线理构造
  • 3.2.2 褶皱构造
  • 3.2.3 不同岩石及矿物变形表现
  • 3.2.3.1 花岗岩的变形特征
  • 3.2.3.2 片岩的变形特征
  • 3.2.3.3 变质岩包体的变形特征
  • 3.2.3.4 弱变形围岩的特征
  • 3.3 雪龙山变质杂岩变形显微构造特征
  • 3.3.1 典型变形显微构造
  • 3.3.1.1 脆性破裂现象
  • 3.3.1.2 晶质塑性变形现象
  • 3.3.1.3 S-C组构与条带状构造
  • 3.3.1.3 压力影构造与旋转碎斑系
  • 3.3.1.4 出溶构造与交代作用
  • 3.3.2 主要矿物显微变形特征及变形机制
  • 3.3.2.1 石英
  • 3.3.2.2 长石
  • 3.3.2.3 云母
  • 3.3.2.4 方解石
  • 3.3.2.5 角闪石
  • 3.4 EBSD石英优选组构分析
  • 3.4.1 分析测试样品概述
  • 3.4.2 石英C轴组构分析
  • 3.5 变质变形分析
  • 3.5.1 变质作用及其特征
  • 3.5.2 多期变形分析
  • 第4章 雪龙山变质杂岩的构造演化
  • 4.1 U-Pb锆石年代学分析
  • 4.1.1 样品描述
  • 4.1.2 测试方法
  • 4.1.3 结果分析
  • 4.2 构造演化及区域构造意义讨论
  • 4.2.1 构造演化分析
  • 4.2.2 区域构造意义讨论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滇西雪龙山变质杂岩的组成、结构与构造演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