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大肠杆菌酒石酸脱氢酶β亚基体外分子交联的初步研究

重组大肠杆菌酒石酸脱氢酶β亚基体外分子交联的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本实验以大肠杆菌酒石酸脱氢酶β亚基(TtdB)为研究材料,探索了其在体外的交联情况。首先利用PCR技术从大肠杆菌BL21中获取TtdB基因,克隆到PGM-T载体并测序;序列测定无误后连接到表达载体pTrcHisC,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以包含体形式存在,应用TALON固定化金属亲和树脂以变性的方法纯化,通过分步透析逐步去除变性剂的方法复性,复性率可达70%。将复性后的蛋白与溶菌酶通过热诱导去折叠和氧化重折叠方法进行体外蛋白质分子交联实验。结果表明:蛋白质在其变性的临界温度反应时,出现交联二聚体和多聚体;这些蛋白质分子间交联包括分子间二硫键和异肽键;在氧化重折叠反应液中加入还原剂二硫苏糖醇(DTT)后,不但没有分子间二硫键形成,也没有异肽键形成。实验还发现lysozyme和TtdB间亦能形成交联。另外,本文还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将此TtdB基因的6个半胱氨酸全部突变为丝氨酸,突变后的重组蛋白在与野生型蛋白相同的热诱导去折叠条件下,完全没有二聚体和多聚体的形成。 以上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蛋白质体外交联可通过以下三步进行:1)蛋白质构象包括二级结构的改变;2)形成分子间二硫键;3)形成分子间异肽键且分子间二硫键能促进随后异肽键的形成。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表
  • 第一章 综述
  • 1.1 蛋白质折叠概述
  • 1.1.1 体外蛋白质折叠
  • 1.1.2 体内蛋白质折叠
  • 1.1.3 生物工程中的蛋白质折叠
  • 1.2 蛋白质交联概述
  • 1.2.1 蛋白质交联的重要性
  • 1.2.2 蛋白质交联机理
  • 1.3 本文研究对象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2.1 野生型TtdB基因的克隆、目的蛋白的获得及体外蛋白交联实验
  • 2.2.2 突变型TtdB基因的克隆、目的蛋白的获得及体外蛋白交联实验
  • 第三章 结果
  • 3.1 野生型TtdB基因的克隆、目的蛋白的获得及体外蛋白交联实验结果
  • 3.2 突变型TtdB基因的克隆、目的蛋白的获得及体外蛋白交联实验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4.1 PCR引物设计
  • 4.2 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的选择
  • 4.3 TALON金属亲和层析技术(IMAC)纯化融合蛋白
  • 4.4 包含体的复性
  • 4.5 本实验对蛋白质交联三步假说的证明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壳聚糖交联螺旋藻小球对水稻重金属镉吸收的影响[J]. 广东化工 2020(08)
    • [2].石油压裂用交联液配制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 矿冶 2016(04)
    • [3].电线电缆交联工艺学发展回顾[J]. 科技视界 2013(35)
    • [4].交联/超高交联聚苯乙烯的合成及应用[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 2012(03)
    • [5].改善食品质构的直接交联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0(05)
    • [6].京尼平与戊二醛交联明胶微球的性能比较[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9(01)
    • [7].交联条件对海藻渣地膜性能的影响[J]. 中国塑料 2018(09)
    • [8].新型交联方法在生物衍生材料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4(06)
    • [9].聚苯硫醚热交联特性研究进展[J]. 高分子通报 2012(08)
    • [10].聚氨酯的后交联研究进展[J]. 高分子通报 2012(02)
    • [11].废旧热固性酚醛树脂力化学解交联研究[J]. 塑料工业 2020(07)
    • [12].基于分子交联的蛋白膜性能改良技术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7(09)
    • [13].辐照交联热收缩含氟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J]. 有机氟工业 2017(03)
    • [14].微管微丝交联因子1与细胞骨架[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2(02)
    • [15].聚碳硅烷纤维氧化交联机理的研究[J]. 功能材料 2012(17)
    • [16].热塑性聚氨酯交联技术的研究进展[J].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6(24)
    • [17].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亲核取代机理与结构表征[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0(02)
    • [18].交联阀漏油故障的设计与改进[J]. 甘肃科技纵横 2015(04)
    • [19].胶原交联与骨质疏松骨脆性[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0(03)
    • [20].环境友好型交联酸的性能及其反应动力学[J]. 精细化工 2020(04)
    • [21].代谢光反应交联技术在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J]. 生命的化学 2014(06)
    • [22].大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制备及对胆红素的吸附研究[J].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19(06)
    • [23].角膜胶原交联后应力重分布的有限元研究[J].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9(06)
    • [24].温控交联酸体系研究及应用[J]. 石油化工应用 2019(09)
    • [25].交联:飞天跨海 追求卓越[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7(33)
    • [26].可交联电致发光聚合物的研究进展[J]. 广东科技 2009(22)
    • [27].淀粉黄原胶交联膜的制备及载药性能测定[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4(02)
    • [28].可携砂交联酸体系的研制与导流能力表征[J]. 钻井液与完井液 2014(02)
    • [29].非交联生物补片临床相关事项分析[J]. 手术 2016(02)
    • [30].蛋白质结构与相互作用研究新方法——交联质谱技术[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4(11)

    标签:;  ;  ;  ;  ;  ;  

    重组大肠杆菌酒石酸脱氢酶β亚基体外分子交联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