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代苯和烷基酚类化合物斑马鱼毒性及其QSAR初步研究

氯代苯和烷基酚类化合物斑马鱼毒性及其QSAR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成年斑马鱼为实验材料,选取氯代苯和烷基酚类十种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单一及联合毒性实验,对其毒性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之后探讨了毒性和分子参数的相关性,得到了其毒性方程(QSAR分析),进而分析了其不同的致毒机理。最后,介绍了其对斑马鱼胚胎的相关研究。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了十种化合物的毒性效应,分类比较了两类化合物的毒性大小;在联合毒性效应评价中,按毒性变化趋势对不同组合的毒性效应进行分类并给出分析;最后,评价了十种化合物的蓄积毒性,并分类比较了其大小。毒性和分子参数相关性分析发现,辛醇/水分配系数、一阶、二阶价键连接指数、生物富集因子和氯代苯毒性相关性较好,三、四阶价键连接指数、最高空轨道能和毒性相关性次之。辛醇/水分配系数、二阶和四阶价键连接指数、生物富集因子和烷基酚毒性相关性较好,一阶价键连接指数和毒性相关性次之,三阶价键连接指数、最低空轨道能和毒性相关性最差。将毒性与化合物各参数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得到其毒性方程:(1)氯代苯毒性方程: -lgLC50 = 0.811 2XV-3.225(2)烷基酚毒性方程: -lgLC50 = 0.353 LogP-2.161经检验,毒性与参数之间都存在高度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由两个方程得到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拟合的都很好。极性化合物烷基酚对鱼的致毒过程,先要经历化合物在两相(水相和生物相)间的分配过程,进入生物相的化合物数量多,与生物大分子键合的机会就多,极性麻醉毒性就大。非极性化合物氯代苯对鱼的毒性,除了与化合物在两相间的分配有关外,更受化合物在有机体内的富集程度制约,进而与二阶价键连接指数密切相关。氯代苯和对-壬基酚、对-辛基酚对斑马鱼胚胎发育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造成发育畸形甚至死亡,都具有特定的最敏感毒理学终点。氯代苯类毒性随苯环上取代氯数目的增加而增强,其联合毒性在不同的毒理学终点大多呈拮抗作用,其对胚胎抗氧化酶体系的影响不显著。对烷基酚类而言,染毒时刻不同其对胚胎的毒性效应也不同;对发育24h的胚胎染毒发现,对-辛基酚的毒性大于对-壬基酚。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环境优先污染物
  • 1.2 氯代苯和烷基酚类化合物的危害
  • 1.3 分子毒性机理
  • 1.4 分子定量结构与活性相关研究(QSAR)
  • 1.5 国内外应用QSAR 研究氯代苯和烷基酚类化合物水生生物毒性的进展
  • 1.6 研究内容
  • 1.7 研究的目的与现实意义
  • 1.8 参考文献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受试化合物的选取和溶液的配制
  • 2.1.2 实验仪器及器皿
  • 2.2 受试水生生物的选取、驯养和实验用水
  • 2.3 实验方法
  • 2.3.1 单一急性毒性实验
  • 2.3.2 单一毒性蓄积实验
  • 2.3.3 联合毒性实验
  • 2.4 数据处理方法
  • 2.4.1 单一毒性实验
  • 2.4.2 联合毒性实验
  • 2.4.3 受试物分子结构和特性参数的选取
  • 2.5 参考文献
  • 第3章 实验结果及毒性初步分析
  • 3.1 单一毒性效应
  • 3.1.1 实验结果
  • 3.1.2 中毒症状
  • 3.1.3 两类化合物毒性的初步分析与讨论
  • 3.2 联合毒性效应
  • 3.2.1 实验结果和评价方法
  • 3.2.2 联合毒性评价
  • 3.3 蓄积毒性效应
  • 3.3.1 实验结果
  • 3.3.2 分析与讨论
  • 3.4 参考文献
  • 第4章 氯代苯和烷基酚类化合物斑马鱼毒性的QSAR分析
  • 4.1 受试化合物斑马鱼毒性与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4.1.1 急性毒性实验数据
  • 4.1.2 剂量-反应回归分析
  • 4.1.3 半数致死浓度
  • 4.1.4 两类化合物斑马鱼毒性与分子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4.2 氯代苯和烷基酚类化合物斑马鱼毒性与其参数的回归分析
  • 4.2.1 辛醇/水分配系数法分析
  • 4.2.2 氯代苯、烷基酚的毒性和参数回归方程
  • 4.2.3 氯代苯和烷基酚类化合物的致毒机理
  • 4.3 参考文献
  • 第5章 氯代苯和烷基酚化合物斑马鱼胚胎毒性相关研究
  • 5.1 氯代苯类化合物斑马鱼胚胎毒性的相关研究
  • 5.2 烷基酚类化合物斑马鱼胚胎毒性的相关研究
  • 5.3 参考文献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1.1 初步毒性效应分析
  • 6.1.2 毒性和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 6.1.3 氯代苯和烷基酚化合物致毒机理分析
  • 6.1.4 氯代苯和烷基酚化合物斑马鱼胚胎毒性相关研究
  • 6.2 建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Molecular Docking and 3D-QSAR Studies on a Series of Fused Heterocyclic Amides as B-Raf Inhibitors[J]. 结构化学 2017(09)
    • [2].新型含偕二甲基环丙烷的4-甲基-1,2,4-三唑硫醚化合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及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英文)[J]. 有机化学 2020(06)
    • [3].一类新型6-烷氨基-2-烷硫基嘌呤核苷衍生物抗血小板凝集的3D-QSAR研究[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4].吲哚衍生物的3D-QSAR研究和分子设计[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5].国内有关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2D-QSAR和3D-QSAR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13(24)
    • [6].人工神经网络在蛋白质结构预测和QSAR中的应用[J]. 广东化工 2009(11)
    • [7].2D/3D-QSAR Studies of [1,2,4]Triazolo[1,5-a]pridinylpyridine Derivatives as Potent Anticancer Agents[J]. 结构化学 2014(12)
    • [8].广谱沙粒病毒抑制剂的3D-QSAR分析[J]. 分子科学学报 2014(05)
    • [9].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用于芳香类化合物的三维QSAR研究[J]. 生态毒理学报 2008(01)
    • [10].3D-QSAR Analysis of a Series of Dihydroquinolizinone Derivatives as a Hepatitis B Virus Expression Inhibitor[J].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2020(09)
    • [11].QSAR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 毒理学杂志 2017(03)
    • [12].苯胺类化合物生物毒性的QSAR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22)
    • [13].QSAR模型内部和外部验证方法综述[J]. 环境化学 2013(07)
    • [14].基于QSAR模型研究芳烃化合物对小球藻的抑制活性[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12(03)
    • [15].硝基苯类化合物对四膜虫毒性的QSAR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16].Linear QSAR Regression Models for the Prediction of Bioconcentration Factors of Chloroanilines in Fish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J]. 结构化学 2014(06)
    • [17].QSAR结合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磺酰脲类除草活性[J]. 许昌学院学报 2012(02)
    • [18].有机磷农药在土壤中的消解机理及QSAR研究[J]. 土壤学报 2010(01)
    • [19].Determination of the Toxicities of 16 Halogenated Benzenes to 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 and 2D- and 3D-QSAR Studies[J]. 结构化学 2010(07)
    • [20].QSAR Studies on the Calanolide Analogues as Anti-HIV-1 Agents[J]. 结构化学 2010(10)
    • [21].一种新拓扑指数X用于烯烃的QSAR研究[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02)
    • [22].新蚁群算法在烷基酚类化合物的QSAR中变量选择的研究[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9(06)
    • [23].2D-QSAR Studies on Phenoxybenzoic Acid Derivatives: A Novel Class of 5a-Reductase Inhibitors[J]. 结构化学 2008(01)
    • [24].QSAR Studies on th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Levofloxacin-thiadiazole HDACi Conjugates to Histone Deacetylases[J].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2018(11)
    • [25].中药化学成分对大鼠心脏毒性的QSAR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09)
    • [26].咪唑衍生物类抗艾滋病药物3D-QSAR研究[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11(01)
    • [27].烷基苯磺酸盐急性毒性的QSAR研究[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28].QSAR技术对化妆品中防晒剂成分经皮暴露评估[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09(03)
    • [29].3D-QSAR Analysis of a Series of 1,2,3-Triazole-chromenone Derivatives as an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 against Alzheimer's Disease[J].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2020(07)
    • [30].氯代酚类物质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QSAR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12)

    标签:;  ;  ;  ;  

    氯代苯和烷基酚类化合物斑马鱼毒性及其QSAR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