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头脑风暴法”在中职《电工基础》课的应用

论“头脑风暴法”在中职《电工基础》课的应用

薛功郎

摘要:中职《电工基础》是电子信息专业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理论基础课,它对其他专业课的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有着重要延续和影响。但这门课程概念复杂、理论性强,对于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入学起点普遍较低的职校学生而言存在着较大的学习困难。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课堂教学现状普遍不容乐观。笔者尝试将“头脑风暴法”引入了电工课堂,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头脑风暴法;电工基础;教师;学生

《电工基础》是学习电工专业知识所必需的理论基础课程,由于此课程概念较多、理论性比较强、有很多抽象的原理,对于学生而言存在一定难度。笔者就这些问题对所任教的一年级3个教学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只有不到1/3的学生喜欢学习《电工基础》课,有1/10的学生完全能听懂教师的讲课内容,有2/5的学生听不懂教师讲授的,有1/4的学生在上课期间经常睡觉,有1/3的学生课后经常不完成作业。学生对《电工基础》课学习缺乏兴趣,问题出在哪里?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暑假期间笔者有幸参与了温州职业中专的“做学教一体化”90学时培训,培训中韩慧琴特级教师为我们系统介绍了“行为导向教学法”,触动很大。于是,笔者尝试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头脑风暴法”,取得了一些实效。

一、“头脑风暴法”概述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是当今最负盛名、最实用的一种集体式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起初是由美国创造学家亚历克斯·奥斯本(AlexOsborn)提出的一种运用于商业界的会议技巧,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大脑的迅速联想,就某一特定问题产生尽可能多的想法和假设,从而找到一种或多种解决办法的思维方法。

“头脑风暴法”后来被德国教育界引入职业教学领域,成为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头脑风暴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激励引起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的构想,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有利于加强师生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极大的促进和改革。

二、“头脑风暴法”在教学中应用的基本规则

在教学中使用“头脑风暴法”,应遵循以下几点基本规则:

1.延迟或不评论他人构想

这是因为各人的思考方法、行动方法以及个性都不相同,要让每个人都不受限制,克服大脑的思考禁区,要想发掘潜在创造性就不能进行评价。

2.重数量不重质量

提出来的假想、方案、主意越多越好,即要求达到足够的数量。这样才能从众多的假想、方案、主意中选择最佳方案,或者得到创造性的启发。

3.所有构想平等,每个想法都有相等的价值

每个想法不管其正确与否,其本身都是学生在自己学习过程中对教学议题解读、探究后的成果。即便是错误的,它其实对学生课堂学习也是具有很大的意义。

三、“头脑风暴法”在教学中应用的实施步骤

1.起始阶段

课堂教学中设计起始阶段,主要是为了课堂教学后续主体阶段作准备,保障主体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兼有信息及知识联想、预测将学知识等功能。教师在起始阶段中解释课堂运作方法,说明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并引导学生进入论题阶段。

例如:在《电工基础》电阻混联这节课中,起始阶段的设计直接放弃先引导学生对电阻基本连接方式的基本概念进行复习,然后再引出电阻混联的概念,最后分析几个典型的电阻混联电路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而是在引导学生复习电阻串联、并联电路概念后宣布本节课的中心议题是学生们如何创造性地用四个电阻组合连接不同电路,数量越多越好,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及统一小组活动时间。由此,可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意告诉学生这样电路方式数量记录,为接下来的意见产生阶段做很好的铺垫。

2.意见产生阶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作用过程而建构而成的。意见产生阶段是学生在课堂中即兴表达各自想法和意见的阶段,同时也是在发表各自意见和他人分享时进行合作学习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学生可以自由畅谈,不受束缚,假如教师在这个阶段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场面混乱、影响教学秩序。

例如:在《电工基础》电阻混联这节课中,在起始阶段后,学生明确了讨论的议题后被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内需安排一名成员负责记录,在稍后时间内要把各自小组讨论成果写在黑板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在学生讨论完成并发表意见时,遵循“头脑风暴”法中“延迟或不评论他人构想”和“重数量不重质量”等原则。这样既可以鼓励学生不受束缚进行发散性思维,又可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积极性和兴趣。学生在这个阶段里表现出非常高的热情,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平时有几位较腼腆的、不善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同学在看到其他小组的电路图与自己不同时,也勇于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的电路图方案。黑板的版面被学生的各种各样的方案挤得满满的。这里不管正确还是错误的方案都被一视同仁地保留下来。这些电路素材可为学生在接下来的总结阶段里构建电阻混联和混联电路分析方法等新知识提供知识素材和体验机会。因为在课堂起始阶段,教师并没有向学生们介绍关于电阻混联的概念和分析方法,所以通过这一阶段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相关的新知识。

3.总结评价阶段

是师生共同总结、分析实施或采纳每一条意见的可能性,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纳的阶段。在此阶段,首先由学生完成归纳,寻求任何重复或者相似的答案,然后聚集在一起,并剔除明确不合适的答案。在这个时候还要发挥组员们的智慧,在结果中寻求各种想法的组合和改进。其次让学生把各自小组的意见表达出来。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把所有的答案整合,找出最佳答案。

例如:在《电工基础》电阻混联这节课中,在总结和评价学生的方案时,学生意见起主导,教师并不进行说教而只是在一些关键时刻进行必要引导和设疑。尤其在分析电路的短路现象,因为这个概念对于学生设计电路容易出现且比较难以理解属于难点。通过学生自我总结和评价,可以循序渐进地建构电阻混联概念、混联电路的分析方法、以及电路中短路故障现象判断等新知识。这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学习阐述:学习是通过新旧知识的反复、双向作用而建构而成的。经过学生们总结和评价、剔除、补充等环节,最后本节课学生组合出的电路方案汇集如下图所示:

四、成效分析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

“头脑风暴”教学法与其说是一种学习方法,倒不如说是一种激励机制。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更加自信,同时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探索问题、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充分体验自身的学习潜能,摆脱先前一些“我学不会”消极心理阴影,看到学习的希望和目标。使得不同个性学生能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各自特点,享受各自学习成功的心理体验,同时学会与人分享学习成果。这应该是我们于传统课堂教学中无法企及的目标。

2.培养学生学习技能

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困难和畏惧感的原因除了学习兴趣缺失外,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学习技能的缺失。“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会学”这可能是当下大部分职校学生最真实独白。“头脑风暴”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交流讨论,不仅需要学生自身对知识有一定理解,而且需要学生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一些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自觉参与讨论中来,在同学和老师的鼓励下,不断地从交流中得到快乐,积极地投入这种学习交流的氛围中。在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和体验新经验,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意见和收获。就过程本身而言,这种交流学习的体验本身也是一种学习的成果,这其实也是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一个很好学习方法——合作学习。

“头脑风暴”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对比、纵横、组合、发散等不同形式,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能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有效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自我效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虹桥职业技术学校325600)

标签:;  ;  ;  

论“头脑风暴法”在中职《电工基础》课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