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稻耐盐基因的转化及耐盐性试验

旱稻耐盐基因的转化及耐盐性试验

论文摘要

本研究采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将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转入到已经具有1-磷酸甘露醇脱氢酶(mtlD)基因并稳定遗传的旱稻297、旱稻277、旱稻502材料中,以期增加旱稻的耐盐性,解决盐碱地的开发利用问题,同时推动旱稻的大面积推广。 以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BADH基因导入旱稻材料。对外源基因在旱稻植株中的整合和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同时在转化过程中,对影响转化的各个因素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从而进一步完善早稻的遗传转化体系。 经过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证明,BADH基因也整合到旱稻基因组中,再经PCR检测,BADH基因和mtlD基因同时导入旱稻材料中。获得同时转入BADH基因和mtlD基因的植株共有44株,其中旱稻502植株中有28株,旱稻277植株中有9株,旱稻297中有7株。对转基因植株后代T1进行反转录PCR证明,BADH基因在旱稻材料中得到表达。 转双基因植株T0代生长情况总体看来,株高明显下降,穗长明显变短,成穗率也下降,转化植株生育期延长,64.2%的转化植株可育,但育性普遍下降,并且各株之间结实率差异较大。 将已经转入mtlD基因的并稳定遗传的T5代单基因材料和已经转入BADH基因T2代的单基因材料在山东东营0.5%-0.6%NaCl的盐碱地上种植选择,大部分转基因植株正常生长,非转基因对照植株(旱稻502最严重)几乎不能生长。经过主要农艺性状的观察,以及PCR检测,以及耐盐性检测,已选育出优良株系9个:T008,T006,T526,T566,T410,T461,T036,T122,T136。这些品系,稻米品质达到国家1-2级米标准,单株产量在7.895-12.89g之间。 转基因植株耐盐性试验表明,转双基因植株的耐盐性得到明显的提高,能达到0.75%(质量/体积)NaCl的耐盐能力;而在此盐浓度下,非转基因植株是不能生长的。 转单基因旱稻植株与转双基因植株的在0.75%(质量/体积)NaCl水培条件下,耐盐性比较实验发现,无论是它们所表现出来的盐害症状的差异,还是转基因旱稻的叶片相对电导率结果以及地上部、地下部Na+/K+含量的测定结果都表明,转双基因植株比转单基因植株表现出更好的耐盐性。因此,推断出这两个耐盐基因起到了一定的协同(或累加)效应。这也证明了在植物耐盐碱这种数量性状的改良上,进行多基因转化来改良的方法是可行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文献综述及立题依据)
  • 1.1 基因枪转化技术
  • 1.2 农杆菌转化技术
  • 1.2.1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机理
  • 1.2.2 影响农杆菌法转化效率的因素
  • 1.3 启动子
  • 1.4 多种转基因方法协同作用
  • 1.5 多基因转化
  • 1.5.1 表达载体构建
  • 1.5.2 共转化
  • 1.6 转基因沉默
  • 1.7 水稻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1.7.1 抗病性改良
  • 1.7.2 抗虫性改良
  • 1.7.3 品质改良
  • 1.7.4 抗逆性改良
  • 1.8 旱稻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1.9 植物耐盐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1.9.1 植物盐害
  • 1.9.2 植物抗盐机理
  • 1.9.3 植物抗盐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1.10 立题依据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2.1 旱稻品种
  • 2.2 质粒和菌株
  • 2.3 培养基
  • 2.4 外植体的获取
  • 2.4.1 成熟胚
  • 2.4.2 幼胚
  • 2.5 农杆菌转化
  • 2.5.1 用冻融法将质粒转入农杆菌
  • 2.5.2 快速提取质粒检测转化子
  • 2.5.3 农杆菌转化愈伤组织
  • 2.5.4 抗性愈伤的筛选及植株再生
  • 2.6 水稻总DNA的提取
  • 2.6.1 大量提取总DNA
  • 2.6.2 用于PCR的小量DNA的提取
  • 2.7 对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 2.7.1 对目的基因BADH的PCR扩增
  • 2.7.2 对目的基因mtlD的PCR扩增
  • 2.8 分子杂交
  • 2.8.1 试剂盒所应用的基本原理
  • 2.8.2 试剂盒的成分
  • 2.8.3 杂交中的注意事项
  • 2.8.4 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 2.8.5 Southern blotting
  • 2.9 反转录PCR
  • 2.9.1 总RNA的提取
  • 2.9.2 RNA纯化
  • 2.9.3 反转录
  • 2.9.4 PCR扩增
  • 2.10 转基因植株后代的遗传检测
  • 2.11 耐盐试验
  • 2.11.1 转基因材料东营种植选择
  • 2.11.2 室内耐盐试验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3.1.1 受体材料的选择和愈伤组织的诱导
  • 3.1.2 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
  • 3.1.3 转基因植株的再生
  • 3.2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 3.2.1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 3.2.2 转基因植株的Southern blotting
  • 3.3 转基因后代的表达分析,即反转录
  • 3.4 转基因植株后代的遗传检测
  • 3.5 耐盐性分析
  • 3.5.1 转耐盐基因(mtlD)旱稻的盐碱地种植选择
  • 3.5.2 水培苗的各耐盐指标分析
  • 第四章 结论
  • 4.1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4.2 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于当前农业生产上种植旱稻的几点建议[J]. 种子科技 2020(02)
    • [2].拔节孕穗期控水对旱稻80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07)
    • [3].浅谈我国旱稻的生产发展[J]. 河南农业 2018(04)
    • [4].冀中南地区旱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 河北农业 2018(08)
    • [5].旱稻109特征特性及高产旱直播技术[J]. 北方水稻 2017(05)
    • [6].旱稻高产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06)
    • [7].旱稻种植促增收[J]. 农家致富 2018(24)
    • [8].玉米与旱稻间作丰产高效栽培新模式[J]. 科技致富向导 2009(05)
    • [9].湖南沅澧中下游流域旱稻发展状况及栽培技术要点[J]. 杂交水稻 2019(04)
    • [10].旱稻夏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与技术 2018(12)
    • [11].杂交旱稻丰产节水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J]. 中国稻米 2017(04)
    • [12].旱稻新品种鲲旱1号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 2017(07)
    • [13].江汉平原小麦—旱稻连作模式推广与运用[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03)
    • [14].林地套种旱稻调查分析及高产技术探讨[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08)
    • [15].浙北丘陵坡地幼龄梨园间作旱稻技术及实施效益[J]. 中国园艺文摘 2014(11)
    • [16].旱稻新品种“旱稻906”的选育及应用[J]. 农技服务 2015(07)
    • [17].旱糯303旱稻[J]. 农家女 2008(09)
    • [18].水、旱稻差异表达抗旱候选基因的序列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3(02)
    • [19].易涝耕地旱稻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08)
    • [20].对吉林省旱稻发展问题的探讨[J]. 北方水稻 2011(04)
    • [21].粳糯旱稻——旱糯2号[J]. 乡村科技 2011(05)
    • [22].历史时期广西旱稻的种植变迁[J]. 农业考古 2009(01)
    • [23].麦茬直播优质旱稻高产栽培技术[J]. 河南农业 2009(16)
    • [24].我国旱稻生产的发展趋势与前景[J]. 农业科技通讯 2008(12)
    • [25].高产旱稻——旱丰8号[J]. 新农业 2008(02)
    • [26].辽西旱稻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河北农业科技 2008(07)
    • [27].拔节孕穗期水分控制对不同旱稻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04)
    • [28].旱稻不同品种根系生长及根际微生物数量变化[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02)
    • [29].文登区不同播期对旱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05)
    • [30].宿松县旱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14)

    标签:;  ;  ;  ;  ;  

    旱稻耐盐基因的转化及耐盐性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