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基喜树碱隐形纳米囊泡肿瘤靶向研究

羟基喜树碱隐形纳米囊泡肿瘤靶向研究

论文题目: 羟基喜树碱隐形纳米囊泡肿瘤靶向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药剂学

作者: 施斌

导师: 裴元英

关键词: 羟基喜树碱,囊泡,固有水化层厚度,链密度,药物动力学,体内分布,肿瘤靶向,血浆蛋白吸附,免疫印迹,巨噬细胞吞噬,补体消耗,体内外相关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合成了三种PEG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化聚十六烷基氰基丙烯酸酯(PEG-PHDCA)作为表面修饰材料,选用小分子药物羟基喜树碱为模型药物,制备了隐形纳米囊泡,对其组装机理、药物与膜材的相互作用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论证;系统的考察了该类囊泡的理化特性(粒径、MePEG分子量、表面电位、固有水化层厚度、PEG嵌入脂质双层的效率、PEG链的表面密度)与其体外牛物学指标(血浆蛋白吸附、补体消耗、巨噬细胞吞噬)、体内药动学、药效学和分布参数之间的关系,以闸明了该类囊泡长循环和肿瘤靶向规律。 首先,合成了PEG分予量为2000、5000、10000的PEG-PHDCA,测定了共聚物的溶血性、临界胶束浓度。建立了羟基喜树碱的HPLC分析方法,测定了羟基喜树碱(HCPT)在水和正辛醇中的表观溶解度以及正辛醇/水的表观分配系数,考察了不同pH值条件下羟基喜树碱的表观开环平衡常数,为设计处方、确定工艺条件及建立体内分析方法提供依据。 以PEG-PHDCA、司盘、胆固醇为载体材料,采用薄膜分散-水化超声法制备了HCPT囊泡,以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优化HCPT囊泡处方和工艺,制备了三种粒径的PEG5000-PHDCA囊泡(80nm、150nm、210nm左右)和三种PEG分予量修饰(PEG Mr2000、5000、10000)的PEG-PHDCA囊泡。制备了80nm左右的PHDCA囊泡作为对照品。为提高囊泡的稳定性,进一步优化冻干保护剂,制备了不同囊泡的冻干品。 对HCPT囊泡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系统的考察。结果发现,冻干品水化后电子显微镜下囊泡呈圆形,大小比较均匀,边缘光滑。随着PEG分子量的增加,Zeta电位接近0,固有水化层(FALT)变厚,但同时PEG嵌入脂质双层的效率下降,PEG链的表面密度(δ)变小,两个相邻PEG链间的距离D变大(p<0.05)。随粒径的增大,Zeta电位的代数值略变小,FALT略变薄(p>0.05),PEG链的表面密度δ变小,两个相邻PEG链间的距离D变大(p<0.05)。80%以上的HCPT在囊泡中以内酯环形式存在。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表明,PEG修饰的囊泡释药快于PHDCA囊泡,且随PEG分子量的增大和粒径的减小,释药加快;体外释药符合一级动力学、Higuchi方程和Hixon-Crowell模型,释药机理为Fickian扩散。 膜组装研究表明,span的CPP值大于0.5,可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的囊泡。差示量热分析(DSC)和X射线衍射(XRD)表明,HCPT与膜材发生一定的相互作用。~1H-NMR证明HCPT与span形成氢键,表面用PEG-PHDCA修饰后,氢键作用仍然存在,氢键作用解释了HCPT熔点升高的现象。囊泡的载药是亲脂作用力和氢键作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纳米囊泡体外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PEG修饰对囊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与PHDCA囊泡相比可显著减少血浆蛋白吸附,补体消耗和巨噬细胞吞噬;在不同粒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聚乙二醇化聚十六烷基氰基丙烯酸酯的合成和表征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聚乙二醇氰基乙酸酯(PEGCA)的合成

1.3 十六烷基氰基乙酸酯(HDCA)的合成

1.4 聚乙二醇化聚十六烷基氰基丙烯酸酯的合成

1.5 PEG-PHDCA的结构鉴定

1.6 PEG-PHDCA的分子量测定

1.7 PEG-PHDCA的DSC测定

1.8 PEG-PHDCA的溶血性测定

1.9 PEG-PHDCA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聚乙二醇氰基乙酸酯和十六烷基氰基乙酸酯的合成

2.2 PEG-PHDCA的合成和表征

2.3 PEG-PHDCA的差示量热分析

2.4 PEG-PHDCA的溶血性

2.5 PEG-PHDCA的CMC值

3 小结

附图

第二部分 羟基喜树碱纳米囊泡处方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HCPT含量测定方法

1.3 HCPT在蒸馏水和正辛醇中的表观溶解度

1.4 HCPT在正辛醇/水中的表观分配系数

1.5 HCPT在不同pH条件下表观开环平衡常数

2 结果与讨论

2.1 HPLC法含量测定方法

2.2 HCPT在蒸馏水、正辛醇中的表观溶解度和正辛醇/水表观分配系数

2.3 HCPT在不同pH条件下表观开环平衡常数

3 小结

第三部分.羟基喜树碱隐形纳米囊泡的处方设计和制备工艺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HCPT纳米囊泡的制备

1.3 单因素考察

1.4 正交设计优化处方

1.5 囊泡的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测定

1.6 冻干工艺

2.结果与讨论

2.1 载药量和包封率测定方法的评价

2.2 单因素考察

2.3.正交设计优选处方和制备工艺

2.4 冷冻干燥工艺

3 小结

第四部分 羟基喜树碱纳米囊泡的理化性质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形态、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

1.3 Zeta电位、固有水化层厚度(FALT)

1.4 PEG链的表面密度(δ)

1.5 HCPT的开环百分率

1.6 体外释放实验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形态和粒径

2.2 载药量和包封率

2.2 Zeta电位

2.3 固有水化层厚度(FALT)

2.4 PEG链嵌入脂质双层的效率

2.5 PEG链的表面密度

2.6 HCPT开环百分率

2.7 体外释放试验

3 小结

第五部分 羟基喜树碱纳米囊泡的组装机理和包封机理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几何排列参数测定

1.3 HCPT与膜材的相互作用

1.3.1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1.3.2 X射线衍射分析

1.3.3 ~1H-NMR分析

2 方法和结果

2.1 几何排列参数

2.2 HCPT与膜材的相互作用

2.2.1 差示量热分析

2.2.2 X射线衍射

2.2.3 ~1H-NMR分析

3.小结

第六部分 羟基喜树碱纳米囊泡的体外生物学评价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动物

1.3 小鼠血清蛋白吸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

1.4 小鼠血清蛋白吸附后免疫印迹检测(Western Blot)分析

1.5 补体消耗试验

1.6 巨噬细胞吞噬试验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血浆蛋白吸附试验

2.2 Western-blot试验

2.3 补体消耗试验

2.4 巨噬细胞吞噬实验

3 小结

第七部分 羟基喜树碱纳米囊泡的体内生物学评价——大鼠体内药动学、S180实体瘤小鼠体内分布和抗肿瘤活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动物

1.3 HCPT大鼠血浆浓度测定方法

1.4 纳米囊泡大鼠体内药动学试验

1.5 纳米囊泡S180实体瘤小鼠体内分布试验

1.6 对荷S180瘤小鼠的抑瘤实验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囊泡在SD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实验

2.2 纳米囊泡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2.3 纳米囊泡在S180实体瘤小鼠体内分布

2.4.抗肿瘤药效实验

3 小结

第八部分 纳米囊泡体内外相关性分析

1 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PEG分子量对囊泡体内外行为的影响

2.2 粒径对其体内外行为的影响

2.3 体外生物学指标与其体内行为的相关性

2.4 体内药动学参数与其肿瘤靶向指标和药效指标的相关性

3.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和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9-19

参考文献

  • [1].羟基喜树碱用于放射增敏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D]. 张玉田.河北医科大学2006
  • [2].羟基喜树碱脂质体抑制肝癌介入栓塞后缺氧应答的实验研究[D]. 熊付.华中科技大学2013
  • [3].羟基喜树碱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研究[D]. 袁哲锋.浙江大学2009
  • [4].聚乙二醇化羟基喜树碱转铁蛋白修饰隐形纳米载药系统的肿瘤靶向研究[D]. 洪鸣凰.复旦大学2009
  • [5].羟基喜树碱联合靶向Smac基因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D]. 邬喻.华中科技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聚乙二醇化羟基喜树碱转铁蛋白修饰隐形纳米载药系统的肿瘤靶向研究[D]. 洪鸣凰.复旦大学2009
  • [2].酮洛芬纳米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D]. 瞿文.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02
  • [3].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以及作为药物载体的初步应用[D]. 张琰.复旦大学2005
  • [4].抗肿瘤药雷替曲塞的脑靶向给药系统研究[D]. 王东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
  • [5].基于含Carbopol~(?)的超多孔水凝胶复合物(SPHCc)载体的胰岛素新型口服给药系统研究[D]. 唐翠.复旦大学2005

标签:;  ;  ;  ;  ;  ;  ;  ;  ;  ;  ;  ;  

羟基喜树碱隐形纳米囊泡肿瘤靶向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