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对丙泊酚全麻下幕上肿瘤切除术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黄芪注射液对丙泊酚全麻下幕上肿瘤切除术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脑肿瘤患者常发生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局部缺氧、水肿、坏死等病理生理变化;手术中电烧、电凝、吸引器吸引、脑板压迫、牵拉等操作难以避免引起病变及周围脑组织的机械性与缺血缺氧性损伤;神经外科手术时间长,可不同程度影响神经细胞代谢或损害脑组织。因此,脑保护是神经外科麻醉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丙泊酚为广泛应用的静脉麻醉药,通过细胞色素P450系统和葡萄糖甘酸化作用在肝脏中大量代谢。研究证实其具有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特性,亦可降低脑血流和脑氧代谢率,降低颅内压,故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丙泊酚的脑保护作用归因于其抗氧化特性、增强A型γ-氨基酸(GABA)介导的抑制突触传递的作用和抑制谷氨酸释放。但是在临床研究中,尚未有丙泊酚在神经学改变方面优于其他麻醉药之证据,且不能改善幕上肿瘤切除术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近年来我科相关研究发现,利多卡因可有效减轻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对幕上肿瘤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但在肿瘤切除期间无明显作用,同时,不能平抑对乳酸代谢的影响。黄芪(Astragale)是中医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用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改善微循环和抗自由基、抗氧化等作用。近年发现黄芪在脑缺血缺氧损伤动物模型中的脑保护作用效果较为显著。研究证实,黄芪对氧自由基所致的大鼠脑线粒体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是抑制膜磷脂降解、线粒体肿胀,改变线粒体能量代谢,增强抗氧化能力。黄芪尚可通过影响NMDA受体的功能,对谷氨酸诱导大鼠海马Ca2+浓度升高起快速抑制作用,从而对海马区有保护作用。实验表明,黄芪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继发性水肿,消除受损脑组织氧自由基,阻断脑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能量代谢。但黄芪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脑氧供需平衡与能量代谢及自由基影响目前尚未见相关研究。目前,评价脑缺血缺氧性损伤指标包括监测脑氧供需平衡及能量代谢,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LD)、S100β蛋白(S100β)和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方法。各代表不同方面:监测脑氧供需平衡与能量代谢不仅反映脑组织氧的摄取与利用,同时也间接反映脑血流与颅内压变化;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反映脑组织中自由基的含量及脂质过氧化程度;检测S100β蛋白和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则代表神经元损伤程度,是被广泛研究的脑损伤早期诊断和评价预后的血清生化指标。因此本研究观测在丙泊酚全麻下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脑氧供需平衡与能量代谢和血清S100β、NSE、SOD、MDA、LD含量的变化,研究黄芪注射液是否对损伤特异性标记物、自由基、氧供需平衡与能量代谢的影响,以评价其脑保护效能。方法1.一般资料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患者24例,ASAⅠ~Ⅱ级,年龄20~55岁,随机分为黄芪组(H组)和对照组(S组),各12例。所有患者术前无意识障碍,心、肺、肝、肾等全身重要脏器功能无明显异常。诊断为脑膜瘤,患者无糖尿病病史。2.麻醉方法术前常规禁饮禁食8~12h,入手术室后两组患者均静注长托宁1mg、咪唑安定0.02 mg·kg-1、氟芬合剂0.03 mg·kg-1。局麻下行颈内静脉穿刺、逆行置管至颈内静脉球部(小儿单腔深静脉穿刺包,美国,ARROW公司)及足背动脉穿刺置管。全麻诱导顺次静注丙泊酚2 mg·kg-1、瑞芬太尼1μg·kg-1、罗库溴铵0.6 mg·kg-1,给氧去氮3min后气管插管。全麻维持: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浓度为3.5μg·ml-1、间断静注维库溴铵每次0.05 mg·kg-1,间断时间为40min。术中输入液体为复方氯化钠溶液、万汶、长源雪安,晶、胶体比例为1:2。BleaseFocus 8500麻醉机控制呼吸,潮气量6~8ml·kg-1、呼吸频率每分钟12~14次,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控制在29~31mmHg。切开硬脑膜时,黄芪组用0.9%生理盐水将20ml黄芪注射液(大理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60915)稀释至250ml,于20min内静脉输入;对照组在相同时间输入0.9%生理盐水250ml。术中不应用吸入性麻醉药,输血量大于4个单位病例剔除,术中不应用含乳酸、糖的液体,术后24h内不应用具有脑保护作用的药物,以避免对实验的影响。3.标本采集分别于全麻诱导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开硬脑膜即刻(T3)、输注后1h(T4)、输注后24h(T5)五个时点同步采集颈内静脉球部和足背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血糖测定,并取血液标本5ml至试管待离心。4.标本经3000 r/min离心15min,移液器取上清,于-80℃冻存,避免反复冻融。5.检测:血清S100B蛋白、NSE浓度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OD、MDA、LD含量采用可见光比色法测定。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全部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计量资料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方差齐性检验,方差不齐时用校正后的P值)。结果1.两组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年龄(P=0.490)、体重(P=0.767)、麻醉时间(P=0.956)、丙泊酚(P=0.106)和瑞芬太尼(P=0.873)用量、输液量(P=0.941)无显著性差异。2.两组脑氧供需平衡与能量代谢情况比较(1)两组患者组内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T2较T1显著升高(F=9.334,P=0.001);两组组间各时点之间SjvO2无显著性差异(F=0.465,P=0.502)。(2)两组组内T3、T4、T5时刻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CjvO2)较T1显著降低;两组组间各时点之间CjvO2无显著性差异(F=2.702,P=0.114)。(3)两组组内脑氧摄取率(CERO2)T2较T1显著降低(F=5.131,P=0.006);两组组间各时点之间CERO2无显著性差异(F=0.406,P=0.530)。(4)给药前后各时点两组组内、组间葡萄糖摄取率(GluER)无显著性差异(F=1.392,P=0.274;F=0.406,P=0.530)。(5)两组组内脑乳酸生成率(LacPR)、脑乳酸氧指数(LOI)T2、T3、T4、T5时点较T1显著降低;两组组间各时点之间LacPR、LOI无显著性差异(F=0.306,P=0.586和F=9.299,P=0.606)。3.两组患者血清SOD活性、MDA含量比较(1)两组组内比较SOD活性有显著差异(F=15.369,P=0.000),T3、T4、T5时点较T1显著降低;两组组间各时点之间SOD活性有显著性差异,H组显著高于S组(F=6.967,P=0.015)。(2)两组组内比较MDA含量有显著性差异(F=35.764,P=0.000),T4、T5时点较T1显著升高;两组组间各时点之间MDA含量有显著性差异,H组显著低于S组(F=4.853,P=0.038)。4.两组患者血清S100β、NSE含量比较(1)两组组内给药前后各时点血清S100β浓度有显著性差异(F=64.540,P=0.000),T3、T4、T5时点S100β浓度较T1显著升高;两组组间各时点之间S100β浓度有显著性差异,H组显著低于S组(F=5.633,P=0.027)。(2)两组组内给药前后各时点血清NSE浓度有显著性差异(F=34.328,P=0.000),T3、T4、T5时点血清NSE浓度较T1显著升高;两组组间各时点之间NSE浓度有显著性差异,H组显著低于S组(F=4.444,P=0.047)。结论1.黄芪注射液不能改善在丙泊酚全麻下幕上肿瘤切除术对患者脑氧供需平衡和能量代谢的影响。2.黄芪注射液明显提高在丙泊酚全麻下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及血清S100β、NSE浓度。3.在丙泊酚全麻下,黄芪注射液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神经元损伤起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中英对照缩略词表
  • 综述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统计学合格证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原研和仿制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的医疗资源使用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12)
    • [2].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02)
    • [3].丙泊酚在术中及术后恶心呕吐中的应用[J]. 转化医学杂志 2018(02)
    • [4].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开胸术患者麻醉探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35)
    • [5].丙泊酚对血脂代谢的研究进展[J]. 甘肃医药 2017(03)
    • [6].丙泊酚输注综合征的临床研究现状[J]. 临床医药实践 2017(10)
    • [7].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33)
    • [8].成人丙泊酚输注综合征研究进展[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6(04)
    • [9].一次性丙泊酚输注泵输注速度准确性分析[J]. 医疗卫生装备 2016(06)
    • [10].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效果比较[J]. 当代医学 2015(07)
    • [11].丙泊酚对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 上海医学 2015(02)
    • [12].丙泊酚成瘾性研究现状[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5(03)
    • [13].盐酸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ERCP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的影响[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04)
    • [14].两种丙泊酚药代动力学模型靶控输注在中海拔地区患者的麻醉效果[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20(08)
    • [15].不同基质丙泊酚麻醉下患者血清甘油三酯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变化观察[J]. 贵州医药 2019(04)
    • [16].不同配伍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麻醉的临床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09)
    • [17].右美托咪定复合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8(07)
    • [18].对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的患者用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进行麻醉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8(13)
    • [19].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31)
    • [20].哌替啶复合丙泊酚泵注用于无痛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临床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7(04)
    • [21].咪达唑仑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的临床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16(19)
    • [22].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全麻法对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14(21)
    • [23].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脑电双频指数调控丙泊酚靶控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医学工程 2015(07)
    • [24].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开胸术患者临床分析[J]. 人人健康 2017(22)
    • [25].中长链丙泊酚致过敏性休克1例[J]. 福建医药杂志 2013(05)
    • [26].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 2013(S1)
    • [27].丙泊酚和七氟烷全麻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03)
    • [28].小儿外科手术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对患儿呼吸循环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4(16)
    • [29].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宫腔镜诊疗中的应用比较[J]. 继续医学教育 2014(07)
    • [30].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无痛性流产中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 2014(15)

    标签:;  ;  ;  ;  ;  

    黄芪注射液对丙泊酚全麻下幕上肿瘤切除术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