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浸润和相关粘附分子mRNA和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浸润和相关粘附分子mRNA和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论文题目: 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浸润和相关粘附分子mRNA和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针灸推拿学

作者: 刘玉珍

导师: 韩景献,于建春,李谈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法,脑缺血,再灌注,白细胞浸润,细胞间粘附分,选择素,髓过氧化物酶,星形胶质细胞反应

文献来源: 天津中医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和白细胞浸润情况及病理形态学变化;相关粘附分子ICAM-1、P-选择素、E-选择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部位及其动态变化,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探讨粘附分子和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脑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的免疫机制,以及早期针刺治疗的干预作用机理。 方法 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将245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造模成功的动物随机分成随机分为再灌注后3h、6h、12h、24h、48h 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又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非穴位针刺组(非穴组)、传统取穴针刺组(传统组)、醒脑开窍针刺组(醒脑组)等五组,共25组,每组6—13只动物。醒脑组选取水沟、内关、三阴交;传统组选取曲池、足三里穴,非穴组选取双侧胁下2个固定非穴点,进行电脉冲刺激。分别在相应的时间取材。 观察和检测指标:(1)用神经行为学指标观察神经症状改善情况;(2)通过TTC染色、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电镜检测进行病理形态学动态观察;(3)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值法检测缺血侧皮层和纹状体新鲜组织白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动态变化;(4)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再灌注后相关粘附分子ICAM-1、P、E-选择素mRNA的表达;(5)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缺血区GFAP和粘附分子ICAM-1、P、E-选择素的蛋白时空表达规律;(6)应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 结果 1.TTC染色观察到MCAO模型的梗死部位主要局限于额顶叶皮质和纹状体等区域,再灌注24h梗死面积达到峰值,48h梗死灶开始软化坏死。 2.HE染色镜下观察显示:缺血再灌注6h开始,缺血侧皮质和纹状体缺血半暗区出现白细胞(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的粘附及浸润,并逐渐加剧,同时坏死灶中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综述

1 粘附分子在脑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机制中的作用

2 针刺抗脑缺血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述评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模型的制作

2.3 神经症状行为学检测

2.4 针刺方法

2.5 TTC染色

2.6 电镜检测

2.7 光镜病理形态学检测

2.7.1 灌注固定方法

2.7.2 取脑

2.7.3 石蜡切片的制作

2.7.4 HE染色

2.7.5 甲苯胺蓝染色

2.8 白细胞活性的检测

2.9 粘附分子ICAM-1、P、E-selectin mRNA和蛋白表达的测定

2.9.1 冰冻切片的制备

2.9.2 粘附分子ICAM-1、P、E-selectin mRNA的检测(原位杂交法)

2.9.3 粘附分子ICAM-1、P、E-selectin和GFAP蛋白的检测(免疫组化法)

2.9.4 图像分析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与分析

1 TTC染色结果

2 神经症状行为学评分

3 皮层超微结构动态变化及针刺的影响

4 HE染色结果和白细胞浸润的规律

5.MPO活性的变化及针刺的影响

6 甲苯胺蓝染色结果

7 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P、E-selectin mRNA和蛋白表达

7.1 ICAM-1mRNA的表达及针刺的调节

7.2 ICAM-1蛋白的表达及针刺的调节

7.3 P-selectin、E-selectin mRNA的表达及针刺的调节

7.4 P-selectin、E-selectin蛋白的表达及针刺的调节

7.5 ICAM-1、P-selectin、E-selectin mRNA和蛋白表达及针刺调节的相关性研究

8 GFAP在脑缺血区的表达及针刺的影响

讨论

1 中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

2 醒脑开窍针刺方法的立法依据

3 动物模型的选择与改进

4 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4.1 针刺对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4.2 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形态学的影响

5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针刺的作用探讨

6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免疫机制与针刺的调节机制探讨

6.1 白细胞的作用及针刺的调节

6.2 粘附分子介导的白细胞粘附与跨壁行为

6.3 粘附分子ICAM-1、P-selectin、E-selectin的表达和针刺的调节机制

7 针刺抗脑缺血炎症级联反应假说

小结

参考文献

附病理图片

在校发表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9-15

参考文献

  • [1].消痰散结方对裸鼠原位移植人胃癌转移及相关粘附分子的影响[D]. 张申.第二军医大学2005
  • [2].近期感染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粘附分子表达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D]. 晁利芹.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
  • [3].从“脉浊”探讨导痰汤干预颈动脉硬化时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作用机制[D]. 陈文强.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 [4].益气化痰活血法对AS粘附分子的影响及其与血脂异常证候的相关性[D]. 郭杨志.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 [5].中药消水Ⅱ号外敷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程志强.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

相关论文

  • [1].针刺督脉穴位抗急性脑缺血的效应及其与牛磺酸的关系[D]. 郭景春.复旦大学2005
  • [2].针刺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变化的信号传导机制的实验研究[D]. 姜文.天津中医学院2005
  • [3].针刺调节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Ca~(2+)]i变化的胞外信息传导机制的实验研究[D]. 马玉侠.天津中医学院2005
  • [4].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失语症的临床与机理研究[D]. 刘立安.天津中医学院2005
  • [5].SAMP10海马、皮层衰老相关蛋白的增龄变化及针刺对其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 刘涛.天津中医学院2005
  • [6].针刺加中药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P 8)行为学及中枢神经递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金芝勋.天津中医学院2005
  • [7].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小鼠SAMP10行为学及前脑、皮层、海马衰老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 付于.天津中医学院2005
  • [8].针刺加营养剂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P8)行为学及中枢神经递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文兴万.天津中医学院2005
  • [9].“醒脑开窍”针法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基底节蛋白质组学影响的研究[D]. 李镕源.天津中医学院2005
  • [10].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皮质蛋白质组差异表达图谱构建及针刺影响[D]. 赵晓峰.天津中医学院2005

标签:;  ;  ;  ;  ;  ;  ;  ;  

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浸润和相关粘附分子mRNA和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