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臭柏植物资源的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

毛乌素沙地臭柏植物资源的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

论文摘要

本文采用1990年、2000年和2005年Landsat TM数据,结合GPS实地定位定点观测,经过几次的野外调查核查,验证遥感解译标志和解译精度基础上,在GIS技术支持下,深入分析研究臭柏植物资源的三个时期的现状(即1990年、2000年和2005年)及两个时间段(1990年~2000年,2000年~2005年)的时空动态变化。臭柏植物资源面积在1990年、2000年和2005年时分别为108779.70 hm2、95716.92 hm2和113740.68 h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25%、1.98%和2.36%,1990~2000年十年间臭柏面积减少了13062.78 hm2,而2000~2005年五年间增加了18023.76 hm2。与其它植被类型相比增减幅度不大,近十五年臭柏显示出很强的稳定性,动态变化不明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臭柏动态变化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得出臭柏面积的动态变化受土壤及地下水的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臭柏的变化与降水的相关度较低,而与气温的相关度较高;1990年,臭柏面积与降水有着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2,当可信度α为0.10时,其临界相关系数rα=0.900,显著度不高。臭柏面积的变化与气温之间有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相关度极高。2000年的降水与臭柏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31,相关性不大。反而气温和臭柏面积的相关性是0.99,属于极度相关。2005年,臭柏面积与降水之间的相关性为-0.17,可以说相关性很低,而臭柏面积和气温之间相关性系数为0.91,相关性很高。经过顺序相关系数计算得出,1990年、2000年和2005年研究区(四个区)的臭柏面积及相应的人口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008、0.8975、0.9432,此结果表明臭柏面积和人口数之间有正相关,相关性呈更显著的态势。最后,总结臭柏植物资源动态变化时空特征、动态变化幅度、速率,并提出保护臭柏植物群落的重要性及沙产业发展的建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关于臭柏的研究进展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技术路线及方法
  • 1.4.1 研究技术路线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目的
  • 1.6 研究区范围的界定
  • 1.7 研究区概况
  • 1.7.1 地理位置
  • 1.7.2 气候
  • 1.7.3 水文
  • 1.7.4 土壤
  • 1.7.5 自然景观
  • 1.7.6 荒漠化状况
  • 1.7.7 植被状况
  • 2 数据源及信息提取方法
  • 2.1 数据源及预处理
  • 2.2 植被类型遥感解译参考标志
  • 2.3 臭柏植物资源遥感解译参考标志
  • 3 臭柏植物资源现状和动态变化
  • 3.1 臭柏植物资源现状特征
  • 3.2 臭柏植物资源动态变化
  • 3.2.1 臭柏植物资源的数量变化和速率
  • 3.2.2 臭柏植物资源的区域变化
  • 3.2.3 臭柏植物资源动态度
  • 3.3 臭柏植物资源动态变化特征
  • 3.3.1 臭柏植物的转向
  • 3.3.2 其它植被类型转变臭柏
  • 4 臭柏植物资源动态变化原因分析
  • 4.1 自然原因
  • 4.1.1 自身的特性
  • 4.1.2 土壤因子
  • 4.1.3 地下水
  • 4.1.4 气温、降水因子
  • 4.2 人为原因
  • 4.2.1 历史原因
  • 4.2.2 人口数
  • 4.2.3 政策因素
  • 4.2.4 能源开发及道路修建
  • 5 臭柏植物与土壤环境
  • 5.1 臭柏植物与成土过程
  • 5.2 臭柏植物与土壤改良
  • 6 总结与讨论
  • 6.1 总结
  • 6.2 臭柏植物资源与沙产业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毛乌素沙地臭柏植物资源的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