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官兵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措施研究

武警官兵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措施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描述武警官兵伤害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发生趋势、损失及负担、寻求伤害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提出预防策略和措施,为武警部队伤害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和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1、横断面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先根据武警执勤任务和执勤特点分层,然后随机抽取官兵共计3367人。2、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通过随机抽样调查,从武警某总队各支队获得病例和对照。调查对象是各支队兵龄满一年的基层武警官兵。要求调查对象回顾过去一年的伤害史(2005年6月1日至2006年5月31日)。病例确定参照目前国内人群伤害的统一标准:伤害发生后具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者可作为病例(1)曾到医疗单位诊治,诊断为某一种损伤,(2)由战友、家人对你的伤害作紧急处置或看护,(3)因伤请假、休息半天以上。共获得伤害病例1051人,对照为同期未受到伤害的武警官兵共计2316人。3、资料分析方法:用SPSS11.5软件对资料进行描述;用SPSS软件中Descriptive Statistics菜单的crosstabs过程进行四格表和行×列表的Pearson x~2检验,对两组或多组计数资料的差异性检验;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选用逐步筛选变量法做非条件logistic回归,选入变量的水平为0.10,排除变量的水平为0.05。主要结果:1、武警官兵伤害发生率为31.2%,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23.9%,非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12.4%。2、武警官兵伤害在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其中受伤比例较高的月份是4月,其次是9月,12月份最低。训练伤的高发月份为4月、5月、9月;非训练伤高发月份为5月、7月~9月;武警官兵伤害类型中训练伤占65.9%,其次为跌落伤、钝/锐器伤,电击伤、中毒所占的比例较小。发生在下肢的伤害较高,其次为上肢,发生于头面部的最少。属于轻伤的占绝大部分,重度及致残各有几例。3、武警官兵伤害危险因素的综合分析:影响官兵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众多,本次调查发现军事训练伤与从事工作、性格、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既往外伤史、慢性病史、生活习惯、自觉健康状况有较大关系;非军事训练伤与从事工作、来自城乡、性格、心理因素、社会因素、自觉健康状况有一定关系。研究结论:1、武警官兵伤害的发生在时间、地点、人群的分布上均有一定的规律,军事训练伤主要发生在4月、5月、9月;非训练伤高发月份为5月、7月~9月;军事训练伤主要发生在营区内,非训练伤主要发生在营区外;第一年兵、文化程度低、来自城市官兵更容易发生军事训练伤;来自农村、外出机会多、接触社会机会多的官兵更容易发生非军事训练伤。2、本次调查发现军事训练伤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工作性质、慢性病史、饮食、睡眠情况、与战友冲突、带病工作、工作中感到疲劳、冒险进入危险地区、A型性格、自我健康评价;非军事训练伤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工作性质、慢性病史、外伤史、饮食、睡眠情况、与战友冲突。3、武警部队应将伤害预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建立伤害预防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军队伤害监测体系,开展军人伤害的疾病负担研究,加强军人伤害的趋势研究,及时总结伤害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意义通过对武警官兵伤害流行病学的调查,了解武警官兵伤害发生的现况,掌握武警官兵伤害的本地资料,对军事训练伤和非军事训练伤的原因进行研究,对非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有利于掌握武警官兵伤害的规律性,为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论文正文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调查方法
  • 三、样本量估计
  • 四、研究内容
  • 五、资料的收集
  • 六、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七、质量控制
  • 研究结果
  • 第一部分 被调查武警官兵一般状况及伤害流行病学研究
  • 第二部分 武警官兵军事训练伤研究
  • 第三部分 武警官兵非军事训练伤研究
  • 讨论
  • 一、资料的可信度
  • 二、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 三、武警官兵伤害的现状
  • 四、武警官兵伤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 五、预防措施
  • 六、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研究结论
  • 附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海军陆战队某部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及其防治[J]. 职业与健康 2020(05)
    • [2].某医院1963名慢性军事训练伤患者疾病构成分析[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0(07)
    • [3].1992~2018年我国军事训练伤文献计量分析[J]. 西南国防医药 2020(08)
    • [4].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与军事训练伤康复关系探讨[J]. 中国疗养医学 2020(10)
    • [5].军事训练伤发展为左上肢坏死性筋膜炎1例[J]. 人民军医 2020(09)
    • [6].某部特种兵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 人民军医 2019(04)
    • [7].军事训练伤预防基础知识[J]. 武警医学 2019(04)
    • [8].近5年某军队医院军事训练伤伤病员住院病例分析[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9(12)
    • [9].军事训练伤的致病因素及预防机制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 2019(13)
    • [10].北部战区陆军某单位军事训练伤病例分析及风险因素调查[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54)
    • [11].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60)
    • [12].新疆某边防部队医院近3年军事训练伤住院病例调查[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9(09)
    • [13].驻浙部分军兵种部队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调查[J]. 人民军医 2019(09)
    • [14].驻刚果(金)维和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J]. 职业与健康 2019(21)
    • [15].军事训练伤问题及措施分析[J]. 科技风 2017(23)
    • [16].武警部队军事训练伤现状及防治[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7(12)
    • [17].武警某部官兵军事训练伤的危险因素调查[J]. 武警医学 2017(12)
    • [18].新兵军事训练伤的预防与护理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A4)
    • [19].海军某部军事训练伤调查及防治[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8(05)
    • [20].新兵军事训练伤的预防与护理分析[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12)
    • [21].军事训练伤1230例分析[J]. 武警医学 2018(07)
    • [22].有效预防是减少军事训练伤的关键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66)
    • [23].军事训练伤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24例诊治分析[J]. 人民军医 2017(01)
    • [24].某军校新生入伍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西南军医 2017(01)
    • [25].武警山西总队积极做好军事训练伤防治工作[J]. 武警医学 2016(11)
    • [26].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时间特点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0)
    • [27].某部新兵入伍训练阶段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特点[J]. 实用医药杂志 2017(05)
    • [28].银质针治疗军事训练伤所致腰肌劳损的护理[J]. 中国疗养医学 2017(06)
    • [29].探究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与预防[J]. 民营科技 2017(02)
    • [30].营养支持视阈下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与预防[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7(07)

    标签:;  ;  ;  ;  

    武警官兵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措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