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真性囊肿的诊断及治疗(附34例病例报告)

胰腺真性囊肿的诊断及治疗(附34例病例报告)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胰腺真性囊肿有效的诊断方法和适宜的外科治疗。[方法]对2001年至2011年间我院的34例胰腺真性囊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4例患者年龄22-64岁,平均34.6岁,女性多于男性(男性11例,女性23例)。患者多无特异性症状,19例患者于体检时发现,15例患者仅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腹部包块等。34例患者术前均考虑胰腺囊肿,均无胰腺炎及外伤病史,均行手术切除,术后无胰瘘发生,其中8例术后出现水肿型胰腺炎。随访时间平均为30个月(3-80个月),除一例患者术后4年死于呼吸循环衰竭,一例患者囊腺瘤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外,其他患者均恢复良好,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1、胰腺真性囊肿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以中青年(30-50岁)较多;2、胰腺真性囊肿多发生在胰腺体尾部;3、胰腺真性囊肿的早期诊断主要依靠腹部彩超及腹部CT,二者均能有效检出胰腺真性囊肿,但腹部CT(平扫加增强)能给出更准确的影像学诊断,更好的帮助术前诊断及手术的实施;4、有症状的胰腺真性囊肿,其单纯行囊肿切除的几率较无症状的胰腺真性囊肿要小;5、术式的选择需结合胰腺真性囊肿的部位、大小、性质、与周围组织关系,综合考虑作出适宜手术方式。胰腺真性囊肿发生在胰腺体尾部的病例,多数宜选择胰体尾切除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行脾或胃等相关脏器部分切除;对于体积较大,粘连较重,不能手术切除的病例,应行胰腺囊肿-胃肠吻合术;发生在胰头部及胰体部的病例,没有固定选择的术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6、术后并发症(胰瘘、水肿型胰腺炎)的发生和囊肿位置、手术术式的选择没有明确关系,和术中操作对于胰腺腺体的刺激程度有直接关系。

论文目录

  • 提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临床表现
  • 2.3 体征
  • 2.4 辅助检查
  • 2.5 手术方式及术中所见
  • 第3章 结果
  • 3.1 病理检查结果
  • 3.2 术前相关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关系
  • 3.3 术前症状与术式、术后病理的关系
  • 3.4 胰腺真性囊肿位置与术式选择的关系
  • 第4章 讨论
  • 4.1 胰腺囊肿的分类
  • 4.2 胰腺真性囊肿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 4.3 胰腺真性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4.4 胰腺真性囊肿的治疗及预后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胰腺真性囊肿的诊断及治疗(附34例病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