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水油藏堵水剂开发及应用研究 ——以WQ区块Y10储层为例

底水油藏堵水剂开发及应用研究 ——以WQ区块Y10储层为例

论文摘要

本文研究的WQK块Y10储层底水发荇,油井无水生产期极短,底水锥进严重,常规堵剂堵水效果-般。为了提髙该区油井产量,降低含水,本文在对WQ区块Y10储层基本特征、底水油藏底水锥进及抑制机理的认识和分析基础上,计算了带人工堵剂隔板底水油藏油井临界产最,优化了人工堵剂隔板的赋存位置和堵剂用量;并针对性的设计出适合该储层的堵剂体系,并通过室内实验对堵剂配方进行了优化,在矿场试验中取得了初步的效果,本文取得的主要认识和研究成果如下:1、WQ区块Y10储层屈于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该油藏属一般低渗透储层,底水活跃,是典塑的底水油藏。其主要特点是:油水层之间无明显隔层,油层与底水直接接触,随着油井的抽汲底水会以锥进的方式进入井简,致使油井含水率上升最终水淹而失去生产价值。2、设il?出了WQ区块Y10储层适合的商强度本体凝胶、CMC沉淀堵剂、预交联凝胶颗粒多段塞复合堵水技术。3、研究区高强本体凝胶的优化配方为:1.0%HPAM+0.45%间苯二酚+7%甲醛+0.06%交联诱导剂,成胶时间CMC沉淀堵剂优选配方为:1.5%CMC+0.7%有机铁,地层温度50’C时沉淀生成时问为5.5h;预交联凝胶颗粒的优选配方为:6%淀粉+5%内烯酸+10%丙烯酰胺+0.1%交联剂+1.6%充油剂+1%增韧剂,实验温度65-C,聚合时间40min。岩心实验表明该主体堵剂堵水均具有良好的选择性。4、针对WQ区块Y10储层特点,推导出带人工坫剂隔板底水油藏的临界产量计算公式并以此指导堵剂隔板应该建立在油层中部偏下的位S,隔板的半径在考虑经济效益情况下应小于50m。5、本文设计的多段塞复合堵剂在W-107井堵水作业取得了显著的增油效果,累计增油达656.65t,实现投入产出比为1:29.9。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目的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对于底水油藏稳油控水技术
  • 1.2.2 国外底水油藏水淹井稳油控水技术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论文的创新点及主要研究成果
  • 1.4.1 论文的创新点
  • 1.4.2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二章 WQ 区块 Y10 储层底水油藏堵水技术适用性分析
  • 2.1 WQ 区块 Y10 储层基本特征
  • 2.1.1 储层构造特征
  • 2.1.2 含油层位
  • 2.1.3 储层物性特征
  • 2.1.4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 2.1.5 Y10 油藏温度、压力特征
  • 2.1.6 储层流体性质
  • 2.1.7 储层油水关系及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2 底水油藏底水锥进与人工堵剂隔板堵水机理
  • 2.2.1 底水油藏的开发特征
  • 2.2.2 底水锥进机理
  • 2.2.3 人工堵剂隔板抑制底水锥进机理
  • 2.3 矿场化学堵底水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1 矿场主要应用的堵水剂适用性分析
  • 2.3.2 现有堵水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 2.4 适合 WQ 区块 Y10 储层堵剂体系设计及功能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强度本体凝胶配方优选与性能评价
  • 3.1 高强度本体凝胶配方设计
  • 3.2 实验所用的仪器及药品
  • 3.2.1 实验仪器
  • 3.2.2 实验药品
  • 3.3 实验步骤和方法
  • 3.4 凝胶性能室内评价方法
  • 3.4.1 目前凝胶强度评价方法对比
  • 3.4.2 毛细管凝胶强度评价方法
  • 3.4.3 成胶时间的测定
  • 3.4.4 凝胶稳定性测定
  • 3.5 本体凝胶配方优选实验结果
  • 3.5.1 聚丙烯酰胺浓度对凝胶体系的影响
  • 3.5.2 间苯二酚交联剂对凝胶性能的影响
  • 3.5.3 甲醛交联剂对凝胶性能的影响
  • 3.5.4 交联诱导剂对凝胶强度的影响
  • 3.5.5 pH 值对凝胶强度影响
  • 3.5.6 温度对凝胶强度的影响
  • 3.6 岩心封堵性能实验评价
  • 3.6.1 堵剂泵注性能评价
  • 3.6.2 凝胶堵剂岩心突破压力测定
  • 3.6.3 堵剂封堵性及耐冲刷性能测定
  • 3.6.4 堵剂热稳定性
  • 3.6.5 堵剂腐蚀性实验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MC 沉淀型堵剂配方优选与性能评价
  • 4.1 CMC 沉淀堵剂
  • 4.1.1 配方设计
  • 4.1.2 沉淀生成机理
  • 4.2 实验所用的仪器及药品
  • 4.2.1 实验仪器
  • 4.2.2 实验药品
  • 4.3 实验步骤和方法
  • 4.4 CMC 沉淀堵剂性质室内评价方法
  • 4.5 CMC 沉淀堵剂配方优选实验结果
  • 4.5.1 有机铁交联剂配比优化
  • 4.5.2 CMC 加量对沉淀堵剂性能的影响
  • 4.5.3 有机铁交联剂对 CMC 沉淀堵剂性能的影响
  • 4.5.4 pH 值对 CMC 沉淀堵剂性能的影响
  • 4.5.5 温度对 CMC 沉淀堵剂性能的影响
  • 4.6 岩心封堵性能评价结果
  • 4.6.1 沉淀堵剂岩心突破压力测定
  • 4.6.2 堵剂耐冲刷性能的测定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预交联凝胶颗粒堵剂配方优选与性能评价
  • 5.1 预交联凝胶颗粒堵剂堵水机理
  • 5.2 预交联凝胶颗粒的制备方法
  • 5.2.1 预交联凝胶颗粒常用的聚合单体、交联剂、引发剂
  • 5.2.2 预交联凝胶颗粒常用交联方法
  • 5.3 实验所用的仪器及药品
  • 5.3.1 实验仪器
  • 5.3.2 实验药品
  • 5.4 实验步骤和方法
  • 5.4.1 淀粉结构及化学性质
  • 5.4.2 淀粉接枝共聚的概念
  • 5.4.3 淀粉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预交联凝胶的制备过程
  • 5.5 预交联凝胶颗粒性质室内评价方法
  • 5.5.1 膨胀倍数
  • 5.5.2 静态评价等级
  • 5.5.3 抗温评价
  • 5.6 预交联凝胶颗粒配方优选实验结果
  • 5.6.1 淀粉加量对预交联凝胶颗粒性能的影响
  • 5.6.2 丙烯酸加量对预交联凝胶颗粒性能影响
  • 5.6.3 丙烯酰胺加量对预交联凝胶颗粒性能的影响
  • 5.6.4 交联剂加量对预交联凝胶颗粒性能的影响
  • 5.6.5 充油剂对预交联凝胶颗粒的性能影响
  • 5.6.6 增韧剂对预交联凝胶颗粒的性能影响
  • 5.7 预交联凝胶颗粒性能评价结果
  • 5.7.1 实验样品
  • 5.7.2 预交联凝胶颗粒膨胀性能评价
  • 5.7.3 静态评价等级
  • 5.7.4 预交联凝胶颗粒热稳定性测试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隔板临界产量计算与堵剂软隔板位置预测
  • 6.1 底水油藏水锥动态油藏工程计算方法综述
  • 6.1.1 dupuit 计算方法
  • 6.1.2 Maye-Garder 计算方法
  • 6.1.3 Chaney 计算方法
  • 6.1.4 Cherici 计算方法
  • 6.1.5 Schols 计算方法
  • 6.1.6 Chaperon 计算方法
  • 6.1.7 Hoyland 计算方法
  • 6.1.8 Sobocinski-Cornelius 计算方法
  • 6.1.9 Bournazel-Jeanson 计算方法
  • 6.2 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临界产量计算
  • 6.3 隔板临界产量公式的进一步改进
  • 6.4 堵剂软隔板位置的确定
  • 6.4.1 堵剂软隔板参数的确定
  • 6.4.2 堵剂隔板建立的初步确定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油井堵水施工设计及应用评价
  • 7.1 W-107 油井堵水施工设计
  • 7.1.1 W-107 油井出水原因确定
  • 7.1.2 施工目的
  • 7.1.3 施工方式
  • 7.1.4 油层及油井基本数据
  • 7.1.5 油层生产数据及生产简史
  • 7.1.6 多段塞复合堵剂注入次序
  • 7.1.7 选井原则
  • 7.1.8 现场施工准备
  • 7.1.9 堵剂隔板位置确定以及堵水剂用量
  • 7.1.10 堵水施工程序
  • 7.1.11 堵水施工安全预案
  • 7.2 现场施工过程及施工参数记录
  • 7.2.1 施工设备连接及使用
  • 7.2.3 W-107 井现场施工记录
  • 7.2.4 W-107 井堵水效果分析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预交联凝胶微球堵漏剂的性能评价[J]. 油田化学 2016(04)
    • [2].预交联凝胶颗粒调驱研究(英文)[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3(01)
    • [3].抗140℃高温预交联凝胶的制备与性能评价[J]. 油田化学 2011(04)
    • [4].预交联颗粒调堵性能及粒径与孔隙匹配研究[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0(02)
    • [5].预交联体膨颗粒合成技术研究进展[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8(01)
    • [6].高强度预交联凝胶堵漏剂研究[J]. 油田化学 2011(04)
    • [7].硅烷交联聚乙烯抗预交联性的研究[J]. 当代化工 2008(01)
    • [8].预交联聚丙烯酰胺分散体系的制备及封堵特性评价[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5(01)
    • [9].预交联凝胶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1(21)
    • [10].预交联聚丙烯酰胺分散体系的制备及封堵性能[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0(05)
    • [11].濮城油田预交联凝胶驱油技术[J]. 清洗世界 2011(03)
    • [12].预交联凝胶调驱剂的研究现状与应用进展[J]. 合成化学 2017(07)
    • [13].不同乙氧基数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对预交联凝胶颗粒性能的影响[J]. 日用化学工业 2012(06)
    • [14].聚驱后预交联驱微观特征研究[J]. 内江科技 2008(11)
    • [15].耐温耐盐预交联凝胶颗粒的性能研究[J]. 现代化工 2016(07)
    • [16].注聚过程中预交联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凝胶颗粒的防窜性能[J]. 化学研究 2012(02)
    • [17].预交联凝胶颗粒的吸水膨胀性能评价及应用[J]. 石油化工应用 2014(09)
    • [18].预交联体增效聚合物驱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1(02)
    • [19].预交联凝胶颗粒堵水调剖剂的研究进展[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1(09)
    • [20].聚合物/蒙脱土复合耐高温预交联颗粒的研究[J]. 应用化工 2016(01)
    • [21].预交联凝胶颗粒膨胀性能的影响因素[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4(06)
    • [22].破乳剂对预交联颗粒凝胶界面扩张流变的影响[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23].不同抗预交联剂对硅烷接枝聚乙烯稳定性的影响[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2(08)
    • [24].预交联凝胶颗粒-表活剂调驱体系与裂缝的匹配性能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7(02)
    • [25].预交联凝胶颗粒对固-液共存体系性能影响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14)
    • [26].孤东八区预交联单井试注方案设计[J]. 石化技术 2015(02)
    • [27].吴起油田预交联调剖体系的应用效果评价[J]. 石化技术 2019(11)
    • [28].预交联颗粒AA/AM/DMC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 应用化工 2015(S1)
    • [29].预交联凝胶颗粒调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4(12)
    • [30].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驱油机理可视化实验研究[J]. 断块油气田 2014(05)

    标签:;  ;  ;  ;  

    底水油藏堵水剂开发及应用研究 ——以WQ区块Y10储层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