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金文研究綜論

清代金文研究綜論

论文摘要

清代是中国文字学研究史上最为關键的时代,在文字学发展史上估有顯著地位。晚清学者正確韶识了文字的演燮遇程,基本上摆脱了宋代以来直至清代前期的臆测之風,二十世纪以後的古文字研究,正是從这里起步。清代末期的古文字研究,走上了寅事求是的科学道路,是文字学研究史上一個重要的转折點。清代统治者实行嚴酷的文化统治,這是清代以考據为特點的金文学发达的社会政治原因;学術上的遞相经承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其内在原因。此外,宋代金文学的成果为清代学者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实用的研究方法,新出土的青铜器为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第一手材料,这些因素尊致了清代金文学研究的勃具。晚清甲骨文的发现,封古文字学研究来说有著劃时代的意羲,晚清学者開始利用甲骨文材料,以一种具有理论高度的视角審视汉字的发展和演燮,取得了僳出的成就。清代的金文著錄超遇以往任何一個时期,徒民国初年至今,不断有学者封清代著錄加以整理和研究。清代以收缘青铜器图像、铭文拓本和摹本为主的金文著作将近四十部,著錄商周有铭青铜器近三千件之多。金文考释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在易识字所剩無幾的情況下,清代学者考释出的单字数量大约有五百個。在研究方法上,清代人也有僳出的贡献。宋代使用的封照法在清代连用得更加广泛,推勘法、偏旁分析法也連用得更加精微而科学。此外,二重證據法的連用,标誌著金文学理论的成熟,研究金文的目的更加明確,金文研究從此跳出了狭小的金石学范围,金文也就成为研究歷史舆文化重要的第一手材料。至於存在的问题,在客觀上受到铜器锈蚀、时代名物以及图形文字的限制,主观上受到文字形體相近等条件的制约,有些因素今後仍將存在。在器物学研究方面,虽然从总體上讲,清代学者不太注重此项研究,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分类定名研究中解决了宋代以来总名与尊名不分的问题,“(?)”的名稻问题等,而且明確了分颊标准,即以器物的功能为其命名。在断代研究上,清代学者的認识比宋代学者更加明確,方法也相封科学,他们综合连用曆日推定法、人物事件推定法以及器形及铭文害寫風格推定法等各种手段,而且,清代学者已经初步具備了“标准器”的觀念,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清代学者在金文学研究上所取得的空前成就和在研究方法上的創见,给後世带来深速的影窖。清代人封铭文的搜集、整理和著錄,鹅後世留下了豐富的资料,在文字学理论上,他们开始探讨文字演燮规律并实现了一些理论上的突破。封《说文》古文时代的研究,清末就已经有了被後人公韶的结论;封《说文》籀文畴代的研究,虽没有確凿的结论,但引发了後代学者封孩问题的探索。清代学者能够科学地看待《说文》,並利用金文等文字资料封《说文》进行補正,这些可觀的成就都是值得肯定的。余風所及,民国金文学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民国以後金文学转向新的研究潮流,舆清代金文学的发展和贡献有著密切的關保。本题研究包括以下几项内容:第一,封清代之前的金文研究作以回麒,明確清代金文研究的起點以及可以依憑的材料,可以借鉴的方法。第二,封清代金文研究作整體回麒和分析,分析清代金文学发展的原因,找出推勤其发展的外部瑕境舆内在力量,厘清造一畴期金文学发展的脈络。封清代金文著缘作简要的介绍和评价,以便封清代金文学研究的歷史有更加客觀明確的認识。第三,封清代金文考释成就和考释方法作全面考察,阐述其得失,並探究其原因。第四,介绍清代青铜器分类定名与断代研究情況,探讨清代青铜器断代方法,分析其成就与不足。第五,论述晚清金文学的成就和封後世的影窖。本论文的研究,除了全面介绍和评價清代金文学研究成果之外,還将把清代金文研究放在文字学歴史中,通遇封清代学者成就的分析,韶清其在整個文字学史上的地位舆贡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现状及選题意義
  • 一、研究现状
  • 二、選题意義
  • 第二节 研究范围
  • 一、研究階段的界定
  • 二、研究内容的界定
  • 第三節 清代以前的金文研究
  • 一、雨汉
  • 二、宋代
  • 三、元明
  • 第二章 清代金文研究概览
  • 第一节 清代金文学发展的原因
  • 一、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
  • 二、学衍规律本身的制约
  • 三、出土材料的新发现
  • 第二節 清代金文研究述要
  • 一、乾嘉——清代金文研究之肇端
  • 二、道咸——清代金文研究之发展
  • 三、同光——清代金文研究之高峰
  • 第三章 清代的金文考释
  • 第一節 清代的金文考释方法
  • 一、对照法
  • 二、推勘法
  • 三、偏旁分析法
  • 四、二重證據法
  • 第二節 清代金文考释之疏失
  • 一、客觀因素分析
  • 二、主觀因素分析
  • 第四章 分类定名研究与断代研究
  • 第一节 清代的銅器分类定名研究
  • 第二节 清代的铜器断代研究
  • 一、清代铜器断代研究的特點
  • 二、清代銅器断代的方法
  • 第五章 清代金文学成就与影响
  • 第一节 清代金文学的成就
  • 第二节 清代金文学的影响
  • 一、对说文学的贡献
  • 二、影响民国以後金文学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攻讀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術论文
  • 後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辽金文学的历史定位与研究述评[J]. 祖国 2017(03)
    • [2].2018年宋辽金文学研究综述[J].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 2019(02)
    • [3].“乌金文学奖”社会影响调查分析报告[J]. 保定学院学报 2010(01)
    • [4].“乌金文学奖”社会价值论[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 [5].辽金文学研究前沿成果综述(2010—2015年)[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6].融通整合 推陈出新——读胡传志《宋金文学的交融与演进》[J]. 民族文学研究 2013(06)
    • [7].宋金文学的文化考察及其研究定位[J]. 长春大学学报 2009(05)
    • [8].文心史识开生面 剥茧抽丝任纵横——评胡传志《宋金文学的交融与演进》[J]. 中国韵文学刊 2015(04)
    • [9].宋金文学的融合与共和——兼论刘大先的民族文学观[J]. 东吴学术 2020(04)
    • [10].金文学应与甲骨学、简帛学并重[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11].拓展金文学研究疆域的思考——从《佛禅与金朝文学》谈起[J]. 社会科学战线 2011(06)
    • [12].中日韩三国人之比较[J]. 读与写(初中版) 2008(Z1)
    • [13].双人舞《风声·密语》[J]. 现代艺术 2019(12)
    • [14].文学馆 上海城市的“书房”和“森林”[J]. 上海采风 2014(04)
    • [15].辽金文学中的佛禅话语[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 [16].辽金文学成果述评与前景展望——以中国辽金文学学会第十届年会为视点[J]. 名作欣赏 2020(28)
    • [17].匠心织造纵横网,史心别开新面目——评胡传志《宋金文学的交融与演进》[J]. 天中学刊 2019(04)
    • [18].东亚三国裸文化自觉意识——读金文学《东亚三国志—中、日、韩文化比较体验记》[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06)
    • [19].鉴云盆艺[J]. 花木盆景(盆景赏石) 2012(06)
    • [20].宋金行人文学活动之空间阐释[J]. 文艺研究 2016(12)
    • [21].宋金文学交流初探[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 [22].论哈金的故国书写——以《池塘》《新郎》为例[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4)
    • [23].巴金:快乐是一种滋补[J]. 新湘评论 2014(12)
    • [24].“只希望把别人的作品变成我的武器”——巴金文学翻译思想的文化解读[J]. 译林 2008(04)
    • [25].中韩日文学,资源正在逐步共享[J]. 小说界 2011(02)
    • [26].王国维编辑思想对高校学报的启示[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 [27].北上时期的容庚与他的良师益友[J].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04)
    • [28].编者按[J]. 南方文坛 2020(01)
    • [29].宋辽金文学与中华文学一体化[J]. 文学遗产 2020(01)
    • [30].大文学史视野下辽、西夏、金、南宋文学作品的选与注[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标签:;  ;  ;  ;  ;  ;  ;  

    清代金文研究綜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