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研究

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研究

论文题目: 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经济管理

作者: 吴延熊

导师: 钱克明

关键词: 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评价软件,森林认证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为探讨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本文从评价客体、评价主体分析出发,以评价理论研究为基础,自主开发评价软件,最后回归到评价活动本身,从而系统全面地研究了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问题。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作为评价客体的热区人工林发展迅速,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通过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可以引导热区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2)作为评价主体的热区人工林经营单位、社区、林农等,必须与其它利益相关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以便确认这些利益相关者在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和利益。只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保障,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得到发挥,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3)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最重要的途径是制定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并通过森林认证来组织实施。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研究是评价理论的核心。(4)热区人工林的评价通常从热区人工林的生产力、多样性、持续性、稳定性和系统效益等方面来进行。(5)在国际、国家和区域三个层次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体系框架下,利用对象属性解析法,从经营主体、造林前、造林后三个方面提出了包含65个指标的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6)评价的定量化、电算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国外评价软件很难在国内广泛应用,国内评价软件发展严重滞后,因此需要自主重新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评价软件,以推动热区人工林评价活动的全面发展。(7)自主开发的评价软件包含三个功能模块即数据管理模块、统计分析模块和图表模块,实现试验设计、抽样、一元统计、多元统计、专业统计、线性规划、管理决策、模型求解等8类140余种评价方法的电算化,基本覆盖了常用的评价方法,可以满足热区人工林评价活动的需要。(8)从常用评价方法——主成分分析和多元数量化模型的电算化实现过程可以证实,自主开发的评价软件具有本地化、可视化、集成化、兼容性、易用性的特点。(9)评价活动在当前的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评价中,最重要的就是“森林认证”。在云南热区人工林率先开展森林认证工作,无论对促进云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还是为全国森林认证探索经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研究概述

1.1 研究目标

1.2 研究内容

1.2.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2 云南热区人工林的现状与未来

1.2.3 可持续经营的原则与标准

1.2.4 可持续经营的评价指标体系

1.2.5 可持续经营的环境管理体系

1.2.6 可持续经营的技术体系

1.2.7 可持续经营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1.2.8 可持续经营的模式林

1.3 技术关键

1.3.1 技术关键与难点分析

1.3.2 先进性与创新性

1.4 技术路线

1.4.1 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体系的文献分析

1.4.2 云南热区人工林的现状分析

1.4.3 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原则与标准的确定

1.4.4 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1.4.5 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环境管理体系的研究

1.4.6 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技术体系的研究

1.4.7 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

1.4.8 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模式林的小规模实验示范

1.5 本文工作简介

2 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主客体研究

2.1 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客体分析

2.1.1 热区人工林的概念辩析

2.1.2 世界热区人工林的概况

2.1.3 中国热区人工林的概况

2.1.4 发展趋势

2.1.5 存在问题

2.2 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主体分析

2.2.1 利益相关者的选择

2.2.2 利益相关者的作用

2.2.3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2.3 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的进展

2.3.1 种苗繁育技术

2.3.2 造林和经营技术

2.3.3 生产力和轮伐期

2.3.4 立地质量监测和评价

2.3.5 森林病虫害和生物多样性

2.3.6 木材材性和木材工业

2.3.7 保障条件

2.4 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建议

2.4.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2.4.2 加大科研攻关力度

2.4.3 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2.4.4 推广企业、基地和农户三结合发展模式

2.4.5 充分利用市场手段

3 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理论研究

3.1 标准、指标与指标体系

3.1.1 概念辩析

3.1.2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体系

3.1.2.1 全球水平

3.1.2.2 国家水平

3.1.2.3 区域水平

3.1.3 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体系

3.2 热区人工林系统的评价研究

3.2.1 生产力评价

3.2.2 多样性评价

3.2.3 持续性评价

3.2.4 稳定性评价

3.2.5 系统效益评价

3.3 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指标体系

3.3.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3.2 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3.3.3 评价总体的判定方法

3.3.4 以经营单位为主体的指标体系

3.4 评价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

3.4.1 评价科学化问题

3.4.2 评价体系问题

3.4.3 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问题

4 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软件开发

4.1 评价的常用软件与自主开发

4.1.1 现有常用评价软件

4.1.2 自主开发评价软件的意义

4.2 自主开发评价软件的系统概况

4.2.1 软件特色

4.2.2 运行环境

4.3 自主开发评价软件的功能模块

4.3.1 数据管理模块

4.3.1.1 用户界面

4.3.1.2 主要功能

4.3.1.3 数据接口

4.3.1.4 表格处理

4.3.1.5 两种思维习惯

4.3.1.6 两个特点

4.3.1.7 打印及打印预览

4.3.1.8 数据查询

4.3.1.9 宏病毒

4.3.1.10 数据格式

4.3.1.11 其它功能

4.3.2 统计分析模块

4.3.2.1 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

4.3.2.2 特有的数学函数

4.3.2.3 比Excel强的统计功能

4.3.2.4 简单方便的操作

4.3.2.5 方便的数据选择

4.3.2.6 准确丰富美观的结果输出

4.3.2.7 完善的控制检查

4.3.2.8 富有特色的统计方法

4.3.3 图表模块

4.3.3.1 开发思想

4.3.3.2 图表概述

4.3.3.3 美观多样的图表

4.3.3.4 简单易用的图表

4.4 评价方法的实现过程

4.4.1 主成分分析

4.4.1.1 主成分分析方法简介

4.4.1.2 主成分分析的主要程序

4.4.1.3 实例分析

4.4.2 多元数量化评价模型

4.4.2.1 方法简介

4.4.2.2 多元数量化模型的主要程序

4.4.2.3 实例分析

5 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活动探讨

5.1 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活动

5.1.1 评价活动与森林认证

5.1.2 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森林认证标准

5.1.3 森林认证的国际进展

5.1.4 森林认证的国内进展

5.2 云南热区人工林森林认证的建议

5.2.1 必要性与紧迫性

5.2.2 具体措施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著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著

个人简历

永久通信地址

发布时间: 2007-09-18

参考文献

  • [1].毛白杨人工林丰产栽培理论基础与技术体系研究[D]. 姜岳忠.北京林业大学2006
  • [2].热带山地人工针阔混交林结构动态及作业法应用研究[D]. 姜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
  • [3].杂交杨树适生性分布及其人工林经营模拟[D]. 代劲松.南京林业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森林可持续经营法制保障体系研究[D]. 张民侠.南京林业大学2010
  • [2].雷州半岛桉树工业人工林培育模式评价[D]. 朱成庆.东北林业大学2006
  • [3].商品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环境成本研究[D]. 李智勇.中国农业大学2001
  • [4].广西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模式研究[D]. 刘代汉.北京林业大学2006
  • [5].黑龙江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马阿滨.北京林业大学2006
  • [6].广西桉树工业人工林经营模式研究[D]. 叶绍明.北京林业大学2007
  • [7].广东省国有林场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 陈世清.北京林业大学2007
  • [8].中国人工用材林规模化经营研究[D]. 曹华.北京林业大学2007
  • [9].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D]. 徐士贺.东北林业大学2007
  • [10].江西省靖安县森林经营模式研究[D]. 杨馥宁.北京林业大学2008

标签:;  ;  ;  ;  ;  ;  

云南热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