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概念在俄罗斯政治话语中的作用

隐喻概念在俄罗斯政治话语中的作用

一、俄语政治语篇中隐喻概念的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程旭[1](2021)在《俄汉政论语篇中军事隐喻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隐喻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修辞手法,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使用隐喻,隐喻作为近年来语言学的热点话题,在政论语篇中,也经常使用这种修辞手法。军事是国家的武装力量,与政治、经济等领域相互促进,在政论语篇中军事隐喻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现象,经常映射到社会、经济、政治等域中。本文的目的就在于以近几年的政论语篇为材料研究军事隐喻,首先对概念隐喻相关理论做简要阐释,然后对俄语和汉语报刊政论语篇中的军事词语的界定和分类进行分析,以便将军事隐喻的映射机制进行对比并找出其异同原因。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理论上梳理了军事隐喻的界定、分类并且分析其映射机制,有利于全面研究军事词汇的隐喻化现象,为俄汉对比语言学研究者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借鉴,同时也为词典编撰、俄语教学等提供相应理论支撑。本文由三章组成,分别从隐喻认知概述,俄汉政论语篇中的军事词语的界定、分类以及军事隐喻的映射机制三个方向入手,通过俄语和汉语对比分析映射机制的异同,凸显出军事隐喻在政论语篇中表达国家语言的立场或者掌握绝对话语权的特殊作用,进而探究出由于认知、心理等因素造成俄汉语中军事隐喻映射机制的相同之处,由于民族性格、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国家发展的因素,导致两国语言军事隐喻的差异。

王萌萌[2](2021)在《政治语篇中的非主谓句分析及维译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十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后的习近平系列讲话为例,探讨其中的非主谓句结构类型及维吾尔语翻译特点。本文使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从句法结构和语用功能角度,对如何将政治语篇中的非主谓句翻译成能为读者所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进行了研究,并且主要内容还包括政治语篇中的非主谓句在翻译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遇到哪些问题等。本文主要划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了本篇论文的研究综述、意义、方法以及语料来源;第二部分分别从政治语篇和非主谓句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包括政治语篇的界定和语言特点、非主谓句的界定、与无主句的关系、与省略句的关系以及政治语篇非主谓句的使用优势;第三部分主要对政治语篇中的非主谓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将其分为两个大类,即不含情态动词的非主谓句、含情态动词的非主谓句;第四部分,本文从结构和语用角度分析了政治语篇中非主谓句的维译,并深入探讨了两类非主谓句的共性与个性;最后结语部分则对全文的研究情况作了总结。通过本文的研究,第一能对政治语篇中非主谓句的相关界定和类型有更进一步的理解;第二总结出政治语篇中非主谓句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第三能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有所发现和创新,期待能将成果应用于实践;第四以期对双语学习者能够有所帮助,也有利于国家信息的传播,使不同语言的使用者获得同样的报告效果。本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将无主句、省略句纳入非主谓句中,这是本文的不足,希望能在今后的研究者有所突破。

翟丽娟[3](2020)在《俄汉语温度词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温度既是一种反映外部世界的客观现象,又是一种反映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主观肤觉体验。基于人体结构的一致性和认知过程的相似性,描写温度的词语在俄汉词汇系统中普遍存在。俄汉语温度词词汇数量庞大,语义系统丰富,隐喻模式众多,因此,具有现实的研究价值。基于对温度词的概念界定和分类,本文将温度词分为暖域温度词和冷域温度词两大类,并将俄汉语中四组核心温度词“горячий/热、тёплый/温、холодный/冷、прохладный/凉”确定为研究对象。围绕词典释义、语义演变、隐喻模式三个角度展开研究,运用对比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结合权威词典释义和海因(Heine)的认知理论,试图构建俄汉语温度词的语义演变路径,同时,结合语料库对俄汉语中温度隐喻在不同语篇中的分布进行量化分析。本文首先梳理了温度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随后阐释了与温度词研究相关的隐喻理论、语言世界图景理论及模糊语言学理论,并对温度词进行概念界定及分类。研究重点在于构建俄汉语温度词的语义演变途径,分析温度隐喻在不同语篇中的分布规律,归纳俄汉语温度词在上述两方面存在的异同之处并进行成因分析。

王冉[4](2020)在《批评隐喻视域下普京国情咨文中的概念隐喻问题》文中提出国情咨文如今已经变成总统发挥国家领导作用的有力方式,特别是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使国情咨文从空洞的政策演说演变成一项重大的游说宣传。普京执政期间发表的国情咨文内容丰富,语言表达方式生动灵活,包括概念隐喻的巧妙运用。普京国情咨文中的概念隐喻不仅具有修辞作用,它还是传递政治思想、渗透意识形态的主要渠道。因此研究普京国情咨文中的概念隐喻问题不失为理解普京国情咨文深层含义的重要途径之一。英国语言学家乔纳森·查特里斯-布莱克在综合概念隐喻理论和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基础上,将语言、思维和社会同时纳入研究范围,提出了批评隐喻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概念隐喻的识别和说明,结合其生成的认知基础和具体语境,阐释隐喻背后所隐含的历史文化、社会现实等意义,为概念隐喻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以2013年至2019年的普京国情咨文为研究对象,以批评隐喻分析为框架,通过识别、说明和解释概念隐喻,分析普京国情咨文中概念隐喻的构建模式、特点以及功能,揭示不同类型概念隐喻所蕴含的情感、价值观等。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共识别出五类主要的概念隐喻,分别是旅途隐喻、战争隐喻、建筑隐喻、戏剧隐喻、拟人隐喻。其中,旅途隐喻和建筑隐喻主要用于阐述国内社会在经济、民生、政治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的评价色彩,战争、戏剧隐喻则多用于表述国际关系问题,消极意味浓厚。研究表明,普京国情咨文中概念隐喻的选用主要受意识形态和社会现实等因素的影响。普京利用概念隐喻的修辞、劝说、共情等功能引导人们的思考路径,引发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凝聚社会共识的目的。

王楠楠[5](2020)在《政治语言学视域下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评价意义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媒体与外交互动关系的发展,逐渐形成一种新型外交模式——媒体外交。各国积极开展媒体外交,借助媒体信息传播、议程设置、公众舆论影响等手段输出本国对外政策和价值观。媒体外交行为主体在话语互动过程中生成媒体外交话语。媒体外交话语不仅描述和反映该话语互动过程,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社会建构。俄罗斯作为外交大国致力于发展本国媒体外交并积极建构媒体外交话语以促进外交关系的发展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其媒体外交话语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中不乏情感、态度等评价意义的表达,对其评价意义的研究有助于系统性掌握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生成、组织及建构特征和规律,并揭示其背后所承载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对我国媒体外交话语建构具有参考价值。本文结合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评价理论以及评价意义的功能语义学研究理论,以2004-2018年俄罗斯外长年度新闻发布会发言及答记者问为例,借助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在政治语言学视域下对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评价意义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本文主要研究问题如下:1.在微观层面上,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借助怎样的语言表达手段实现评价意义的呈现?该评价意义具有怎样的语义分类?2.在宏观层面上,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实践过程中不同话语主体如何选择评价资源和评价主题?最终生成怎样的评价语义宏观结构?3.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评价意义建构何种政治现实,传递何种价值观?如何借助评价意义实现身份和权力关系的建构?为解决本文研究问题,我们根据评价意义的研究理论以及费尔克劳夫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路径建立本研究分析框架,分别从语言、话语、对话性角度对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评价意义的语言实现、话语实践以及社会实践三个向度进行描写性与解释性研究,具体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评价意义的语言实现具体体现在评价意义语言表达手段的复杂性和评价语义类型呈现的多样性。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评价意义的语言表达手段体现在各个语言层面上,其中词汇层面上的表达最为频繁,最常使用的词汇类型为性质形容词,句法层面上的表达主要借助带评价词的评价语句,同时也借助修辞手段及情态范畴表达手段。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主要包括以下评价语义分类:一般评价意义、个别评价意义、显性和隐性评价意义以及情态评价意义。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一般评价意义的语义类型包括正面评价意义、负面评价意义和中立性评价意义。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个别评价意义的语义类型包括情感性评价意义、判断性评价意义和鉴赏性评价意义。第二,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评价资源的选择与媒体外交话语语境模式以及作为评价主体的话语生产者——外交行为体和媒体等因素具有直接关系。独白式语境下以及对话式语境下的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更倾向于呈现中立性评价,中立性评价的呈现使其话语建构更具客观性。较之俄罗斯外长,媒体记者更倾向于负面评价资源的选择,其议程设置具有负面导向性。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中话语生产者更倾向于鉴赏性及判断性评价意义的呈现,更侧重于对评价客体社会价值的判断以及社会道德准则和法律层面上的评判。较之俄罗斯外长,媒体记者对情感性评价意义的呈现频次更高,其评价更具主观倾向性。第三,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中以俄罗斯外长为代表的话语社团与以媒体记者为代表的话语社团在话语互动过程中在共同评价主题选择的倾向性上存在对应性,但同时存在差异性。以俄罗斯外长为代表的话语社团倾向于国家立场和国家外交价值观的树立并趋向于自我认同,以媒体记者为代表的话语社团更关注俄罗斯对各种国际事件所持态度,反映以媒体记者为代表的话语社团的利益诉求及其议程设置的导向性。第四,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评价语义宏观结构借助话语组织模式实现,而该话语组织模式取决于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的语境模式。研究表明,俄罗斯独白式媒体外交话语评价语义宏观结构通过概述-具体话语组织模式来构建;俄罗斯对话式媒体外交话语评价语义宏观结构通过提问-回答话语组织模式来构建。第五,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借助评价意义的呈现实现对话性的同时建构俄罗斯自我与他者的身份以及权力关系。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中借助中立偏正面的判断性及鉴赏性评价意义建构符合客观事实且积极正面的自我身份,具体体现在俄罗斯外交多元化、现代化及实用主义的自我认同、大国担当、国家及公民利益至上、坚守法律和道德、拥护和平以及重视社会团结等方面,该自我身份的建构反映俄罗斯的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意识形态,并且与根植于本民族的传统政治文化相契合。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通过评价意义呈现的差异性建构不同的他者身份,他者身份建构的差异性促使自我与他者关系建构的两级分化,从而生成权力关系,主要涉及霸权主义与平等主义以及冲突关系与合作关系。该权力关系的生成和建构反映自我与他者价值取向以及意识形态的差异性。

欧阳楚萌[6](2020)在《普京国情咨文中的概念隐喻研究》文中指出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它是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上用一个词或短语指出常见的一种物体或概念以代替另一种物体或概念,此种语言修辞手法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关注。然而,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直到1980年美国学者莱考夫和约翰逊从认知视角提出概念隐喻理论后,才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并在近年来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同时,概念隐喻的运用基于一定的文化和经验,不同文化中的隐喻并不完全相同。本论文将以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研究俄罗斯总统普京2012~2020年度发表的国情咨文中的概念隐喻,探讨普京如何应用概念隐喻将复杂抽象的政治话题具体形象化,从而易于赢得俄罗斯民众的理解与支持。本论文主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普京国情咨文中所使用的概念隐喻的分析归类,找出隐喻关键词,统计不同隐喻类型的词频,以了解普京国情咨文中运用的主要概念隐喻种类,以及与俄罗斯内外政策相关的具体概念隐喻,感受普京基于俄罗斯独特的文化与历史底蕴基础上所运用的概念隐喻特色,分析其在国情咨文中的政治功能。通过研究发现,普京在国情咨文中使用的概念隐喻涉及到了莱考夫和约翰逊所划分的全部三种类型,即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这些概念隐喻形象而恰当地表述了俄罗斯国家的内外政策,反映了俄罗斯社会的文化和历史以及普京总统个人独特的言语魅力。它们不仅蕴含了普京总统的治国方略、情感态势和意识形态,同时还对民众的情感感知、价值取向和行为趋势有塑造作用。普京国情咨文中所运用的概念隐喻可以有效地宣传国家新政策,减轻受众的理解负担;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唤起民众的认同感;激发俄罗斯民族的凝聚力,加强其对民众的亲和力,从而达到其政治诉求。

康喆文[7](2019)在《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构建及翻译模式探究 ——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4-2018)及俄译本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语块是一种形式固定、表达完整语义的预制性序列,在语言运用中能够被整体存储、提取和使用。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语码的转换,更涉及语码背后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语块作为具有心理预制特点的语言单位和思维单位,在翻译活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效应。本文以语块为切入点,立足于中央文献翻译,开展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构建及翻译模式研究。本文对2014年至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中央文献核心语块及俄语译文进行了界定和提取,并尝试提出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认知翻译模式。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综述,包括语块研究的相关理论概述、国内外语块研究综述、中央文献对外翻译研究综述。第二章从语块理论出发,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的特点,完成了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界定和提取工作,并确立了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序列层级。本文认为,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是由连续的或非连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具有固定语义的预制性序列,在中央文献中可被整体储存和提取;其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为主,涵盖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防、外交、党建等各个方面。中央文献核心语块包括一级语块、二级语块和三级语块。一级语块为词级语块,包括搭配和固定语;二级语块为框架级语块,包括短语框架和述语框架;三级语块为句级语块,包括谚俗语、格言警句和句群。第三章探讨了认知视角下的语块翻译。文中分别概述了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及与翻译的关系,阐释了不同学者的认知翻译观。本文认为,认知翻译观为研究语块的翻译提供了两点启示:一是模拟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模型探讨语块双语的转换进程;二是从翻译活动的参与者、双语产生的现实等多重视角探讨语块的翻译。在此基础上第三章提出了语块翻译的认知加工流程图。第四章从以往经典的翻译理论模式出发,结合第三章的理论基础,拟构了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认知翻译模式。该模式凸显了源语语块及对应译语作为整体翻译单位在记忆加工系统中的优势效应;反映了源语世界与译语世界的语言符号认知、逻辑思维认知、语境关系认知、社会文化认知及主体间性认知等多维认知层对语块翻译目标、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随后本章结合具体译例,对每一认知层级的内容做了详细分析,对拟构模式进行了论证。第五章为结束语,展望了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构建的应用前景,并拟提出本课题后续的研究思路。总之,本文借鉴语块理论及认知翻译的相关研究成果,围绕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探讨了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构建和翻译模式问题,拟构了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认知翻译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创新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规范中央文献中重要概念的翻译,推动中央文献翻译的自动化、机器化进程。

潘政宇[8](2019)在《俄汉政治新闻语篇中腐败概念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隐喻是一种自然现象。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普遍存在于人类思维和话语之中。概念隐喻是人类思维的自然组成部分,语言隐喻是人类语言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腐败作为一种普遍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反腐败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已成为各国政府工作的重点,承载着人民的热切期盼。反腐的成功有赖于对腐败本质的认识。但是目前学界对于腐败这个高度抽象的概念研究少有涉及。本文的目的是探索俄汉两种政治新闻语篇中的腐败概念隐喻模式,试图找出俄汉政治新闻语篇中的腐败隐喻使用的异同及其原因。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内,基于Factiva全球多语种新闻数据库和慧科新闻检索分析数据库以2016-2018年俄汉主流媒体中反腐政治新闻语篇中的隐喻为语料,通过对语篇中使用的隐喻进行识别分析,根据源域对其进行分类和归纳,引入了批评隐喻分析中的共鸣值来确定语料中的主次要隐喻模式,进而分析其特点。最后通过与汉语反腐政治新闻语篇中的隐喻模式进行对比,得出异同点。除了绪论和结论之外,本文由三章组成。第一章介绍了隐喻的国内外研究概况以及政治新闻语篇中对隐喻的研究。第二章明确了本文研究的相关概念,包括概念隐喻的定义、分类和功能以及腐败在俄汉语中的概念。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通过对俄汉语反腐政治新闻语篇中的主要概念隐喻和次要概念隐喻进行分析,找出俄汉反腐政治新闻语篇中的隐喻使用的异同点,最后得出结论。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中俄两国民众基本生活经验和文化体验的相似性使得俄汉政治新闻语篇中腐败隐喻有着部分相同的概念隐喻主题和隐喻模式。同一模式的概念隐喻的使用都体现出一种扩展性,表明了两国存在思维方式和语言使用的连续性。与此同时,俄汉政治新闻语篇中的腐败隐喻在隐喻模式的搭配性、隐喻形象性的激活、委婉语隐喻使用、隐喻的评价性和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徐美玲[9](2018)在《俄语媒体语篇的动态化研究》文中提出媒体语篇是信息社会语言的基本存在形式,是标准语规范的源泉,是影响大众意识的最强有力手段,更在今日俄语“运行图”上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国内外媒体语篇研究趋势为动态的、宏观微观相结合的研究逐渐取代静态的、微观的语言本体研究,但从动态化视角研究媒体语篇的交际机制及言语交际策略极其少见。这赋予了本课题有关俄语媒体语篇的动态化研究以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价值。本文以俄语媒体语篇为研究对象。秉承动态化研究理念,即化静为动的研究思想,将俄语媒体语篇视为动态的过程及其结果,借助言语行为理论和言语活动论,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演绎与归纳相结合、语料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俄语媒体语篇。一方面,全面概述俄语媒体语篇,包括定义、属性、功能、分类及研究方法,这有助于俄语媒体语篇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另一方面,对俄语媒体语篇交际机制进行动态化研究,分析并描写俄语媒体语篇的动态化交际要素,揭示俄语媒体语篇的动态化交际过程、动态化言语行为过程和动态化言语活动过程,这是全文的一个重点;再有一方面,从意向行为和取效层面对俄语媒体语篇言语交际策略进行动态化分析,基于文献研读和语料分析提取并论证4个宏观言语交际策略和11个微观言语交际策略,着重探讨告知、说服、言语攻击、言语维护宏观言语交际策略的动态化实施过程,分析借助信源、援引见证者言、显像、论证、宣传鼓动、侮辱与嘲讽、指责、揭发、辩解、转嫁和反击微观策略的实施方法,这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创新之处。上述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将深化俄语媒体语篇研究,进一步拓展俄语媒体语篇研究视野,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借鉴。本文在研究视角、语料和观点上有一定创新。首先,本文从动态化视角,以“人”为核心要素,将媒体语篇视为发话人与受话人之间的动态的交际过程及结果,对其交际机制和言语交际策略开展研究;其次,将取效行为作为切入点分析俄语媒体语篇言语交际策略,提取4个宏观言语交际策略和11个微观言语交际策略;再次,本文细致考察了大量俄语媒体语篇,通过语料分析来验证文中所提的观点并得出相应结论,这些语料均选自近几年的俄罗斯主流媒体和俄语国家语料库之新闻子库。

唐革亮[10](2018)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下政治语篇中名词化翻译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政治语篇主要涉及国家或政党的方针政策与态度立场,是政治话语的主要表现形式,政治语篇的对外翻译直接影响到对外政治话语的传播效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我国,汉语政治语篇的翻译研究以中央重要政治文献的英译为主,资深译员、外宣工作者、翻译研究者围绕政治语篇翻译的经验体会、原则目标和策略方法等问题展开了多种层面和维度的探讨。但是,已有研究往往以宏观论述或个案分析为主,描述性和解释性不足,对汉英语言的结构差异关注较多,忽视了翻译中的选择对目标语语篇意义的建构作用。名词化具有重新识解经验的概念功能,能够将由动词识解的过程意义、形容词识解的属性意义等重新识解为事物,是主要的语法隐喻资源,在科技语篇的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Halliday,1994;1998a)。汉语政治语篇及其英译文中同样存在大量名词化表达,如“现代化”modernization、“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党的建设”Party building等。然而,学界对于此类语篇中名词化表达的翻译方法及语篇建构功能却鲜有系统研究,一些翻译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答,诸如如何翻译源语语篇中的名词化,如何翻译为目标语语篇中的名词化,以及翻译策略和方法选择的动因与功能等。鉴于此,研究政治语篇翻译中的名词化现象具有一定必要性,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名词化的使用情况和翻译方法,还可以揭示名词化对政治语篇及政治话语的建构作用。本研究主要在观察名词化分布的基础之上总结并概括政治语篇名词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发现名词化翻译的规律性特征,探究其背后的理据,阐释其在意义及社会层面的建构功能,从而为翻译实践及教学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参考。本研究针对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1)政治语篇及其翻译中汉英名词化表达具有何种分布与特征?呈现何种翻译模式和规律?(2)政治语篇翻译中名词化对等翻译具有哪些特征及建构功能?政治语篇特色名词化表达如何翻译?(3)政治语篇翻译中名词化转移翻译具有哪些特征及建构功能?受哪些因素影响?为了对以上问题进行科学系统地探究,本研究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理论及系统功能翻译研究提出的“对等-转移”渐变体思想(Matthiessen,2014)为名词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建立了描写框架。此外,本研究还以“翻译再实例化”(de Souza,2010;Yang,2015)模型为基础,对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策略和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建立了阐释框架。对名词化翻译实例的观察,本研究主要采用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方法,对名词化的分布及翻译策略进行量化与质化分析。本研究自建的政治语篇汉英平行语料库由47篇十八大以来的重要党政文献及其官方译文组成,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环境等多种话题,平行语料库总容量接近100万字词。本研究主要发现与结论如下:(1)名词化现象在汉语政治语篇及其英译文中大量分布。从频数来看,英语译文中名词化的使用高于汉语原文,但使用频率相当,说明目标语语篇与源语语篇的隐喻度在整体上基本保持一致,实现了文体风格的对等。此外,汉英不同名词化类型在语篇中的分布存在显着差异,汉语以转类型名词化为主,英语则以派生型名词化居多,主要受汉英语言的类型因素影响。其中,政治语篇英译文中,派生词缀-tion/-sion、-ment、-ance/-ence、-ty、-ing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汉语原文中能产性较高的词缀为“-性”、“-率”、“-力”、“-化”、“-主义”,与英语的接触以及社会的发展是现代汉语派生名词化大量涌现的主要原因。汉语政治语篇中的高频转类词为“发展”、“建设”、“工作”、“改革”和“安全”,高频转类名词化结构为“NP+VP”结构,在没有形式标记的限制下,汉语存在大量兼类及活用的转类名词化。英语转类型名词化以单音节和双音节词居多,政治语篇英译文中出现的高频转类词为reform、work、support、use、control,这些词以名词性用法为主,表明其在共时层面的隐喻性有所削弱。短语层面的名词化结构“NP的VP”和“V-ing of”在整体上具有名词性,结构的组成成分具有一定临场性,且相对词汇层面的名词化保留了更多过程意义。(2)名词化翻译策略可概括为对等翻译和转移翻译两种,对等翻译还原了原文的名词化表达式,而转移翻译则改变了原文的识解方式,对目标语语篇意义进行重新建构。在政治语篇翻译中将汉语名词化结构翻译为对等的英语名词化是译者采取的主要翻译策略,比例达到47.7%,一方面说明了汉英名词化结构在意义和功能上的共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译者在翻译政治语篇时倾向于保留原文中隐喻式表达,以实现语篇在意义识解方式上的对等。本研究发现名词化对等翻译包括“系统型”和“实例型”两种具体类型,前者为两种语言之间高度对应的名词化,如“重要性”importance、“全球化”globalization,后者为译者根据语境选择的临时性对等,如“环境治理”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但是,并非所有的汉语名词化表达都适宜翻译为对等的英语名词化,例如“化”字格和数式短语等政治语篇特色名词化表达,有时并不具备系统型对等项或不宜进行异化翻译,译者则需要采用转移翻译策略。基于名词化自身的概念功能,本研究认为名词化对等翻译策略在对外政治话语建构中具有凝练中国概念、中国道路和核心价值表述的作用。(3)转移翻译策略还可进一步分为隐喻化转移和去隐喻化转移两种具体类型。隐喻化转移翻译将原文中的非名词化表达翻译为译文中的名词化,去隐喻化转移翻译则将原文中的名词化表达翻译为其他非隐喻化结构,两者可以通过与同级其他词组转换、升级为小句、降级为零对应的翻译方法实现。其中,隐喻化转移翻译在政治语篇翻译中更为常见,比例约为去隐喻化转移翻译的三倍,说明英语的名词化选择更加丰富,在政治语篇建构中发挥了更多积极作用。对具体译例的质化分析表明语言系统因素、语篇类型因素、情景语境因素和文化语境因素在政治语篇翻译中对译者的选择产生主要影响,译者通过识解方式的转换使目标语语篇符合目标语语言系统的表达规范,顺应目标语语境,从而被目标语读者接受,在政治语篇翻译中起到了重构原文信息和结构、简化译文表达、概括原文及译文上下文语义内容、释义原文复杂语义的功能,增加了目标语语篇的可读性,从而有助于对外政治话语能见度的提升。本研究在理论视角、研究方法和体裁选取方面进一步拓展了名词化翻译研究,发现了政治语篇名词化翻译的规律性特征,分析了其背后的内在与外在因素,并从更深的意义层面阐释了其翻译策略与方法的建构功能。本研究对翻译实践与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能够提高译者的建构意识和主体意识,同时还从语言使用层面揭示了对外政治话语的表达方式与方法,为话语体系研究作以补充。

二、俄语政治语篇中隐喻概念的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俄语政治语篇中隐喻概念的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俄汉政论语篇中军事隐喻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绪论
第一章 隐喻认知概述
    第一节 隐喻相关定义
        一、汉语中隐喻的定义
        二、俄语中隐喻的定义
        三、概念隐喻的定义
    第二节 概念隐喻的类型
        一、方位隐喻
        二、本体隐喻
        三、结构隐喻
    第三节 概念隐喻映射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政论语体和军事词语概述
    第一节 政论语体概述
        一、政论语体的功能
        二、政论语体的特点
    第二节 军事词语的界定和分类
        一、军事词语的界定
        二、军事词语的分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俄汉政论语篇中军事隐喻的映射机制研究
    第一节 俄汉语政论语篇中军事隐喻的映射机制
        一、俄语中军事隐喻的映射机制
        二、汉语中军事隐喻的映射机制
    第二节 俄汉语政论语篇中军事隐喻映射机制异同及其形成原因
        一、俄汉语政论语篇中军事隐喻的映射机制异同
        二、俄汉语中使用军事隐喻映射机制相同的原因
        三、俄汉语中使用军事隐喻映射机制不同的原因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政治语篇中的非主谓句分析及维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综述
    (二)研究意义
    (三)语料来源
    (四)研究方法
一、政治语篇非主谓句的概述
    (一)政治语篇概述
        1.政治语篇的界定
        2.政治语篇的语言特点
    (二)非主谓句概述
        1.非主谓句的界定
        2.非主谓句与无主句的关系
        3.非主谓句与省略句的关系
    (三)政治语篇非主谓句的使用优势
        1.满足政治语篇对句式风格的要求
        2.符合现代汉语主题突出的特点
    本章小结
二、政治语篇非主谓句结构及其维译
    (一)不含情态动词的非主谓句结构类型及维译
        1.非主谓句“Vp+Np”类型及维译
        2.非主谓句“Vp+Np+Np”类型及维译
        3.非主谓句“adj+Vp+Np”类型及维译
        4.非主谓句“adv+Vp+Np”类型及维译
        5.非主谓句“以+Np+为+Np”类型及维译
        6.非主谓句“prep+Vp+Np”类型及维译
        7.非主谓句“Vp+C+Np”类型及维译
        8.不含情态动词的非主谓句其他类型及维译
    (二)含情态动词的非主谓句结构类型及维译
        1.非主谓句“modal V+Vp+Np”类型及维译
        2.非主谓句“modal V+Vp+Np+Np”类型及维译
        3.非主谓句“modal V+adj+Vp+Np”类型及维译
        4.非主谓句“modal V+adv+Vp+Np”类型及维译
        5.非主谓句“modal V+以+Np+为+Np”类型及维译
        6.非主谓句“modal V+AD+Vp+Np”类型及维译
        7.含情态动词的非主谓句其他类型及维译
    本章小结
三、政治语篇中非主谓句的共性与个性分析
    (一)政治语篇中非主谓句结构的共性与个性分析
    (二)政治语篇中的非主谓句语用功能及维译的共性与个性分析
        1.政治语篇中非主谓句号召功能维译的共性与个性探讨
        2.政治语篇中非主谓句信息功能维译的共性与个性探讨
        3.政治语篇中非主谓句祈使功能维译的共性与个性探讨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3)俄汉语温度词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温度词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一节 国内语言学界温度词研究
    第二节 国外语言学界温度词研究
        一、俄罗斯温度词研究现状
        二、西方国家温度词研究现状
    第三节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俄汉语温度词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第一节 俄汉语温度词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概念隐喻与温度词
        二、语言世界图景理论与温度词
        三、模糊语言学理论与温度词
    第二节 俄汉语温度词概念界定
        一、俄语温度词的概念界定
        二、汉语温度词的概念界定
    第三节 俄汉语温度词分类
        一、俄语温度词分类
        二、汉语温度词分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俄汉语暖域温度词隐喻模式分析
    第一节 “горячий/热”隐喻模式对比
        一、“горячий/热”词典释义对比
        二、“горячий/热”语义演变对比
        三、“горячий/热”在不同语篇中隐喻模式对比
    第二节 “тёплый/温”隐喻模式对比
        一、“тёплый/温”词典释义对比
        二、“тёплый/温”语义演变对比
        三、“тёплый/温”在不同语篇中隐喻模式对比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俄汉语冷域温度词隐喻模式分析
    第一节 “холодный/冷”隐喻模式对比
        一、“холодный/冷”词典释义对比
        二、“холодны/冷”语义演变对比
        三、“холодный/冷”在不同语篇中隐喻模式对比
    第二节 “прохладный/凉”隐喻模式对比
        一、“прохладный/凉”词典释义对比
        二、“прохладный/凉”语义演变对比
        三、“прохладный/凉”在不同语篇中隐喻模式对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俄汉语温度词隐喻模式异同及成因
    第一节 俄汉语温度词语义演变异同及成因
    第二节 不同语篇中俄汉语温度词隐喻模式异同及成因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批评隐喻视域下普京国情咨文中的概念隐喻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
        1.1.1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
        1.1.2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2 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概念隐喻理论与批评隐喻分析方法概述
    2.1 隐喻和概念隐喻理论
        2.1.1 修辞学中的隐喻研究
        2.1.2 语用学中的隐喻研究
        2.1.3 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理论
    2.2 批评隐喻分析方法
        2.2.1 批评隐喻分析理论基础
        2.2.2 批评隐喻分析步骤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情咨文中概念隐喻类型与分析
    3.1 国情咨文中概念隐喻现象
        3.1.1 国情咨文语料概述
        3.1.2 国情咨文中概念隐喻识别和统计分析
    3.2 国情咨文中概念隐喻类型与阐释
        3.2.1 旅途隐喻
        3.2.2 战争隐喻
        3.2.3 建筑隐喻
        3.2.4 戏剧隐喻
        3.2.5 拟人隐喻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情咨文中概念隐喻使用动因与功能
    4.1 国情咨文中概念隐喻使用动因
        4.1.1 意识形态
        4.1.2 社会现实
    4.2 国情咨文中概念隐喻的功能
        4.2.1 修辞功能
        4.2.2 说服功能
        4.2.3 共情功能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例证来源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5)政治语言学视域下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评价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意义
    1.4 章节设置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政治语言学研究综述
        2.1.1 政治语言学核心概念界定
        2.1.2 国外政治语言学研究综述
        2.1.3 国内政治语言学研究综述
    2.2 媒体外交及其话语研究综述
        2.2.1 媒体外交与媒体外交话语概念界定
        2.2.2 国外媒体外交及其话语研究综述
        2.2.3 国内媒体外交及其话语研究综述
    2.3 评价意义研究综述
        2.3.1 评价意义概念界定
        2.3.2 国外评价意义研究综述
        2.3.3 国内评价意义研究综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作为政治话语的媒体外交话语研究
    3.2 评价意义研究的理论基础
        3.2.1 评价意义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
        3.2.2 评价意义的功能语义学研究
    3.3 评价意义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路径
        3.3.1 批评话语分析起源及主要研究范式
        3.3.2 话语理论与批评话语分析
        3.3.3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
        3.3.4 批评话语分析的评价意义研究取向——评价话语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分析框架
    4.3 研究方法
    4.4 俄罗斯外长年度新闻发布会语料库
        4.4.1 语料库的建立
        4.4.2 语料库研究工具
        4.4.3 语料的加工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评价意义的语言实现研究
    5.1 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评价意义的语言表达手段
        5.1.1 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评价意义的词汇表达手段
        5.1.2 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评价意义的句法表达手段
        5.1.3 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评价意义的修辞表达手段
        5.1.4 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评价意义的情态范畴表达手段
    5.2 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评价意义的语义分类
        5.2.1 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一般评价意义
        5.2.2 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个别评价意义
        5.2.3 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显性和隐性评价意义
        5.2.4 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情态评价意义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评价意义的话语实践研究
    6.1 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评价资源选择
    6.2 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评价主题互文性分析
    6.3 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评价语义宏观结构特征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评价意义的社会实践研究
    7.1 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评价意义实现与政治现实传播
        7.1.1 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评价意义的对话性实现
        7.1.2 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评价意义与俄罗斯自我身份建构
        7.1.3 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评价意义与俄罗斯外交关系建构
    7.2 权力关系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本研究的结论
    8.2 本研究的价值
    8.3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6)普京国情咨文中的概念隐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论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概念隐喻的研究现状
        (二)国情咨文的研究现状
    二、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一)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三、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框架结构
        (一)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二)本论文的框架结构
第一章 概念隐喻理论阐述
    一、概念隐喻的定义
    二、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
    三、概念隐喻的经验基础
    四、概念隐喻的类型
        (一)方位隐喻
        (二)本体隐喻
        (三)结构隐喻
    五、概念隐喻与政治的关系
第二章 普京国情咨文中有关国内政策的概念隐喻分析
    一、建筑隐喻
        (一)国家建设是一种建筑行为
        (二)国家建设的阻力是建筑的崩塌
    二、旅程隐喻
        (一)国家的发展是沿着道路的行进
        (二)国家发展中的阻力是路程中的障碍
        (三)国家发展的助力者是旅程中的伙伴
    三、上下隐喻
        (一)上是积极力量
        (二)下是消极力量
        (三)上下隐喻对比
第三章 普京国情咨文中有关对外政策的概念隐喻分析
    一、人体隐喻
        (一)国家的交往是人的社交
        (二)国家的发展是人的成长
        (三)国家的困难是人的痛苦
        (四)国家的行为是人的行为
    二、战争隐喻
        (一)危害国家安全的主体是斗争对象
        (二)国家的政策是战争的策略
        (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是侵略行为
第四章 普京国情咨文中概念隐喻的政治功能
    一、宣传新政策,减轻理解负担
    二、唤起认同感,加强说服力
    三、增强亲和力,激发凝聚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构建及翻译模式探究 ——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4-2018)及俄译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任务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语块研究的相关理论
        1.3.2 语块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1.3.3 中央文献对外翻译研究综述
    1.4 研究价值及创新点
第二章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构建
    2.1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本体研究
        2.1.1 语块的定义及分类
        2.1.2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界定
    2.2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提取
        2.2.1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识别原则
        2.2.2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提取的基本方法
    2.3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构建
        2.3.1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构建过程
        2.3.2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序列层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认知翻译视角下的语块翻译
    3.1 翻译研究的认知转向
        3.1.1 认知科学与翻译
        3.1.2 认知视角下的翻译观
    3.2 语块翻译的认知加工
        3.2.1 语块翻译的认知加工过程
        3.2.2 语块翻译的认知加工策略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认知翻译模式
    4.1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认知翻译模式构图
        4.1.1 翻译理论模式
        4.1.2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认知翻译模式图
    4.2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的认知翻译模式阐释
        4.2.1 语言符号认知
        4.2.2 逻辑思维认知
        4.2.3 主体间性认知
        4.2.4 社会文化认知
        4.2.5 语境关系认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构建的应用前景
    5.2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词典
Реферат
附录Ⅰ 中央文献核心语块中俄对照表
附录Ⅱ NLPIR汉语分词词性标记对照表
附录Ⅲ 汉语分词词性标注示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8)俄汉政治新闻语篇中腐败概念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0. 绪论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2 研究的问题及语料来源
    0.3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
1. 隐喻的相关研究
    1.1 隐喻研究概况
        1.1.1 国外隐喻研究概况
        1.1.2 国内隐喻研究概况
    1.2 政治新闻语篇中的隐喻研究
        1.2.1 国外政治新闻语篇隐喻研究概况
        1.2.2 国内政治新闻语篇隐喻研究概况
2. 本论文的相关概念
    2.1 隐喻的理解
        2.1.1 概念隐喻的概念
        2.1.2 概念隐喻的分类
        2.1.3 概念隐喻的功能
    2.2 腐败的理解
        2.2.1 俄语中коррупция的理解
        2.2.2 汉语中腐败的理解
3. 俄汉政治新闻反腐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对比
    3.1 俄语政治新闻语篇中的腐败概念隐喻
        3.1.1 主要概念隐喻
        3.1.2 次要概念隐喻
    3.2 汉语政治新闻语篇中的腐败概念隐喻
        3.2.1 主要概念隐喻
        3.2.2 次要概念隐喻
    3.3 俄汉政治新闻语篇中的腐败隐喻对比
        3.3.1 俄汉政治新闻语篇腐败概念隐喻的相似性
        3.3.2 俄汉政治新闻语篇腐败概念隐喻的差异性
结论
参考文献

(9)俄语媒体语篇的动态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俄语媒体语篇的动态化研究依据
        一、俄语媒体语篇研究的现实性
        二、动态化研究的界定
        三、动态化研究的重要性与适切性
    第二节 国内外媒体语篇相关研究历史与现状
        一、俄罗斯语言学界的媒体语篇相关研究概况
        二、国内语言学界的媒体语篇相关研究概况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任务与方法
        一、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语料来源
        一、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二、本课题的语料来源
    第五节 本课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第一章 俄语媒体语篇概论
    第一节 媒体与大众交际
        一、交际的概念与分类
        二、媒体的概念与特点
        三、媒体与大众交际的关系
    第二节 俄语媒体语篇相关术语及其概念
        一、媒体语篇与语篇
        二、语篇与话语
        三、媒体语篇与媒体话语
    第三节 俄语媒体语篇的属性与功能
        一、俄语媒体语篇的属性
        二、俄语媒体语篇的功能
    第四节 俄语媒体语篇的类型
    第五节 俄语媒体语篇的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俄语媒体语篇动态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言语行为理论与言语活动论
    第二节 言语行为理论与俄语媒体语篇动态化研究
        一、言语行为理论发展脉络
        二、施为句与描写句
        三、言语行为三分说
        四、取效行为重解
        五、取效行为与意向行为关系阐释
        六、言语行为理论对俄语媒体语篇动态化研究的启示
    第三节 言语活动论与俄语媒体语篇动态化研究
        一、言语活动论的理论溯源及发展脉络
        二、言语活动论的内涵诠释和研究观
        三、言语活动论对俄语媒体语篇动态化研究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俄语媒体语篇交际机制的动态化研究
    第一节 俄语媒体语篇的动态化交际要素
        一、交际主体
        二、动机与需要
        三、交际意图
        四、交际语境
        五、交际形式
    第二节 俄语媒体语篇的动态化交际过程
        一、经典大众交际模式
        二、俄语媒体语篇交际过程动态化分析
    第三节 俄语媒体语篇的动态化言语行为过程
        一、俄语媒体语篇的言说行为
        二、俄语媒体语篇的意向行为
        三、俄语媒体语篇的取效行为
    第四节 俄语媒体语篇的动态化言语活动过程
        一、俄语媒体语篇生成的动态化心理过程
        二、俄语媒体语篇理解的动态化心理过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俄语媒体语篇言语交际策略的动态化分析
    第一节 言语交际策略概说
    第二节 俄语媒体语篇告知策略的动态化分析
        一、借助信源策略
        二、援引见证者言策略
        三、显像策略
    第三节 俄语媒体语篇说服策略的动态化分析
        一、论证策略
        二、宣传鼓动策略
    第四节 俄语媒体语篇言语攻击策略的动态化分析
        一、侮辱与嘲讽策略
        二、指责策略
        三、揭发策略
    第五节 俄语媒体语篇言语维护策略的动态化分析
        一、辩解策略
        二、转嫁策略
        三、反击策略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下政治语篇中名词化翻译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意义
1.6 章节安排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名词化研究回顾
    2.1.1 名词化的本体研究
    2.1.2 名词化的应用及实用研究
2.2 政治语篇翻译研究回顾
    2.2.1 政治语篇翻译的经验与批评
    2.2.2 政治语篇翻译的原则与目标
    2.2.3 政治语篇翻译的策略与方法
2.3 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研究回顾
    2.3.1 功能语言学对翻译核心问题的阐释
    2.3.2 功能语言学理论在汉英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功能语言学的意义观
    3.1.1 功能观
    3.1.2 建构观
    3.1.3 进化观
    3.1.4 社会符号观
3.2 功能视角下名词化的对等与转移翻译策略
    3.2.1 名词化对经验的重新识解
    3.2.2 种族发生视角下翻译过程的再实例化模型
    3.2.3 翻译对等与转移的语法隐喻理据
    3.2.4 名词化对等与转移翻译策略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方法
4.1 研究思路
    4.1.1 分析模式与步骤
    4.1.2 名词化的界定与识别
4.2 政治语篇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建设
    4.2.1 平行语料库的发展与应用
    4.2.2 语料库的构成
    4.2.3 语料的预处理
    4.2.4 语料的检索与抽样
4.3 本研究使用的参照语料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治语篇及其翻译中汉英名词化的分布与类型
5.1 汉英名词化及其翻译策略分布
    5.1.1 汉英名词化的分布特征
    5.1.2 名词化对等与转移翻译策略的分布特征
5.2 汉英派生型名词化
    5.2.1 源语语篇中的汉语派生名词化
    5.2.2 目标语语篇中的英语派生名词化
5.3 汉英转类型名词化
    5.3.1 源语语篇中的汉语转类名词化
    5.3.2 目标语语篇中的英语转类名词化
5.4 汉英短语型名词化
    5.4.1 源语语篇中的汉语“NP的VP”结构
    5.4.2 目标语语篇中的英语“V-ingof”结构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政治语篇翻译中名词化对等翻译策略
6.1 政治语篇翻译中名词化对等翻译策略的类型
    6.1.1 系统型对等
    6.1.2 实例型对等
6.2 政治语篇特色名词化表达的翻译
    6.2.1 汉语“化”字格的翻译
    6.2.2 汉语数式短语的翻译
6.3 名词化对等翻译策略与对外政治话语的建构
    6.3.1 名词化所凝练的中国概念表述
    6.3.2 名词化所凝练的中国道路表述
    6.3.3 名词化所凝练的核心价值表述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政治语篇翻译中名词化转移翻译策略
7.1 政治语篇翻译中名词化转移翻译策略的类型
    7.1.1 隐喻化转移
    7.1.2 去隐喻化转移
7.2 政治语篇翻译中名词化转移翻译策略的影响因素
    7.2.1 语言系统因素
    7.2.2 语篇类型因素
    7.2.3 情景语境因素
    7.2.4 文化语境因素
7.3 政治语篇翻译中名词化转移翻译策略的功能
    7.3.1 重构功能
    7.3.2 简化功能
    7.3.3 概括功能
    7.3.4 释义功能
7.4 名词化转移翻译策略与对外政治话语的建构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主要发现
8.2 贡献及创新点
8.3 研究启示
8.4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四、俄语政治语篇中隐喻概念的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 [1]俄汉政论语篇中军事隐喻对比研究[D]. 程旭.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2]政治语篇中的非主谓句分析及维译研究[D]. 王萌萌. 喀什大学, 2021(07)
  • [3]俄汉语温度词对比研究[D]. 翟丽娟.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4]批评隐喻视域下普京国情咨文中的概念隐喻问题[D]. 王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5]政治语言学视域下俄罗斯“媒体外交话语”评价意义研究[D]. 王楠楠.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0(07)
  • [6]普京国情咨文中的概念隐喻研究[D]. 欧阳楚萌.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7]中央文献核心语块构建及翻译模式探究 ——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4-2018)及俄译本为例[D]. 康喆文.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19(02)
  • [8]俄汉政治新闻语篇中腐败概念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D]. 潘政宇.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8)
  • [9]俄语媒体语篇的动态化研究[D]. 徐美玲. 黑龙江大学, 2018(07)
  • [10]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下政治语篇中名词化翻译策略研究[D]. 唐革亮. 东北师范大学, 2018(12)

标签:;  ;  ;  ;  

隐喻概念在俄罗斯政治话语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