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经济法保护

论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经济法保护

论文摘要

近年来,社会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应当说,社会弱势群体的出现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而言,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在发展趋势上有范围扩大、程度加深的可能。实际上,这是一个社会变迁中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如何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同时适当平衡各利益群体之间的资源分配,维持一定限度的社会公平,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实现和谐社会的建构。全文共有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弱势群体概述,其中包括了弱势群体的概念及特征、产生的原因及关于弱势群体的相关学说及经济法保护弱势群体的现状;第二章则阐述了经济法保护弱势群体的法理基础,从社会公平的需要,社会正义的诉求,可持续发展,社会性质的四个方面予以说明;保护弱势群体是经济法应有题中之义,为什么要用经济法去保护弱势群体;第三章通过对国外弱势群体的立法借鉴,产生两点启示;第四章着重提出了保护我国弱势群体的几点建议,从失业保险、市场规制、宏观调控、司法救助等方面加以完善,最终实现经济法对社会弱势群体强效保护。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弱势群体概述
  • 第一节 弱势群体的一般界定
  • 一、弱势群体产生的背景、原因
  • 二、弱势群体的概念与特征
  • 三、弱势群体的分类
  • 第二节 关于弱势群体概念的相关学说
  • 一、欧美国家关于弱势群体概念的主要学说
  • 二、国内有关弱势群体概念的学说
  • 第三节 经济法对弱势群体保护的现状
  • 一、对弱势群体理论研究不够充分
  • 二、现行经济法立法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不足
  • 第二章 保护弱势群体是经济法中应有之义
  • 第一节 保护弱势群体的法理基础
  • 一、实现社会公平的需要
  • 二、法律正义的诉求
  • 三、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四、我国社会性质的需要
  • 第二节 经济法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是其固有使命
  • 一、经济法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是最行之有效的
  • 二、社会弱势群体的出现与经济法的生成相伴随
  • 三、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是经济法平衡性特征的体现
  • 四、保护弱势群体是经济法和谐理念的要求
  • 第三章 国外弱势群体立法之借鉴
  • 第一节 国外立法之借鉴
  • 一、法国立法之借鉴
  • 二、德国立法之借鉴
  • 三、日本立法之借鉴
  • 第二节 对我国弱势群体保护立法的启示
  • 一、关于弱势群体立法的模式
  • 二、现行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对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几点建议
  • 第一节 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面
  • 第二节 完善市场规制
  • 第三节 加强宏观调控
  • 一、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有效就业信息统计、公布制度
  • 二、完善劳动法,促进充分就业和平等就业
  • 三、完善税法,矫正贫富差距
  • 四、建立行之有效的司法救助机制
  • 第四节 重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规范弱势群体的保障和救助工作
  • 一、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
  • 二、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社会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J]. 东方企业文化 2014(15)
    • [2].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研究[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2(07)
    • [3].关于社会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制度的探讨[J]. 法制与社会 2015(03)
    • [4].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经济法保护[J]. 商 2016(17)
    • [5].和谐社会构建下社会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 职业时空 2008(11)
    • [6].从参政权的视角看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J]. 桂海论丛 2009(01)
    • [7].论图书馆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性知识服务[J]. 图书馆 2008(01)
    • [8].维护社会稳定语境下弱势群体的犯罪控制[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3)
    • [9].探析扶助弱势群体的对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31)
    • [10].公平原则—构建弱势群体保护机制的优先选择[J]. 党史博采(理论) 2009(06)
    • [11].和谐社会论域下的弱势群体利益保护与政策选择[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12].和谐社会论域下的弱势群体利益保护与政策选择[J]. 长江论坛 2011(04)
    • [13].“少数民族” “弱势群体”的范畴辨析及对象帮扶——兼与马平先生商榷[J]. 广西民族研究 2016(01)
    • [14].社会弱势群体犯罪的成因与法律控制[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 [15].论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J]. 行政论坛 2009(04)
    • [16].法律援助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以保定市为例[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04)
    • [17].自由的二元性理论及其社会意义——基于现代社会救助(保障)制度道德正当性的分析[J]. 江汉论坛 2012(10)
    • [18].农村残疾人社会融合现状调查及思考——以四川省越西县为例[J]. 农村经济 2008(12)
    • [19].社会弱势群体犯罪的社会学分析[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1(01)
    • [20].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道德学习[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01)
    • [21].从参政权的视角看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9(01)
    • [22].包容发展中的社会弱势群体权利贫困问题研究[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 [23].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是政府和社会共同的责任——井底住人引发的政治社会反思[J]. 学理论 2015(03)
    • [24].欠发达地区社会弱势群体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及改善策略分析——以广西桂林地区部分县(区)为个案[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2(02)
    • [25].浅析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03)
    • [26].社会弱势群体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2)
    • [27].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学向度研究探讨[J]. 神州 2013(17)
    • [28].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学向度新论[J]. 前沿 2009(04)
    • [29].社会弱势群体公共文化/信息服务权利的公民权利范围归属——法律法规与学术研究之比较[J]. 图书馆 2015(04)
    • [30].孙中山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与现实启示[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标签:;  ;  ;  ;  ;  

    论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经济法保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