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女大学生室友冲突比较研究

中美女大学生室友冲突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尽管有关人际冲突的文献众多,但甚少有学者谈及室友之间的冲突。通过采访25位中国女学生和11位美国女学生,本篇论文尝试揭示这两个文化群体应对室友冲突的方式,比较其中的相似和差异,并找出文化,关系,性别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冲突”和“冲突方式”进行了定义上的总结。在本次研究中,冲突被定义为两个独立个体在目标/利益方面存在的实质或感知的不相容;冲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伴有不良情绪。冲突方式是个体在不同冲突情境下显示出来的较稳定的因应模式。文化、关系及情境因素影响个体的冲突方式选择。本研究既关注冲突方式的策略性选择,也关注具体的行为表现。论文然后回顾总结了有关冲突管理理论的三种不同理论取径和框架。二元模型结构根据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关注程度的高低不同,归纳出五种冲突方式:整合、顺从、支配、回避和妥协。二元模型虽然清晰明了,在冲突研究中被广泛采用,但它把冲突视为一个静止的过程,从而无法反映冲突的发展变化过程。此外,二元模型以西方的二分法逻辑/理论为基础,在东方文化中不一定适用。跨文化冲突管理理论强调文化对冲突方式选择的影响。在众多跨文化冲突管理理论中,文化价值维度,尤其是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和高/低情境的差异,是最广为接受的研究取径。在个体主义和低情境的文化中,冲突双方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倾向于选择较直接的冲突方式;而在集体主义和低情境的文化中,冲突双方更加关注面子问题,倾向选择间接的冲突方式。为克服对文化差异过度概化并对立的缺点,Ting-Toomey和Oetzel (2001)提出了基于文化差异的情境冲突模型,兼顾到了文化因素、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人际冲突理论强调冲突和冲突双方关系的相互影响,人际间的相动和依赖,当然也更加关注个体层面的因素,包括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Canary和Lakey (2006)提出的策略冲突模型是一个典型的人际冲突理论框架。前面三种理论框架都是由西方的学者提出的。在中国心理学和传播学的本土化研究中,中国学者通过研究对儒家的礼、义、仁思想和和谐的观念,道家的无为,还有佛家和民间的报、缘、忍,以及关系和面子,对中国人的人际冲突方式选择进行理论诠释,实证支持,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研究方法这一章中,论文首先解释了研究采用的三个研究视角,即动态的视角,女性的视角,和跨文化人际冲突的视角,然后提出了两个研究问题:一、中国和美国的女大学生如何应对室友冲突?二、这其中有哪些文化相似性和差异性?随后论文介绍了扎根理论这一质化研究方法,并介绍了本研究的访谈纲要,受访者的简单情况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在主体部分,论文首先对室友关系做了定义分析。尽管中国和美国被视为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的两个代表国家,中美学生在室友关系中都需要面对两个矛盾:开放性和强迫性,亲密性和距离性;共有的关系约束力使得两个文化群体在冲突方式上体现了较多的相似性。开放性指室友关系不存在亲情的血缘联系,也没有亲密关系中的责任约束,室友关系的组成和解散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强迫性主要是针对学生室友关系而言,因为大部分的室友关系是学校安排的结果,或者在不同程度上受学校的管理制约;即使自由选择组成的校外室友关系也要考虑到房子的租期等问题。亲密性和距离性主要指个体在人际独立和人际互依这两个需求间的矛盾。由于文化和学校学习及住宿制度的差异,中国女大学生的室友关系有更强的强迫性和亲密性;而美国女大学生的室友关系有更强的开放性和距离性。研究还归纳出三种主要冲突原因:实质问题,身份问题—主要涉及性格和价值的差异,及关系问题。尽管大多室友冲突起源于琐碎小事,但因共居一室(屋)的缘故,冲突无法避免和回避。在这两个文化群体之中,研究发现了九种室友冲突方式:“说”,沉默,忍让,抚慰,屈尊俯就,整合,第三方介入,对抗,及退避。忍让方式的具体表现包括直面现实、认知转换和道德超越。抚慰方式表现为两种:女性化的抚慰和替代抚慰。第三方介入的方式有:诉求于寝室长,学校权威和其他室友。退避方式可以细分为:躲避争端或冲突对象,逃离冲突现场,以及退出室友关系。本次研究中,抚慰和屈尊俯就方式只在中国学生中出现。除室友关系本身的差异外,由于不同的文化影响,美国女学生倾向于和室友开诚布公地“说”冲突并解决问题,而中国女学生“说”得较少,主要是出于对面子的顾忌和对“自觉”和“识相”彼此心照不宣的期望。相对而言,中国女学生选择沉默,忍让和第三方介入较多,而美国学生更多地选择退避,尤其是退出室友关系这一方法。但方式的选择倾向只是在整体上呈现,不能代表个体选择偏好。研究总结发现,在室友情境下,尽管这两个文化群体在冲突方式上存在种种差异,但总体上相似性仍大于差异性。除了相同的关系制约之外,性别因素和美国样本的多种族化,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和减弱了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间的文化差异。最后,论文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进一步的研究给出了五点建议。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CHAPTER 1 AN OVERVIEW OF CONFLICT MANAGEMENT THEORIES
  • 1.1 DEFINING CONFLICT
  • 1.2 DEFINING CONFLICT STYLE
  • 1.3 DEVELOPMENT OF CONFLICT MANAGEMENT THEORIES
  • 1.3.1 Dualistic Models
  • 1.3.2 Intercultural Conflict Management Theories
  • 1.3.3 Interpersonal Conflict Theories
  • 1.3.4 Indigenous Research on Chinese Conflict Styles
  • CHAPTER 2 METHODOLOGY
  • 2.1 RESEARCH QUESTIONS
  • 2.1.1 A Dynamic Perspective
  • 2.1.2 A Feminine Perspective
  • 2.1.3 A Cross-cultural Interpersonal Perspective
  • 2.2 METHODS
  • 2.2.1 Rationale
  • 2.2.2 Interview Guide
  • 2.2.3 Recruitment and Informants
  • 2.2.4 Data Analysis
  • 2.2.5 Generalizability of the Findings
  • CHAPTER 3 CROSS-CURRENTS IN THE ROOM(Ⅰ)—THE ROOMMATESHIP AND CONFLICT
  • 3.1 FLOW OF THE CURRENTS: DEFINING A ROOMMATESHIP
  • 3.1.1 Paradoxes of a Roommateship
  • 3.1.1.1 Open vs. Forced
  • 3.1.1.2 Close vs. Distant
  • 3.1.2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Defining a Roommateship
  • 3.2 SOURCES OF TROUBLED WATER
  • 3.2.1 Substantive Issues
  • 3.2.1.1 Competition over Scarce Space Resources
  • 3.2.1.2 Competition over Study
  • 3.2.2 Identity-based Issues
  • 3.2.3 Relational Issues
  • 3.3 ATTITUDES TOWARDS ROOMMATE CONFLICT
  • CHAPTER 4 CROSS-CURRENTS IN THE ROOM(Ⅱ)—TALKING ABOUT CONFLICT AND STYLES
  • 4.1 TALKING ABOUT CONFLICT
  • 4.1.1 To Talk or Not to Talk: Cultural Comparison
  • 4.1.1.1 Primary Control vs. Secondary Control
  • 4.1.1.2 Face vs. Respect
  • 4.1.1.3 Chinese Concepts of “Zijue”and “Shixiang”
  • 4.1.2 Bridging the Cultural Divide
  • 4.1.3 How to Talk
  • 4.1.4 Bedtime Talk: A Chinese Feature
  • 4.2 THE SOUND OF SILENCE
  • 4.3 ACCOMMODATING
  • 4.3.1 Three Accommodating Minds
  • 4.3.1.1 Gazing at the Reality
  • 4.3.1.2 Cognitive Transformation
  • 4.3.1.3 Moral Superiority
  • 4.3.2 Chinese “Ren”
  • 4.4 SOOTHING
  • 4.4.1 Feminine Soothing
  • 4.4.2 Substituting
  • 4.5 PATRONIZING
  • 4.6 INTEGRATING
  • 4.7 THIRD PARTY HELP
  • 4.7.1 Dorm Room Head vs. Residence Adviser
  • 4.7.2 Other Roommates
  • 4.7.3 University Authority
  • 4.8 CONFRONTING
  • 4.9 WITHDRAWAL
  • 4.9.1 Avoidance from the Conflict Party or the Issue
  • 4.9.2 Flight from the Conflict Scene
  • 4.9.3 Exit from the Roommateship
  • CHAPTER 5 CONCLUSION AND NEW DIREC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X1 CHINESE INTERVIEW GUIDE
  • APPENDIX2 ENGLISH INTERVIEW GUIDE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中美女大学生室友冲突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